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0年前,女知青吴献忠立誓扎根农村、拒绝上北大,她后来如何了?

每个时代对于青年人,都有不同的称谓,现在称呼青年人的方式,有这么几种,比如以年代来称呼的“80后”、“90后”等,以特征来称呼的“杀马特”、“文艺青年”等。

在二十世纪的五十到七十年代,有一群知识青年,他们不辞辛苦,不远千里来到农村,为了祖国的发展,在土地上挥洒自己的汗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有一个特别的名字——知青。

在这些人中,有这么一个女知青,她叫吴献忠。她拒绝了北大,扎根农村基层,为了建设农村无私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她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铁下一条心,扎根在农村,甘愿吃尽天下苦,乐把青春献人民”。

青春,轻舞飞扬

吴献忠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小康之家,父母是技术工人,收入稳定。因此吴献忠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可以玩她想玩的,学她想学的。

父母对吴献忠的教育尽职尽责,他们希望女儿可以有丰富的学识和能力,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

小时候的吴献忠喜爱表演,能歌善舞,有成为艺术家的梦想。她常常会幻想,自己长大以后,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深情歌唱。在艺术界飞扬自己的青春,尽情绽放。

然而那时候,新生的中国正是成长期,需要各个领域的人才为之发展添砖加瓦。艺术对此时国家的建设助力微弱,因此吴献忠放弃了自己的表演梦想,转而努力学习。希望自己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1968年是吴献忠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接受锻炼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随后,她告别了父母,踏上离家的车站,与父母挥手告别。

至此,那个抚顺市第十中学品学兼优的学生,品学兼优的班长,告别了象牙塔。成为一个响应祖国号召,投身农业建设,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社会主义新农民。

吴献忠被安排到比较偏远的农村大队工作。

来到农村以后,荒凉、破败的农村环境没有吓退她,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

她希望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并立志要改变农村的面貌。

对于在城市长大,从没干过农活的她,困难才刚刚开始。为了快速适应农村生活,吴献忠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脏和累只是前菜,手脚磨出血泡也习以为常,她肆意地挥洒着自己的汗水。

她不断学习,干活从不惜力,在扎根农村的几年间,从未请过一次探亲假,更没有计算过工分,一条裤子打了十几个补丁都不舍得换。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吴献忠不仅学到了很多农业知识,更收获了村民和其他知青们的友谊。

一个村民曾回忆道:我从没见过,这种比农村人更农村的城里人,吴献忠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的骄傲,她是一个纯正的、敢于拼搏的、乐于奉献的知青。

1970年,国家开始从知青中招工回城工作。由于表现优秀,所以地方领导和群众一致推荐吴献忠。

但吴献忠干脆的回答是“我不走”。她的理由是:我的青春理应在这片土地上。

大学招生名额下来,很多人推荐吴献忠,可她依然坚决不肯离开农村。

最后一次,北大这样的知名学府来招生,吴献忠又一次被大家推荐,甚至连手续都帮她办好了,但是吴献忠再次拒绝了。

因为在她心里,扎根农村,建设农村,可以切实为国家建设出力,远比去北大读书重要得多。

由于吴献忠的这种奉献精神,她的事情被渐渐熟知,她也因此成为知青们的“模范代表”,成为全国知青的学习榜样。

同时她也收到了各生产队的邀请,她在全国各地的很多生产队做演讲,甚至还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和表扬,一时间风光无限。

吴献忠的青春誓言——“扎根农村,愿做荒山开拓者,不做花园享乐人”不胫而走,成为当时全国“知青”中最响亮、最有号召力的口号之一。

她本人也成为众多知青中的代表人物。

爱情,也在吴献忠奋斗的日子里悄然到来。那也是一个知青,被吴献忠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着。二人走到了一起,在艰苦的日子里体会爱情的甜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羡煞旁人。

然而时代变迁,人心难测。政治变革牵连到了吴献忠,处于舆论浪尖的她被捕入狱了。她的青春被划上了句号,就这样突兀的结束了,然而这仅仅是她曲折命运的开始。

逆境,茧

吴献忠的案件被高度重视,案情审查结束,吴献忠被判监禁3年。

3年的时光如流水般慢慢流逝着,但吴献忠在这期间依然能够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情。

因为监狱的环境太过艰辛,吴献忠曾经病倒了,看守她的人员对医生说:“她是被重点关注的在押人员,她出了医院就只能回到牢房,所以为了她的健康请务必彻底治愈她。”

所以,尽管医疗资源紧张,医生仍然以吴献忠还未痊愈为理由,让她在医院里多待了一周,直到病情真正治愈之后,才签署出院通知书。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而这些莫名的温暖,也是吴献忠在牢狱中坚持下去的动力,她始终相信,光明就在前方。

三年后,吴献忠结束了监禁生涯,本以为可以重新开始。

然而在这三年间,男友早已忘却曾经的海誓山盟,娶妻成立新的家庭。

吴献忠虽然很伤心,但也能理解男友的想法,这个时代,传宗接代为大,他也很难抗住压力等待自己三年。

然而,更大的噩耗传来,在吴献忠入狱期间,其父亲因悲伤不已,身为女儿的小棉袄无法陪伴在自己身边,他沉浸在伤痛之中难以自拔,不幸去世,母亲也为此痛哭,以致双目失明。

此时的吴献忠感觉自己就像天煞孤星一般,伤人伤己,她把自己包裹起来,如同结茧般一层又一层。不愿面对自己的内心,亦不愿面对现实的种种。

出狱不久的吴献忠,遇到了一个人,一个并非良配,但足矣给困境中的吴献忠带来一丝光的人,她的第一任丈夫。

尽管这任丈夫在初期带给她一缕温暖之后,便如同蜡烛般燃烧殆尽,再也无法为她带来一丝关怀。但吴献忠依然如飞蛾扑火般,沉浸在这份爱情中,甚至孕育一个儿子。

然而,造化弄人,没有足够的了解,三观不合的两人,最终以离婚结束这短暂的婚姻。

此时的吴献忠只想远离社会的纷纷扰扰,回到那个曾经让她挥洒汗水,挥霍青春的地方。她带着自己的儿子再次扎根农村。

在这里,她忘记了自己受的苦,忘记了父亲的遗憾,忘记了母亲的艰辛。只想一心扎根在土地里,发挥自己的能力,点亮这片贫瘠的土地。

飞翔,破茧的蝶

回到农村的吴献忠,本以为自己的余生将和农作物相伴,但是她的人生,迎来了转折。或许是父亲的爱,母亲的祈祷,儿子的期待,吴献忠开始了破茧之旅。

由于前期扎实的农业基础,再次回到农村的吴献忠,进入了农业研究所,成为一名基层员工。

虽然仍是从最低的职级开始,但这次,她的人生开始绽放了。

吴献忠在农业研究所当一名普通职工,这个平平无奇的职位本来就很难发出任何光彩。

但此刻在这个职位上奋斗的是吴献忠。

很快,吴献忠的专业能力和热爱职业的精神被研究所领导发现,她被提拔当上了办公室主任。

时代发展,国家建设对专业人才的渴求越发强烈。吴献忠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厚的基础工作经验,让她在众多人员中脱颖而出,她成了农研所的办公室主任。

一切的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那个曾经爱唱歌爱跳舞的女孩不见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励精图治的新时代女强人。

父亲母亲满怀担忧的那个小女孩终于长大了,她自己的人生道路走上正轨,在前方等待她的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彩虹,风雨之后

几年后,吴献忠开始创业。作为曾经“知青”的代表人物,她知道当年的知青下山,背负着什么。

她希望自己能够为那些人们提供一些助力,提供一个可以让他们发挥才华的空间。

她希望“知青”成为那个年代,一些人最美好的青春回忆。

她联系了一些志同道合的知青们,一起成立了辽宁知青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设备不全,产品质量不稳定等,这些问题一度让吴献忠头疼不已。几个和她一起经历过那些沧桑岁月的知青慷慨相助。

他们曾对吴献忠说道:缺钱,我们可以去凑,去借;缺设备,我们就去买;缺人才,我们去请,请不到就自己去学,亲自上阵。这个公司是我们梦想重新起航的地方,我们无论怎样都要坚持下去。

就这样,经历种种困难,经历了破茧成蝶的艰苦岁月,吴献忠的食品公司也扎根基层,立足于人民。人民最需要什么,她就生产什么。

最终她大获成功,成为知名企业家。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晴空,晴空之下有彩虹。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吴献忠,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彩虹。

“知青”二字,也彻底留住她的脑海,成为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记忆。这段记忆,有苦,有甜,最重要的是它是吴献忠的青春,不可替代。

如今,已经七十多岁的吴献忠,虽然她的身体依旧羸弱,但她的眼神囧囧有神,写满了故事。

从知青到现在公司的负责人,如同电影般的传奇人生,有时代的缩影,也有成功的真谛。她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蒸蒸日上的事业,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生赢家,余生的生活或许平淡,但充满幸福的味道。

人生路上,总是充满甜苦和喜优,勇敢的面对风浪,不逃避,不放弃,终将穿透迷雾,迎来自己人生的彩虹。那一刻的你,劫后余生;那一刻的你,破茧成蝶;那一刻的你,徇烂夺目!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 铁心务农的时代骄女吴献忠.民间传奇故事.李金仓.2020.(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0年前,那个拒绝上清华北大,轰动全国的女知青吴献忠,现状如何
1972年,一女知青拒上清华北大,发誓扎根农村,她后来结局如何?
知青岁月 (18) 吴献忠拒绝清华
1970年,女知青拒绝上清华北大,发誓一辈子扎根农村,现在过得怎样
2023年挂历
知青老照片:那是一段扎根农村的青春奉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