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解“子午谷奇谋”(三):诸葛亮的“十全必克”之策

本文是详解“子午谷奇谋”系列的最后一篇。在前两篇文章 《详解“子午谷奇谋”(一):魏延之野望》和《详解“子午谷奇谋”(二):真正的风险是什么?》中,我们已经介绍了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的具体内容,及其存在的战略风险。在首次北伐的实际过程中,诸葛亮没有采用魏延的建议,而是制定了一个与之截然相反的计划。

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裴松之注”

诸葛亮为什么说自己的计划是“十全必克”之策呢?实际执行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对此做一剖析。

一、诸葛亮首次北伐的作战计划

关于蜀汉第一次北伐的记载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由此可见,诸葛亮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

首先是设定有限目标——夺取陇右。其实,诸葛亮前后实施的五次北伐都是以陇右为目标,而非关中地区。所谓“陇右”,也就是“陇山(今六盘山)之西”。古人“东为左,西为右”,广义上的陇右,可以向西延伸到青海、新疆等地,而狭义的陇右,则是指青藏高原东缘、黄河与陇山之间的区域。

“陇右”一词脱胎于“陇西”

更具体地讲,诸葛亮北伐的目标是雍州辖区内的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安定五郡,即“陇右五郡”

诸葛亮北伐时的陇右五郡

与关中地区相比,陇右五郡的战略地位较低,蜀汉夺取陇右对曹魏造成的威胁较小,不至于引发与魏国的全面决战(而关中则紧邻魏都洛阳,对曹魏威胁太大)。同时,陇右兵力更空虚,距离中原更远,魏军增援更加困难,从而蜀军取胜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

其次是“声东击西”,佯装由斜谷道出兵,掩护主力出祁山道。斜谷道也称褒斜道,是当时汉中通往关中的主干道,也是秦岭古栈道中较为平坦的一条路。这一路是佯兵,由赵云、邓芝率领,兵力较少,任务是虚张声势、假装进攻关中地区,从而牵制住魏军主力。

褒斜道

祁山道从汉中勉县开始,经略阳、成县、西和到天水,是一条较为平坦开阔的道路。西汉水(嘉陵江上游支流)与祁山道大致并行。走这条路,既可以避免秦岭各条栈道的曲折艰难,又可以通过水路运输粮食。

祁山道与关陇古道

第三是“反客为主”,先据战地,以逸待劳。当时,魏国在关中地区的兵力较少,面对蜀国的进攻,只能从中原地区调集军队前来增援。尽管蜀军走祁山道路途较远,但是魏军从洛阳到陇右的距离更远。因此,蜀军能够抢先抵达陇右各郡,控制住最重要的战略要地。

魏军从关中向陇右开进,必须翻越陇山山口(即关陇古道),蜀军可以控制陇山上的关口,或陇山西面的道路交叉点,对魏军进行阻击。蜀军虽然是进攻方,却能够提前占领战场,做好作战准备,以逸待劳;而魏军则是远道而来,且要在仓促间投入战斗,来不及掌握敌情;情况对谁有利是很明显的。

二、为什么说该计划是“十全必克”之策?

根据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兵出祁山的计划有着周密的考量。所谓“十全必克”,就是形容该计划既安全稳妥,又有充分的胜利把握。

首先是安全稳妥。该计划除了能规避魏蜀战略决战的风险之外,在战术层面上也可进可退。蜀国主力大军走祁山道,侧翼有秦岭茫茫山地作为掩护,不用担心被魏军抄了后路。同时,斜谷道上的一路偏师也为主力提供了掩护。另外,这一路偏师还可以借助褒斜道险要地形来阻击敌军、保证汉中后方的安全。

其次是胜利把握大。这一点又可概括为两个优势:

一个是局部上的兵力优势。该计划利用斜谷道佯兵来吸引和牵制魏军主力,减少了增援陇右的魏军兵力,有望在局部上形成兵力优势。根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汉晋春秋曰:……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可见陇右战场上的蜀军兵力其实要多于前来增援的魏军。(斜谷一路的蜀军则不一定,《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记载“云、芝兵弱敌强”,与上面的引文相矛盾。)

另一个是“主场作战”的优势。利用两军抵达陇右的时间差,蜀军可以先据战地,以逸待劳,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可以选择有利地形,并采用设伏、诱敌等各种手段袭击魏军。而魏军则经过了长途奔袭,仓促投入战斗,战场情势不明,战斗力必将受到一定的削弱。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计划本身是比较合理的,具有明显的优点,既适应当时大的战略环境,也为蜀军营造了有利的战役战术条件。

三、诸葛亮的计划为什么失败了?

虽然计划本身是合理的,为蜀军取胜营造了好的条件,但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实际结果却是一场惨败。这是为什么呢?

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㈠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右将军张合击亮于街亭,大破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在《三国演义》中,街亭之战的失败完全被归罪于马谡。但是,仔细看《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明显有不可推卸的战败责任。(当然蜀军战斗力的不足也是客观原因。)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

当时军中都认为应由魏延或吴壹等经验丰富的宿将担任先锋,而诸葛亮却违背众意提拔了马谡,用人不当的责任是很明显的。

更大的问题在于,按照诸葛亮的计划,蜀军原本在陇右形成了局部上的兵力优势,但是在实际交战过程中,蜀军兵力却并不集中,马谡、高翔、魏延、诸葛亮等各率一部,相互之间也缺乏协同和支援。这究竟是诸葛亮的部署调度失误,还是张郃进军速度太快,致使蜀军来不及会合呢?

“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正如毛泽东的评点:“初战亮宜自临阵。”街亭之战诸葛亮应当集中蜀军主力,亲临前线指挥,临阵调度,而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就是在张郃断绝汲道围困马谡之时,诸葛亮也完全可以进军街亭策应马谡,一起夹击张郃与之决胜。

因此,蜀汉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原因,应当说并非整体作战计划的错误,而是战场指挥能力上的不足。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前主要做行政、后勤和外交工作,之后只领军打过南中蛮族,在战场指挥方面的经验与能力还是有欠缺的,尤其是与沙场宿将张郃相比的话。如果说魏延是“战术能力超强而战略意识薄弱”的话,第一次北伐时的诸葛亮则可以说是“战略思维有余而战术指挥不足”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陇右战略与子午谷奇谋,战略与战术的区别
“孔明北伐”为什么不走眉县?
蜀汉北伐曹魏的出兵方略,诸葛亮失败,魏延的未知,蒋琬的成功了
魏延一万蜀军取道子午谷直抵长安,是天方夜谭还是旷世奇谋?
诸葛亮第四、五次北伐示意图
如果诸葛亮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结果究竟会咋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