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莫言热”说开去 云帆

从“莫言热”说开去 云帆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经济一体化快速的发展,文明全球化亦高速的前进,只是,文学似乎逐渐被逼进了边缘,现在很少见到年轻人阅读文学,讨论文学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文学青年大概已经都步入中老年,不再做文学的梦了……

然而,没有一个时代可以缺少文学这种艺术形式,只不过就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样,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流行,也造就了不同的经典,所以,今天我们怎样阅读文学?

近日,随着莫言荣获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国内外都掀起了一股“莫言热”,据说美国人也在看莫言,我就不知道,他们如何理解莫言笔下的乡村计生委主任的角色;国人更是热闹,隔日就去书城排队,一时间洛阳纸贵,满城飞舞着预订单……

其实, 莫言,这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这个暑假的书展上还可以看到堆成小山一样的《蛙》,只不过很多人大概和我一样并没有看过很多他的作品,虽然我知道在80年代末他也曾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风靡过一时,特别是他的《红高粱》经过张艺谋的演绎,妇孺皆知。

文学与电影大概天生就是孪生姐妹,世界文学史上电影史上都有典型的例子比如《飘》比如《简爱》,简向罗切斯特表白的一段经典对白至今还回荡在很多人的耳边:“ 你以为,我因为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那么多,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

感谢所有伟大的电影导演和编剧,是他们精准地把握住了小说的灵魂,用电影的语言丰富了小说,再造了小说,我敢说,没有电影《红高粱》,在中国又有多少人会知道莫言这个名字,会去看《红高粱家族》这部小说。感谢年轻的张艺谋,从摄影师转身成为导演,他有着独到的审美眼光,这正好与莫言独特的审美相吻合。莫言的小说里呈现出一种异乎常人的色彩,早先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就呈现出他的这种特质。《红萝卜》里的黑孩眼前常常会浮现对比鲜艳的色彩,而整个故事的背景以及人物全都是灰色、褐色,鲜明的红色在整个环境中是非常突兀的。张艺谋恰好是非常擅长色彩的运用的,无论是在他早年的《黄土地》还是在他后来的《秦俑》、《英雄》等一系列影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莫言用他擅长的讲故事的笔法开始他的讲述: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文学通过想象构建起了每个读者心中的独特世界,而电影通过画面创造出了一代人共同的世界,“我的家乡是在山东高密,那是一片肥沃的土地,那里有成片成片的高粱地,高粱红了的时候,就是村子最热闹的时候……”简短的画外音配上画面、色彩、光线及其所构成的生动而浓烈的视觉形象,形成了明快、紧凑、张弛有度的节奏,这一切电影艺术的表现令业界对中国电影刮目相看,《红高粱》在国际影坛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成为文革后第一部在美国院线上映的中国电影,1988年2月荣获了柏林电影节金奖,被认为是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的新的开始。 

在《红高粱》里,张艺谋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老文明积淀而成的一个隐秘的故事,他以红色为影片的基调,通过人物的塑造歌颂了自由和生命的真谛———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因而唤起了人们对那个疯狂而无序的年代里的英雄所具有的那漫溢的激情、漫溢的野性和漫溢的自由的追求。姜文和巩俐的出色表演更是为本片增添了不少色彩。这部影片通过巧妙的选材浓缩了场景,从爷爷奶奶的故事和抗战的故事两根线并行,没有过多的对白,重点通过画面,着意表现中国人民战胜苦难的精神,呼唤美好的新生活。

小说《红高粱家族》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红高粱》五部组成,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苦难,更是展示了中国人民豪放、顽强拼搏、爱国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粗犷的一面。

今天再读莫言的小说,诡异的情节,沉静的文字让人感慨;再看张艺谋的电影,震天喉的“酒歌”、疯狂的高粱地依旧叫人荡气回肠……

阅读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审美,而影视是借助多媒体让纯粹个性化的审美变成一个时代的诠释,一个编剧的创造,一名导演的解读;我们的时代是多元的时代,那么就既要挽救个性化的阅读,也要成就大众的集体记忆,所以,电影和文学的联姻是水到渠成的。

有人说经典是时间铸成的,也有人说昨天的流行会变成今天的经典,我想说任何一部经典都必须经得起本民族几代人的阅读,也必须在全世界范围中得到认可;那么,昨天电影《红高粱》的获奖,今天作家莫言的获奖,正是宣告了莫言作品成为经典的可能性。但愿有更多的人阅读莫言,但愿有更多的人阅读经典,但愿有更多人通过阅读,认识世界,品味人生。

                                                           2012/12/30

                                                          重写于琴心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莫言获诺贝尔奖背后的故事:用
[转载]莫言评张艺谋电影《归来》:难得、严肃、直指人心
电影《红高粱》,莫言同名小说改编,张艺谋导演,未删减完整版
莫言的哪部小说获诺奖
32年后莫言再谈《红高粱》:依然看到年轻时的创作激情
莫言揭秘《红高粱》幕后故事 调侃张艺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