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腐败,佛教在诞生地消失的原因

朋友时常问我佛教为什么在它的诞生地——印度——反而不盛行?

佛教创立后,在阿育王统治时期(约前269年-前236年)得到广泛发展,成为印度的第一大教,并且开始走向世界,到公元前1世纪,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宗教。令人诧异的是,佛教在印度却日渐衰落,究其原因,固然有内部派别纷争、外部穆斯林入侵和迫害等因素,但,佛教僧侣的腐败是其衰落的主要原因。

佛祖创建佛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满婆罗门教的腐败。因此,为了防止佛教腐败,佛祖规定了门徒乞食、不得储蓄财务、留存过量食物等两百多条戒律,但佛祖身后,随着佛教的兴旺发达、寺院财产的增多,僧侣们安逸思淫欲,腐败开始了。

一、生活腐化

1.贪财

“从佛教本身说,寺院已成为大封建主,高级僧侣腐化堕落,佛陀当年制定的教义、教规被抛到一边,它的安贫乐道的特质已经丧失。”(注1)。

唐朝义净法师留学印度,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记述了寺院处理僧人遗物的方法:“应分”遗物有金银、珠宝、钱财;“不应分”遗物有田宅、村院、奴婢、象、马、骆驼等。表明有些僧侣富甲一方,既是僧侣,又是地主、奴隶主。

“布施”,原指佛徒对于贫困者的无私救济,后来变成了佛徒对僧侣的无条件施舍,再后来走向极端,变成了满足僧侣的一切要求——“布施的范围从衣食车马到土地居室,以致奴仆婢女、家人妻子,直到个人的四肢五官、骨髓头颅,无所不包,使含义本来善良的布施走上畸形。当布施进一步被解释成众生可以通过对佛、法、僧'三宝’的供养获得福报时,布施也就成了寺院和僧侣聚集财产的主要手段,成了寺院经济的基本来源。”(注2)。

2.贪色

六世纪初,佛教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教派——密教,它将传统的禅法提升为专门的瑜伽术,重在养生长寿、迅疾成佛、得大安乐。密教里又分出一个支派叫“易行乘”,它混合了佛祖极力反对的咒术信仰和性力崇拜,宣传纵欲,主张通过大欲大乐修炼成佛,将密教导向了肉欲主义。此派一出,佛界大乱,它首先俘虏了权势僧侣,在他们的推动下密教迅猛发展,到8世纪后期占领了印度佛教的所有领地,印度佛教彻底堕落了。

二、教义荒废

为了给自己的腐化堕落辩护,僧侣们不惜篡改教义:

“所谓大乘菩萨戒,实质上是为了冲破小乘传统的佛教戒律的束缚,以适应和促进佛教的新发展而制定的,它把佛教的教派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社会活动一直扩大到可以杀人行淫的程度。”(注3)。

《金刚身品》:“若诸菩萨为化众生,常入聚落,不择时节,或至寡妇、淫女舍宅,与同住至,经历多年。”---这是说犯淫不算违戒。

《金刚身品》:“护持正法者,不受五戒;应持刀剑弓箭,守护持戒清净比丘。” ---这是说杀生不算违戒。

《如来性品》:“为欲建立护持正法,我听弟子受蓄奴婢、金银、车乘、田宅、谷米、卖易所须。” ---这是说积财不算违戒。

佛教肮脏的腐败过程一方面树立了恶劣形象,日益为民众所不齿;另一方面由于不再一心向佛,教义研究逐渐落后于印度教,佛祖竟被印度教转化为毗湿奴(注4)的化身。公元8世纪,印度教理论家商羯罗与佛教高僧们多次论战,均大获全胜,衰落的佛教受到沉重打击,印度教开始在印度占据上风,到13世纪,风行一千余年的佛教从其诞生地消失了。

注1:林承节著,《印度史》,第95页。

注2:杜继文著,《佛教史》第273页。

注3: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三卷,第172页。

注4:毗湿奴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即“维护”之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的诞生地蓝毗尼
从法门寺的佛指舍利,浅谈佛教败走印度
佛教在印度的衰落及难以复兴的原因
表面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圣女,实为印度僧侣的玩物
印度与取经的西天再无瓜葛
印度“圣女”光环背后的悲惨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