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DIP中被遗忘的综合病种,真的是鸡肋吗?

文/粟柯杰(中科厚立医院管理咨询师)

一直以来随着DIP的诞生,核心病种和综合病种便一直如影随形。但是随着DIP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应用,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各地在制定目录时,大小医院均希望把本地的病种尽可能多的变成核心病种,即使去除多做的操作也要把本院病种变为核心病种,有些医院甚至到了医院病例非入核心不可的地步。

在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医院因未知存在焦虑是正常的,但是一味把医院病种做成核心就有一些本末倒置了。从这几年与大大小小医院接触的情况来看,主要原因在于:1.对DIP相关支付知识不了解,因信息差导致恐惧与担忧;2.第三方信息化公司过度不当引导,不少第三方公司对DIP支付了解也不甚清楚,但仍反复给医院灌输要入核心病组所致。


-01-
核心病种和综合病种
切莫矫枉过正

DIP(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全名按病种分值付费,是和DRGs一样的一种疾病分组方法,DRGs从MDC到ADRG更多的是基于临床专家的经验来做的分类,从ADRG到DRG更多的是基于大数据的聚类来实现的分组。而DIP是基于病案首页、医保结算清单已经存在的诊断和手术操作大数据进行聚类穷举,即默认目前病案首页及结算清单上医院填写的数据就是合理的,聚类后不需要较多临床专家进行调整病组,也就是黑格尔曾说过的一句名言:存在即合理,最大限度地承认目前医院的现状,避免因改革对医院现有体系产生较大的冲击,既达到了医保支付改革的目的,也避免了目前对医院产生的波动和冲击,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平衡的政策。

国家医疗保障局的DIP技术规范要求核心病种和综合病种占比分别是85%和15%。这个占比制定的目的是考虑到85%左右疾病是各医院的常见病、多发病,这部分病例治疗方式变异度小、比较成熟和固定,因而付费要求是比较固定和精细的。而15%是考虑到医院治疗过程中存在疑难危重、新特技术方面的原因,这部分病例治疗方式在当地不够成熟、病例数量较少、处于技术发展中病例变异度大、费用消耗差异波动明显,对这部分病例付费要求没那么精确,在付费方面有一定支持和偏斜,即允许存在较大CV(组内变异系数),也不会像核心病组那样剔除极值来计算均费或支付标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综合病种的病组支付标准或均费会比核心病组要高。

所以,医院在参与相关成组会议讨论时,应该更多的关注医院治疗的疾病是否是入的符合医院治疗方案的病组,入组的支付标准是否和医院的实际情况比较接近,综合病种手术及治疗性操作是否做了一二三个等级的细分,这种等级细分是否符合临床划分,而不是去过度人工干扰成组,一定要让医院的治疗方案成组,不成组就感到莫名的恐慌。

这种过度干扰成的组,往往并不能体现医院治疗患者的实际情况,组内之间医疗资源消耗差异较大,成组后去除相关极值后均费或标准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实际情况。最严重的情况是,这部分数据成组后,医院拿着这个所谓的组来指导临床,让临床按照这个病组的组合方式去治疗患者,把付费工具当成临床指南使用,严重干扰了临床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院医疗水平的退步。

所以我们常常会看见不少地区的区域二三级医院的核心病种病例数达到90%以上,但从临床和医保支付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乐观的情况,医院的创新技术、疑难危重收治的能力是否存在偏差。


-02-
如何解决入组难题?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这些情况,主要还是我们的医院、医保科、临床对新的支付方式改革理解不够透彻,对DRGs/DIP不熟悉所致。什么最可怕,什么最让人恐惧和焦虑,未知的最可怕、最让人焦虑。但是我们的医院、医保科不能把这种焦虑和可怕传递到临床,拿着付费目录去考核和评价临床过程是否合理,把付费目录当成临床指南去干预临床过程。

作为医院、医保科我们应该去了解DRGs/DIP的内涵,找到相应工具去应对它,不能让临床为我们的恐惧和焦虑买单,影响医疗的发展和进步。比如说,我们现在市面上出现的各种DRGs/DIP分组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可让我们医院、医保科及临床及时了解到我们的病例入组及支付情况,解决了我们认知的不足,这种恐惧和焦虑也就迎刃而解,我们就不会因认知的差异而导致出现异常的行为和举动,也就不会出现所谓的一定要让我们医院病例都入核心组的奇怪举措了。

中科厚立DMIAES兼具DRG/DIP分组器,融汇疾病风险建模分析正向推进医保控费与医疗质量平衡,可以通过分组情况了解全院范围内病种的分布及各类指标分析详情,可以有针对性的对病种进行调整,掌握病种医保支付情况,合理发挥管理改进空间。


总之,不管DRGs还是DIP都是一款医保支付工具,主要功能还是为了完善我们的医保支付,保证医保支付体系的合理、健康发展。我们不应把支付工具当成临床指南去指导和评价临床,让院内唯DRGs/DIP论,最终丧失了医疗和医保的初衷。最后希望我们的医疗和医保体系都能在新的改革下健康有序地发展。

中科厚立核心产品:医院成本管理系统、医院运营管理系统、医保支付综合管理系统、医院智能分析报告



关于中科厚立

中科厚立信息技术(成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由美国知名医院管理专家、数学和统计学博士、信息化管理专家以及国内知名医院管理专家、信息IT团队共同组建的一家服务于医疗行业的数据分析及医院管理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秉承“深度医疗数据分析推动医院精益管理”,致力于将国外先进的医疗管理经验带入国内医疗行业,用医疗大数据建模分析方法及工具提升国内医院精益化管理能力。公司自主研发的“DMIAES(医院管理智能分析及评估系统)”,集医疗管理国际标准、医疗专业特性、大数据分析、数据建模、机器学习、医疗信息化及IT技术、医疗管理综合解决方案为一体,旨在解决医院管理中质量及数据之间不可比的难题,填补国内医疗数据专业分析的空白。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DRG、DIP下的医生:“我太难了……”
上海这家医院,把DIP用得出神入化!
【内容分享】浅谈DRG与DIP支付
DRG/DIP下医院各部门管理要点探析
【聚焦】推进DRG/DIP改革,助力医院实现患者满意、员工满意、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DRG/DIP付费,“低倍率病例”也要警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