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育儿知识

“心常有余”、“肝常有余”均来自明代,万全的《育婴家秘》书。中医儿科学中的“心常有余”不是指中医学中特有的心火亢盛的概念,而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火易动的生理特点。“心常有余”是说:“心主血脉。色者,血之萃;脉者,心之台也。如色见红润,脉来大数者,此心气有余,其儿易养。”小儿初牛,发育尚未完善,知觉亦未开,由于心气有余,见闻易动,故常有神怯易惊、易喜易怒。小儿心常有余常常反映在疾病的过程巾,心火亢盛,则津液T澜而病渴,神志乱而卧不宁。外感各种病症,从阳化热,热生痰,瘦生风,肝风得心热而发生抽搐、惊厥、神昏者多见。中医理论强调:诸痛疮疡,皆属于心。战斑疹、疮疡、虫、疥、疮等疾病,在小儿办多见。而降心火,解热毒,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所谓“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的病理概念,而是指小儿生长旺盛、易动肝风的生理特点。肝为厥阴之经,与少阳相表里,少阳之气,万物之所以资发生.明代万全认为“儿之初生日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韧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言长而末已,故口肝常有余。有余者乃阳然有余也”,而非亢盛太过之意。肝为刚脏,属木,旺于春,主人体生发之气,肝气生发则五脏俱荣。同时,肝肾精血同源,肝得肾水则柔而不刚。小儿生长旺盛,发育迅速,脏腑经络柔嫩,精气未充,则肝阳易旺,易动肝风,而见壮热抽搐,甚至角弓反张、昏谜等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育儿课堂】什么样的孩子脾胃不好|彭博士中医育儿课堂
钱乙五脏辨证思想在抽动障碍中的运用
中药标本
导赤散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
中医常识:心肾不交、肝阳上亢、肝胆不宁、肝气不舒、心气心血虚
痰火扰心,有哪些表现?与心火亢盛、痰迷心窍,如何鉴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