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一代霸主秦穆公的治国理政之策对后世的借鉴意义

引言:纵观古今,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有迹可循的,更多时候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慢慢探索出来的。春秋时期,风云变幻,群雄争霸,地处西北的秦穆公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积极探索发展之路,“东西并用”,最终带领自己的国家闯出一片新天地。

经过百年发展,秦东扩至与晋接壤,穆公要解决秦国“成长的烦恼”。此时,秦已经据有关中大部,但是总体国力仍然不强,明显落后于晋国。穆公奋起直追,制定了东西并举的国策。

稳中求进

穆公在位近四十年,与数代晋公打交道,坚守韬光养晦的方针,以“秦晋之好”为秦国的发展升级争取到宝贵的发展窗口期。

秦穆公国小处僻而霸,何也?--齐景公

其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而其政中。--孔子

穆公继位之初,国家弱小,地处边陲,但秦穆公雄心壮志,勤理国政,一直试图逐鹿中原。但东进路上强大的拦路虎晋国是绕不过的坎,此时的晋献公正如日中天,晋军扩充为“二军”,对内剿灭地方割据势力,对外不断开疆拓土,灭霍、魏、耿,“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是当时不折不扣的超级大国。

强大的晋国是秦国入主中原的极大阻碍

穆公经过几次尝试,确认了秦晋两国的实力对比,很快进行了战略调整。穆公主动迎娶晋献公的大女儿伯姬,展示出与晋建立并保持长期友好关系的姿态。晋献公关注重点是中原争霸,也乐于“西线无战事”。

晋献公在位时采纳假道伐虢之计,消灭强敌虞、虢

此后,穆公不管晋国内部风云变幻,始终努力维系两国友好的总体框架,不断做晋国新君的“天使投资人”。穆公先后扶持了晋惠公、晋怀公、晋文公,不断延续秦晋之间的联姻,以至于“秦晋之好”成为后世指代婚姻的专有名词。即使晋惠公不守政治承诺,穆公依然以德报怨,当晋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还运送大量粮食救济晋国。

当然,秦晋两个大国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摩擦,因崤函之争时而发生剧烈冲突,在晋文公逝世之后,甚至全面转为秦晋争霸。但是,在此之前,穆公已经争取到了近三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在相对平静的环境里壮大了秦国。

韬光养晦的秦穆公为国家争取了较长时间的黄金发展期

东西并举

发展既需要准确的方向感,也需要协调的平衡感,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秦力图东进,但也没有忘记经营西方。秦兴于西垂之地,与西戎诸部共享陇上之地,强大的戎族一直是掣肘秦国东进的关键因素。穆公深知,只有深耕西部的战略基本盘,苦练基本功,才能把国力提升到新的层次,为日后东进打下扎实基础。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谏逐客书》

由余就像天赐的助手,帮助穆公开启西进的大幕。由余是穆公“五子贤臣”之首,其祖先原是晋人,逃亡到西戎绵诸之地。由余会说晋国语言,也熟知晋国情况;同时侍奉戎王多年,对于西戎风土人情、地形军事也了然在胸,是“东西合璧”的大才。

由余为秦穆公征服西戎诸国立下不朽功劳

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寡人尝闻道而未得目见之也,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常何以?'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韩非子·十过》

秦穆公三十四年(公元前626 年),戎王派遣由余出使秦国,穆公相见恨晚,一方面礼遇由余,一方面用计离间由余和戎王,最终由余为秦所用。

秦穆公迎而拜之上卿,问其兵势与其地形。既以得之,举兵而伐之,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史记·秦本纪》

由余为穆公策划了征服西戎诸国的一揽子方案,恩威并施,各个击破。秦陆续收服绵诸、义渠、大荔等戎族部落,白狄为避其锋芒,甚至东迁进入晋国北部。对戎族取得如此大规模的胜利,是一个非凡的成就,周天子专门嘉奖秦穆公,特赐金鼓,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秦在西方的领袖地位。

秦国的高歌猛进,不仅大大稳定了秦国后方,同时提供了优质兵源,为秦国东进奠定扎实的基础。西戎诸部民风彪悍,以战死为吉利,以病终为不详。日后,秦军成为威慑天下的虎狼之师,应是吸收了西戎之风。

四方取士

任何时代,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更何况穆公胸怀天下,志在兴国,对人才的渴求更是无以复加。

秦国先祖以养马起家,对于选马驯马很有心得。伯乐是春秋时期的相马专家,穆公深识其才。伯乐年老后,不能亲力亲为,向穆公推荐了九方皋。九方皋原为“山野鄙人”,但是一位相马“奇才”。他相马剑走偏锋,不分公母、不分毛色,只论马之优劣。穆公包容了九方皋的微瑕之处,使其有施展才能的空间。为伯乐们创造宽松的环境,让伯乐们放手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穆公堪称是伯乐的“伯乐”。

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韩诗外传》卷七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当然,穆公朝思暮想的不仅仅是千里马,更是天下英才。取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连九方皋都可以为穆公所用,又有何人不可用呢?

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谏逐客书》

穆公治下,百川汇海,秦俨然成了当时“国际人才”中心。后世秦相李斯,说出了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如此识才用才,秦焉能不盛。孔子甚至认为秦穆公“虽王可也,其霸小矣”,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兴国在民,得民心者得天下,千古至理。《资治通鉴》中有“穆公亡马”的小故事,说穆公爱马,有一匹好马丢失,被“岐下野人”得而食之。官吏调查此事,准备把这群“吃货”绳之以法。秦穆公得知后,说道“君子不以畜害人”,于是索性派人赏赐“岐下野人”好酒,有酒有肉,吃个痛快。

如此厚德,无疑彻底感化了“岐下野人”。后来穆公伐晋,不幸陷入晋军重围。三百“岐下野人”为了报答“食马之德”,闻讯赶来“椎锋争死”,在关键时刻如天外奇兵,扭转了战局,协助穆公俘虏了晋惠公,大胜而归。

“穆公亡马”和“岐下野人”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是穆公推进资源整合、提升国力的不懈努力。穆公之前,“野人”不在册,也不当兵。穆公即位后,坚定地继承秦武公推行县制的政策,进一步削弱宗室贵族势力。同时,县内“置官司”,加强民政管理,掌握户口,扩大兵源,散落在国家各个角落的“野人”不断汇聚到国家的指挥棒下。凡此种种,大大强化了秦国中央政府权威,在国力较弱的情况下,却在制度上取得了先发优势。

结语:穆公在位近四十年,兢兢业业,守望秦土,于内大胆起用人才,于外积极扩张,形成了东西兼顾的基本战略。穆公不仅找对了方向,也找准了方法,一东一西,一张一弛,交替用力,持之以恒,奠定了秦国以后大发展的基本格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穆公定策与大秦崛起
秦穆公
秦国发展史(二):称霸诸侯的历程
秦氏通天族谱世序
讲春秋战国:秦朝第十代国君嬴任好,聪明的伟大
秦穆公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