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品展示▏陈亮:穿越深渊,探知海底--深海采样器自述
海的声音 王珺瑶 - 海的声音

散文▏穿越深渊,探知海底--深海采样器自述

/陈亮


在许多人看来,我们只是铁疙瘩、铁箱子或钢柱子,是的,我们就是由地壳中丰度第四的铁元素经过千锤百炼而铸就的沉积物采样器。与海上调查的一众高科技设备相比,我们看起来并不那么精美,没有复杂的电路系统,也没有豪华的软件支撑,但我们朴实无华的机械系统却是潜入深海获取海底沉积物最有效的装置。

浩渺宇宙,茫茫大海,都是人类探索的目标。蓝色星球70%以上均被海水覆盖,这湛蓝的海水之下究竟隐藏了何物?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类,古老的东方认为住着龙王,遥远的西方认为住着波塞冬等诸神。海底究竟为何物,直到近代海洋学发展后,人们才逐渐有了正确的认知。虽然人类对于海洋的认识已逐渐走向了正确的方向,但面对浩瀚的大海,所了解的仍只是皮毛,在了解海洋前进的道路上,自然少不了我们这些铁疙瘩-采样器。



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静静的躺在仓库的某个角落里,只有当远洋科考巨轮即将启航时我们才会被吊装到甲板上,一人多高的箱式整齐的矗立着,长长的柱状管服服帖帖的躺在为它定制的专用轨道上。大家都知道,大显身手的时刻即将来临,伴随着船舶的汽笛声,并不刺眼的朝阳也使我们看起来熠熠生辉。

数天的航行,虽然这期间通常会经历惊涛大浪,但得益于高超的固定捆绑技术,即使船舶摇晃的科考队员们无法正常行走,我们硕大的身躯依然巍然不动。到达调查区后,我们被万米绞车缓缓吊起,同时升起的还有数根止荡绳,由于我们身躯庞大,大都重在一吨以上,吊起时船舶的轻微摇晃都会扩大我们摆动的幅度,对科考队员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因此,止荡队员必须个个身强体壮,同时还要眼疾手快。只有当我们的身体浸入海水中后,才会在海水强大的阻力下安稳下来。

热带大洋表层温暖的海水环绕着我们,但是很快我们即将缓缓下放,表层的波浪在我们下放的位置激荡在一起,又快速的散开去,天空的白云在这波浪中也显得时而聚集,时而散开。很快,光线变得越来越微弱,温度也快速的降低,到水深约300米时,温度已降到10度以内了,我知道这是我们已穿过了热带大洋的主温跃层,接下来陪伴我们的只有漫长的冰冷和黑暗,但我们并不孤单,孕育了地球生命的海洋中还隐藏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一定会对我们的到来充满了好奇,有的甚至伴随着我们一起下潜。



每一次下放的过程都像是一次单独的旅行,虽然过程看起来千篇一律,然而目的地却大相径庭,每一次下放大多要2小时以上,不同区域,取样的深度有可能是4000米,或是5000米,甚至在6000米以上的海底深渊。经过长时间的奔波,终于到达了海底,也是我们的目的地,所有的努力,均见证在这一刻,数小时后科考队员们紧绷的神经是欢乐抑或沮丧均在这一刻所决定。

都说天道酬勤,我们也希望在我们体内装载满满的收获为科考队员带去欢乐,而事与愿违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辽阔大洋,海底有时是易于采集的远洋粘土、钙质或硅质软泥,有时也是难以采集的砂砾,甚至是裸露的海底基岩,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尽力去抓取每一份样品,即使坚硬的岩石将我们撞得开裂,强烈的水流将我们的盖板冲的无影无踪,也不会丝毫动摇我们的勇气,因为我们深知,每一份样品对于科考队员都是弥足珍贵的。这些样品中有的反应了表层海水生物的生长,有的藏着稀有的多金属结核,还有的附着从未见过的深海软体生物,而我们的家族成员柱状采样器更是能一下采集好几米长的样品,这其中记录着上百万年的地球历史,获取这些样品正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科考站位往往位于茫茫大洋中,长久难得见一次岛屿,一艘船舶,在这孤寂的海面上,无论烈日炎炎,电闪雷鸣,还是星月作伴,我们都会一次次准时的被放入深海底,一次次返回甲板,为科考队员带回沉甸甸的样品,而当科考队员的汗水洒落在我们身上时,便是对我们最高的奖赏。



海水覆盖了地球大多数的表面,而海洋中绝大部分为深海,我们的足迹自然遍布全球,从寒冷的北冰洋到烈日当空的赤道区域,再到辽阔的南大洋,伴随科考队员我们亲吻着海底一个又一个未知的世界。我们见证了在南极洲大陆周边海底广泛分布且带着锋利棱角的冰阀碎屑,也见证了由于有孔虫繁盛生长而将雪白的壳体铺满海底的奇观,更见证了由于硅藻的勃发使得海底就像盖了一张无边的柳絮状棉被,而地球的另一个生命体系-海底黑烟囱也时常是我们访问的对象……海底五彩斑斓的面貌在我们一次次的采集中逐渐呈现在人类面前,而更多未知的海底世界仍然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当每一次任务完成返航时,我们成员中总有受到损坏或残缺的,但看到船舱里满满的样品时,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对我们付出最好的回报,与人类一同探索海洋是我们莫大的荣耀,即使海水让我们已不再光亮,依然遮盖不住返航时我们在落日余晖中闪耀的光芒,因为人类探索海洋的征程中有我们贡献的那一份力量。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足迹会遍布深海底每一个角落,到那时,人类的探索之光一定会照亮漆黑的海底世界,人类与海洋和谐共生也必将踏上一个新的起点,开创人类文明史璀璨的新时代!



【作者简介】陈亮博士1981年出生,湖北当阳人,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现工作于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任地质与地球物理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自然资源南海宣讲团讲师,主要从事海底沉积环境及全球气候变化等调查研究工作,曾多次担任大洋海底底质调查航次首席科学家,调查足迹遍布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索 | 数千岁的珊瑚你见过吗?“科学”号在深海底采到一株!长这样→
“探索一号”科考船:万米深海写下中科院的名字
跟着探索一号去深潜
中国,在万米深海“签到”
我国科学家取回海底万米以下海水 取得13项突破|科考|海水
300天,穿越三大洋的“发现之旅”(热点解读·对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