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痛风的中医治疗歌诀(痛风三驾马车)

痛风

痛风三药有灵仙,土茯苓把忍冬联。上肢桑枝下牛膝,湿热寒淤四证辨。

苍术薏仁薢地龙,重苓祛湿除热毒加藤黄柏,偏寒减藤或不用;

附子桂枝淫羊藿,温阳散寒功效卓;淤阻桃红芍土鳖,临症加减仔细研。

一个基层中医的临床心得:治疗痛风的“三架马车” 

作者:江勇,写于湖南凤凰同济医院,2017年4月18日

干货:土茯苓、威灵仙、忍冬藤

加减运用方面:

1、  肿胀明显的湿重患者增加土茯苓用量,并加苡米、萆薢、苍术、地龙等以祛湿消肿。

2、 热毒引起红肿明显的患者,忍冬藤增量、并加黄柏、虎杖等清热之品。

3、偏寒者,减忍冬藤用量或不用此味,加淫羊藿、桂枝,制附子等温阳散寒。

4、有瘀血者加土鳖、赤芍、红花、桃仁等活血化淤,上肢者加桑枝,下肢者加牛膝。


以上三味,均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功效。三药联合,相得益彰,具有良好的宣痹通络,消肿止痛、促进尿酸排泄的功能,但各有侧重。土茯苓性平味淡,以除湿消肿见长,湿重者可加重用量。威灵仙以祛风通络为优,属风寒湿痹挛痛者用之为宜。忍冬藤祛风通络并有清热解毒之功,属热毒引起的红肿疼痛,特别适合。

加减运用方面:

1、  肿胀明显的湿重患者增加土茯苓用量,并加苡米、萆薢、苍术、地龙等以祛湿消肿。

2、 热毒引起红肿明显的患者,忍冬藤增量、并加黄柏、虎杖等清热之品。

3、偏寒者,减忍冬藤用量或不用此味,加淫羊藿、桂枝,制附子等温阳散寒。

4、有瘀血者加土鳖、赤芍、红花、桃仁等活血化淤,上肢者加桑枝,下肢者加牛膝。

医案

近四、五年来,经我治疗的痛风患者约一百多例,大多数效果满意。现从中任意举出2例,用以证实它们的疗效。

1.、医案举例一:石XX,男,52岁,住凤凰县沱江镇,红旗社区,长途大巴车司机。平素性情急躁,食量大、喜肉食,嗜好烟、酒、槟榔,每天抽二到三包烟,每晚喝白酒二到三两,不爱运动。既往有“痛风”病史。于2013年4月3号就诊,右足第一跖趾关节肿痛9天。患者自述于9天前早上起床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足第一跖趾关节轻微胀痛,当晚疼痛难忍,自行购买“布洛芬缓释胶囊和阿莫西林胶囊”,服用后疼痛减轻,但肿胀未消退,约5、6小时后疼痛复发,又服药止痛,这样反复发作服药5天,仍不能有效控制疼痛,而肿胀逐日加重,遂到县人民医院就诊,检查示:肾功能:尿酸688μmol/L,诊断为痛风,经口服“别嘌醇、双氯芬酸钠”等药物、输液治疗住院3天,具体用药不详,疼痛减轻,但肿胀仍未消退。患者遂自动要求出院,经人介绍,求治于我。

刻诊:个子高大,虎背熊腰,四肢粗壮,痛苦面容,口气秽臭,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处明显红肿发亮,扪之灼热,稍用力按之则痛益甚。舌红苔黄厚腻如豆渣,舌下脉络粗黑曲张,脉大有力。四诊合参,患者很明显属“有余”之证。辨证为热毒湿浊留聚关节,造成“不通则痛”,治宜清热利湿,宣痹通络。书方如下:土茯苓120g、忍冬藤120g、威灵仙30g、黄柏15g、虎杖15g、苡米60g、萆薢30g、川牛膝30g、络石藤30g、地龙9g、赤芍15g、丹皮15g、土鳖虫9g、甘草3g。取三剂,每天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服完一剂后患者电话告知肿痛减轻了一半,余下两剂服完,肿痛发热全部消失,仅留轻微隐痛。嘱其戒除烟酒、少荤多素、必须合理运动才可防复发,并将上方调整为:土茯苓30g、忍冬滕30g、威灵仙15g、苡术30g、萆薢15g、川牛膝15g、黄柏6g、络石藤15g、地龙9g、土鳖虫9g、丹皮9g、甘草3g。每天一剂,连服2周。

2016年10月底,我到长沙参加传统医学师承或确有专长的执业医师考试,碰巧乘上的是他驾驶的长途大巴车,问其病情,他满面笑容地说:“老婆硬逼着我把烟洒全戒掉了,现在荤菜吃得少,每天都小跑四、五里路,体重减少了十八斤。自到你那里治疗后至今没有复发。”为表谢意,还免收了我的车费。我又多了一次成功的喜悦。

2、  医案举例二:滕XX,女,65岁,退休教师,住凤凰县县沱江镇,新田垅社区。平素畏寒怕冷,常腹部隐痛,食纳少,小便可,大便稀。既往有“高血压,脑梗塞”病史。于2015年3月26号就诊,右踝关节肿痛6年,加重45天。患者自述6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踝关节红肿疼痛,自行贴上风湿膏,2天后,肿痛加重,经县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痛风病”,住院打针7天,口服“秋水仙碱和双氯芬酸钠”等药物,具体用药不详,肿痛明显减轻,但是停药后2-3天,疼痛复发,遂持续服药,二十多天后出现腹痛、便稀等症状,医生让其停服“秋水仙碱”,改口服“别嘌醇”。连服3个月左右,病情基本控制住,但是又出现全身皮肤发痒、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再到医院咨询,医生考虑是药物的副作用,嘱其停服,并告知这种病无法治“断根”,主要是注意饮食,实在疼痛难忍,就服点止痛药。多年来,患者不间断服用止痛药,期间也服用了5、6个医生的中药,病情时轻时重,痛苦不堪。

刻诊:皮肤白晰,个子偏矮胖,右踝关节中度肿胀,局部肤色正常,按之觉痛,唇色偏紫暗,四肢未端冰凉,舌淡苔白厚腻,舌边多齿痕,舌下有大量瘀点,脉沉软。四诊合参,此乃脾肾阳虚,温运不及,以致痰浊瘀血滞留关节造成痹痛。治宜温补脾肾,助运化湿,活血通络,予以附子理中汤合二仙汤加减。书方如下:土茯苓30g、威灵仙15g、白术15g、人参9g、干姜9g、白芥子9g、茯苓15g、独活9g、制附子9g、桂枝15g、仙茅9g、仙灵脾15g、巴戟天15g、炒牛膝9g、三七粉4.5g、(分三次吞服)、鸡血滕24g、陈皮6g、炙干草6g。取5剂,每天1剂,水煎服,分三次温服。

二诊,患者服完5剂后,精神好转,食量增加,大便成形,腹痛消失,右踝关节肿胀消退,仅有轻微压痛,除此之外,还有些口干现象,考虑是方中温药偏多所致,更方如下:土茯苓24g、白术15g、威灵仙9g、干姜6g、桂枝9g、人参9g、茯苓9g、炙甘草6g、陈皮5g、茯苓24g、制附子6g、巴戟天15g、炒牛膝12g、仙茅9g、仙灵脾9g、熟地9g、三七粉4.5g(分三次吞服)。取7剂,每天1剂,煎服,分三次温服。

三诊,患者自觉良好,右踝关节肿痛全部消失,四肢较前稍温,舌淡红,苔薄白,双尺脉仍较软。考虑其属阳虚体质,病久夹瘀,短期汤难防复发,嘱其服用理中丸和金匮肾气丸,同时每天用4.5g三七粉,分三次吞服。平日用土茯苓30g、威灵仙9g、鸡血滕30g煎汤,当茶水饮用。这样连续服用了两个月,半年后电话随访,得知其病情没有复发,以前的头痛头晕也消失了,并可以参加广场舞活动了。

总结

关于痛风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中西医学各不相同,西医认为主要是尿酸增高引起的关节痛,临床以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常用别嘌醇、秋水仙碱、双氯芬酸钠等药物治疗。近期疗效还好,远期疗效不佳,而且药物副作用较多,不少患者难以忍受。中医认为此病证属“历节风”、“痹证”范畴,在远期疗效和药物副作用方面的比较,中医占用很大的优势。

我个人认为:在临床中此病性不外乎寒热两端,病因大多为热毒,痰浊,瘀血等滞留于关节为患。病因的形成主要与饮食、不良的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及思想情绪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治疗上应据证立法,辨证施治、或清或温、或泻或补、或数法并用,但“宣通”是该病疗的“轴心”,必须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正如当代具有传奇人生的著名的中医学家李可老前辈在其《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这样写道:“人身百病,多系虚弱结滞四个字,人之死也,除热实而死外,非虚弱而死,即结滞而死,或虚弱又结滞、治不得法而死。”回想自己从医三十年的所见所闻,以及治疗中的成败得失,无不尽在此言的概括之中!在具体处方用药方面,我以前多以四妙汤,当归拈痛汤、当归四逆汤等方子加减运用,只能效失参半,难尽人意,后来通过广泛学习参考了多份资料及名老中医的著作,并反复临床运用,才总结出以上三味药物,使得疗效大有提高,用与不用,大不一样,大家试用就知道了。

最后,我还要提到的是,在临证用药时,既要注重原则性,又要讲究灵活机动性,所谓“师古而不泥于古”。因为中医的精髓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论治,所以,处方用药不能死搬硬套。古人云:垂法诲人,只能使人规矩,而不能使人巧。著名的中医学家焦树德教授在其著作《方剂心得十讲》中说:“自古至今没有治病的印板式样,没有绝对的万能方剂、必须寓变通于成法之中。”此谓正是也!这些是我的一点经验,如果能对同仁有点帮助和启迪、善莫大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基层中医的临床心得:治疗痛风的“三架马车”
痛风防治手册 中医验方
《轻松学名方》释义 ||第6讲 007二妙散(下)
治痛风,重用两味药
中医不能治病?一副方子以忍冬藤为君,土茯...
西药治不好的痛风,被一纸中药方治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