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熟读“纪事本末”体,不怕高考文言阅读题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又到了大家茶余饭后热议考题的时间。语文卷向来受人瞩目,除了作文题常引发诸多网友的文思泉涌外,阅读题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内容——毕竟在150分的卷子里,阅读占有60+,可谓考生们不可放弃的阵地。而说起攻克阅读题的难关,恐怕不少人会高呼:“文言文!”字都认识,可表达的含义却不见得清楚,再加上和现代语言习惯不一致的表达方式,往往令人挠头叹气。

2021高考语文·全国乙卷

但就像在陌生的地方遇见熟人会感到安心一样,如果在考卷上读到了熟悉的文风,做题的把握自然也会加大。今年的高考语文卷中,全国乙卷和新高考I卷,都选取了《通鉴纪事本末》的内容作为文言文阅读题,这两篇均出自卷二十九《贞观君臣论治》,讲的是唐太宗即位之后,大臣直言进谏、和太宗探讨治国道理的故事。

那么,《通鉴纪事本末》是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这么受语文考卷的青睐呢?

《通鉴纪事本末》(简体横排本)

要回答上面两个问题,先要知道“纪事本末”是什么。

我国古代有“三大史体”,分别是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编年体按年代顺序记事,强调时间;纪传体综合了多种形式,较为全面;纪事本末体则完整地记叙史事的前因后果,主要关注的是事件。这一史体或是“一书备诸事之本末”,或是“一书具一事之本末”(《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五·纪事本末类》),将分散的材料集中叙述,能够充分展现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纪事本末体史书,就是出现在今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题里的《通鉴纪事本末》。这部书由南宋袁枢(1131—1205)所撰,顾名思义,它和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事实上,这部书就是为了解决《通鉴》部头太大、编年体叙事又较琐碎,读起来十分不易的难题而出现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共有294卷,约300多万字,记叙的历史前后跨越1300余年,内容丰富,篇幅庞大。而《通鉴》以时间为纲的书写体例,一方面条理清晰,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但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时间跨度较长的史事,却不易展现其前后联系,常令人看了后面忘前面,对事件丧失整体的理解。

《通鉴纪事本末》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作者袁枢曾担任过严州教授等职,对《资治通鉴》十分熟悉。他有感于南宋偏安朝廷政治上的软弱,希望《通鉴》能够提供历史借鉴;但同时,他也意识到了阅读大部头《通鉴》的困难。于是袁枢想了一个办法:他将《通鉴》中记载的史事分类编排,总结为239个独立成篇的条目,分别加以标题,以一个个完整故事的面貌来呈现。为了不失却《通鉴》的原意,他全部采用了《通鉴》的原文,并将司马光的史论“臣光曰”也抄录下来。经过他的一番精心改编,最终形成了42卷的《通鉴纪事本末》。

袁枢的这部书确实达到了使《通鉴》更易读的目的。像大家耳熟能详的“安史之乱”,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一直持续到唐肃宗宝应二年(763),前后跨越将近八个年头。在《通鉴》中,对于这一时期历史的记叙,则从卷二百一十七到卷二百二十二,篇幅宏大不说,中间还记有许多与安史之乱并无直接关系的事件。要把“安史之乱”理清,就要跨越数卷、前后翻找。而《通鉴纪事本末》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袁枢将与“安史之乱”有关的记述挑选出来,按照时间顺序重新罗列编排,写成独立条目;至于这八年间的其他事件,则另立新篇章。可以说,在经过这样的改编之后,鸿篇巨制的《资治通鉴》便拥有了一部普及读本,使人能够更轻松地了解史事。难怪宋孝宗在看了袁枢的书之后,也赞叹不已,不仅命东宫太子和边防将领熟读,还给袁枢升了官(《宋史·袁枢传》)。

总之,《通鉴纪事本末》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通鉴》文本,又比《通鉴》更便于阅读,了解历史故事的同时还能学习治国理政的道理,也难怪高考语文试卷都“偏爱”它了。



《通鉴纪事本末》影响很大,在它之后,出现了许多“跟风”之作。比如明代就有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元修《宋史》有496卷,约500万字,比《资治通鉴》还要庞大,阅读难度可想而知。而《宋史纪事本末》只有109卷,用较少的篇幅对宋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做了梳理和记录。此外,陈邦瞻还有记录元代史事的《元史纪事本末》27篇。

《宋史纪事本末》(简体横排本)

《元史纪事本末》(简体横排本)

当然,在“跟风”的同时,后代的作者们也不断有所创新。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清初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和《通鉴纪事本末》脱胎于《通鉴》不同,《明史纪事本末》并非是对《明史》的改编,它成书比清代官修的《明史》还要早八十多年,是谷应泰综合了多种明代史料独立编纂而成的。

《明史纪事本末》(简体横排本)

再比如清代学者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它以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为中心,按国别划分,在每个国家之内,把重大事件标目成篇。高士奇也没有满足于仅仅用另一种形式来重编《左传》,他还学习前辈司马光,在每卷之后以“臣士奇曰”的形式发表史论。

《左传纪事本末》(简体横排本)

到清代晚期,依然有人用纪事本末体著书。李有棠的《辽史纪事本末》40卷和《金史纪事本末》52卷,就是在光绪年间完成的。这两部书都分为正文和考异两部分,正文取自官修《辽史》和《金史》,考异则汇集了大量其他史料,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

《辽史纪事本末》(简体横排本)

《金史纪事本末》(简体横排本)

故事完整,可读性强,了解历史,增广见闻……尚在努力奋斗的各位莘莘学子,不妨闲来翻翻这套“纪事本末”,也许某天在考场上便能眼前一亮,轻松攻克文言文阅读题的堡垒。而没有考试苦恼的诸位,也正可借助“纪事本末”们相对较小的篇幅和较强的可读性,更轻松地迈进历史的大门,体会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纪事本末”大家族


拓展阅读

《贞观政要》(中华国学文库)
[唐]吴兢 著  谢保成 点校
978-7-101-15181-7
42.00元

《贞观政要》十卷,四十篇,唐初史家吴兢撰,是一部记录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唐太宗君臣讨论治国方略的政论集,包括君臣问对、大臣谏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刑罚、军事与周边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重大决策。“政要”,即为政之要。全书除吴兢上书表和自序外,大体按照君道政体、任贤纳谏、为民择官、教戒皇子、社会道德、个人修养、崇儒尚文、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十个方面归类编排。《贞观政要》不仅全面反映了贞观之治的各方面举措,而且是古人政治智慧的集中体现。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事里的中国:历代纪事本末 | 国史的三重维度
纪事本末 | 古代的历史普及读本
纪事本末类
四库全书·史部·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1
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文渊阁书目(明)杨士奇编●文渊阁书目卷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