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平国刻石”代表下的西域文明研究——穿越千年的民族融合愿景

“刘平国刻石”是东汉桓帝永寿四年即延熹元年(158)出现在丝路北道摩崖上的汉代隶书真迹,体现了历史学、文学史和书法史的多重价值。它在沉埋一千七百多年后的光绪五年(1879),在中国政府收复伊犁的过程中得以重现人世,它的发现本身,在新疆近代史上也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刘平国刻石在清光绪五年(1879)被再次发现的时候,所在地玉开都维村的博孜克日格沟属于阿克苏善后总局辖下的赛里木城明布拉可庄。光绪八年,赛里木、拜二城合并设拜城县,其地归属于东庄(乡)。现在,玉开都维村属拜城县黑英山乡辖境。黑英山位于拜城县东北,是该县地理面积最大的乡镇,境内有阿勒吞阔什河、博孜克日格河、琼果勒河三条河流从天山流出,汇于乡东南部的阿克塔什凹地,流为克孜尔河。刘平国刻石就位于博孜克日格河流出天山的沟口西侧摩崖上。

丰富的水草资源使得黑英山一带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沿着天山的沟壑,是山北的游牧部落与山南的绿洲居民相互交通的要道。两汉时期,生活在伊犁河谷的乌孙古国与天山南部的龟兹、姑墨等国来往不断,博孜克日格沟口的道路甚至被称为乌孙古道。刘平国刻石所记录的东汉建立关亭的设施,虽至今不能确证其作用,要之总与此地作为南北“天山廊道”予以“警备候望、交通安全、邮传往来”的人类活动相关联。

博孜克日格河畔赛开塔木遗址发现的徐鼎藩残石

博孜克日格沟口南12千米的玉开都维村落,是与刘平国刻石之所在最接近的居民点。村西的山梁上,至今可见卵石垒砌的唐代烽燧遗址,无疑是针对博孜克日格沟口的军事设施。村西南被称为“赛开塔木遗址”的高地上,不仅有卵石纵横的早期墓葬,也有堆成工事的戍堡型建筑。2016年,文物工作者在此处踏访时捡得一块带有文字的石刻残片,将其带回县里文物库房保管。去年,在清理这些文物之际,工作者识别出残石的文字为“徐鼎藩建”字样(以下简称“徐鼎藩残石”,上图)。经过初步的研究,确认徐鼎藩就是参与了刘平国刻石早期发现、保护和捶拓流传的新疆地方官员。

刘平国刻石在晚清被发现之后,即成为海内外共同关注的重要文物。新疆布政使王树枏(18511936)纂修《新疆图志》,在宣统元年(1909)于汉口印制的《新疆全省舆地图》“拜城县图”中,刘平国刻石标志作“乌垒碑”,成为天山深处一个重要的地理坐标(下图),此后的拜城县地图,虽名称不一,几乎都没有放弃这一标志。

《新疆全省舆地图》“拜城县图”中的刘平国刻石地

在刘平国刻石所在地附近所见“徐鼎藩残石”略呈三角形,高22.5 cm,宽24.0 cm,厚4.0 cm,砂岩质,“徐鼎藩建”四字从右往左横书,“徐”“建”二字均残损,残石可能是整块刻石下方的署名部分。

根据我们因此而探索历史文献发现的鲁迅所录题跋可知,徐鼎藩自光绪十六年署理拜城知县起,得以在新疆建省以来相对安宁的环境里,对十年前即已获睹拓片的刘平国刻石原迹“鸠工垒石,为屋护之,额曰'宝汉’”。徐鼎藩题跋所谓“省获之余,遂访乐石”,即在关注经济复苏的前提下,又不遗余力地投入文化建设的追求之中。

这一“宝汉亭”在黄文弼先生于1928年前来考察时,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徐鼎藩残石”在刘平国刻石附近的出现,以实物的形式证成了徐鼎藩保护刘平国刻石这一文物遗址的事实。它或许就是“宝汉亭”的奠基石残片;至于何以出现在赛开塔木遗址附近,则有待更多的实物遗存来串联起发生在拜城近代史上的文化盛事。

至少,“徐鼎藩残石”的发现和之前关于施补华《刘平国碑跋》等的一系列文献资料,一起重组了我们对于晚清新疆历史中一段文化盛事的记忆:从战时幕府到新疆建省后的基层官员,一个既是政治的、也是学术的共同体,在新疆劫后重生之际,承担起了“文化润疆”的时代工程。

刘平国摩崖山口(三角内为刘平国刻石所在)

·本文节选自朱玉麒、吐逊江《刘平国刻石的早期保护和拓本流传——以徐鼎藩为中心》,载《坚固万岁人民喜——刘平国刻石与西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标题为微信编辑所拟。

【图书信息】

《坚固万岁人民喜——刘平国刻与西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本书是丝路文明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我们展现了两千年前各族人民交流融合、共同开发西域的和谐历史图景】

朱玉麒 李肖 主编

简体 16开

西式精装

ISBN:9787550636736

定价:258元

【本书目录】

序言(朱玉麒 李肖)

刘平国刻石的早期保护和拓本流传——以徐鼎藩为中心(朱玉麒 吐逊江)

关于晚清探索与发现东汉《刘平国刻石》的几位先驱者(陶喻之)

刘平国刻石与西域汉化(黄纪苏)

刘平国刻石的文学史意义(吴洋)

材料与证据之间——关于刘平国刻石的三重语境的考察(张瀚墨)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刘平国治关亭摩崖》拓本简述(卢芳玉)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刘平国刻石》拓本概说(汤燕)

古代龟兹地区矿冶遗址的考察与研究(李肖 吐逊江 陈藩 周澍)

从考古资料分析吐鲁番盆地史前环境与古遗址变化(张永兵)

试析北庭故城遗址发现的“悲田寺”刻字陶器残片(郭物)

中亚彩陶类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林铃梅)

“玄津”非“玄事”——云冈造像铭文札记之一(刘建军)

论西域“秦人”称谓(王子今)

北齐《刘氏造像记》与刘桀出使粟特考(张庆捷)

文籍传抄与文化传播——以敦煌写本白居易、李季兰、岑参作品为例(孟彦弘)

高昌供食文书及传供帐的文书学研究(裴成国)

北宋与龟兹的交通(李华瑞)

新疆伊吾县下马崖古城与天山东路交通研究(刘志佳)

“嚈哒灭佛”与“末法兴起”(刘屹)

吐鲁番出土《宝楼阁经》钞本残卷小考——《袁复礼新疆出土文书未刊稿研究》书后(陈瑞翾)

《佛说安宅神咒经》在西域的流布——兼论佛教伪经在非汉族群中的信仰实态(余欣)

库木吐喇汉风石窟中千佛像的绘制(魏丽)

龟兹、高昌回鹘佛像画比较研究(苗利辉)

古格壁画“天宫星宿图”与《宿曜经》——以“二十七宿神”与“黄道十二宫神”的组合为例(孟嗣徽)

浸没的家产——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于阗语案牍BH468研究(段晴)

吐鲁番出土叙利亚语医学残篇中的希腊药方举例(林丽娟)

蒙古国回鹘四方墓出土鲁尼文刻铭释读——兼谈鲁尼文字形之演变(白玉冬)

新疆喀什阿帕克和卓麻扎门楼上的波斯语诗歌铭文释读(王一丹)

由《[道光]敦煌县志》收载汉唐诗文看方志的编纂旨趣(张廷银)

施补华诗歌中的清代新疆历史、民族与社会(许建英)

1909至1910年敦煌遗书运京相关史事新证——以近人题跋为中心(刘波)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新疆考察述略(刘长星)

冯其庸先生与龟兹学冯有责(沈宏)

“刘平国刻石与西域文明学术研讨会”综述(刘长星)

组稿:凤凰君

排版:小由

统筹:凤凰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坚固万岁人民喜,长寿亿年宜子孙”
文化遗存(085)东汉刘平国刻石初拓本
2018金秋游南疆纪行(22)
梦回西域
从地理角度看新疆
大美新疆,美在南疆(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