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理寺到底是干什么的

大理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十分熟悉的名称。无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在小说中,都可轻易见到。在古装剧中遇到大案要案,一般都会说“交由大理寺审理。”大理寺为什么不是一个庙?它到底是做什么的,很少有人能够说清楚。

  • 寺与庙的区别

为什么大理寺要以寺结尾?寺不是指的和尚修行的地方吗?在今天,寺与‬庙两个字大多数是合在一起用的,已经没有人在乎寺和庙之间的区别了。但是‬在中国古代,这两个指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事物。

寺最早见于西周金文,《说文》曾记载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寺为古代官署的统称。是古代官员任职的地方。例如大理寺、鸿胪寺、光禄寺、太常寺等等。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汉书·元帝纪》

庙原本是供奉祖先的地方,因此我们常说祖庙,而皇帝祭奠他的祖先的庙宇,称为太庙,普通百姓常以祠堂来替代。皇帝死后,还会有庙号,根据《魏书》记载“帝崩于西宫……上谥曰明元皇帝,葬于云中金陵,庙称太宗。”

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广雅》


  • 何为“大理”

“大理寺”的大理二字,为古代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最早于夏朝设立。《礼记·明堂位》记载:“夏后氏官百',这些官吏中就有司法官“大理”。《礼记·月令》记载,夏有“大理”,主掌审判。

大理二星,在宫门内,主刑狱事也。——《甘石星经》


  • 大理寺的前世今生

大理寺,是一个相当于现如今“最高人民法院”的中央行政部门,九寺五监之其中一“寺”,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列九卿。主要跟刑部和御史台合作,掌刑狱案件审理,对彼此的权力监督和制约。

大理寺在秦汉时期称为廷尉,西汉景帝时改廷尉为大理,已有设署之倾向,北齐时正式设置大理寺,隋、唐以后各朝皆设此机构。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作为“三法司”之一的大理寺,在明代中期后,逐渐失势,执法权利则逐渐被另外两司瓜分,平日职能仅剩核阅案卷罢了。在清光绪三十二年,由于新政改为大理院。并沿袭至民国初期。民国中期,易名为最高法院,而大理院目前是泰国最高法院的名称。

民国时期的大理院

‬唐玄宗时期官修会典《唐六典》卷十八《大理卿鸿胪卿》中对“大理寺”这一机构的原型追溯至传说中的五帝时期。


《大唐六典·大理寺》上记载:“大理卿之职,掌邦国折狱详刑之事,以五听察其情,一曰气听,二曰色听,三曰视听,四曰声听,五曰词听。以三虑尽其理,一曰明慎,以谳疑狱,二曰哀矜,以雪冤狱,三曰公平,以鞠庶狱。凡诸百司所送案犯,罪至流、死,皆上刑部,覆于中书、门下。”

唐朝大理寺的最高长官叫大理寺卿,总管大理寺的一切事务,从三品。大理寺卿下面设少卿2个人,也就是副长官,从四品上。大理丞6个人,主要职责就是审判,从六品上,掌分判寺事,正刑之轻重。大理正2个人,从五品下,主要职责就是复核大理丞的审判,根据刑法科条参议用刑之轻重,若大理丞断罪不当,则以法正之。

除此之外,还有些具体执行人员,比如主簿,负责掌大理寺之印章,凡官吏抵罪及雪免,皆立簿籍。狱丞,负责掌率狱史,管理囚徒。大理司直,从六品上,主要负责出使按狱和监刑,以及参与大理寺的一些疑难案件。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再次设立大理寺,而且,将之前大理寺与刑部的职权掉了一个个: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审核与监督,另外大理寺卿的品级也升到三品。也恢复了三法司会审,只不过成员变成了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御史的办公地点都察院

古人称:掌刑曰士,又曰理。而大理之意则为天官贵人之牢,所以能够被大理寺审查并且押入大牢中的人都绝对不是一般的官。不过大理寺要办理的案件必须要上报到刑部,由刑部审核。

如果遇到重大案件的时候,惯例都是三司会审,三司指的是大理寺,刑部,都察院。虽然最后裁决的权力在刑部手中,但是如果大理寺不同意,那就必须上报皇帝,由皇帝亲自决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史刑法二
中国古代监察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参与
“三堂会审”是哪“三堂”?
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
寺和庙有什么区别?
三司会审到底指的是哪三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