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失的北方民族(3)氐族:历史悠久农耕民族 苻氏前秦曾一统北方

自西周、春秋起,居住中原的人们把四周侵扰的少数民族统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西周“烽火戏诸侯”而亡国(公元前771年)的周幽王就是被西戎兵打败的。

最早有记载北狄战事的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北伐山戎救燕之战(公元前664年)。在追击中,齐军一度在迷谷处迷路,幸赖管仲足智多谋,找了几匹孤竹国老马(老马识途),将全军带出迷谷。

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开创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 氐族的起源

氐(读音低)族是我国历史上的农耕民族而非游牧民族。其姓氏皆为汉姓,族群汉化程度很高,两晋南北朝时曾建立成汉、前秦、后凉、仇池等政权。

关于氐族的起源,主要有氐、羌高度同源之说。商代甲骨卜辞中就有““氏羌用”(氏即氐),“龙来氐羌”等记载,周秦时期,氐、羌包含在西戎中。

氐族文化遗迹

但秦汉以后,氐羌的差别日益明显。两者地域相邻,交往密切,但氐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战国时期,氐族基本上就以独立的民族存在了。

“氐”之得名,可能与其居地的地形特点有关。氐人分布在秦陇巴蜀之间,因居住环境多陵坂(秦陇方言习称为“坻”),故名曰“氐”。氐族部落众多,因地而名就有白马氐、清水氐、仇池氐、略阳氐等,依服饰色彩而名就有青氐、白氐、蚺氐(即赤氐)等。

九寨沟白马藏族据传为氐族后裔

二 秦汉时氐族的迁徙

由于氐人是农耕民族,不易流动,而从西汉至三国,因政治军事压力或民族矛盾,氐人经历了两次较大的迁徙。

第一次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朝发兵开拓西南境,派中郎将郭昌攻灭氐王,置武都郡(今甘肃陇南),将氐人纳入郡县统治之下,不习惯郡县制度的氐人或向山谷深处转移,或起兵反抗。到公元前108年,汉军镇压了氐人的反抗后,将一部分氐人强迫迁徙到酒泉郡的禄福县,一部分迁到关中汧水、陇山之间。

第二次是三国时期,介于曹、刘集团之间的氐族地区卷入战乱,在武都地区,氐族有四大豪帅都拥众万余落,各自称雄,不附蜀汉、曹魏。211年,豪帅阿贵、杨千万等追随凉州马超反抗曹操。

214年,曹操派夏侯渊攻破马超,兴国氐王阿贵被攻灭,杨千万随马超南逃入蜀,投奔刘备,所遗部落皆投降曹操,曹操对被征服之氐人区别对待,“前后两端者”,徒置于扶风、美阳;“守善者”,分留天水、南安界。

219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失利,担心武都氐众为刘备所用,“徙氐五万余部落出居扶风、天水界”。刘备进取下辨(今甘肃成县),氐帅雷定七部万余落响应蜀军,曹魏武都太守杨阜又徙武都氐人居京兆、汧、雍、天水、南安、广魏等郡县之内,前后万余户。这是曹魏对氐人最大规模的迁徙。

从220年至240年,武都郡的氐人被强制迁徙3000余落于关中地区。在魏蜀争夺中,也有一些氐人徙居蜀汉。

到魏晋时期,氐人除留居在武都、阴平二郡故地外,又在关中、陇右形成了两个新的聚居区:关中氐人聚居区以京兆、扶风、始平三郡为中心,集中在雍(今陕西凤翔)、美阳(今陕西武功)、汧(今陕西陇县)、隃麋(今陕西千阳)等县;陇右氐人聚居区以天水(今甘肃天水)、南安(今甘肃陇西)、广魏(今甘肃秦安)三郡为中心。

广魏郡西晋时改为略阳郡,建立前秦、后凉的氐族贵族苻氏、吕氏就是略阳氐,最初就是由武都郡迁来的。此时,“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氐族强盛时,人口将近百万之众。

氐族“平东将军”章

三 氐族的社会风俗

氐族是一个以定居农业为主的民族,其定居农耕生活可追溯到东周。西汉初,氐人各部已“自有君长”,各分支中的“王”、“侯”业已形成,并“多受中国封拜”。后虽大量移入关中或留居原地,受郡县统辖,但仍保留了自己的部落组织,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受豪帅或小帅的支配。

氐人有自己的语言,由于与汉族等杂居共处,又兼通汉语。氐语虽属汉藏语系,但与汉语及羌语等还有不同。

氐族文字大印

氐人早期婚嫁之俗与羌族相似,“其嫁娶有似于羌”,“其婚姻: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嫂)。”

不过到了4~6世纪,由于与汉族等杂居,氐人的婚俗和文化有所变化:“婚姻备六礼,知书疏”,与羌族的习俗相去甚远。氐族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家庭,而不是氏族或家族。

氐人服饰崇尚青、绛及白色。男女皆辫发,爱穿麻布衣裙,中间开襟。女子穿裙,前后两幅直下撒开,后面叠为百褶。缘饰似羌族,而衽露又似汉族袍服。可见,其民族的经济与文化既与羌族极相近,同时又受着汉族的强烈影响。

四 两晋南北朝氐族创立的政权

西晋末年至南北朝时,氐族曾建立多个政权,即营山巴氐的成汉,临渭苻氏的前秦,略阳吕氏的后凉及清水杨氏的仇池政权。

西晋统治者从封建阶级的利益出发,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的思想支配下,对氐族的统治上层,一方面封官赐爵,予以羁摩拉拢;另一方面置护西戎校尉,驻长安,管理关中氐、羌、杂胡事务,并派汉族官员司马、护军等加以监督。

氐族民众除了受本族大小豪帅统治,还受朝廷官吏的压榨,繁重的苛捐杂税,终于在294年爆发了齐万年起义。

齐万年为关中扶风氐豪,起义后被拥立为帝,天水、略阳、扶风等六郡氐、羌纷纷响应,声势浩大。至297年,氐众7万人进驻梁山(今陕西乾县西北),企图进攻长安。

晋遣大军镇压,双方激战于六陌,晋军大败,主将被杀,“群氐如蝟毛而起”,扩充至数十万,惊动了西晋朝野。299年,齐万年在中亭川兵败被俘,旋槛送洛阳被杀。

1.成汉政权(304年~347年)

齐万年被杀后,余众在李特的率领下南下汉中。302年,李特自称大都督、镇北大将军。第二年,李特率军攻打蜀郡成都未果,李特战死。其弟李流继位作战。

304年,李流病死。李特之子李雄继任,同年攻下成都,自封为成都王,306年称帝,史称成汉。这是五胡十六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334年,李雄病死,遗命其兄之子李班继位,数月后李雄之子李期杀李班自立。338年,李骧之子李寿又杀了李期自立为帝。李寿生活奢侈荒淫,人民徭役压迫极重。

李寿死后,其子李势继位,大肆杀伐,国势更加衰弱。347年,东晋将领桓温率兵攻打成汉,李势投降,成汉灭亡。

2.前秦(351-394)

前秦是氐族苻氏建立的政权。苻氏祖先原居于武都,因其家池中生五丈长的蒲草,称之为“蒲家”,世为部落小帅。曹魏时,由武都迁于略阳郡之临渭。

310年,氐酋蒲洪被族人拥戴为盟主,自称“护氐校尉、略阳公”。刘曜的前赵称帝长安时,封蒲洪为宁西将军,进而氐王。前赵亡,蒲洪称臣于后赵石虎。率氐、羌二万户东迁至关中冯翊(今陕西省大荔)。

石虎为削弱地方势力,迁西北各族十五万口于司州、冀州,蒲洪被任命为流民都督,于333年统率氐、羌二万户又迁徙到汲郡之枋头(今河南浚县)。这些氐羌流民在这里居住十八年之久,在此期间,蒲洪改姓为苻。后来赫赫有名的氐族子弟苻坚、吕光都出生于此。

后赵末年,中原大乱,各地流民争相返乡,从前由秦、雍二州迁徙到内陆的氐、羌相率西归,路过枋头,共推苻洪为主,跟从的氐众达十余万。

350年,苻洪自称“大都督、大单于、三秦王”,以回归故里相号召,吸引各族流民。但不久苻洪被人毒死,其子苻健领其众返回关中,占领长安。苻健即大单于位,次年改称皇帝,史称前秦。

苻健在位四年去世,其子苻生即位(355-357),荒淫残暴,苻健弟苻雄之子苻坚发动政变,杀苻生,即位称大秦天王。

应该说苻坚是五胡十六国中最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27年(357-384),任用各族人才,发展经济,废除胡汉分治政策,提倡汉文化,即“修废职,继绝世,礼神祗,课农桑,立学校,鳏寡孤独高年不能自存者,赐谷帛有差。其殊才异行、孝友忠义、德业可称者,令在所以闻”。

苻坚先后平定前燕、前凉、代国,派大将吕光收服西域三十余国,疆域东至黄海,东北至辽东,北至沙漠,西北至龟兹,西南至青海,南至襄阳,东南至淮泗,基本统一了北方,疆域之广为十六国之首。

苻坚时前秦版图

苻坚统一北方后,自恃“有众百万,资仗如山”,欲灭东晋,“混一六合,以济苍生”。

但前秦的统一是在武力征服的前提下完成的,并没有坚实的政治文化基础,内部民族矛盾并未解决,酋豪心怀异志,伺机再起。

在这样的情况下,苻坚于383年匆匆发动了征服东晋的战争,结果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大军自行崩溃,苻坚本人也负伤逃回长安。

385年,长安遭西燕攻击,苻坚出奔五将山(今陕西岐山)。旋为后秦姚苌俘获,缢死于新平(今陕西彬县)佛寺中。394年,苻坚族孙苻登为后秦姚兴所杀,子苻崇逃至湟中即帝位,为西秦乞伏乾归遣将杀害,前秦亡,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混战之中。

3.后凉(389-403)

后凉是前秦吕光在河西建立的政权。吕氏也是临渭氐人。383年,苻坚授吕光“使持节、都督西域征讨诸军事”,率军七万,铁骑五千西征西域。

吕光在龟兹打败西域诸国联军,招抚四方,西域各国“不远万里皆来归附”,苻坚任命吕光留守西域。

淝水之战后,北方统一局面瓦解,吕光起初打算割据西域,但麾下将士无久居之心,遂决计东还。回军受到前秦凉州刺史梁熙的阻挠,吕光攻克凉州,自领凉州刺史,护羌校尉,占据河西四郡。

苻坚死后,吕光自称大都督、凉州牧、酒泉公,史称后凉,疆域最大时东至陇西,西霸西域,北至居延,南逾河湟,建都于凉州(今甘肃武威)。

后凉政权以氐族军队为基础,与其他民族相处不睦,战争不断。吕光死后,诸子内争,势力日衰,到403年后凉主吕隆降于后秦,后凉灭亡。

4.仇池杨氏政权

氐人政权中延续时间最长的要数清水杨氏在陇南建立的仇池国。因其立国之时政治中心在陇南仇池山一带而得名。

仇池山顶有平地百顷,宜于耕牧,可居数万家,故又称百顷山。其山形如覆壸,东西绝壁百仞,仅南北有山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陇南仇池山

东汉末,原居武都一带的白马氐的一支,在其豪帅杨驹率领下北迁,始徙居仇池,至其孙杨千万时自称百顷王,曹魏时被封为“百顷氐王”。

杨千万孙杨飞龙时,西晋将这部分氐人迁至略阳清水(今甘肃秦安非陕西略阳),便有清水杨氏之称。

296年,秦、雍氐羌起兵反晋。杨飞龙外甥杨茂搜率部落四千余家返居仇池山,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群氐推其为主,各地流民纷纷归附,占据武都、阴平二郡,史称前仇池国(296-371)。

371年,前仇池为前秦所灭,“徙其民于关中,空百顷之地”。前仇池国历时75年,经8主。

此后,杨定在历城(今甘肃成县)重建后仇池国(386-442),历时58年,经四主,被南朝刘宋将领裴方明所灭。

443年,杨文德在白崖(今陕西宁强)复国,自号仇池公,领有阴平(今甘肃文县)、平武(今四川平武)郡,史称武都国(443-477)。公元477年,北魏攻杀武都王杨文度,武都国亡,历时34年。

其后,杨文度弟杨文弘在武兴(今陕西略阳县),称武兴王、仇池公,分布在沮水(略阳县南)至白马戍(今阳平关)之间。这个政权势力很小,历时75年为北魏所灭,史称武兴国(478-553)。

同时,杨广香建立阴平国(477-580),主要占据阴平郡(今四川平武至甘肃文县)。580年,被隋文帝所灭。历时103年,经8主。以上五个政权便是完整意义上的仇池国。

隋唐时,内迁氐族与汉族融合,留在川西北的氐族与藏族融合。历史记载的氐族这个古老的民族,自隋初建,便从中华族氏中消失了。

本作品图文无侵权意图,如有雷同,告知删除。感谢您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氐族|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过一些政权,对当时历史有重大的影响
氐族
氐族与氐族政权2
解说乱华五胡的发展脉络!看看西晋贵族是如何引狼入室的
汉魏南北朝 战略中的陇山
探秘陇南 | 武都最早是哪个民族的国都?为何把仇池山视为发祥圣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