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周古国——会国,会人好享乐,亡国后成为反面教材

郐(gui)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有郐氏,《逸周书·史记解》载:“昔有郐君啬俭,减爵损禄,群臣卑让,上下不临,重氏伐之,郐君以亡。”是说昔日有郐氏的首领吝啬刻薄,苛刻臣下,群臣都不再亲近,使得上下严重脱离,重氏趁有郐氏君臣离心起兵讨伐,有郐氏灭亡。有郐氏的这次灭族之灾发生在帝喾时期,但有郐氏并未灭绝,后再次繁衍兴盛,可见郐族生命力之顽强。郐国至少在夏朝时已立国,商代时重封。郐国传说为陆终四子求言之封地,《史记·楚世家》载:“陆终生子六人……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商末周初,武王匡定天下,觅先圣后裔大封诸侯,郐国也位列其中。

西周郐国的地理位置在今河南新郑、密县一带,今河南新密市曲梁乡有郐国故城遗址。当时济水、洛水、河水、颍水流域子男爵位国家居多,并称东洛十国,在这些零零总总的小国中,郐国地理优势显然,国家富庶,实力最为强大。《国语·郑语》:载“济、洛、河、颍之间乎!是其子男之国,虢、郐为大,虢叔恃势,郐仲恃险。”郐国与东虢国为邻,两家独大,凭着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两国坐享太平,安安稳稳度过了整个西周。也就是在这两百七十年的优渥膏润的舒适日子,使得郐国人民被圈养成了骄奢懒怠安于享乐的国民共性。西周郐国的历史虽然不见史载,但流行于西周时期的诗篇却记录了郐国族人这种好逸恶劳的生活习性,比如《羔裘》,满纸奢华,通篇腐败,并形成独具风格的“桧风”,《诗经》收录桧风诗篇四首,被春秋时代的政客广为引用,但大多作反面教材以警醒世人。

“会”的本义来源于一种上古时期的炉灶,甲骨文上面有“尖顶盖”,中间有“箅(bì)子”,下面有盛炭火的“器皿”,很有可能是一种可以移动的用来蒸煮的炉子。金文下半部分作“曾”,也是取自“炊器箅孔”之义。这种炉灶的特点是小巧、便捷、可拆散重组、可移动性,较之笨重的土灶台的“丙”更为先进,类似于后世的煤炉。因为炉灶由多个部件组成,缺一件就无法使用,故以上下结合引申“会合可用”之义,故会有“聚”的意思,比如会盟。后来会字“炉灶”和“炊煮”的本义逐渐消失,再加“火”形成“烩”,变成了一个烹饪用词。会氏是个古老的民族,会人擅长烹饪,这个民族很有可能因创造这种便捷式炉灶用以蒸煮食物而得名“会”。

会的甲骨文

就在郐人全民沉浸在虚华的太平盛世中时,一场针对郐国的阴谋在遥远的陕西华县悄悄酝酿着。华县是西周末年周幽王叔叔郑桓公的封国,郑桓公见西周王室将乱,与太史伯商议将郑国迁到洛阳附近,并以“寄帑”的名义向郐国等东洛十国借地,以谋长远。目光短浅的郐君鬼使神差的答应了郑国的请求,腾出城池来安顿这个远道而来的王室成员,并以攀上王亲国戚而引以为傲。不料,郐国迎来了一个超级大无赖,后来的郑武公比他的父亲郑桓公更有甚之,他不但占着借来的城池不放,还加紧筹划夺取郐国的阴谋。《公羊传·桓公十一年》载:“先郑伯有善于郐公者,通于夫人以取其国而迁郑焉。”是说郑武公善待郐国国君,郐君则死心踏地的追随郑国,把郑武公视为良朋益友,都说朋友之妻不可欺,郑武公却不顾厚道与郐国夫人叔妘私通。当然,郑武公私通叔妘不是贪图美色,而是为了谋取郐国。这个叔妘掉进了郑武公设下的温柔陷阱,将郐国的军国机密源源不断的传输给郑武公,所以《国语·周语》史官在阐述亡国因素时发出“郐有叔妘”的感叹。

《韩非子》说,郑武公大量收卖郐国智士和武士,用良田和官职爵位贿赂他们,用这种方式来削弱郐国的人才力量。加上郐国君臣的鼠目寸光,郐国的灭亡已是时间问题。郑国灭郐后,正式东迁,第一件大事便是在郐地建造国都,即新郑,然后凭据郐地,进一步实现扩张。史书载,郑国二年灭郐,四年灭虢,之后吞并周边八邑,为后世郑国的崛起打下了基础。郐国亡国后,国人以郐为氏,形成会姓。

文/堰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集 黄泉认母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2春秋战国郑国各代国君
皇图霸业春秋事19
春秋时期的诸侯们是如何欺负周天子 没错,就是割他们家的麦子
郑桓公为什么从古华州向东迁徙
东虢的演变与归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