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一个家仆改写的历史:明朝灭亡,满清入关

1642年三月,(崇祯十五年),明军在和后金的松锦会战中,全军覆没,崇祯震惊。

此时局势已危,关内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攻城掠地,关外后金相继臣服蒙古、朝鲜,气势如虹。新上任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审时度势后,决定与后金议和。

而后金(满清)此时,也在犹豫是不是打下去,面对人口庞大的明朝,后金的决策者们,心里也在打鼓。

恰逢后金内部也有不稳,主政的皇太极也非常想与明朝议和。

雄才大略的皇太极,并没有开价苛刻,赶尽杀绝。他照顾到了崇祯帝的面子,未采用其大臣建议的让大明“今彼纳贡称臣”的建议,而是以金银和互相贸易为条件的议和方式。

“每岁责国馈兼金万两、银百万两。我国馈人参千斤、貂皮千张”彼此互送逃人,“以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为贵国界,以塔山为我国界,”以连山为适中之地,两国俱于此互市。”

皇太极这个条件对当时危如累卵的明朝,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皇太极也很积极促成议和。

皇太极说:

“尔速遣使资和书及誓书来,予亦遣使资和书及誓书以往。若不愿和好,再勿遣使致书。”

陈新甲将议和之事告诉傅宗龙,傅宗龙告诉了大学士谢升。谢升奏明了崇祯。

得到信息的崇祯,未可知否。其实崇祯早有议和之意,但囿于清流群臣们的反对,他不愿挑明,更不愿担责。

崇祯让谢升招陈新甲觐见。谢升说:“如果后金议和,对皇上还是很好。”崇祯志向远大,但现实却很残酷,只能默许。

但在群臣前面,崇祯却对陈新甲“切责良久”,责问了很久,意思是自己反对。

随后崇祯又假惺惺征求群臣意见,希望群臣出面请和。但群臣了解崇祯的品行,都不言语。

崇祯帝征询群臣意见,可不是什么好事。议和成功,没什么功劳。议和失败,则要顶罪。

崇祯杀的尚书,大臣不计其数。首辅大臣周延儒,模棱两可,其他群臣也含糊不清。

只谢升说:“倘肯议和,和亦可恃。”

崇祯只好亲自对陈新甲说:“可款则款,卿许便宜行事。”

为了维持自己帝王尊严,并嘱咐崇祯数次叮嘱陈新甲严格保密。

明史记载,崇祯对陈新甲说:“外廷不知也”。

但谢升是大嘴巴,他领悟了崇祯的意思后,为了减轻议和阻力,他就对群臣说:“皇帝是想议和的,希望你们都不要说了。”

清流们一听,非常气愤,堂堂大明,竟然敌酋议和,于是纷纷上书请愿,弹劾谢升,首鼠两端的崇祯,只好罢免了谢升。

剩下来从事议和工作,就只有陈新甲。

崇祯和陈新甲秘密商议议和一事,群臣虽然都有耳闻,但崇祯却不承认,他们自己也没有什么议和证据。

某天,兵部职方马绍愉,从关外给陈新甲发来,写有后金议和条件的密函,陈新甲看完后,放在自己的案头。

陈新甲的家童,把这封绝密的信函,当做塘报,交给相关群臣,陈新甲和崇祯私下与后金议和一事,就此公开。

清流们大臣,群情激昂,纷纷上书,陈述厉害。

迫于群臣的压力,崇祯开始追责陈新甲。

崇祯颁发了一道圣旨,在圣旨里,崇祯严厉斥责新甲。

1642年陈新甲很快被崇祯下了大狱,在狱中,陈新甲试图自救,他上书崇祯,请求免罪,并历陈议和重要性。

首辅周延儒、陈演亦上书崇祯,给陈新甲开脱,周延儒说:“按照明朝律例,敌人没打到城下,就不能斩杀兵部尚书。”

好面子务虚的崇祯却说:“我的七位亲王受辱遇害,比敌兵打到城下更严重。”

陈新甲最终被崇祯定为“人臣无境外交。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父而专擅便宜者。新甲私款辱国,当失陷城寨律,斩”

崇祯十五年九月二十二日,陈新甲被斩于市。

陈新甲死,崇祯失去最后一次机会。两年之后,后金入关,明朝灭亡,从此开启了三百年的满清时代。

历史就这样奇怪,一个微不足道小人物的失误,使得事情发生变化。不仅如此,大明因此而亡,崇祯因此上吊,历史也改变了走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崇祯被骗,清军绕过北京一路杀到山东江苏
【古今中外】陈新甲是谁?崇祯皇帝究竟为什么要杀他?
一封信件,左右了大明王朝的命运
陈新甲的黑锅
明末与后金的议和较量:崇祯为面子诛杀“替罪羊”错过最后机会
明史:松锦之战后,清朝在关外发起过几次进攻?战争结果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