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田种地,朱元璋为何却下令满门抄斩?

很多人对于朱元璋这位草根逆袭的皇帝存在着诸多偏见,特别是对他杀戮功臣这一条,一直被后世人所诟病,认为是这位伟大帝王的最大的污点。但是随着我们对历史的挖掘,学识的增加,慢慢地发现原来我们的看法有些偏颇,朱元璋所杀的那些人,貌似又都有了“非死不可”的理由。包括了已经76岁的大功臣李善长,最终也是被老朱送上了断头台。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出生在豪绅之家,从小就喜爱读书,有智慧和谋略,通晓法家学说,擅长测算未来,凡是他所预计之事,多能实现 。他早年在朱元璋平定滁州时,开始投靠于义军,自此一直跟随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充当他的谋士和大管家,不仅为他出谋划策,还保障了义军的后勤补给,让大军在外征战无后顾之忧。

义军首领郭子仪曾经看中李善长的才华,在剥夺了朱元璋兵权之际,给他许以高官厚禄,让李善长去辅佐他。但是李善长谢绝了郭子仪的好意,仍然跟随朱元璋,并且为他拉拢军中大将,帮助他东山再起,使得朱元璋更加器重他。

从此以后,不管朱元璋为太平兴国翼大元帅时,还是做吴王时,都以李善长为他的“文官之首”,将他留在大后方,居中调度,筹措粮草,安抚百姓。而李善长也从未令朱元璋失望,在留守时将吏顺从,居民安然,为前线将士运输兵饷、粮饷,从不缺乏。李善长在再三斟酌元制、去其弊端之后,提出专卖两淮之盐,设立茶法,迅速改善了明初的财政困境。后来他又逐渐恢复制钱法,开矿冶铁,制定鱼税,使得国家财富日益增长,百姓也不再贫困。

对于李善长之才,朱元璋曾赞叹:百室,既有萧何之能,也有张良之才。

到朱元璋登基时,将开国大典,册封大典,事无巨细具托付给李善长负责,“定天下岳渎神祗封号,封建诸王,爵赏功臣,事无巨细,悉委善长与诸儒臣谋议行之”。在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朱元璋说:“李善长虽无汗马功劳,但跟随我多年,供给军粮,功劳很大,应当晋封大国。”于是将他封为太师、中书左丞相,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当时所封的六位国公中,李善长为首,比徐达都还高。

自此,李善长可谓是功成名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首。人往往在最成功的时候就会滋生些别样的情绪,性情也会发生改变。李善长成为丞相后,大权在握,原来的“淮西老乡”,在不知不觉间纷纷向他靠拢,组成了势力庞大的淮西派,使得皇权和相权开始不断博弈、冲突。

要说这淮西派也算是朱元璋的老乡,在他成为皇帝后就投靠了李善长。要知道开国六国公全是淮西人,五十七侯爵也大多是淮西出来的,这就使得朝堂一大半的势力都属于淮西派的,朱元璋上朝一眼望去,几乎都是“老乡”,这对于他的执政是很大的威胁。为此,他为了平衡朝堂势力,特意扶持刘伯温、李饮冰等人以制衡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勋臣。

但是,李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外表宽厚温和,内心却爱嫉妒,待人苛刻。在成为丞相后,背靠庞大的淮西集团,骄横之气以养成,日益自专,半点容不得别人冒犯他的权威。参议李饮冰、杨希圣驳斥了他的提议,李善长马上联合淮西勋臣们构陷两人,让他们被罢官免职;掌管御史台的刘伯温与他争论法令时,李善长盛气凌人,辱骂刘伯温,逼得刘伯温“不自安,请告归”。不久后,刘伯温就不清不楚地死在了家中。

李善长的这些骄横的行为,朱元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是念及往日情分,不忍心处置他。

1371年,李善长自觉作为百官之首,又掌控着势力庞大的淮西勋臣,凭借他对朱元璋的了解,认为皇帝已经对他很不满。以朱元璋眼里不可揉沙子的性格,再这样下去迟早会出事。所以李善长试探着借病辞官归居,马上获得了朱元璋的准许。太祖还给他赏赐了大量的土地、塚户、佃户、仪仗士,并擢升李善长弟弟李存义为太仆丞,还把女儿嫁给李善长的儿子,封其为驸马都尉,使得李家成为了大明第二大贵族,李善长越发恃宠而骄。

李善长辞官后,仍然是淮西集团中的核心人物,他利用权力把胡惟庸扶到了台前,接任了他的丞相位,自己在幕后享受权力的美妙,而太祖为了填补权力空白,把原元帅府的令史汪广洋擢升为右相。

在临安公主下嫁其子李祺一个月后,太祖忽然病重不能上朝,待病好后,汪广洋和陈宁上疏参奏:“善长狎宠自恣,陛下病不视朝几及旬,不问候。驸马都尉祺六日不朝,宣至殿前,又不引罪,大不敬。”太祖恼怒,回想起在生病这段时间李善长父子确实没有来问候过,因此认为李善长恃宠而骄,已经不再关心国朝大事,遂下令对其削年禄一千八百石,以作惩罚。这是太祖第一次对李善长施以惩罚,标志着他将不再忍让李善长。

后来,太祖再次请他出山,与曹国公李文忠一起统领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同议军国大事。但是不久后,震惊朝野的“胡惟庸案”爆发,满朝文武牵连者众多,昭狱人满为患。此时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也参与了胡惟庸谋反案,同时李存义还是胡惟庸的姻亲,关系密切。太祖接到告密后,就因为李善长是李存义哥哥这层关系,就饶恕了李存义一家,只是幽禁在了崇明岛。李善长对此并不像朱元璋谢恩,认为太祖就应当如此做才对得起他,娇宠之气显露无疑,使得太祖怀恨在心。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年龄已是76岁的李善长大兴土木造府邸,为了彰显面子,他找到了曾经的好友汤和,借用了300名士兵帮忙。这本来不算大事,但是汤和胆小,为了跟太祖表忠心,就把这事打小报告给了朱元璋。在大明,没有虎符,私调军队士兵是死罪,太祖再次记下了这笔账,继续隐忍不发。

同年四月,京城有一批罪犯被判流放戍边,其中有一个是李善长的亲戚丁斌。李善长为了此人,几次三番出面请求太祖赦免他。这个丁斌以前是在胡惟庸府上做事的,李善长为了这人如此下功夫,这不禁引起了太祖的疑心,加上李善长的强硬态度,太祖豁然大怒,下令将丁斌给下了昭狱,从新审查。

这一审不要紧,丁斌供出了李存义与胡惟庸勾结的铁证。太祖把李存义也给关了昭狱,大刑之下,李存义又咬出李善长与胡惟庸谋反有牵连,他的供词如下:

“惟庸有反谋,使存义阴说善长。善长惊叱曰:‘尔言何为者!审尔,九族皆灭!’已,又使善长故人杨文裕说之云:‘事成当以淮西地封为王。’善长惊不许,然颇心动。惟庸乃自往说善长,犹不许。居久之,惟庸复遣存义进说,善长叹曰:‘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

这个供词一出,李善长立即变成了不忠不义之人,明知胡惟庸要谋反,而知情不报,还妄想封王,至太祖皇帝的情谊于不顾,这等同于谋反大罪。 李存义继续说:“将军蓝玉出塞,至捕鱼儿海,获惟庸通沙漠使者封绩,善长匿不以闻。”这是说李善长压住通敌信不报,暗放外敌使者封绩。这就更加坐实了李善长的谋反罪名。一方面的知情不报,一方面私放使者,又是他弟弟李存义佐证,事实确凿。

太祖大怒,下令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处死。李善长之子李祺与公主被迁徙至江浦,过了一段时间后死去。李祺之子李芳、李茂,因公主之恩未被牵累判罪。李芳任留守中卫指挥,李茂任旗手卫镇抚,但被取消世袭韩国公的权利 。

可叹李善长这位韩国公,百官之首,太过恃宠而骄,野心也太大,最终葬送了自己,连累了全家七十余人一起被斩。即便是免死的“丹书铁券”,在面对谋反大罪的时候,也是无能为力,与废铁一般,没能救下李善长一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伯温喝了胡惟庸送来的药后离世,朱元璋用一个小人物拔掉这根刺
一代名臣刘伯温是怎么死的呢?
打下江山的第一功臣,最后却炒了皇帝鱿鱼
说话得小心!“第一谋士”刘伯温的这句话,让朱元璋对他起了杀心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为何朱元璋才封他个诚意伯?
为何刘伯温没有当过丞相, 只因他和朱元璋说错过这些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