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朝后人一个不杀,为何隋文帝把宇文氏杀的一个不剩

历来王朝终结,皇族都要经历惨烈的屠杀。新朝皇帝防范旧朝复辟,一般都会进行肉体消灭。或者杀掉前朝皇帝,或者再多杀几个宗室藩王,以根除后患。

杀人的范围,取决于新朝的底气。底气足够、不怕复辟的,甚至连前朝皇帝都不用杀,例如曹魏善待汉献帝。底气不足的,或许会连带杀几个年长的前朝皇子,比如刘裕杀东晋司马氏。

汉献帝剧照

杀归杀,无论如何,杀人不祥,绝人之嗣更是被儒家传统道德唾弃的大恶之事。出于道义上的考虑,新朝皇帝们一般都会留点面子,保存前朝皇族一点香火。

唯独隋文帝,在窃取北周政权后,凶残地突破了这条底线,对北周宇文氏皇族实行了灭族,男丁杀的一个都不剩。

宇文泰的子孙被杀了多少人?

北周宇文氏皇族,从太祖宇文泰之父宇文肱开始算,总共传了5代人。到周宣帝暴亡之时,宇文肱的子孙共有59人健在。其中宇文泰大哥一系共有12人,宇文泰本枝47人。

真正对杨坚构成威胁的,只有宇文泰的几个成年的儿子,也就是所谓的“五王”。

“五王”分别是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都是周武帝宇文邕的弟弟、周宣帝宇文赟的叔父。这几位宗室王都参加过北周灭齐的战争,而且当初与武帝宇文邕关系很好,周宣帝即位后对这几位叔叔也没有过于打击,保留着他们的勋位,所以他们具有一定政治号召力。

杨坚在宣帝暴崩后矫诏自任辅政大臣、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一夜之间夺取大权,引起中外震动。“五王”受命从各自的藩国回京,他们不忿大权落入外人之手,密谋采取行动夺回政权。

北周宣帝

怎奈杨坚已窃取京师禁兵的控制权,“五王”空有力却使不出。无奈之下,赵王宇文招铤而走险设置鸿门宴,想要刺杀杨坚。结果他又临事不决,眼睁睁看着杨坚从宴席上走掉。

鸿门宴事件成为杨坚屠杀宇文氏皇族的导火索,当年年底,恼怒的杨坚开始对宇文氏进行无差别的大屠杀。不管成年男性还是尚处于襁褓中的幼儿,通通杀死,一个不留。

截至隋开皇元年,随着北周静帝宇文阐被毒死于家中,宇文氏全族59名男丁全部被杀,隋文帝真正实现了鸡犬不留、一干二净。

凶残的族灭引起世人的强烈指责。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批评说:“窃人之国,而戕其子孙至无遗类,此其残忍惨毒,岂复稍有人心。”

为啥陈朝和西梁宗室都没杀

纵观隋文帝后来二十多年的皇帝生涯,他确实不是个仁慈之主,在位期间对大臣也非常刻薄,杀了不少无辜的功臣。

但说到底,再怎么残忍,不至于杀光宇文氏全族,许多宇文氏后人并没有什么政治能量,杀他们徒然招致人们议论。

而且,同是灭国,隋文帝对待南陈和西梁的后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陈朝灭亡后,陈朝皇族也大部分被俘虏至长安。陈后主本人被封为长城公,成了个政治吉祥物,安然活到了52岁,最后得以善终。

陈后主

陈氏子孙远远比宇文氏多,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近百人。隋朝除了诛杀个别率兵抵抗的宗室王公,其余一律不杀。大部分陈氏子孙被迁移至陇右河西,隋朝官方提供田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地生活。

隋炀帝时代,因为陈后主的女儿被纳为帝妃,并且很受宠幸,陈氏诸子弟被尽数召回京师,炀帝大手一挥,恩准陈氏子弟量才委用。大量陈氏族人被就地任命为郡守、县令,虽然官级不高,但这股力量仍然不可小视。陈氏族人一落一起,从身份和心态上都完成了从皇族到平民的转换,家族的命运归宿还算不错。陈后主的异母弟陈叔达甚至还经受住了隋末大乱的风波,在唐朝继续为官,做到了宰相。

南朝萧梁的一枝后裔,在江陵建立了附属于西魏、北周和隋朝三朝的附庸国,史称西梁、后梁。西梁后来被隋朝废掉,萧氏诸王公全都迁到长安,梁太子萧琮被封为莒国公,一度还做到内史令这样的高官。诸萧子弟由于炀帝萧皇后的缘故,受到极大优待,凡是缌麻之亲(大致等同于未出五服的宗亲)都量才委用。

萧氏子弟的官位整体比陈氏还要高,而且都是在朝京官。萧琮的一个弟弟萧瑀以郡守起家,隋亡后入唐,官做到了宰相,是为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朝宽待陈、梁宗室,其优待大度甚至比历史上其他朝代做的都好很多。那么为何唯独对北周宗室如此狠毒呢?

得国不正底气不足

杨坚得国不正历来有论。他篡取北周大权,充满了偶然性。

偶然,倒不是说北周不该亡、杨坚偶然抓住机会逆袭。北周到了宣帝时代,已经注定要灭亡,这是必然、定然之势。

北周自立国之始,就不断地打击关陇集团的勋贵势力,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不断地被打压、排挤,宇文氏不仅要超然于其他贵族,还要把其他贵族压得永世不得超生。对待关中陇右汉人势力同样也采取这样的政策,韦孝宽、田弘、司马裔、杨敷(隋朝贵臣杨素之父)等功劳非常显著的汉人将领,直到北周灭亡也没取得与功劳相若的地位。

所以即使是曾经对宇文泰有救命大恩的勋贵李穆——河西李氏三兄弟之一,因为其兄李远被诛杀,也与宇文氏皇族渐行渐远。

周武帝统一北方后,仍然力行打击勋贵、保持宇文氏独尊地位的政策。周武帝威望高,力量大,如果天假其年,能稳稳当当地继续统治一二十年,把贵族政治平稳地转向制度政治,贵族力量彻底被削弱,那么北周帝国倒还有可能度过危机,实现权力核心的软着陆。

但坏就坏在武帝英年早逝。继位的宣帝没有改变武帝的政治策略,仍然不遗余力地打击勋贵,甚至为了强化自己的一尊地位,不惜杀掉宗室中最具威望与能力的齐王宇文宪。

杨坚虽然贵为国丈,也没逃脱宣帝的打击,宣帝对文帝的长相耿耿于怀,认为他有谋反的气相。屡屡放话要整治国丈,杨坚有几次几乎不免于横死。

隋文帝

由于宣帝的手段比武帝更极端更残暴,北周末年诸老臣贵官对宇文氏的怨气被迅速激发出来,宇文氏皇统的根基因此摇摇欲坠。

更为不妙的是,宣帝当了不到两年皇帝就迅速病亡,继位的宇文阐还只是个八岁的孩子。宇文氏诸王又被遣归各藩国,皇权无人主持,骤然出现真空。

各大勋贵集团失去了约束,一夜之间都蠢蠢欲动,对皇权的归属产生了浓厚兴趣。

说到这里,为何说杨坚得国充满偶然?道理就很顺畅了。

对北周皇权窥伺的不止杨坚一个。朝中各家权贵都有资本有能力伸手摘桃,只不过都观望之意太浓,不敢出手,杨坚论资质、论威望、论能力,都远远不是老牌勋贵的对手。刘昉、郑译两人之所以选择杨坚,就是因为他看起来像是个呆萌傻大个,日后夺权了容易控制。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刘、郑二人看人不准,反而被杨坚扮猪吃虎。

那么杨坚夺权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并非。

席卷北周几乎一半疆土的“三方之乱”,就是勋贵势力仍然强横最直接的证明。

杨坚军事上干趴各家叛乱势力,但是朝中各股政治势力却不好对付。如果也暴力压服、杀人立威,恐怕马上会招致关陇勋贵集体暴走。所以只能隐忍,李穆、于翼、窦炽这些头面人物,全都被尊以三公高官。

这些勋贵继续存在一天,逆袭夺位的可能性就延续一天。只是大家彼此势均力敌,谁也不敢出手挑战杨坚。

这种情况下,杨坚忽施辣手,把已经失去政治生命的宇文氏拿出来杀鸡儆猴。一方面,彻底消灭宇文氏这个旗帜,免得又有人效法“三方之乱”,以宇文氏为旗号发动政变。另一方面,也让各家勋贵看看杨坚的手段,大家相安无事当官食禄,那么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敢有异动,宇文氏就是个模板。

形势不由人,杨坚杀宇文氏或许真有政治苦衷,这点可以理解。

但杀人太过、手段太狠,实在太过变态。若干年后,杨坚的子孙大部分惨死于窝里斗、政变和农民起义,只有一个襁褓小儿逃过命运魔爪,大概都是当年屠杀宇文氏的报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千古一帝隋文帝杨坚是用了什么手段当上皇帝的?
隋文帝杨坚的大诛杀(上)
鲜卑的故事(九十二)隋代北周,胡气大唐
隋文帝 圣人可汗 杨坚
北周宇文家族59人,为何被隋文帝杨坚全部处死?
隋炀帝的残暴,是祖传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