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樱花与日本人——为何物哀悲情?

山与樱花

提到日本,无法不想起樱花,从三月到五月,北从北海道、南至九州,从空中鸟瞰日本仿佛铺上了一层粉红色的地毯。一系列的活动伴随着樱花的花季进行着,不只是观光或是单纯的赏花,对于日本人而言,樱花所代表的内涵和象征,是深层的文化与心态,还是神圣的花朵、歌咏的对象、文学当中的隐喻、文化的内涵、民族的象征、大和之心与军国之魂

日本卫星图

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日本的报纸、电视台、杂志、网路都竞相报导樱花的开花状况,气象厅还会发布天气预报,预测开花的讯息、满开的时间点,将各地的花期连接起来,称为“樱前线”,而对樱花的喜爱,也从语言之中融入社会、历史和文化之中。

日本樱花花期

▎“樱”的语言现象

从字义来看的话,民俗学者折口信夫曾考察日语樱花的由来,“田之神、谷灵+ 神座”,将樱花和农耕之神连系在一起。

或许樱花绽放的三、四月,适逢春日降临、万物复苏,也是可以开始播种的时候,樱花有如天地的使者,故日本人将之与农耕联系在一起。

日本街道上的樱花

日文的“花”也是一种泛称,但是如果说“花见”就是指赏樱,而非“桜见”。在日语中还有不少指涉樱花的词汇。 “桜时”指的是樱花开花的时间、“花衣”则是看樱花所穿戴的服装、“桜狩”是赏樱的时程,短暂的花期一瞬即逝,必须向等待猎物一般,以防止樱花跑掉,而“桜吹雪”则是指樱花凋零时,白色的花瓣洒满地下,当春风吹抚,有如吹雪一般。“樱雪”弥漫中又产生一种美丽的“距离”,使人在扑朔迷离之间,对日本人拥有的樱花情结产生难以言表的“艳羡”。

在日语中描绘樱花的词汇非常丰富,诸如“朝樱”“家樱”等数量有上百个,可以说樱花似人,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被日本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咏唱在口中,描绘在笔端。樱花因此成为众花中的魁首、代表,在日语中单讲一个“花”字一般都指樱花。

樱花

还有各式各样的樱花语言:

樱花盛开的样子有如白云:桜云 (おううん)

樱色:さくらいろ

樱花花季:さくらどき……

江户时代的良宽和尚去世前留下了一句著名的诗句:

散る桜 残る桜も 散る桜

意思是:飘零的樱花,残留在树枝上的樱花,也终归是飘零的樱花。

樱花开了

这正是樱花在日本人心中的写照。在日本有一句民谚说“樱花七日”,就是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7天。

从词汇就可以看到对于一件事的重视程度,为了将樱花与万事万物联系起来,就必须创造出适切的词汇,而樱花的语言也具体展现在具备季节感的日本料理之中,在樱花季所捕捉到的鱼为さくらうお,以樱花季区分鱼的属性,这在语言的划分上非常的特别。

日本樱花

事实上,不只鱼类加上樱花之名,樱花本身也是可以食用的。当樱花盛开时,有一些主妇在樱花树下捡拾樱花叶,将樱花加以腌制后食用,或是提炼出樱花的香气制成樱花冰淇淋。除此之外,樱花饭、樱花茶、樱花啤酒、樱花糕……等,种类多到令人目不暇给。

日本野生樱花

▎神话与文学:赏花之风始于赏梅,再到赏樱

日本人与樱花

透过语言和词汇来思考日本人的樱花观,多少可以了解樱花在其文化中的重要性,也可以从《日本书记》和《古事纪》这两本古书之中了解樱花的起源,在两本古史中,登场的女神“木花开耶姬”,有人认为就是樱花的起源,而“木花开耶姫”的“开耶”就是樱花读音的起源。人类学家大贯惠美子指出:

“木花开耶姫这位女神就等于樱花,而且学者樱井满还认为开耶姬是巫女,是由樱花之灵幻化而成。这位木花开耶姬和象征稻米的天孙结婚了。天孙在以米和稻作为主的农耕宇宙观中属于核心存在,米在秋天收获,而樱花是米在春天的对应物。”

日本地图

大贯惠美子为樱花找到了神话上的神圣源头。除了是圣树之外,樱花也是美的象征,在《日本书纪》中纪载,于池中设置游船,宴饮于其中,当樱花盛开时,花瓣飞舞于觥筹交错的酒杯里,使得樱花在日本历史的纪载中一开始就离不开风雅的气氛。

日本最古老的诗集《万叶集》之中以樱儿描述为情所苦而殉情的女子,凄美地写着当每年樱花开时,经常想起那个叫樱儿的女孩。《万叶集》中多少已经点出樱花消逝的美感,也与少女的香消玉殒连结再一起。

葛饰北斋的樱与富士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万叶集》为植物的风物诗,其中共比喻166种的植物,樱花只占其中的第8位。当时仍受到大量唐风的影响,对于梅花的欣赏与吟咏远较樱花为多,吟咏梅花在《万叶集》中就有118首之多,而樱花只有44首

学者西川松之助在《花と日本文化》指出:

“在日本,赏花之风始于赏梅,虽然樱花是日本的代表,但玩赏之风源于贵族们效仿中国传来的赏梅习俗。”

飞鸟-奈良-平安时代

樱花在日本贵族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到平安时代(794-1192),此时日本逐渐建立了自身文学与美学的主体性。平安时代最重要的《古今和歌集》,其中的134首春歌,对于樱花的吟唱就超过100首,春天逐渐等同于樱花的绽放与凋谢。

浮世绘名匠歌川广重(1797-1858)所绘的《名所江户百景》其中一幅的「目黒新富士」。

举例来说,当时这般地描述樱花的花开花谢:

“连绵的细雨,樱花转瞬即凋谢,悲叹身世,流泪为何?欢喜于樱花的盛开,却又感叹好景不常,繁华美景转瞬即逝,只能伤春且悲叹天地之无常。”

樱大鉴

纪载平安时代贵族生活与文化的《源氏物语》,其中有“花宴”的纪载,约莫在农历的二月二十号之后,皇上在南殿举行樱花宴,藤壶皇后、朱雀院皇太子、亲王、公卿们都出席宴会,探韵赋诗、吟咏樱花。在此一时期,已经将春天的赏樱等同于“赏花”的代名词,唐风的梅花渐渐地不是平安时代贵族所吟咏的对象。

据《樱大鉴》的介绍,在日本历史上的奈良时代(710–794年),相当于中国盛唐到中唐前期,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很重,人们春天最喜欢观赏的是从中国引栽的梅花。

日本天正初年地图

比如日本德仁天皇的年号“令和”出自《万叶集》卷五《梅花歌卅二首并序》中的“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于帅老之宅,申宴会也。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作者是日本奈良时代著名诗人大伴旅人。

广重所绘「玉川堤内花」

天平二年是公元730年,亦即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当时正是中日交流最为密切的时期,从这篇和歌序文来看,首先其主旨是正月赏梅。当时日本已有樱花,但当时的贵族最欣赏的,经常作和歌、汉诗来吟咏的,不是樱花,而是梅花。梅花最早是从中国大陆、朝鲜半岛传过去的,之后正月赏梅、咏梅的风俗也一起传了过去。这其实是一种象征,象征对于中国文化的向往。需要说明的是《万叶集》仿照《兰亭集序》来写的。

但是从奈良时代之后的平安时代(794–1185年)开始,相当于中国中唐后期到南宋前期,日本本土文化逐渐发展起来,本土的樱花也就代替外来的梅花,成为日本人最喜欢的春花。这从《万叶集》和《古今和歌集》这两部日本古代诗歌总集中咏梅和咏樱诗歌的数目变化就能看出来。在成书于8世纪前后的《万叶集》中,咏樱的诗歌不到咏梅诗歌的二分之一,但在10世纪成书的《古今和歌集》中,咏樱的诗歌反而是咏梅诗歌的两倍还多。

日本樱花地图

▎丰臣秀吉办“花宴”,携带1300名女眷

赏樱的文化源远流长,平安时代的皇室贵族已经会举办盛大的“花见宴”,人们盛装出席赏花。江户时代(1603-1867年)起,连平民百姓也开始赏樱了。直到今天,仍有日本人会隆重其事地穿上正式的和服去赏樱。

丰臣秀吉也为之倾倒的赏樱名胜:醍醐寺。

平安时代贵族们的花宴,吟诗作对、觥筹交错,成为日本文人、武士们后来竞相模仿的对象。战国时代虽然是武士出头的时代,但武士们也羡慕贵族与皇室的赏樱活动,附庸风雅,期望自己不只是一介武夫,还能在文艺上有所表现,其中最为特殊的就是丰臣秀吉了。

丰臣秀吉造访吉野山之后,惊艳于吉野樱的美景,这里的山中有两百种樱花的品种、超过三万株的樱花树,随着山势的不同,将山分为上千本、中千本和下千本,千本即千株樱花之意。由于品种与海拔高低的不同,樱花盛开的日期也不同,从3月下旬一直到5月初旬,都可以欣赏到樱花的不同景色。

醍醐寺一景。

在中千本的吉水神社可以看到“一目千本”的景色,即一眼望去千株以上的樱花在眼前绽放。当初丰臣秀吉在此赞叹樱花的美景,使他永难忘怀,也想在自己喜欢的醍醐寺附近植满樱花。秀吉第一次拜访醍醐寺之后,就喜欢上这里的景色,从近江的大和山城引进七百株樱花树,品种包含枝垂樱、染井吉野、山樱和八重樱……等,并且在醍醐寺内建了八座风格各异的茶室,邀请妻妾、公卿和大名们一同参与盛会。

歌川国贞的1852年浮世绘作品《樱花树下》

据说当天参加的女性,包括秀吉的妻妾和臣下的女眷们就超过一千三百人,准许她们在宴会进行之中换装三次,人比花娇、争奇斗艳的情形可见一般。

这次盛大的赏樱不只空前,而且绝后,其后的将军们没有人能像秀吉这般豪奢,“醍醐の花见”、“花の醍醐”也在历史上留下雅名。

松山城

丰臣秀吉之后,进入德川幕府时代,樱花不仅在贵族、武士之间流传,也开始受到民众们的喜爱,那么樱花如何在近代成为日本国家与民族的象征?

▎赏樱文化:痛感良辰短,春去悠然

赏樱

樱花的生命短暂,《讲谈社日本百科全书》指樱花象征了“日本人心目中那种仅属刹那的美”。

日本古籍《新古今集》中曾有和歌道:

“人生如梦幻,光阴似水奈何去,怅然渡流年。赏花痛感良辰短,春去悠然。”

天元宮的櫻花

从语言、神话和文学可以看出樱花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如贵族和文士般的伤春悲秋,看到樱花就写下感伤的诗句。大部分的民众在樱花树下席地而坐、把酒言欢,尽情地享受春日的气息与良辰美景。

日本樱花

春日来临,美景当前,于樱花树下狂欢,是普及于日本民众之间的娱乐,所以有人也认为赏樱的风俗起源于民间,是在农村当中庆祝春日来临的节日。由于樱花的字源于谷神,宛如春天的使者,通知农民春天的到来,在樱花树下宴饮狂欢,祈求当年农作的丰收。

赏樱的文化可能起于贵族、也可能源于民间,前者多少代表贵族、文士的传统,是精致文化的代表;后者则带有庶民文化的狂欢气氛。

樱花树

东京民众都热衷的赏樱文化源于江户时代。第八代幕府将军德川吉宗,这个在历史剧中被描写为“暴坊将军”的统治者,由于幕府经济短绌的关系,推动“享保改革”,改革本身的目的在重振幕府的财政。

除此之外,德川吉宗同时也改善江户脏乱的环境,让江户的居民有休闲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于是在江户城广植樱花。现在东京不少的赏樱名所都源自德川吉宗的时候,像是隅田川堤、小金井堤、玉川上水路沿岸、御殿山和飞鸟山等地。

京都府京都市・仁和寺

当时很多的樱花都广植于水岸旁的堤防,其实是治水对策的一环,透过樱花聚集赏花的人潮,河川两岸的地面因为人群的踩踏而变得结实,既省工钱又可以防水。

随着江户时代经济的繁荣,庶民文化也相当丰富,有钱有闲的人增加了不少,城市当中的工商业者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角,最能表现江户庶民文化的浮世绘之中,“花见”成为民众的重要活动,歌川广重的《名所江户百景》描绘了江户二十一处的赏樱胜地,像是玉川堤、上野不忍池等。

18世纪的《源氏物语》中的一集的匿名插图,现在在檀香山艺术博物馆中。

有趣之处在于:中国人赏牡丹、西方人钟情于蔷薇,都是由上往下观赏樱花,近看花朵的美丽、闻着花朵的香气。然而,日本人的赏花则是在树下赏花,有时带着美酒赏樱,席地而坐,把酒言欢。

或许于树下赏花的原因在于可以感染到自然,吸取大地的精华,本来樱花树就是谷灵的象征,在此树下,感受自然,又体会神圣的美丽。

江户

报纸经常提及外国人到日本看樱花时的粗鲁举动,或许外国人本身无法感受到樱花的神圣和自然的重要性。对于日本人而言,由于文化、历史的关系,不会如此对待樱花。

然而,樱花的历史不只是快乐、开心的历史。由于军国主义的扭曲,樱花也成为政治操纵的工具。

神风特工队

▎军国之魂: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

日本古代神话有关樱花的传说很多,樱花凋零时干脆利落,人们把它与武士的人生观联系在一起。

“花是樱花、人为武士。”

提到花的话,当属樱花,而人则为武士,两者之间也有相似之处,樱花在极短的花期中努力地绽放,正是人生该有的态度,宛若忠君奉上的武士,只在最为绚烂的时候,繁华落尽、化成尘土。

日本武士

樱花作为日本的象征,并且将武士忠君爱国的情操与樱花连结在一起,或许是明治维新前后樱花观的重要转变。《忠臣藏》当中的47名赤穗浪人为了报主君之仇,忍辱负重,终将仇人杀死,而后接受幕府的命令全数切腹而死。

日本绘画

最早本来为歌舞伎剧码的《忠臣藏》,在第四段之中将武士的死亡与樱花花瓣的落下连结在一起,强烈的视觉印象,红色的鲜血与白色的樱花飘散,樱花象征的是武士的慷慨赴义。

明治维新之后,没有以往的武士阶级,也没有以往的藩主,只有天皇与国家,每一个人都是新国家的国民。以往武士的忠君爱国,也被视为是新时代国民所必须要有的情操。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

既有象征日本的朝阳,又有灿烂美丽的樱花,在明治维新时,当时不少的思想家都将樱花视作最能代表日本人的花。

日本旧时陆军近卫师团的徽章,五芒星外衬有樱叶。

新渡户稻造将樱花比喻为“大和魂”,为了展现日本的精神,以樱花作为象征,将西方的蔷薇与日本的樱花作了对比:

“樱花以其高雅绚丽的美诉诸我国国民的美感,这是其他任何花所不及的。我们不能分享欧洲人对蔷薇的赞美,蔷薇缺乏樱花的单纯。再者,蔷薇在甜美之下隐藏着刺,它的华丽的色彩、浓郁的香味——所有这些都是和樱花显然不同的特性。我国的樱花,在它的美丽下面并不潜藏着刀刃和毒素,任凭自然的召唤,随时捐弃生命……太阳从东方一升起首先照亮了远东的岛屿,樱花的芳香洋溢在清晨的空气中时,再也没有比吸入这美好日子的气息更为清新爽快的感觉了。”

从明治时期开始,樱花就成为日本民族主义的主要修辞,“你应该像飘落的樱花一样,为天皇而死”,明治初期著名学者西周的《兵家德行》,对于樱花被转化成日本民族的象征,有关键性的作用。西周固然没有主张为天皇牺牲,但对于樱花“飘落”意象的强调,已经埋下伏笔。

日本女性樱花送别

日本二十世纪军国主义高张时,樱花也成为当时的象征,本来赞颂樱花盛开的美感,此时却将凋落的樱花与牺牲奉献于军国主义的观念相互连结。不管是陆军或是海军的军歌都将樱花的凋谢与士兵的战死连结在一起。

神风特攻队们的思想与精神内涵远远不是军国主义,但作为为国捐躯的“落樱”,他们却在行动上再生产了帝国的意识形态。对樱花此一美学形象的误认,是连结此一矛盾现象的关键。

神风特工队

在战争后期的神风特攻队,自杀式的战机攻击,机身的编号往往是与樱花连结在一起的“山樱号”或是“若樱号”。樱花的花开花落,短暂的生命周期在战争期间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为樱花而殉道:日本军国主义的美学诱惑

思想史学者丸山真男曾经说日本的思想传统是“无根的传统”,易于接纳不同的传统因子。人类学家大贯惠美子则借用康德“人性的扭曲之材,造不出笔直的东西”说法,提出了“樱花的扭曲之材”,用来表述“樱花—天皇—军国”这组足以吸纳一切异例要素的意义网罗。

大贯惠美子在《被扭曲的樱花》一书中指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认同与樱花之间的关系。军国主义的政府为了扩张的欲望,发动战争,“让年轻士兵宛若樱花花办的凋谢”,病态的爱国主义,使得樱花的美染上了不少的鲜血。

神风特攻队的「樱花号」

面对时代的困境,特攻队员的中心问题是个体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张力,在这个层次上,樱花具有其他符号起不了的作用:特攻队员与其他许多日本人借此来思考他们对日本应该负的责任,而这个责任意味着死亡,如大贯惠美子所说,“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对许多重要问题的持续独白,作为符号的樱花经常占据中心。樱花是用来思考与感觉的”。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与20世纪虚无主义的思想,给神风特攻队的学生兵提出了问题,而他们在本地的“樱花”中找到了解答。

严岛神社。

樱花本身是无辜的,但是樱花观却是人所赋予的想法,脱离军国之魂的樱花,当下的樱花已经不再是忠君爱国的象征。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或许都有自己的象征,有些国家也有国花。但是,樱花不同,它紧密的与日本人的形象和生活连系在一起。

城壕边樱花树下的赏花活动,是全日本春日的国民祭典。

今日樱花盛开的时节,还带有社交、联谊的功能,赏樱名所或是公园,聚集着赏樱的人潮,熙熙攘攘,洋溢着欢笑声,携家带眷、亲朋好友在树下品酒聚餐,人生一大乐事。

樱花不只可以赏,还成为文化的消费品,美食、美酒、身体乳液,从里到外都沾染上樱花的讯息,多少商业因为樱花而加以带动,透过樱花的美来推动国家的消费,让外国人也想一饱樱花之美,美学经济,或许才是当下樱花背后的推手。

花見名所松山伊予城

樱花观、一个文化观念,在历史过程之中,不停的与社会对话,在日本人的历史、文学和生活中,既是自然的景观,也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日本,一边赏红叶,一边吃红叶
樱花赋
放下鼠标,且赏花去
为什么日本的樱花都长一个样?
樱花,日之魂
不见方三日 世上满樱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