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褒斜栈道,使得关中与巴蜀相连,也使难于上青的蜀道变成通途

中国古代修筑最早、里程最长的栈道,是位于陕西省秦岭山中的褒斜道;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工程最浩大的人工隧道,是位于褒斜道南出口的石门。

就在这条古代交通要道两旁的峭岩绝壁之上,近两千年间,一直集中、完好地保存着我国极为珍贵的汉隶魏书等摩崖石刻。正是镌刻在秦岭山间的这些绚丽的画卷,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极为灿烂的一页。

在近代社会以前,处于四塞之地的关中地区,一直为秦岭所困,那绵延数千里的层峦叠障,把秦中和巴蜀生生隔离开来。多少个朝代,人们视行路为畏途,曾经无奈地发出浩叹,发出哀怨,其中最伟大的代表当推李白的杰作《蜀道难》。诗中描绘的“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实与秦塞的“鸟道”相连,身为蜀人的诗人激情澎湃地写道: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

面对大自然如此的艰难险阻,我们的祖先从来没有屈服过。为了拓展生存空间,早在很古老的年代,就在横绝南北的秦岭峡谷中开辟了六条谷道:武关道、库谷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其中褒斜道距陕南的战略要地汉中最近,所以最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后经不断开拓、修筑,逐渐成为通往巴蜀的一条主要道路。

褒斜道是一条蜿蜒数百里的山间谷道,因南起勉县的褒河口,北至眉县的斜谷口,故简称褒斜道。

沿途主要经过两条小型河流,从汉中盆地的褒谷口上溯,经红岩河,到太白县的五里坡,翻过几道山梁,约百里行程,即进入斜水,然后顺流而下,出衙岭山,到达关中腹地。这条路开通于何时?史书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据现有文献推测,恐怕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华阳国志·序记》这样写道:“《蜀记》言,三皇乘祗车山谷口,秦宓曰今之斜谷也。武王伐纣,蜀亦从行。史记周贞定王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春,历公城南郑,此谷道通久矣!”如果按照司马迁在《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的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那么,最迟在春秋时期,褒斜道就已经是穿越秦岭的交通要冲了。

在周、秦、汉、唐时期,关中一直是历代王朝的都城的所在地,中央政府为了经营天府之国的巴蜀,以及被称为西南夷的少数民族,就不能不特别重视褒斜道的修筑和保护。比如:确定这条谷道为驿道,并按驿道的规定,五里设一邮,十里设一亭,三十里设一驿站。为了能从壁立千仞的河谷上穿越,我们的祖先凌空架设了令人难人置信的栈道。早在先秦时期,栈道就成为道路阻塞的秦蜀之间的重要交通设施。《战国策·秦策》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其工程之险峻,工艺之超绝,充分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无比智慧和顽强意志!有学者把褒斜栈道同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等有关国运的大工程,称之为古代中国的“三绝”,应该是不过分的。

在历史上,褒斜道的军事用途似乎更大些。

  1.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司马错领兵伐蜀,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就是从褒斜进军蜀国的。
  2. 公元前206年四月,刘邦被项羽排挤到汉中,也是经过褒斜道。当时,刘邦接受了张良烧绝栈道的建议。这样,既可防备他人入侵,也可对项羽表示绝无东归的意愿,从而抒解了项羽的敌意。四个月后,即公元206年八月,刘邦看准项羽同东方诸侯打得难解难分的机会,采取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宝鸡)”的策略,把关中的三个“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的注意力吸引到褒斜道,而韩信统率的汉军主力却间道北上,暗中出击陈仓,迅速占领关中,奠定了刘邦夺取全国、进而建立西汉王朝的基础。
  3. 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先后两次兵出斜谷,北伐曹魏。最后一次,即公元234年三月出兵,四月进驻歧山之五丈原,与司马懿沿渭水对峙;八月病死于军中。部将杨仪等遵嘱退兵斜谷,扶诸葛亮的灵柩,归葬汉中之定军山下。尔后的历朝历代,褒斜道的状况都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4. 唐朝宪宗元和年间的剑南节度使武元衡,曾有《兵行褒斜道作》诗一首,其中在写了途经褒道的艰辛后,又抒发了渴望天下太平的意愿: “注意奏凯赴都畿,速令提兵还石坂。三川顿使气象清,卖刀买犊消忧患。”
  5. 直到清朝末年,褒斜道还是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仍然是关中通往汉中、四川的一条重要通道。

褒斜道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也为历代统治阶级所重视。

  1. 汉武帝时期,经过二百多年的开发,巴蜀和汉中已经成了名符其实的天府之国,有粮仓之誉。朝廷为了摆脱过份依赖河渭漕运从中原输粮关中的局面,御史大夫张汤建议,为了把巴蜀粮食运往关中,可将通往沔水(汉江)的褒水和通往渭河的斜水疏通。两水间的百里陆路,可用车辆转运。这样,长安就多了一条粮道。汉武帝批准了这一建议,并任命张汤的儿子张卬为汉中太守,负责实施这一方案。
  2.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张卬动员数万人对褒斜道全线进行疏浚、开凿,开辟新路500里。这是有史记载以来修筑褒斜道规模最大的一次。但是终因两条河流的水流湍急,水内礁石太多,致使工程难度过大,最终没能达到目的。
  3. 然而,这一战略构想极有吸引力,直到隋唐时代,一些有识之士还没有打消这个念头,特别是战争年代,当河渭漕运或南方的粮道被切断的时候。只是到了五代以后,由于长安不再是首都,关中地位随之下降,褒斜道才失去了昔日的辉煌。然而,正是这条“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要道,直到明清之际,尽管有了大散关故道的畅通,却仍然担负着沟通南北的历史重任。两三千年中,褒斜道对促进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经济文化的交流,长期地、不间断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在中外交通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褒斜道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条山间谷道,不少地段都是悬崖峭壁,十分艰险。工匠们只能在崖壁上凿孔,揳进横本,上铺木板,钳钉加固,这就是栈道了(也称为“阁道”、“复道”、“栈阁”)。而在褒斜道南端的褒河谷口处,横亘着一座险恶的七盘山,但见峭岩绝壁,陡然千仞,河中礁石密布,浪激流湍。褒斜路到这里成了断头路,尽管人们费尽心计,修筑了栈道,但行人需攀援上下,迂回曲折,惊险异常。这给进出褒斜道,造成极大障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石门栈道
那些回荡在秦岭山间的故事
褒斜道,一条满载故事的路
沿关中到汉中的这四条地理纵线旅游,了解栈道文化,游出文化趣味
西游记 第三十七回:留坝金秋红岭幽谷撩咋咧,张良韩信人杰殊归咋咧嘛?
陕南行:石门栈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