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意大利中南部纪行(3)

  蒙雷阿莱(Monreale,意为王室山)是巴勒莫城郊西南方几公里外的一个山地小镇。如果没有行政区域的人为划分,你会认为它就是巴勒莫城市的一部分,而事实上它是与巴勒莫连结最为紧密的一座卫星城。

  全镇约有3万居民,辖区面积达529平方公里。这里历史悠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地灵人杰,气象万千。

  从古朴的街道进入小镇,那疏疏朗朗的人踪,那街边阴影中喝啤酒咖啡的老人,那路人恬淡闲适的神态,那行走在卵石路上发出的微响,那四周传来的清脆鸟啼,那路旁怒放的鲜花,那树木摇曳的婆娑,还有那不知从哪户人家古老门窗里飘出的烹烤香味,都会让人毫无理由地放缓了脚步,不忍去打破这让人愉悦的、古老而似曾相识的安宁!

  那些留着岁月痕迹的墙面,衬托着色彩斑斓的新装。

  那些勤劳朴实的背影,透着虔诚和善良,有无言而感人的力量。

  那些厚道真诚的微笑,消融了心底因黑手党传言而戒备的冰凉。

  那些锃亮的玻璃后面,隐隐露出手工艺品的倩影,让一个个游人驻足观望。

  那些静谧的胡同里,偶遇的路人也会给你一个亲切友好的问候和赞扬。

  那些宽厚的拱门内外,有许多令人好奇的幽密等待着你去探访。

  随处可见的柑橘、橄榄、红杏等疏瓜水果,卖相漂亮,价格公道,新鲜无比,甘淳清香,都是出自当地的优良品种。

  一幢幢桔红色屋顶、黄色粉墙的民宅,散布在“金色贝壳'(La Conca doro)山谷,当地中海的和风沿着谷地,携来一阵阵花果芬芳,并把阳光下的巴勒莫市区、港湾和更远处那无尽的蔚蓝送入眼帘时,豁然开朗的欣喜,令人心怡神旷!

  山坡上那一幢幢临崖的小屋和那一段段长长的石梯,让我想起儿时山城重庆的模样,但这样的景象在那里已经很少见了,所谓的旧城改造,实为不顾传统的失控建设,无情地抹去了许多城市记忆。现代新城与传统老区本是一根链条上的珠串,为何要非此即彼?这里怎就能做到同存共享?怅惘!

  今天的主要目的地是镇上那座著名的教堂,但这一路上的大好风光已经让人留连忘前了,在秦导的一再催促下,大家才不得不让自巳从散漫而兴奋的状态里回复过来。

  这条泛光的道路拐弯处就是这座教堂有点特别的后背,为防止我们错过这道著名美景,秦导特意溜弯带我们先来到这里。

  刻意装饰的几何图案有法式诺曼建筑、拜占庭建筑和伊斯兰建筑的印记,屋顶那个圆形的攒尖还有些托斯卡纳的痕迹。

  加上平面圆形和矩形的组合,如此多元的素材汇聚在一起,让这个建筑立面显得有些花枝招展,魅态万千,与我们马上就要看到的教堂正立面那朴实的诺曼建筑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呼应。

  蒙雷阿莱大教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诺曼式建筑。公元九世纪初,阿拉伯人从北非杀向西西里,首先进攻的是西西里当时的首府锡拉库萨,但三年围攻也没能拿下,于是转向西边的巴勒莫。公元831年,阿拉伯人攻克巴勒莫,巴勒莫主教堂被改为清真寺。

  原来的巴勒莫大主教在被迫无奈中离开巴勒莫城区,将他的主教座堂设在了距巴勒莫不远的这个村庄里,当时这村庄名不见经传,教堂规模也很小,山腰上那座看似废墟的小教堂不知是不是它的遗址。

  1072年,诺曼国王威廉一世夺回巴勒莫,把阿拉伯人赶出了西西里,将这山区改为皇家猎场,取名蒙雷阿莱,即王室山。传说诺曼国王威廉二世在山上打猎时,睡梦中见到圣母玛丽亚,要他在此建造一座教堂。威廉二世为顺从天意,于1174年开工建设这座诺曼式大教堂和本笃会修道院。看来天下的封建帝王都会玩这天授神权的伎俩。

  蒙雷阿莱大教堂是欧洲诺曼式建筑的代表之作,经八年施工才得以完成,当时的教皇卢修斯三世,对它的精美绝伦赞不绝口,欣然将它提升为西西里主教大教堂。由此可见这座教堂在西西里乃至整个意大利的地位。直到2000年,西西里主教座堂才再次迁至巴勒莫,如今这里仍是副主教座堂!

  也有不少人将这座教堂誉为巅峰之作,其镌刻有42个圣经故事的青铜大门,一般不会开放,特别有幸的是,今天赶巧了,我们正是从这道正门,步入了这座神圣的殿堂。

  庭院中富有动感的雕像。

  教堂采用规整的矩形平面,长102米,宽40米,以中轴线对称,中殿采用了巴西利卡式格局,主殿则釆用拉丁十字格局布置。八跨连续拱券划分出中厅与边廊,后退的左侧外廊和右侧四个小厅堂,使室内呈现出圣十字形状,主殿处于十字中部,两侧是圣保罗殿及圣彼得殿。主入口两侧是高耸的塔楼和钟楼,从平面图可看出,其设计是融汇了两种建筑风格形成的一种新格局。图中上侧修道院也应是同期完成的设计。

  由于它是全世界拥有黄金马赛克壁画面积最大的教堂,因此被称为黄金圣殿。

  拜占庭风格的马赛克镶嵌壁画布满了整个空间,其规模远远超过帕拉提那礼拜堂,仅黄金马赛克镶嵌面积就达6500平方米,令人叹为观止。

  主祭坛金光闪烁,气势恢宏,四道阿拉伯尖拱层层递进,上面镶满了伊斯兰图案和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精美壁画,最深处穹顶上巨大的耶稣像手执圣经张开双臂,腑视全埸,正下方的弧形墙面中间镶嵌的是圣母圣子图,周边环绕的是耶稣的十二个门徒。

  在西西里同期同式样的教堂中,建筑风格与室内装饰大都有些雷同,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每座教堂壁画讲述的故事大相径庭,题材几乎都源自圣经新约和旧约。本座教堂里的壁画还包含些诺曼国王和大主教的事迹,但其风格和绘画方式基本属于拜占庭巴西尔二世(公元976年~1025年)时期的手法,因此可以推断,可能是同一批设计师和工匠,在西西里给人类创造了这些代表诺曼王朝成就的伟大作品!

  我们在教堂背面看到的三个圆孤,其实对应的是室内三个大殿及祭坛,中间是主殿,左边是圣保罗殿,右边是圣彼得殿。圣保罗殿里葬着法国路易九世国王的心脏。圣彼得殿里有西西里国王父子威廉一世和二世的石棺。

  幸逢教堂今天有婚礼举行,一对新人在这里步入婚姻殿堂,众多亲友轻轻地按时赶来,择位坐下静静地观看。鸦雀无声的现场,只有主教代表上苍的声音,在巨大的空间里迴响,这神圣庄严的场面,让人肃然!

  主教步下圣坛抛洒圣水,把新人的幸福喜悦分享给所有到场的嘉宾。

  以前只是在小说或电影、电视上了解一些西方人在教堂举办婚礼的习俗,和今天亲历这对新人结婚的现场,感受是大不一样的。2015年在威尼斯一座小教堂里也遇到过举办葬礼的场面,当时也是感慨多多。出生、结婚、下葬这些人生最重要的时刻,西方人都是在教堂完成的。那神圣、庄严、平静又不奢糜的仪式感让人终身难忘。看来,教堂不仅仅是西方人安放精神和灵魂的所在,还是承载他们人生中最重要时刻的当然载体。我们的载体在哪?难道是在那些变味的寺庙和天价的安乐堂吗?什么样的载体,才是安放我们精神和灵魂的所在和举行人生重要仪式的地方?这应当是我国文化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最重大、最实际的问题之一!

  诺曼式建筑的木屋顶装饰有简有繁,这是我见过的这类屋顶处理中,最精致和最华贵的典范。

  教堂里最精彩的壁画主要集中在大殿两侧立柱和拱券及侧壁上,能看懂的不多。

  创世纪、亚当和夏娃、伊甸园、诺亚方舟、耶稣与十二门徒、最后的晚餐、末日审判等众所周知的人物和故事还是略知一二。

  如果有时间慢慢欣赏,这些壁画几乎可以把圣经故事中最精华的部分全都告诉你。

  教堂大量釆用了花岗岩科林斯柱,在保持基本样式不变的前提下,又增加了许多人物雕像。

  这些石雕都是工匠的手工所为,他们的这些作品,历千年,将不朽。其中包含的那些历史信息,值得我们反思和咀嚼。难道仅靠单纯的工匠精神?似乎还不能完全概括!

  阿拉伯的尖拱和图案不仅仅是用在立柱上,门窗洞口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某一瞬间让我想到了阿里巴巴和芝麻开门的故事。

  富丽堂皇的殿堂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

  手机照样能很好的记录下这里的一切。

  圣光有幸地沐浴在他们身上。

  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留下的是无言的祈祷和倾诉,带走的是荡涤后的心灵。

  教堂左侧外廊,是平常主要的进出口。

  从教堂钟楼处可以登顶,以经验判断,那高处一定可以看到地面上难得一见的场景。

  进入这长长的甬道,犹如在时光中穿行。

  路上的景色已让她们止住了脚步。

  别处看不到的小景。那蓝色穹顶是教堂右侧供奉圣卡斯特伦斯遗骨小厅堂的采光顶,他是公元五世纪殉道的大主教,被誉为那不勒斯和蒙雷阿莱的守护神。

  从一层到顶点要爬180步台阶,这窄窄的通道尽头,必定有无限风光在等候。

  一目了然诺曼式建筑的屋顶构造。

  有毅力的攀登者,一定会不虚此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近观此亭,的确有托斯卡纳建筑的影踪。

  一人道与单人亭。

  回首顿悟,明白了为什么要将这山谷取名为“金色贝壳”的理由。

  蒙雷阿莱修道院提前呈现在眼前,那意大利最美的阿拉伯式回廊正在向我招手。

  这座修道院是遵威廉二世之命,从卡塔尼亚迁来,据说其建筑形象和内部空间多少有些模仿原克吕尼修道院。

  修道院内的四围回廊是难得一见的柱式博览,有108对不同样式的柱子,围绕着中心庭院,回廊建筑面积达二千多平方米。

  既然走进了蒙雷阿莱修道院这座难得一见的柱式博览馆,有必要简单重温一下有关柱式建筑最基本的知识。

  柱式,指的是石质梁柱结构各部件的样式和他们之间组合搭接方式的完整型制。由柱和檐构成。柱可分为柱基(柱础)、柱身、柱头(柱帽)三部分。

  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状的不同,加上柱身处理和装饰花纹的各异,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柱子样式。

  古典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最重要的造型手段。古希腊时期有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三种。古罗马时期将其发展为塔司干、陶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和复合式五种。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源于爱奥尼克柱式,最早出现在雅典奥林匹斯山的宙斯神庙,追求精细匀称,显得华丽纤巧。

  柱头以忍冬草(或称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科林斯柱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应用并不广泛。

  蒙雷阿莱大教堂和修道院的柱体,均釆用了科林斯柱式,融入了阿拉伯文化,拜占庭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许多创新和发展,将人物、动物、圣经故事、伊斯兰图案等诸多元素应用在柱体上,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个性。

  所有柱体都由纤秀的双柱组成,与修道院特别的女性氛围十分吻合。

  每一个柱头都有一个圣经故事或基督的传说。

  柱身按一对有马赛克镶嵌图案,一对原材素色间隔的规律排列。

  柱础的样式和花纹也是各不相同。

  没有一对柱体上的雕刻和镶嵌图案是重复的。

  双柱的柱础是相连的整体。

  双柱的柱头也是一个整体。

  所有图案均具有典型的伊斯兰特征。

  108对,228根柱体均是用大理石镂空雕刻而成。

  为平衡不同方向的衔接问题,转角处采用了四柱一体的特殊组合。

  四柱一体镂空雕的难度可想而知。

  好在柱头、柱身、柱础三部分可以分开雕刻,再行组合。

  密集布置的柱列在强烈的光照下形成了奇特的光影效果。

  透过柱廊将不同角度的景物框入其中,可形成变化万千的图像。

  阿拉伯式尖拱与大教堂外立面的同类符号遥相呼应,使整个建筑群风格协调浑然一体。

据说修道院西南角突出柱廊的阿拉伯喷泉,是当时威廉二世国王经常洗脸的地方。

  因为他在教堂旁边设了一座小型宫殿作行宫,才会有经常进入修道院闲逛的传说。

  看来修道院也不是国王的禁区。

  这个喷泉雕塑是阿拉伯人留下的,年代比教堂和修道院还要久远。

  图案、人物和动物集于一柱,不知有什么寓意和象征,背后的故事也不得而知。

  这道木门后方有个小型博物馆,陈展的东西估计是修道院里的文物,很少有人光顾。

  这把国王才配用的王座,似乎佐证了威廉二世与修道院的传说。

  似乎应该是国王和教皇才配拥有的黄金头冠。

  似乎也只配皇家才能拥有的器皿与佩剑。

  耶稣受难的头像吗?

  有可能是古希腊或古罗马时期的柱头,历史一定比修道院更悠久。

  触摸历史如同古今对话,心中应有万语千言。

  由于没有中文解说,不知这位头戴王冠雍容华贵的贵妇是何许人也?

  仍然不知道这位头上无冠,貌美如花的贵妇是谁。

  精雕细刻呈现天工巨制,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无比惊讶。

  久久凝望仿佛阅读浩瀚史书,字里行间都有重大发现。

  依依不舍只怨时间太短,来日方长祈望后会有期。

  在2015年,蒙雷阿莱大教堂、切法卢教堂、巴勒莫大教堂在内的九大阿拉伯诺曼风格建筑群成为意大利新增的世界文化遗产。 这些建筑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们在历史上近千年共存的见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意路向南 直到西西里(十九)
蒙雷阿莱(Monreale)
巴勒莫的阿拉伯
轮游地中海之六:神奇巴勒莫
如果你去西西里,不要迷失在这座城
游遍西西里8:恩纳和切法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