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节的联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一年一度清明时节,勾起人们心里的点点哀思。

  记得小时候,每逢清明,父亲都要带上我们兄弟四个去扫墓。山草野径中的坟茔里,葬着父亲自己都不知道样貌的父亲——我们兄弟姐妹就更不知道的祖父。

  他曾经在清明扫墓的时候对我们兄弟说:“你们兄弟要知道,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会到哪里去!”

经历过亲人去世的人们都会知道,在呼吸和心跳停止的那一刻,从医学角度来说是失去生命体征的死亡;当举行葬礼的以后,这个人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上除去; 再往后,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了。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扫墓途中,长辈肩扛锄头、手拿镰刀,挑着祭品,边走边讲祖辈的陈年旧事——祖辈们是从哪里来到这个地方开基,如何遍尝人世艰辛,如何艰苦创业起家,如何不幸离开人世。

  冬去春来,草木萌生。

  当砍掉灌木,铲去杂草、通沟填土,隐没在杂草丛里的旧坟顿时一新。此时,人们以极其神圣的表情,摆上祭品,点燃香烛,引领晚辈相继跪拜,口里念叨着祖先名字和请祖先保佑之类的话。

  末了,还会烧纸钱燃鞭炮。山坵之间,纸烟四起,鞭炮声此起彼伏。

  因与祖辈并不相识,那些尚未懂事的小孩们自然谈不上感情,也没什么哀愁。反倒因为这种肃穆庄严的仪式感,觉得好玩、新奇、兴奋。

  如今,祖母和父亲都已作古。

在我祖母二十八岁时祖父就因病去世了,她要撑起上有公公婆婆,下有一对儿女的家,她为人和蔼可亲,宽厚待人,勤俭持家,严守妇道。她非常疼爱我们兄弟姐妹,我们兄弟姐妹对她更是爱戴有加。所以我祖母墓地的对子刻的是”茹苦含辛抚儿女 厚德载物荫子孙”。

父亲幼年(三岁)丧父,十三四岁就学会了耙田耕种,因为家里穷,只读了三学期的私塾,但他从小聪明过人,写得一手好字,土改的时候就被叫去帮助丈量土地,公社化时曾任河田公社螺溪管区(现在称螺溪镇)的会计。他精通算盘以及会计业务,不但经常帮助大队算账查账,还曾为螺溪中学上过会计课,由于他的一手好字,同学们都不相信他只读过三个学期书的人。父亲为人诚实,在领导同事以及民众中有着非常好的口碑。他告诉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对自己父亲的音容笑貌一无所知...。

不过我祖母和父亲音容笑貌,生活的点滴,在我的脑海里竟恍若昨日,并为有这样的祖母和父亲而深感骄傲! 每当站在他们的坟前或平时想起都会潸然泪下。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是人生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

  从哪来?当你静立在老祖宗的坟墓前,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

  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这就是根源。

  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枝繁叶茂,最终落叶归根,根扎大地,这就是去处。

  这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这样的季节,总会牵动几许思念、几许哀愁。你会不由自主想起很多人、很多事,可能也只是几声离别时的虫鸣,一声扫墓归来的摩托或小轿车轰鸣声,半点夜深幽梦里的婉然音容。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情终追远、归宗溯祖,是族谱上一页页一行行泛黄又陌生的名字;再远,是中华民族、是尧舜禹...是非洲大陆几只古老的猿猴。

  到哪去?

  静立茔冢默然,你同样会得到答案。草长莺飞,清明有雨。万物生长,有生有死。

  唐伯虎《桃花庵歌》“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红楼梦《好了歌》也唱:“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不管是谁,多么伟大,这世间终将忘记你的存在,“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样一想,很多事自可淡然、豁然、悠然、乐然、坦然。

  清明时节,教我做人。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风拂面涤心,自有明月皎洁般的真善美。

  红尘滚滚、功名利禄,生活琐事,如果你过于执着、拿不起放不下,为权、为钱、为名、为情黯然神伤,不妨清明时分去扫墓。

  那里,自有另一种答案,让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清爽做人,清白做事!人生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

  我是谁?

  当你明白了“从哪来、到哪去”,“我是谁”似已豁然开朗!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你是人子(女),你是人父(母),你是人夫(妻),你是人的兄弟(姐妹),你是华夏血脉,你是中华儿女。

  难怪有人说,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

  来到这世间,你安身立命,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要珍惜和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缘分,“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漂泊在外的,记得常回家看看。“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要珍惜夫妻之情,“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要珍惜身体、时光和朋友,惜缘惜福,知敬畏懂感恩,“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种精神。

  所以每年清明,一定要带上自己的儿女。祭祖之时,全家人肃然默立,那一刻,天地和时间同时静止。

  这种难得的经历和场景,让后辈慢慢知晓了血脉的延续,懂得了生命一代代传承的使命,体味了责任、礼仪和感恩,这比言传一百遍更有效。潜移默化、身体力行之中,晚辈们也应领会“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因小见大,由此及彼。这可能也是岳姓族人非要去杭州忠烈祠,两岸三地非要去黄帝陵,人民群众要去烈士陵园的原因吧!家国情怀,也寄寓于这清明的一跪一拜的祭奠之中。

  很多人,琐事缠身,无法返乡。但请记住,如果有条件了,即便人在天涯鬓已斑,也定要多回乡扫墓,回一次少一次!

  耳畔不由得又响起父辈的话:“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

  清明来临,你参与扫墓了吗?当你站在先辈坟前的时候,你的心中有什么感想。是深情的怀念?是有愧的内疚,?还是无动于衷的冷漠?和你同行的是谁?你又在思念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族称呼大全
各种中国人亲戚称呼图
中国人亲戚关系图表:各亲戚关系称呼详解(涨知识)
“兄弟不共财,姐妹少往来!”
怀念我的祖母
催泪散文,又到一年清明时,站在坟前,我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