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不死的熊克武在四川发动的五次反清起义(一)
userphoto

2022.11.06 重庆

关注

熊克武卫队

1909年初春的一个暗夜,一个人在一条小路上急急走。手里似乎提着一把刀,一把闪着寒光的马刀,另一只手里好像还提着什么东西。前面出现了一个小庙,小庙里黑灯瞎火的,那人进去看了一下,里面没有一个人。这是一个无人住的小庙,那人又站在外面听了一下,没有动静,他才放心地在小庙门内坐在地上,背靠墙上,闭目养神。

回忆起刚才发生的一幕。在广安城西门,他用马刀砍翻了一个守城的兵丁。这是他这一辈子,第一次杀人。回忆那惊险的一幕,至今还是心惊肉跳的。干军事、组织起义,干了这么久,他这还是第一次,面对面的厮杀!说来真是惭愧!

别看他此时如此落魄,此人是谁?是当时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派到四川的主盟人,熊克武。那时,熊克武才二十四岁!

熊克武,字锦帆,是四川井研经湾人。现在属于自贡市。生于1885年12月26日。对的,就是与毛泽东的出生日期是同一天。熊克武十九岁留学日本,在日本跟着孙中山,是同盟会成立时的发起人之一。还是同盟会评议员之一,相当于同盟会总部的核心成员。在四川军阀混战中,是名义上统一四川长达六年之久的人。也是四川军阀混战时,四川防区制形成的与他有关。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刘伯承元帅、贺龙元帅曾是他手下的战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民革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25年在广州,如果不是中了蒋介石的圈套,可能中国的民国史要改写!要想了解这一段历史,请关注本号的稗官野史。

此时的熊克武靠在墙上,他的确是疲倦极了。这几天是连轴转,从重庆赶到合川,又从合川赶到广安,策划起义,他是总指挥,事事都要管,一直到起义发动。这一次,又败了!想象中的计划,连“泡泡”都没有冒出来一个,就失败了!幸好冲出了县保安营营房,在西门遇上二个把守城门的士兵,急中生勇,砍翻了一个,又急跑了二十几里山路,他实在是累了!他朦朦胧胧中,这几年的经历,在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

要说在四川发动起义,对于他来说,不是第一次了。

三年前,丙午年(1906年),东京同盟会总部,下达了命令,委派熊克武、黄树中、谢奉琦为四川主盟人。回四川组织同盟会,并发动武装起义。那时,熊克武才二十岁。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主盟西南的一个大省,这个担子,够重的。这不是去当什么大官,而是去造反,拼命!熊克武是个热血青年,初生牛犊不怕虎,接受了这个委派,从上海坐轮船回四川。

那时,长江里的轮船,已经通航到了湖北的宜昌。但这些轮船都是外国公司的。那时还都是老式的烧煤的蒸汽锅炉轮船,船行不快。熊克武、黄树中,二个年青人,就在船舱里,商议入川后的大计来。那时,谢奉崎已经在成都了。

这二个年青人,长袍马褂,一副标准的大清朝服装。那时,一些新派人物,是西装革履,脑袋上盘着一根大辫子。这二位都是日本留学生,是沾了洋气的。而且还是在上海十里洋场混过,这副打头,也是土了一点。这当然是为了掩护身份!因为由孙文组织的同盟会里的重要成员,都是大清朝的“钦犯”!这几个都是同盟会发起时的会员,熊克武十九岁时,就是同盟会总部的评议员。评议员,即当时同盟会的核心成员,相当于议决同盟各种重要决定的人员,说通俗一点,就是一个政党的政治决策机构核心成员。而现在,他是四川的主盟人,即四川同盟会,他是第一负责人。所以,他们一路上,当然不敢张扬。

前路茫茫,二人回川,要在四川组织起同盟会,发动起义。他们手里,既无经费、又无武器,三个书生,要干如此大的事,此事难啊!靠的就是一腔热血!

大清朝虽然又搞了维新,但也抑制不了风雨飘摇!维新的一大政绩,办了不少新式的现代学校。在日本留学回国的学生,四川的就有几百人。其中一百多人,是在东京参加了同盟会的。回川后,散在各县,这些人都在各县任职,几乎都是新式学堂的监督(校长)、教务之类的。在每个地方上都有一定的声望、地位。孙中山指示,他们第一步的任务,就是联络各地的同盟会员,建立各地机关,吸收党员,扩充力量,为起义做准备。

他们手里,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四川同盟会员的名单、地址。这可是一份重要的文件,如果落在清王朝鹰犬的手里,四川一百多个同盟会员可就遭了大难!熊克武在离开上海前,专门找了一个可靠的裁缝,缝在马褂的夹层里。马褂穿在身上,寸步不离。

船到宜昌,换木船过三峡、到万县。为了赶快到重庆,从万县走旱路,赶到了重庆。一到重庆,住到了同盟会员朱之洪家。朱之洪,即民国初年,四川政界著名的朱三吵吵,此人余后再叙。第二天,重庆同盟会支部的几个重要成员就在朱之洪家聚会。来的人有宋绍尊、张佐丞、冉君谷等人。熊克武出示了“关防”,即同盟会总部的任命文件,确认了他是四川的主盟人身份。熊克武当场确定,由冉君谷等组成同盟会重庆机关。接着,他又从旱路赶到成都。

熊克武那时才刚满二十一岁,人年轻,在从重庆到成都的官道上疾步而行!接近六、七百里,不到四天,就赶到了成都。在成都见到了谢奉琦,黄树中已到达成都。四川的三个主盟人,在成都聚齐了。

三个年轻人,担此重任。万事开头难啊!商议决定,第一步还是联络全川党人,派出代表,到成都一起商议大计。那时虽然有了邮局电报,但用邮局电报传信,容易走漏消息。大清朝已把同盟会定为乱党,逮住就要杀头的。熊克武自动担任联络重任。川北、川南,由熊克武联络,川东由重庆支部联络,川西由谢奉琦、黄树中联络。日行二百里的铁脚板,熊克武就是在那个时候练成的。

二个月后,各地代表三十余人,会聚成都草堂寺。四川同盟会分部,就正式成立了。在会上,各自发表对“革命”的策略。这些书生们并非盲目乱干,还是有些韬略的。马上发动起义,要人没人,要枪没枪,这不是找死吗!好在人多主意多,终于定下了当前方略。同盟会在四川各地开展活动,暗地里开展起来。熊克武没有坐在成都,还是全川奔走,到各地了解、指导。过了一年,同盟会在四川已有了相当的根基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都血案促进了辛亥革命
龙鸣剑
熊克武[民国初年四川著名的长衫军人]
熊克武简介 熊克武的子女后代有谁?
高亚衡辛亥革命川东起义先锋
死义烈士谢奉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