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7年罗稷南问毛主席:“若鲁迅在世会怎样?”,主席:有2种结果
userphoto

2022.12.20 重庆

关注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哈哈哈哈!颇有山大王气质!”

听完毛泽东所作的诗,鲁迅心下觉得此诗极有气势,便发出了如此评价。一旁的冯雪峰和茅盾听了,细细琢磨了一下,竟也觉得颇为贴切,几人顿时哈哈大笑,聊起毛主席,大家也便都来了兴致,轻松愉快的氛围在三人之间蔓延开来。

鲁迅与冯雪峰、茅盾的交情一直以来都比较深厚,可是,他与毛泽东确实一直素未谋面,为何却敢如此评价毛泽东的诗?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就得深挖二人之间一直存在的“特殊联系”了……

一、罗稷南与毛泽东之间的“罗毛谈话”

罗稷南出生于1898年,原名陈子航,其父陈宝航曾支持并为蔡锷云南起义做出不少贡献,自幼在父亲的教导下,罗稷南很早便种下了一颗爱国之心,不仅如此,陈宝航对罗稷南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在早年的读书生涯中,罗稷南成绩一直非常优秀。

1918年,罗稷南19岁,这一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大理中学毕业,后又在叔叔的资助下考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1923年,罗稷南从北京大学毕业,毕业之后便回到云南于东陆大学任教,之后又辗转前往厦门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虽为一介文人,罗稷南心中却仍有着一腔悍不畏死的爱国热血。眼看着自己的祖国在列强的践踏下变得满目疮痍,罗稷南内心心痛不已,遂决定弃笔从戎,大革命爆发之后,罗稷南加入国民革命军参与北伐,跟随名将蔡廷锴,被任命为蔡廷锴的发言人和秘书。虽然是读书人出身,罗稷南在军营中却非常能吃苦,蔡廷锴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抗日战争的序幕就此揭开。蔡廷锴所率的19路军被安排前往沪宁沿线,参与淞沪抗战,罗稷南作为19路军成员一同随行前往。

淞沪抗战时间持久,敌众我寡,整个部队与日军血战三十三天成功粉碎了日军攻占上海的计划。

而在淞沪抗战后,蒋介石便将19路军调至福建围剿红军,但是,在围剿过程中,19路军却屡屡受挫,蔡廷锴也愈发觉得如此自相残杀实在不妥,遂走上了抗日反蒋的道路。

1933年11月,在蔡廷锴与李济深等人共同策划下,福建政府成立,之后,蔡廷锴派罗稷南前往和共产党商谈抗日相关事宜,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罗稷南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此时的他,却是完全想不到自己日后会和毛泽东产生渊源。

可是,天不如人意,1934年1月,精心策划的福建事变以失败告终。福建政府失败后,罗稷南便离开了军营,前往上海从事文学翻译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翻译了《铁甲列车》、《双城记》等众多著名国外文学作品。

随着罗稷南日渐闻名于民间,作为云南人的他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也日渐增加,慧眼如炬、惜才爱才的毛泽东便注意到了他。1950年,毛泽东修书一封,询问罗稷南是否愿意回到云南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但是,当时的罗稷南一心沉浸在自己的翻译事业中,便婉拒了毛泽东的邀约。

1957年,毛泽东在上海举行文学界会谈,罗稷南也参与其中,在这次的会谈中,罗稷南对毛主席提出了一个问题:“若鲁迅现在还活着,那么他现在会是什么样呢?”

一听罗稷南提出了这个问题,毛泽东颇为认真地思索了片刻后回答道:“依我估计的话,鲁迅先生现在若还活着,有两种结果,他要么写,要么不作声。”

这番对话令在场众人惊讶不已,同时又心生疑惑,这一问一答也是“罗毛谈话”中广为流传、令人津津乐道的一段对话。

二、鲁毛之间的“知己”情

鲁迅和毛泽东之间其实一直未曾谋面,但是,他们却是神交已久,二人之间不可或缺的中介便是著名诗人冯雪峰。

冯雪峰与鲁迅的交情由来已久,早在1930年的时候,二人同住拉摩斯公寓时二人便已成为可以相互信任的“战友”,而作为党内成员,冯雪峰与毛泽东也是非常熟悉,鲁毛二人对对方的相互了解都离不开冯雪峰的介绍。

1936年4月,冯雪峰代表党中央专程前往上海与鲁迅会面,准备通过鲁迅来恢复与上海地下党之间的联系,这一期间,二人多次促膝长谈,冯雪峰向鲁迅介绍了长征和遵义会议相关的细节等与共产党、红军有关的事迹,而每每听到这些,鲁迅都表现得极为感兴趣,而听到毛泽东时,鲁迅更是兴致勃勃,对这位看似一个柔弱书生但却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共产党领导人充满了敬佩与好奇。

这一年,鲁迅大部分时间都在病中度过,但是,在谈到共产党和毛主席时,心系民族国家的鲁迅每每都能对未来充满希望,苍白的病容看上去便多了一些暖意。

一日,冯雪峰前来探望鲁迅,病中的鲁迅拿着一卷纸烟站在窗前,一半身子面向冯雪峰,眼睛却出神地看着窗外,仿佛在思考着什么事情。

“我想,我做一个小兵是还胜任的,用笔!”鲁迅的一句话打破了安静的氛围。

冯雪峰听了心下一愣,对鲁迅的这句话,他似懂非懂,而内心却是实打实地感受到了鲁迅内心的一团火,便对鲁迅说道:“周先生的韧性奋斗精神,后继有人。”

或许鲁迅的心中也是想在共产党阵营中作为毛泽东的战友能有一番作为,又或许他心中仅是是想以笔为刃为国战斗……虽然鲁迅的这番话真正的意义现今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但是,他对毛泽东、对共产党的敬仰之心却是溢于言表。

不仅如此,鲁迅还将对毛泽东、对红军的关心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了解到毛泽东在延安缺书看时,鲁迅便亲自将自己所作的一些文集和一些小说打包,四处打听托人将这些书籍送往陕北。

在他编辑的瞿秋白文集出版后,鲁迅更是第一时间将这一文集赠送给身在内陆陕北的毛泽东。得知陕北生活艰苦,鲁迅便特地用自己所赚的稿费请冯雪峰从各地购买火腿、肉松等食品托人送至陕北保安,收到这些食品后,毛主席也是开怀大笑,对鲁迅自然也是感激不已……

鲁迅所做的这些事情可谓是心意满满,而从毛泽东的角度来看,鲁迅亦是值得尊敬。

早在五四时期,毛泽东便对鲁迅的文章有所接触,1918年,毛泽东还曾亲自拜访鲁迅和周作人的住处,遗憾当时鲁迅并不在家,二人便就此错过了见面的机会,在之后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对鲁迅的作品更是爱不释手,一部《鲁迅全集》被他随身携带,陪伴他渡过黄河、走过西柏坡、进入中南海、远行苏联……

毛泽东对鲁迅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深刻,尤其是通过他的文章,毛泽东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与鲁迅思想上的共鸣,对于鲁迅的作品他一向是推崇备至,不仅会多次阅读品味,还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标注,遇到印刷、排版错误时也会细细纠正,不仅如此,在生活中他也会要求自己的儿女去读鲁迅的作品,了解鲁迅的思想。虽然二人一直未曾见面,可是,思想的契合却仍然能够以“知己”相称。

三、毛泽东对鲁迅的高度评价

1934年1月的某一天,冯雪峰正在自己的房中忙着自己的事情,突然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来人正是毛泽东。

刚一进门,毛泽东便说道:“今晚我们不谈别的,只谈鲁迅。”

一听这句话,冯雪峰顿时感到诧异,而后内心又无比开心,对于鲁迅,他可是太熟悉了,此次毛泽东与他聊鲁迅自然是会有着说不完的话。

这一天,毛泽东通过冯雪峰得知了不少关于鲁迅的事情,包括生活、身体状况、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了解之后,毛泽东更是遗憾未能与鲁迅一见。

此时,冯雪峰向毛泽东提到文章开头中鲁迅对毛泽东诗作的评价后,毛泽东更是开怀大笑,毛泽东在革命中也曾经说过:“蒋介石是占京为王,我们是占山为王。”

听说了鲁迅这一“山大王”的评价,毛泽东心下更是觉得鲁迅与自己“心意相通”。

1936年10月19日,鲁迅于上海病逝,鲁毛二人再也没有一见的机会,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无比悲痛,一周后,毛泽东针对鲁迅专门发表了一次20分钟的演讲,在这次的演讲中,他评价鲁迅道:“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1937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召开,在这次的大会中,毛泽东亲自出席,在发言中再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鲁迅,毛泽东认为鲁迅不仅在文学领域是一位优秀而初中的作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引领思想潮流的杰出革命家,在大会上,他再次评价,鲁迅虽然并非共产党人,但是,无论是他的思还是行动,又或是他的作品都是饱含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一名有着杰出贡献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能够获得毛泽东如此评价的鲁迅,对毛泽东本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周恩来早年曾说过,毛泽东和鲁迅的很多思想观念是一致的,而在1949年和1966年中,毛泽东也先后两次提到自己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毛泽东对鲁迅在文化领域的战斗方法极为认同,尤其是杂文这一领域,毛泽东曾多次在会议中提到鲁迅杂文的特点,即: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将马克思主义与文章内容完美结合,使得他的文章充满着力量感,同时,毛泽东也多次在组织内倡导好好研究并学习鲁迅。

从青年时期开始,毛泽东便不断地为一些报刊撰写文章,早期的毛泽东便接触过鲁迅的文章,中期更是对鲁迅的作品爱不释手,也正是因此,毛泽东的文风多多少少也会受到一些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出色的杂文篇章,风格也是与鲁迅颇为相似,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对鲁迅一直是极为认可的,二人的“知己”之情也并非空穴来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7年罗稷南问毛主席:如果鲁迅现在还活着会怎样?主席:两种结局
听说毛泽东领导了红军,鲁迅关切地问道:他有多大岁数了?毛主席和鲁
两位伟人的“神交”——鲁迅与周恩来(文末有赠书)
听说毛泽东领导红军打败国军围剿,鲁迅询问:他现在多大岁数了?
鲁迅给毛主席送了两次金华火腿,此事与一位金华人有关……
鲁迅去世时,惊动了哪些名人为他抬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