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圳15个海岸段明确发展定位!

深圳

作为海滨城市

拥有大大小小无数个海滩

地理因素的不同

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海景风格

而且深圳气候温和,四季皆可游玩

所以只要一到节假日

人们都喜欢奔向各大海岸线尽情玩乐

堪称深圳人气最旺旅游项目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么好的滨海环境

必有一番广大作为

近日,深圳公布15个海岸段发展定位

接下来,深圳要放出大招:

创建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

9月7日,《深圳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2018-2035)》正式出炉,这部规划是未来指导深圳海岸带地区的保护与利用的总体性层面规划,也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陆海空间格局和统筹陆海资源配置等的战略蓝图和行动纲领。规划对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从“绿色生态、构建全域生态系统;活力共享、塑造多彩滨海生活;功能提升、优化岸带产业布局;区域合作,推进湾区一体发展”等四个方面推进创建“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

下面,由小编带团

去看看那些你常去的海岸

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15个海岸段未来定位:

01

西湾机场段:

空港物流+滨海休闲

进一步优化空港功能布局,拓展空港经济发展动能。对部分岸线适当进行软化及生态化处理,通过岸线修复及滨海公园的打造强化复合生态效益。滨海公园应强化观海的视线通廊,增加海洋文化体验设施。

02

海洋新城松岗沙井段:

海洋新兴产业+会展经济

高标准规划建设海洋新城,打造国家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文明创新发展示范区。强化河海水环境的综合整治,重点修复茅洲河口湿地、海上田园湿地。对海堤进行生态化改造,提升滨海公园设计品质,实现岸段海洋经济功能与滨海生态休闲 功能的协调发展。

03

坝光段:

国际生物谷

该岸段应加强对良好山海资源环境的保护,严控围填海工程,严格保护及修复自然岸线,可结合银叶树林湿地公园及山海动植物资源,适度开展生物科普教育活动。

04

排牙山南段:

核电能源基地

该岸段应加强核电风险影响研究及海洋环境影响监测,优化能源设施取排水口设置,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05

龙岐湾段:

历史人文展示+海上休闲

推进大鹏所城旅游区升级改造,充分利用大鹏所城及周边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对山海城整体空间的优化设计,对片区开发总量进行合理限制,创造文化体验、度假休闲一体的综合性海岸特色空间。

06

桔钓沙段:

海洋综合保障+海上运动+科普教育基地

重点开展自然岸线整治修复,加强沿海岸线珊瑚保育工作研究开展海洋科普教育,策划动植物资源研习路径构建自然学习系统。依托现有资源,发展游艇、帆船等海上运动,增加滨海旅游魅力。

07

东西涌段:

滨海旅游度假+高端国际会展+生态科普教育

利用东西涌优良的沙滩资源,开展适宜的沙滩活动和海上运动,整合提升岸段滨海旅游配套设施,适当开发赖氏洲海岛旅游功能,形成深圳滨海旅游度假新“名片”。

08

鹅公湾南澳段:

滨海人文小镇+海洋科普教育

重点是对珊瑚礁进行保育修复,严禁对基岩岸线进行人为破坏,保持原有自然岸线的形态。结合南澳渔港提升改造,再造深圳渔文化平台,创造南澳滨海人文小镇新活力。岸段南部海域将建立国家级海洋公园进行重点保护。

09

下沙沙鱼涌段:

多元滨海人文旅游度假区

通过湖湾沙滩公园规划建设,提升片区滨海旅游度假吸引力,研究探索海域市场化出让机制;尝试推进新型用海,丰富海洋空间资源利用。同时结合东江纵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沙鱼涌村改造及渔港激活,开展岸段周边海域珊瑚礁及人工渔礁养护、沙滩修复,塑造多元滨海人文旅游度假区。

10

溪涌-大小梅沙段:

滨海旅游+海上运动+旅游口岸

充分利用小梅沙特有的海域资源,探索新型用海,开展陆海一体综合规划同时严格保护自然岸线,开展沙滩保护修复工程。公共开放溪涌沙滩,整治修复洲仔岛,适度开展海岛旅游,实施岛岸滨海旅游互动,开展海上运动,增加滨海旅游魅力。布局旅游专用口岸,开通连接香港和深圳东部的水上航线,带动深港澳水上旅游交通发展。

11

盐田港沙头角段:

科技创新+滨海特色小镇+港口服务

现状盐田港岸段,优化拓展港口功能。重点结合墟镇食街及周边地区和盐田渔港升级改造特色风情小镇建设,彰显和推广海洋习俗、海洋文化,塑造多主题的文化体验区;建设盐田港后方绕行的公共小径,打造滨海特色小镇。

12

沿深圳河段:

滨水休闲+深港科技合作创新区

重点推进深港联动,开展深圳河上下游统筹保护及污染治理;以河套开发为契机,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在沿河岸城市更新项目严格按照退线管控要求,保障生态和公共开放性。预留福田河口、布吉河口生态公园及广场等公共空间,贯通滨水步道;在滨水公园植入爱国教育、深港历史人文、自然科普教育等主题,丰富滨水休闲主题内容。

13

深圳湾段:

总部服务+文化湾区+旅游休闲

重点开展深圳湾水环境综合治理,设立深圳湾自然保护区。强化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片区、后海中心区与深圳湾的城海联系,合理布局向海公共空间、视线通廊,打造尺度适宜、服务于全市的湾区文化设施带。

14

蛇口段:

国际高端旅游+科技服务

保持与提升岸段南海油服基地地位,大力推动太子湾邮轮母港的国际高端旅游服务发展,拓展岸段科技服务功能。

15

前海新中心段:

现代服务+公共服务中心

应合理引导大铲湾功能转型,高标准规划及建设前海城市新中心,打造国际化、一体化的湾区形象。该区域应重点加强前海湾水环境治理,结合西乡河西延、前海片区水廊道和前海湾岸线修复整治,强化生态功能。研究沿江高速路前海湾段下沉,改善前海湾景观环境。建设海洋博物馆等文化地标,对人工沙滩进行选址,增强海上活动体验。

建设贯通东西岸的环海绿道系统

规划中划定了

深圳海岸带区域总面积约859平方公里

其中陆域面积约299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约560平方公里

规划提出将生态文明

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构建全国首个全域陆海生态空间格局

并提出了强化民生共享

全线贯通环海绿道

未来将打造贯通深圳东西两岸的

全线环海绿道系统

环海绿道设计尽量在

不破坏现有海岸线自然景观的基础上

通过湿地小径、海滨广场

滨水绿道、港口后方公共小径

沙滩漫步、登山眺望、丛林穿越等

多种方式串联

形成市民亲海的公共空间

打造海上看深圳的旅游新名片

规划明确提出

将在未来打造海上看深圳的旅游新名片

提升城市知名度

将海运交通纳入城市交通体系

通过开通海上航线及码头

与陆域交通形成联动

让市民及旅游者能通过海上视角

体验深圳的城市风貌

还将建构海上巴士系统

将现有客运码头改扩建为公共码头

包括福永码头、大铲岛码头

内伶仃岛码头、金色海岸码头、南澳双拥码头

增设5个公共码头

包括大空港码头、大铲湾码头、梅沙码头

西涌码头和龙岐湾公共码头

建构海上巴士系统

通过陆海一体化公共交通

强化滨海公共岸线可达性

你可能还想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波:生态修复型海岸景观的设计实践
2020年5月1日起,深圳海域使用权可招拍挂出让
我国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积极成效
黄浦江滨水绿道还在“长”!45公里岸线还要延长5.5公里,有望明年底贯通
我国首个海岸线法规发布:海景房未来将一房难求
广东再出发 | 广东海岛旅游之变:将散落在沿海的珍珠串连起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