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京节奏


这是我第三次游日本,第二次游东京。时隔八年,东京发生了明显变化,也或许东京依然如故,只是我变了。趁着记忆还清晰,记录下这趟旅途的所见所感所思。

一、签证进化史

办日本签证这件事在今天已变得十分的普通,相形之下,2009年的日本签证办的如此艰难,甚至狼狈。当时为了办签证打了不少越洋电话,和懂一点点中文的日本老爷爷在电话里掰持来掰持去,最后老爷爷拿出了自己家的存款记录,我们一家才办好了去日本探友的签证……现在想想都为自己羞耻。

2015年的日本签证在淘宝上办理,怀着各种忐忑,为同行四个人准备了各种琐碎的材料,老老实实按要求去银行存下一笔保证金并冻结了几个月,交了材料后默默等待领馆的抽查电话,担心哪个资料信息不精准而被拒签……结果证明一切担心都是自作多情。

2017年的签证继续淘宝上办理,没有保证金,没有收入证明,只需要户口本、护照、申请表,妥妥的八个工作日(单次)收到护照。办得这么顺利,于是后悔不如办个5年多次往返,省去下一次八个工作日的等待。

签证,可以算得上旅行这场盛大演出前最重要的准备之一,虽然麻烦不过也让正式演出更加令人期待不是吗?

二、东京地铁上看风景

东京地铁恐怕是每一个旅行者最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全家人一下飞机就痛快地买好了“交通卡”,事实证明这非常明智,在东京的日子里我们没有坐过公交和出租车,彻底依赖地铁,几天下来练就了一套地铁生存大法。在错综复杂的地铁网络中保持敏锐的方向感,当然基本功和实战经验还是来自于上海。

受了《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的影响,利用坐地铁的时间观察东京上班族成了我的乐趣。上班族是相当有标识性的群体,即便是7月份,男士着装都是衬衫西裤皮鞋手提包,也有全套的西装,女士是及膝的裙装船鞋单肩包,化妆。独特的地方在于,上班族的鞋子款式极其单一,男士的全是牛津鞋(此款式有明显的束缚感),女士的一律是船鞋,十分简约保守的船鞋款式,毫无装饰。所以在地铁里只需看一眼鞋就知道谁是上班族,谁不是。和09年不同的是,地铁里化妆的年轻男士变少了,现在的白领们更崇尚自然,修整眉毛的男生并不多见。白领们在地铁里一律呈现出放松的姿态,有一些一上车就坐下呼呼大睡,此举不分年龄性别。某日黄昏时分,上来一位衣冠楚楚且帅气的小伙子,在我对面一坐下就睡死过去,葛优躺的睡相和整齐的衣着极不相称。也许是因为工作辛苦压力巨大,也许下班后又喝了酒,而地铁正是一个喘息之地。

借由上海的经验,我猜测地铁里的上班族只是上班族群体中的“低端人群”,还有一群是自驾上班的白领、银领、金领们,他们不太可能在工作日出现在地铁里。

作为老龄化的社会,地铁里的老年人也是有趣的风景之一,一方面头发花白的男性上班族比比皆是,他们套着西装的身体已经年迈疲惫,还须提着沉甸甸的黑色公文包,简直不堪重荷,他们时不时在座位上打盹,到站的时候从梦乡里不情愿的缓慢起身悄悄离去;另一方面地铁里也有充满活力、特立独行的老年人,奶奶们化着得体的妆,优雅沉静,爷爷们打扮得比年轻人更潮更酷,潇洒自在。我相信这两拨人都将是我们的未来。

和我们一样地铁里绝大多数的乘客看手机,不同之处在于东京地铁也有个别在读报纸,当然读者主要是老年人,日本的传统媒体并没有死光光,街头书报亭照样卖报纸杂志,商务酒店每天送一份报纸到客房。和我们一样年轻人大多数是使用直板手机,不同之处在于东京地铁也有不少年轻人在使用上海几乎绝迹的翻盖手机。地铁内布满了车厢平面广告和电视广告,主要是日用品类和房产类,广告背景音乐加上三三两两的乘客窃窃私语,让地铁里弥漫着淡淡的市井气。比起2009年死气沉沉的东京地铁氛围,现在的更让我喜欢,这才是都市生活的本来面目,放松里有克制。

任由着女人的好奇心观察了下东京地铁乘客的包包,几乎都是普通的品牌(也可能是低调的名牌),奢侈品牌比例少,最常见的名牌是LV和CHOACH,款式以大容量的单肩包、手提文件包、双肩背包为主流。几乎所有乘客的包包全是鼓鼓囊囊的,像是装满了工作文件和日用品,也许还有便当盒和随身携带的“垃圾”?

东京地铁并没有想象中的拥挤、压抑、快节奏,而是轻松、欢快、有秩序。地铁对于奔忙的上班族也是一个让肉体歇息的港湾,它是有安全感的公共领域。

三、古着店里辉煌的八十年代

东京是时尚前沿的大都市,虽然也有传统文化作基底,相较于大阪、京都那些城市,东京人毫无疑问是最时髦的。在银座可以感受到前卫大胆的创意设计,这样的设计作品符合当下的全球化潮流,也符合日本文化中万事万物求完美的审美标准。但是当一个转身拐进古着店之后,你将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东京有好几条古着街,他们没有分布在市中心的黄金地段,而是稍稍偏远的地铁站附近。我们选择了在高圆寺站附近的购物街,整条街几乎都是古着店,对于一个无比喜欢实体店的人而言,东京的古着街是一个购物天堂。街上的每家古着店都有自己的风格定位,他们完全不重复,也逛不腻,店家都是十分精明的把自己的古着店定位在一个鲜明的风格上,货品十分丰富,每一样都是独此一件,于是要花很多时间一件一件细看,所以当看到某个喜欢的东西时,会有强烈的相见恨晚之感,令人爱不释手,最关键的是价格不贵。而对于我,逛古着街是一次八十-九十年代日本辉煌时期的大型巡游,感受可以用震撼来形容。

古着店的货品都是二手的,所有的衣服、鞋子、帽子、包、首饰都有自己原先的主人,货品被整理得很干净,没有一点点陈旧的气味,多数没有明显的使用痕迹,有的甚至是崭新的,似乎一被买回来就被主人丢入了冷宫,但是仔细观察之下,他们浑身上下布满了原先主人的印记,它的品牌、款式、颜色、尺寸都是被原主人精心挑选出来的,所以透过衣服可以依稀感受到原主人的模样和品味。

特别有意思的是鞋,古着店里的鞋不少,那些鞋似乎前一分钟还穿在原主人的脚上,尽管如此,据说还是会有新的主人宠爱他们,这很让人意外。这些鞋子大多是奢侈品牌,价格高昂,质地精良,款式都是经典实用大方款,都曾经被反反复复的穿过,去过很多地方,走过很漫长的路……看表面和鞋底的磨损便知。认认真真的使用,妥妥帖帖的保存,最后彻底无用了就卖给古着店,继续发挥价值,我想这就是日本文化中对物的态度。

八十-九十年代,正逢日本经济腾飞的大好时机,这些古着店便是那个辉煌时期的再现。穿梭在各个风格迥异的古着店,仿佛重新回到那个富裕、活力、振奋的年代,可以想象当年的他们一个个手头阔绰,兴高采烈的去往世界各地,浏览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购买精美的当地物品,用精致的日式审美将自己装扮得充满异域风情。当年那个站在世界之巅的日本三十年后在今天的古着店里重现,如此真实,身处其中自然有时光倒流的错觉,也有扼腕叹息的伤感。这会不会也将是我们的未来?

我流连在古着店,甚至发现了一件我大学时代穿过的衣服,一模一样,虽百感交集但我并不会买东西,我发现真正喜欢购买的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并没有经历过那个时期,却为之动容,沉迷,他们将那些过时的风尚和当下的流行组合在一起,竟然诞生出新鲜有趣个性十足的时尚新形象来。时代也许就是这样前行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享东京街头的几则商业小创新
东京7日自由行全攻略(一) :出发-东京站-皇居
东京七日(1)
谈一谈江户地区人民的冬季生活情况
法国摄影师眼中的日本上班族
老照片:在东京挤地铁,是上班族每天必须完成的人生考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