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考生看过来!高考语文突击——现代散文阅读(三)

四、作用类:结构思路的匠心,标题、句子、段落等作用

【简析】这类题主要涉及到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设计匠心,题目、句子、段落的作用、价值分析,考查学生对于文章整体结构、内容和主旨的把握。

【解题思路】

Ø 分析“作用、用意、好处、妙处、效果等”,可从三大方面来思考:

一是内容、情感,即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情感、思想、主旨等)

二是结构、手法,即怎么写的(结构作用、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

三是效果,即写得怎么样,有什么艺术效果

【知识链接】

标题的作用:

作用: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提示情感主旨、贯穿全文线索

形式:表达技巧、语言特点

效果:引起阅读兴趣,含蓄耐人回味,新颖……

开头的作用:

内容上:开篇点题、交代文章主要内容、点明主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渲染气氛、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结构上:统领全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与后文呼应

中间内容的作用:

承上启下、照应题目、与前文呼应、为下文铺垫、与后文呼应

在理解中间内容时,要注意结合题目,考虑它与上下文的关系,与主旨的关系

结尾的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题目、照应开头、拓宽内容、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插入某一内容的作用

①内容上补充或延伸,具有深化主题或启迪作用。

②插入史实一般是为了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如果在史实前后有总括性语句或总结性语句,那么,插入的史实往往就具有例证的作用。

③插入某一事件一般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所以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论证观点、阐明事理,使文章具有权威性、说服力、哲理性,丰富文章内涵,增加文采,丰富文章叙述手段。

注意:综合性题目的考察要全面作答。如考察“以诗文作结”的好处,就既要考虑结尾的作用,同时也要考虑引用诗词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

勾勒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氛围,为表达情感、表现主旨服务,以景衬人(正衬、反衬)

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读起来令读者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根河之恋》2017年北京高考第23题

【试题】文章叙写了玛利亚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6分)

【试题解析】三种人的“根河之恋”就是他们与这片土地的羁绊,是他们在这片土地的上最热爱的东西,在文中都能找到具体内容。匠心方面,文章叙写的“玛丽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实际上代表了这片土地三代人不同选择的故事,这一点其实内洽于文章的思路——试图描绘一个民族全部历史的微型画卷,进而展望未来。这也是这篇文章独具匠心之处。

【参考答案】

表现:①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

②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

③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

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

五、探究类:阐发评价与探究拓展

【简析】这类题涉及: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

【解题思路】

首先要抓住题目的关键点,明确答题方向;依据题干要求,形成答题思路。

探究类试题,其思考的起点还是在文本,必须要对文本内容、作者情感观点先有准确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典型例题】

△《废墟之美》2014届高考第21题,《考试说明》(P42)参考样题

【试题】本文认为,已成废墟的圆明园遗址不应重修。你是否同意这种意见,说明你的理由。(5分)

【解析】考查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

【思路导引】

可同意,可不同意;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1)“同意”示例

①已成废墟的圆明园,更能体现历史沧桑感,更具有文物价值。

②与一般的废墟不同,它是中华民族曾经蒙受耻辱的见证,作为废墟,更有助于增强国人的忧患意识。

(2)“不同意”示例

①重修圆明园,能吸引更多的人参观游览,有利于培养国人的历史忧患感和爱国情怀。

②重修圆明园,可以再现其昔日的皇家园林之美,有助于加强国人的传统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优秀示例】

示例1:我同意这种意见,理由如下:首先,圆明园作为历史废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有不可替代的爱国教育作用;其次,圆明园作为废墟,具有独特的残缺美,拥有独一无二的美学与艺术价值;再次,保持圆明园废墟能够唤起人们“悟性的陶醉”,从而提升国民素质;最后,重修圆明园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示例2:我不赞同这个意见,我认为圆明园部分遗迹应该被重修。重修之前,整个圆明园破败不堪,甚至让游人无立足、游览之地。规整道路,平整游览道路,修建停车场为人们游览提供了条件。其二,国民素质尚未达到深刻理解、享受废墟美的程度,不重修圆明园恐怕会使其成为无人问津之地,何以达到对历史的缅怀与提升民族自尊心?因此,部分重修部分保留可使游人更好地提升文化素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现代文阅读提分升级答题公式(下)
散文百练:知识点梳理及题型汇总
圆明园
【阅读理解】2021届最新高考阅读理解主旨题讲解
语文学科知识—阅读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