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科版思品八年级下册第四五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劳动创造世界
课标要求
1.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课程标准1.1.5)
2.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必须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课程标准3.4.2)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通过认识劳动的重要性,了解劳动对学生人生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
本单元 3课内容。
第九课《人类的需要》包含 3个部分,“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文明”和“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分别从劳动与人类的形成、劳动与人类文明、劳动与个人的发展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劳动的意义。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可敬的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第一部分赞叹了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伟大与光荣,使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光荣,鄙视劳动可耻的思想;第二部分分析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懂得如何珍惜劳动成果,如何尊重劳动者。
第十一课《乐于劳动,善于劳动》分为两个部分,“快乐的劳动者”和“新型的劳动者”。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既是自己快乐的源泉,也是法定的光荣义务,学会从劳动中寻找快乐;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中的创造,了解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懂得通过创造性劳动造福人民、发展自己,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掌握劳动的本领。
教材知识结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并认同劳动 创造人类、劳动创造文明和劳动促进人的发展等基本观点。认识劳动的价值,应该具备的劳动素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 体验、讨论、讲授等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劳动对个人发展的作用;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应该树立怎么样的劳动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树立尊重劳动者的思想,抵制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抵制歧视劳动者,尤其是抵制歧视体力劳动者的思想,形成“不劳者不得食”的价值观。
3.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作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能力、气质相比较,在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对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的作用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对于劳动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还认识不足,因此,不热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对一些需要较大付出的劳动和艰苦的劳动存在厌恶的心理。青少年中还广泛存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喜欢享受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并通过大量事实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学会从劳动中寻找乐趣,从收获中获得快乐,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同时,对于现在的青少年的发展来说,学会劳动也是很重要的内容。
4.教学建议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述清楚劳动创造人;通过大量事实让学生知道劳动创造文明;认同劳动推动社会进步,劳动促进个人的发展。引导学生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意识和劳动光荣的意识。
要在教学中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尊重和信任学生,并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个体,是尚未成熟的个体,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还有缺陷,有待进一步改进,甚至还必然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例如有的学生有享乐的思想,有的学生鄙视劳动,认识不到劳动的创造作用和劳动的价值,甚至有一些厌恶劳动的思想。我们既要采用的适当的方法,严格要求学生,促进其发展,又要尊重信任学生自己有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相信学生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有在尊重信任的氛围中,才可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变得自尊自信。
第九课  人类的需要
第一节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体验劳动
1.呈现各种劳动的场景的录像或者画面,如农民在田里 劳动、工人在工厂劳动、科研工作者在试验室或者在野外劳动,以及各种文艺创作等场景。
2.教师: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社会,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劳动的世界。没有人们的劳动就不可能有我们的生活,更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正是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使人类能够繁衍生息,传承到今天。关于劳动,我们同学有什么话要说?
3.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说说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充满劳动的社会,通过教师引导,进入主题。
让学生思考劳动对人的生活、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环节一:劳动创造了人类
1.教师: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人类的起源时代,看看在人类的起源时代,劳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2.呈现反映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录像或者图片资料或者动画。也可以利用教科书第 81 页资料,通过阅读了解事实。
3.教师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 劳动 起了 决定的 作用。我们可以说 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社会是劳动创造的社会。
让学生直观了解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作用。本部分内容只要学生了解结论就可以,不展开讲解。
教学环节二:劳动的含义,劳动是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活动
1.学生课前观察周围人们的劳动,了解人们对劳动的重视以及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具体活动要求见活动设计“活动四:劳动者的一天”)
2.教师:我们的父母就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每天都在从事什么样的劳动呢?他们的劳动成果是什么?
3.学生交流课前活动的结果,并谈谈交流后的感受。
4.学生交流:你还见过或者是知道哪些劳动现象呢?他们的劳动成果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将学生交流的结果分类写在黑板上,以便后面的活动使用。
通过了解父母生活周围人的劳动,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父母每天劳动的辛勤,体验父母对自己的恩德,增进对父母的感情。
教学环节三:感受劳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教师:通过发言,我们了解到,农民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粮食、蔬菜、水果等,工人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食品、服饰、器具等,作家的劳动为我们创作了小说、散文、诗歌等,编导、演员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电影、电视、戏剧等,科学家的劳动提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的水平,商人的劳动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样,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清洁工改善了我们的生存环境,等等。其实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凝聚着劳动者的血汗,我们的血肉之躯也是因劳动而生,因劳动而长。总之,劳动创造了一切。
2.深化劳动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把学生发言的内容分类写在黑板上,板书如下:
食品、服饰、器具、交通工具 —— 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劳动创造的物质文明)
小说、散文、诗歌、学习 —— 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劳动创造精神文明)
3.教师总结:在劳动过程中,人类不断地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创造了宝贵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就“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 10项发明”开展交流。可以以 小组的形式汇报,最后全班投票评选出 “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 10项发明”。
帮助学生从对劳动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劳动含义的理性认识。
总结
劳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任何劳动成果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晶。
教学反思:
第二节   劳动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读资料,体验劳动与人的性格发展
1.呈现阅读资料,学生读资料谈感想。
资料一:上海某区评选优秀学生,从 28000名中学生中挑选出17名候选人。然而,当他们从考场门口走过时,脚踩测试者有意扔在门口的扫帚和抹布,却没有一人理会。
2.教师提问:测试者为什么要把扫帚和抹布扔在他们路过的门口呢?(测试他们的对劳动的态度)同学们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3.学生交流。
让学生了解自己以及同伴的劳动的态度,感受劳动与人的个性发展的关系,知道劳动对人成长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环节一:感受劳动,初步体验劳动的意义
(教师上课前在教室门口扔一个比较大的废纸团,观察通过的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尤其是如果有学生主动捡起来,及时表扬)
1.教师提问:为什么我们的父母和老师这么重视培养我们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学生交流)
2.刚才我们是评价别人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行为,我们自己呢,我们都从事过什么样的劳动呢?(学生发言)
通过交流,让学生理解“劳动促进人本身的发展”的道理,珍惜劳动机会,培养劳动意识。
教学环节二:劳动会促进人的道德、精神境界的提高
1.教师总结:从刚才的发言中可以了解到同学们具有很好的劳动观念,但也发现有些同学并不重视劳动。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资料,看看劳动到底有什么好处?
资料二: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对波士顿地区 456名儿童做过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以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 20% 左右。
2.学生交流读了资料后的感受和自己受到的启发。
3.教师总结 :劳动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劳动会促进人的道德、精神境界的提高。
通过资料让学生发现劳动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懂得劳动是通向未来幸福之路。
教学环节三:劳动能够促进青少年的意志力、自立自强自信的意识
1.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劳动对于人道德、能力等发展的重要作用,其实劳动的力量是神奇的,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看看下面的资料,我们就会有所发现。
资料三:李泽楷,身为香港首富李嘉诚的二公子,被商界的朋友称之为“小超人”。李泽楷 13岁时就离开父母前往美国。在美国读书时,日常家务无人代劳,一切都自己动手做,他还经常在晚上到麦当劳打工,去高尔夫球场做球童。
2.学生交流:为什么出身富有的李泽楷要亲自做家务并要打工挣生活费呢,为什么他不把这些时间用于学业?(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通过李泽楷的事例,我们可以了解,劳动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劳动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发育,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的体能就会很好;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的大脑发育就会得到发展。对青少年而言,劳动能够促进青少年的意志力、自立自强自信的意识。但是我们同学中,存在这样的思想:我父母有钱,不用我劳动,他们可以养活我。这样的思想将给我们青少年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我们大家想一想,这种想法的严重后果是什么。(学生开展交流)
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培养劳动意识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教学环节四:自我反思
1.我国的青少年从事劳动的情况怎样呢,我们看资料。
资料四:据研究,美国儿童每天平均体力劳动的时间是1.2 小时,韩国儿童每天劳动 0.7 小时,法国儿童是 0.6 小时。我们中国儿童才 0.2 小时,仅仅 12 分钟!
你有什么发现:我们的儿童的劳动时间也很少,对我们的发展不利。
2.教师:因此,我们要重视参加家务劳动,对我们的身心发展有重要意义。
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省自己,改变态度。
布置作业
作业:一周家务劳动记录
家务内容
周一
周五
周六
周日
收拾房间
洗衣服
做饭
扫地
帮助采购
洗碗
打扫卫生
实践改变对家务劳动的态度。
教学反思:
第十课   尊重劳动者  珍惜劳动成果
第一节   可敬的劳动者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了解劳动者
1.教师:在今天的社会里,有各种各样的劳动者。你最敬佩的劳动者是谁?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说的方面可能比较多,也可能集中在某些行业、某些著名的企业家等人身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同的贡献,都应该是我们的敬佩和爱戴的人)
感受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劳动者,引入劳动者的话题。
教学环节一:劳动状元榜
1.教师:我们可以把劳动者大体分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让我们来看看大家了解的各领域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哪些,他们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
2.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劳动模范,制作自己的“劳动状元榜”。(具体活动过程和操作过程见“活动活动设计”)
让学生懂得,各行各业优秀劳动者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提出的贡献,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敬。
教学环节二:劳动的贵与贱
1.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看到在“劳动状元榜”中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说明任何行业都可以出解出杰出人物。我们也经常说,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由于不同的劳动者在收入等方面享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因此,不少人还是存在不平等的思想。下面的事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点。
2.呈现案例。
有 一家报社举办了百名中学生“暑期一日”社会实践活动,咨询和报名的中学生十分踊跃。其中在必胜客实践的“我到名店做比萨”和到农科院实践的“我是克隆植物的新农民”两组,50人的名额在活动启事登出的第二天便已爆满。可与此同时,“我当一天清洁工”小组直到实践活动的前一天,也仅有5名学生报名,活动当天,当环卫保洁队派来了5名最好的保洁队员,开着5辆保洁车欢迎小队员们的时候,他们看到只剩下一名队员。
3.学生谈对上述新闻的感想。结合流弊谈谈这种思想的严重后果。
4.教师总结:有很多人看不起农民,也有很多人看不起工人。但是,我们看看我们教室里的一切,电视、投影仪、电灯,桌椅、黑板、文具等,想想我们身上的校服、中午吃的饭、回家时乘公交车等,都是这些常被人忽略甚至被人“看不起”的工人和农民的劳动成果。崇拜甚至迷信一些劳动者,看不起另一些劳动者,这种思想本身就不是现代社会所应具有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我们不尊重工人和农民,也许将来我们自己就会成为其中的一员,那时候,我们才会渴望自己得到尊重,自己的价值得到承认。所以,只有人人都尊重劳动者——不管他的劳动是干什么的,我们每个人才会受到尊重。
这是社会的常见现象,让学生了解社会流弊,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观念。懂得在当今社会,任何行业的劳动都可以让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够取得好成绩。
强调尊重劳动者的事每个人应该持的态度,尊重劳动者就是尊重我们自己,懂得歧视本身并不是健康的心态,是需要彻底铲除的封建思想。
总结
1.学生判断下面的论断的正确性。
(1)张三的爷爷是老科学家,为国家的原子弹研制做出过重要贡献,所以要受到同学们的尊重;李四的爷爷是个普通农民,在农村干了一辈子,所以不必受到同学们的尊重。()
(2)王五的妈妈是某医院的院长,所以王五在学校整天“我妈长、我妈短的”生怕同学们不知道他妈是谁;刘七的爸爸是个修理工人,每次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刘七总是很不好意思。()
2.教师总结:劳动者都是美的,所有的劳动者都应该得到尊重。
教学反思:
第二节   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读《悯农》导入主题
1.学生读《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2.教师:这是一首大家从小就非常熟悉的诗,它描述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的可贵。诗虽然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可是我们大家仔细体味一下,就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感受到作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怜悯之情、崇敬之情,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粮食的珍惜之情。自古以来,人们就懂得珍惜粮食,有时甚至是到了崇拜的地步,我们看看下面的故事。
近年,我已经年过不惑(40岁为不惑),我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令人羡慕的6位数。然而一个习惯至今不能丢弃,即珍惜每一粒粮食。这是父亲多年来给我们养成的习惯,“爱惜”这个词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骨子里。记得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对我们每个孩子都很慈祥,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对我们发脾气,而且是发很大的脾气:一是我们几个孩子争东西的时候,在他老人家看来,兄弟姊妹必须和和气气,大的要让小的,小的要尊敬大的;二就是在我们有些许浪费粮食的行为时。因此,至今我还是保持着掉了饭粒立刻捡起来的习惯。
说实在的,我“改正”这个习惯。一是为了尊敬我的父亲,是他老人家养了我们这么大,他老人家的精神就是我们应该承袭的精神;二是因为我认为,应该让我们的子子孙孙记住粮食的可贵。今天我们富裕了,不等于我们永远富裕下去,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人 —— 包括儿童生活在饥饿中。而且,浪费实在不是什么令人羡慕的品质,而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我们要把它抛弃掉。
从学生熟悉的诗歌入手,可以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让学生从这个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爱惜粮食品质的可贵,确立节约粮食 光 荣、 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
教学环节一: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1.教师:从一粒种子到我们碗里的米饭,要经历哪些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艰辛付出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知识,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不必要详细了解全过程,主要是体会劳动果实得来不易。如在耕种过程中遇到恶劣的天气、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等。
3.学生结合自己的父母或周围的人们的劳动,说说劳动者付出的辛苦以及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如母亲是记者的同学谈谈她报道一条新闻要付出哪些辛苦;父母是工人的同学谈谈父母以及同事们生产某种产品需要付出的劳累,等等。具体活动过程可参考教学活动涉及“劳动者的一天”)
4.学生交流活动感受: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大家有什么感受?(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经过劳动者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
了解我们享有 的所有劳动成 果都来之不易,懂得珍惜 劳动果实。
教学环节二:珍惜劳动成果
1.刚才我们都了解了我们的父母、我们周围的人们的劳动付出,懂得了劳动产品的来之不易,也懂得了应该珍惜劳动果实。那么,我们到底做得如何?让我们先来看一组画面。(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到学校食堂录一小段学生将剩饭菜倒入垃圾桶的录像或者是拍一些照片,课堂上使用)
2.学生交流感受:看了这些画面大家的感受。
3.寻找浪费现象。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讨论交流生活中遇到的浪费现象,讨论后由小组代表来发言。
(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
(2)学校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
(3)社会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还有哪些?
浪费现象是我 们现在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通过讨论 引起大家的注意。
总结
1.教师总结: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勤俭节约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必须勤俭节约。刚才,我们发现了那么多的浪费现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节约宣言。
2.小组开展“我的勤俭节约宣言”活动,确定宣言内容,撰写宣言。
学以致用,督促学生形成节约意识,培养学生的节约习惯。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  乐于劳动 善于劳动
第一节   快乐的劳动者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心灵手巧
1.组织开展“心灵手巧”活动,具体活动内容和方式参考“教学活动设计”。
2.学生反思刚才做活动的感受。如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作品完成后大家的感受是什么等。重要的是注意活动的体验,体会创造、付出和收获的快乐。
3.教师总结:没有劳动的付出,我们就体会不到收获的快乐。
体会劳动创造快乐,体验劳动收获的快乐。
教学环节一:感受劳动的快乐
1.学生交流自己平时参加的劳动以及收获到的快乐:哪位同学参加过劳动,并且让自己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学生交流)
2.学生根据平时的体验和交流,寻找劳动带来的快乐。(如克服困难带来的快乐、劳动获得成果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合作带来的快乐等)
3.教师总结:劳动是辛苦的付出过程,也是快乐过程,我们要善于发现劳动中的快乐。只有学会从劳动中寻找快乐,才能真正地从劳动中获得利益。
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增强学生对劳动快乐的理解。
教学环节二:劳动者的快乐
1.让我们听听劳动者是怎样看待劳动中的快乐的。
2.学生交流课前查找到的表达劳动者快乐心情的名言警句或故事。如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在寻找野生水稻原株时付出辛苦以及成功后的快乐等。下面几则名言可供参考。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卢梭)
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即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高尔基)
通过具体事例突出劳动的快乐。
教学环节三:反思自己
1.学生交流自己平时的劳动情况:我们现在主要的劳动有哪些?(如学习、学校的劳动、家务劳动、社会上的公益活动等)
2.学生交流这些日常劳动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可以从对自己未来的成长的好处、对自己独立自主品质的培养、对自己身心的锻炼等方面谈)
3.教师总结:没有劳动的付出,就不会体验劳动的快乐。没有劳动就不能 社会的发展,我们都是劳动者,都学习做一个快乐的劳动者。
反思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成为快乐的劳动者。
教学反思:
第二节  新型劳动者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模拟招聘会
1.组织开展“模拟招聘会”活动。具体活动设计可以参考“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活动九。教师指定5个学生扮演招聘者,其他学生写个人推荐简历,扮演招聘公司招聘人员的学生按照公司对人才的要求招聘人才,学生根据自己“应聘”的情况总结自己的得失,了解自己所具备的和所缺失的素质。
2.全班根据刚才的活动讨论未来社会对人来的需要,了解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3.学生谈谈在刚才活动中所得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活动了解社 会所需要的人才,引导学生为未来进入社会做 准备的意识,懂得为自己成为未来的人才做好素质准备。
教学环节一:认识时代变化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变化
1.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一行业需要的劳动者都必须具备多种素质。今天的劳动者已经不能简单地分为传统意义上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了,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是综合的、全面的。
2.学生列举自己周围一些下岗工人或者找不到工作的人的情况,说说他们失业、下岗的原因,总结在就业方面遇到困难的原因。
3.教师把学生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黑板上),归纳总结其主要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失业、下岗、找不到工作的人往往知识陈旧、技术落后、不善于学习等,这些都是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表现。
了解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的要求不断提高,懂得有些人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被淘汰的原因。
教学环节二:认识新型劳动者的代表
1.教师:正是很多人认识到了社会对新型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因此他们努力适当现代社会的需要,积极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下面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让我们思考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2.呈现许振超、王启民、袁隆平等具有创新精神的劳动者事迹。学生总结他们具有的素质。(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劳动者)
以社会上的榜样给学生以启发,树立新型的劳动观。
教学环节三:了解新型劳动者的素质
1.教师: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基本了解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从刚才认识的几位榜样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他们所具备的素质。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劳动者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得我们能够目标明确,为未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2.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把学生总结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多 新型人才的要求,懂得为自己 的未来做好准备。
教学环节四:创新实践
1.教师引导:通过讨论,我们发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要迅速发展,必须提倡自主创新精神。中学生 是最具有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群体,因此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 佳时期。很多地方都有青少年创新大赛,让我们看一个中学生的创新发明。
2.介绍中学生发明“眼球鼠标”荣获创新大赛一等奖的故事。(具体内容见“教学参考资料”)
3.创新能力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能力,必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培养。我们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真正地创新我们的生活。
4.开展“创新大赛”活动。(具体活动参考“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结
1.教师:我们是未来社会的劳动者,而社会的发展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成为合格的劳动者,成为优秀的、杰出的劳动者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我们也必须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进步,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的劳动者。
2.学生课后用诗歌、散文等形式描绘自己学习这一单元后的感受。
总结升华,提高认识,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市场考察
课标要求
1.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课程标准1.2.5)
2.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课程标准3.4.2)
3.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课程标准3.4.2)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共分为3课。
第十二课“走进市场”分为3个部分,其教学内容包括感受市场、了解市场经济、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资源配置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通过价格的涨落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商品;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以尽量降低成本。好像市场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配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但是无论表现为什么形式,它都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聚积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集体经济也有多种实现形式。但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它都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在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十三课“法制:市场经济的护卫者”,主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市场的公平性是以市场的法制性为保证的特征。
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凡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市场经济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非法垄断及其他非法竞争行为。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十三课“品质:市场经济的通行证”,引导学生认识作为商品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在赢得市场、巩固和拓展市场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必须企业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必须重视产品的品质。在这里,教科书讲述了品质的定义,影响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后者。教科书用事例引导学生懂得,在现代社会,商品的品质不仅指耐用性、实用性等质量,也指服务、文化等。这里,又特别强调“诚信”的意义,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教材知识结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了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基本思想,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市场经营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符合学生理解力的材料和组织丰富的活动,体验、感受学习市场和市场经济,认识和发现市场经济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公平意识、诚信意识,通过对国有经济和国家知名品牌的了解来增加民族自豪感。
3.学生情况分析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学生关注社会的一个重要表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各种消费活动,但是对于一些经济现象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
市场经济的规律、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等都是学生不了解的内容,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作为未来社会的公民,他们的未来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每个人必然要面对市场经济的各种要求,教育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形成适应未来市场经济的价值观、道德品质。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还是很不熟悉,所以教学时要注重材料,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案例。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准则,也是待人接物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人民视为做人的美德。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伪装、不虚浮,说话办事实事求是,讲究信用。诚实,即为人诚实,待人诚恳,对事业忠诚。诚实与守信二者有密 切的联系,诚实是守信的思想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只有内心诚实,做事才守信用。在建立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铲除坑蒙拐骗的恶劣行为,开展诚实守信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教学建议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社会生活经验及社会认知水平发展的特点,在初中阶段,应主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坚持正面教育,适当揭露社会生活中的负面或消极现象,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负面的和消极的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来认识其错误所在,从而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应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与观察的话题或事件。要将教科所书外、课堂外正在发生的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主动走出课堂,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但这种学习是在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
第十二课  走进市场
第一节  市场扫描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音像资料: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宽敞的大型的购物中心、货价整齐的超市等。如果没有条件,可以呈现一些反映市场繁荣的照片。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环节一:市场起源
1.教师:这是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地方——市场。所谓市场就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我要提个问题,市场是怎么产生的,是谁想起来要建立这样的市场进行商品买卖,让人们的生活如此方便?是否有人类生产就有市场?(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原始社会人们自给自足的生产和生活场景,以及社会发展后的专业手工作坊,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商品交换产生的原因。
教师:当人们有了多余的产品,才有交换的可能。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有了社会分工,这是产品交换的基础。有了分工才有了交换的需要。社会分工使得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只能生产某种或某些产品。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要求和他人交换劳动产品。
让学生了解商品交换的起因,即商品交换是生产力进步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教学环节二:货币产生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1.呈现原始社会产品交换的过程(漫画《原始人的交换》)。
教师:让我们看看原始人是怎样进行交换的,看看我们现在的交换与他们有什么不同,可以用公式来表现(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不同之处)。
教师:由此看来,货币在商品交往的过程中起着中间商品的作用。最初的时候,人们往往选择人们常用的东西做中间商品,后来发展为贝壳、金、银等大家认为是贵重的东西。我们今天使用的纸币就更加方便了,因此,市场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
让学生懂得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教学环节三:市场的不同类型
2.教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市场。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哪些市场呢?我们来比较一下不同类型的市场的特点。(学生讨论、发言)
市场类型 特点
超级市场
购物中心
农贸市场
早市
劳动力市场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给学生以启发,使学生能够相互启发,不断丰富知识。如果学生受生活条件限制而对市场种类不甚了解,教师也要准备一些资料充实教学内容,也可以参照“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活动“发现市场”开展活动)
教师:了解了生活中的市场,我们知道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要,不同类型的市场应运而生。
了解市场的类型和市场的特点。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初步了解价值规律。
教学环节四:价值规律
1.教师:经常去市场购物,我们会发现,商品的价格很有学问。我们看看下面的故事。
小明最喜欢吃西红柿,他经常同妈妈一起去买西红柿。去的次数多了,他悄悄记下了每次买的价格,结果发现每次的价格不一样。(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列举一个价格表,体现西红柿价格的变动)
2.学生讨论西红柿价格变动的原因。
教师:商品的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例如,一斤西红柿的价格受买主人数多少的影响,买的人多时,西红柿不够卖,价格就涨上去了;价格涨到一定金额,买的人就越来越少,有较多西红柿卖不去,价格就降下来,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规模。等到市场上西红柿少了,价格贵了,生产者又会扩大生产规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市场是生产的调节器。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供不应求 —— 价格上升 —— 生产者利益增加 —— 扩大生产 —— 供应增加 —— 供过于求 —— 价格下降 —— 生产者利益降低 —— 缩小生产 —— 供不应求
3.学生讨论同一种商品在相同时间的价格是否一样。
教师:我们来听听同学的发现(见活动“市场调查”)。
了解商品价格的变化规律。
总结
市场联系着生产和消费,是保障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因此市场是社会经济的调节器和晴雨表。
教学反思:
第二节  市场经济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模拟经营活动
具体活动过程可以参照“教学活动设计”。
提示:可以以最简单的方式来模拟产品,如用纸剪成方、圆、三角代表不同的产品。设产品生产厂家和产品收购公司。
产品生产厂家根据市场的价格来生产商品。
产品收购公司根据市场产品的多少决定购买价格。每 5 分钟收购一次。下次收购前,收购公司要根据市场上商品的多寡重新制定一次价格,然后根据制定的价格收购产品。
每次卖出产品后,生产厂家计算公司的收益,并根据价格和收益决定生产规模,然后各公司继续生产。
整个活动要收购 3 次,共需要 15 分钟。
体验市场活动规律,体验价值规律的作用。
教学环节一:引入了市场机制
1.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总结市场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来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2.教师:对市场的行情的准确把握,使得经营获利。所以,有一句话说:过去产品卖不出去,找市长,现在找市场。下面,我们看两条新闻。
(新闻一)中国民航总局日前公布了改进民航服务工作的 13项措施。其中包括:候机楼内各种服务、引导标志醒目,问询台服务人员要热情、及时、耐心解答旅客的问题,为旅客排忧解难。不强制或变相强制旅客购买人身、行李保险。为老、幼、病、残、孕旅客在机场提供轮椅、担架、救护车辆等特殊服务,在飞机上提供方便和可能的饮料、餐饮等特殊服务。开始办理旅客登机牌手续、头等舱、公务舱旅客等待时间不超过5分钟,普通舱旅客不超过20分钟,航班高峰时旅客等待安检时间不超过18分钟。国内航班有5种以上饮料、国际航班有8种以上饮料,供旅客选择。
(新闻二)中铁路改进站车服务的 10项措施及监督办法:确保旅客列车正点运行,维护旅客列车正点率;切实做好旅客列车开水供应充足及时,保证旅客的用水需要;保证旅客列车开水供应充足及时,坚决制止不供开水只卖饮料;严格执行旅客卧具收取时间的规定,凡是最终到本段的列车和在段折返停留时间4小时以上的列车,软、硬卧卧具必须 到站后收取,在外段折返不足4小时的硬卧卧具可以提前40分钟收取,硬卧卧具一趟一换、软卧卧具一人一换,等等。
3.学生讨论铁路和民航公布这样的便民措施的原因。(市场竞争的引入促进了服务业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消费者获得好的服务)
4.学生讨论交流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不同,从而总结市场经济的特点。
初步了解市场经济的规律,懂得市场对产品生产者的要求。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市场经济的特点,培养市场经济意识。
教学环节二: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世界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市场有了基本的理解,知道了什么是市场、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市场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也在发生变化和发展。我们都听说过,现在是处在全球化的时期,市场也在全球化。为了适应市场全球化的要求,我国加大了改革力度,并且采取了很多措施,使我国的市场经济融入世界市场,成为世界市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大家都知道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中国在 2001年进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下面,我们看看中国“入世”的历程,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心和信心。(学生阅读资料,见“教学参考资料”)
2.教师:英国经济学家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如同一只大象进到一间屋里。
你怎样理解他的比喻?(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品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巨大的生产原料市场,会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3.学生交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带来的好处以及面对的挑战。(有关资料见“教学参考资料”)
增加对市场经济经济的了解。
教学环节四:课堂总结和作业
作业: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以及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变化。
教学反思:
第三节   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看图说国有企业
介绍海州露天煤矿的情况
1.教师:(出示邮票实物或用多媒体呈现邮票照片) 1954年版的邮票,上面的图案是一个露天煤矿;(出示人民币实物或用多媒体呈现人民币照片) 1960年版的人民币,上面的图案是同一个露天煤矿,这个煤矿就是位于辽宁省阜新市的海州露天煤矿。
2.学生自由谈:你能否想象这是怎样的一座煤矿?
3.教师介绍:海州露天煤矿于 1953年建成投产,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建成投产以来,海州露天煤矿累计采煤 2 亿多吨。不久前,有记者来到曾经举世闻名的海州露天矿底,展现在面前的是一个长 4 公里、宽 2 公里、深 310 米的矿坑,这个深不见底的矿坑见证了海州煤矿半个世纪的辉煌以及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通过邮票、人民币上同一个图案激发学生兴趣,认识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我国的国有经济把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海州露天煤矿是其中的代表。
教学环节一: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和大型国有企业
1.像海州露天煤矿这样的企业,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我国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像大庆油田、海州露天煤矿等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的经济支柱。像大庆油田、海州露天煤矿这样的经济形式,属于公有制经济,这样的企业属于国有企业。
2.教师:刚才,我们听到了一个词“公有制经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经济界,根据生产资料的归属,划分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 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国有经济了。即使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然具有无可代替的、举足轻重的地位。2001年的统计,我国国有企业净资产占 67.8% 的比例。
3.学生交流:我国的公有经济在哪些领域所占比重最多。(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整,并出示数字)
国有经济在一些行业和领域所占比重分别为:石油 92.1% 、石化 69.3% 、电力 90.6% 、汽车 72. 0% 、冶金 64.4% 、 铁路 83.1% ,在军工、金融、民航、通信等领域均占 90% 以上。
4.学生交流:这些行业和领域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这些行业和领域都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国有经济在这些行业和领域应继续处于支配地位。
1997 ~ 2002年,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内陆企业由3家上升到11家,这些企业全部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03年中国企业联合会推出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有368家,占总数的73.6% ,资产占总数的 96.4% ,利润占总数的 85.4% 。
5.学生交流:我知道的大型国有企业。(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集团公司等)
加深学生对公有经济的认识,懂得国有企业对我国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讲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的概念,这里特别强调全体劳动人民共有。
使学生了解国有经济的实力,理解国有经济的重要性,懂得国有经济把握国家经济命脉。
教学环节二:国有经济的其他形式
教师:在刚才的分析中,我们提到一个概念“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这是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一般来说,国有经济是指资产归国家所有的经济成分,包括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其他企业中的国有成分。
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也称“纯国有企业”。
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经济实质类同于纯国有企业。
其他企业中的国有成分是指除上述“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外,在其他混合型的企业中,国家出资所占的份额,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国有部分。国有控股企业为国家投资的份额超过 51% 企业。(这部分可以作为拓展的知识部分来介绍)
更多了解国有经济,同时了解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环节三:集体经济
1.了解了国有经济,我们再来了解另一种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
2.学生自读教科书中有关集体经济的内容。
3.比较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区别。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比较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含义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地位
主导
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主导作用
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担负着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吸收社会分散资金
缓解就业压力
增加社会财富
增加税收
重视和了解公有制经济,懂得公有经济的多种形式。
教学环节四:其他经济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1.前面我们了解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两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在已经存在着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形式。
2.请学生列举自己所了解的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如个体商贩)
私营经济(如希望集团)
外资经济(如顶新集团)
3.教师: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 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要给予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健康发展。
4.学生谈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了解我国的多种经济形式。这里不是重点,因此可以简单介绍。
教学环节五: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经济必须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还存在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因此,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可以概括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总结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表明,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适应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促进的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    法制:市场经济的护卫者
第一节   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听故事引入主题
学生听下面的故事,并简单交流。
小强去买东西,要求开发票,被拒绝。后小强因商品有质量问题去退货,商家不承认。第二次小强去购物,要求开发票,商家开了发票,但强调小强买的是促销产品,在发票上写了“不退、不换”。
让学生懂得消费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可能处于弱势,同时直观认识公平。
教学环节一:体会商品交换过程中的不公平
1.学生讨论问题:小强遇到了什么不公平的事情?(作为消费者,小强有退、换货的权利,有要求开发票的权利)
2.学生交流在市场上,消费者可能会遭遇的不公平的事情。(搭售商品、不按照标价买卖等)
提示: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很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教科书中的案例,如晓雅的经历,或者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案例。
3.学生思考并回答:消费者为什么会遭遇市场不公平交易?
提示:要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把学生讨论的结果写在黑板上,并整理出几条。有关的内容在“教学参考资料”中。
体会消费者可能遭遇到的不公平,理解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同时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环节二:地方保护主义
1.呈现案例,让学生感受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及其危害。
某市行政部门规定,所有饭店必须只能买本市生产的啤酒,或买一瓶外地产的白酒必须搭配买本地生产的啤酒两瓶。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117 页小东的故事,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
教师讲解 地方保护主义的概念: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或所属部门,为了保护地方局部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利用行政权力干涉市场,操纵市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市场机制,限制非本地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参与公平竞争的行为。从本质上看,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政府部门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国家和集体利益,在管理活动中滥用行政权力的表现。(有关具体内容见“教学参考资料”)
3.讨论目前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
主要表现形式有:
(1)抬高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的“门槛”。
(2)增加歧视性收费项目。对外地商品或服务的进入规定歧视性价格,或者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以削弱外地商品在本地的竞争力。
(3)限制本地商业机构销售外地某些产品。
(4)设置关卡堵截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
提示:地方保护主义损害的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双方的利益。
了解 地方保护主义,懂得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
了解地方保护主义的含义以及主要表现形式。
教学环节三: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
1.教师: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似乎发现消费者永远是市场中的弱者,其实也不尽然,张某就强了一次。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118页的阅读资料,了解消费者的不公正行为。
3.学生就案例讨论张某的做法违背了什么原则,其行为损害了谁的利益?(损害了商家利益,同时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从而扰乱了市场秩序,因此从长远看,最后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4.学生交流:为什么说公平是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说说在市场经济中,遵守公平原则的意义?
提示: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充分的交流,教师将学生交流的结果写在黑板上并惊醒整理,列出若干条。有关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参考“教学参考资料”中的有关文章。
教师: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如果没有公平,市场就得不到发展,因此,公平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公平,是由商品交换的必须遵循的等价原则决定的。平等性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之一。否定了平等性,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正常运行。
了解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多方面的不公正现象,进一步认识公平公正原则的意义,懂得公平公正原则是所有人参与市场的主体都具有同等的地位,不分谁大谁小。消费者的利益需要维护,商家的利益同样需要维护。
作业:怎样维护市场的公平原则
学生讨论:维护市场公平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义务有哪些?维护市场公平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是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二节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上节课在讨论市场的公平性的时候,我们都提到,要维护市场的公平,必须要完善法律。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
承上启下,引出主题。
教学环节一:感受经济生活中的法律
1.呈现事例,了解经济生活中法律的意义。
材料一: 2001年中秋节,新闻媒体将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曝光,法律也介入此事件中,为此南京冠生园企业的形象一落千丈,其产品从此无人问津,南京冠生园宣告破产。
2002年元宵节,卫生部通报,一些地方还存在使用变质原料加工元宵等速冻食品的现象。某企业为免被“陈馅”连累,大搞“元宵透明度”:将元宵制作搬到商场,从原材料到生产成品,买者一目了然;W企业还根据顾客的要求,现选、现配、现做、现卖,使顾客放心消费。结果商家顾客两得利。
2.教师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认识法律对违法行为的威慑作用,感受市场经济中法律的重要性。
从感性认识入手,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教学环节二:为什么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小结: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2.教师讲解: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经济运行要有健全的法律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为什么市场经济要有法律做基础?这是因为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体制。市场经济的法律性,从根本上说,是有客观必然性的,它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价值规律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而等价交换要求的是平等性原则,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制来保障这种平等性官责的贯彻。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必须由严肃、健全的法制作保证。否则,有人会不择手段的追求自己的利益,使经济秩序遭到破坏,任何经济活动都将难以进行。法制经济要求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也能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本段内容以老师讲授为主,作为学习中的拓展部分可以详细也可以略掉中间的价值规律的内容。
教学环节三:了解经济立法
1.教师:我们一直在谈经济活动要有法可依,我们有什么法律可以依据?也就是说,我们所依据的法律是从哪里来的?
2.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交流,举例说明法律的形成过程,以及我国重要的几部经济法。(教科书中已经列举了不少的法律法规,学生也可以进一步查找这些法律的具体内容,从而了解立法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市场经济中法律的重要性,也可以让学生查找一些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以进一步了解法律对经济行为的约束)
3.学生根据以上活动,对比我国与外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制建设,说说我国在经济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引出主题。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内容。
教学环节四:经济执法
1.呈现案例,让学生感受经济执法的重要。
材料二: 2002年,浙江宣布将一批信用欠佳的企业逐出重点培育的企业行列。上海宣布10家企业由于在经营中有欺诈行为而被吊销了营业执照。青岛宣布,一批列入信用黑名单的企业负责人在今后的若干年内不得在任何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任职。北京为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做准备的“单位身份证”已在登记中,北京物价局对近期查出的有价格欺诈行为的蓝岛等9家著名商业企业进行了公开曝光,并做出了相应的处罚。
2.学生讨论: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违反法律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呈现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执法力度的加强。
材料四: 销毁假冒伪劣产品。(见阅读资料)
了解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体会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教学环节五:中国“入世”后不仅遵守我国的经济法规,还要懂得世界经济法规,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
1.教师:现在,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经济纳入世界市场,我们所要遵守的法律更多,更加严谨。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入世”的进程,从中了解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参见“教学参考资料”)
2.教师:从我国“入世”的历程,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入世”的艰难,因此,我们也倍加珍惜这个机会。我们“入世”后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3.呈现中国服装产品被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减少进口配额的事例。
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冲击了对方的市场,影响了他们市场产品的销售)
4.面对国际压力,我们应该怎样做?(一方面,我们要完善国内的法律体系,尽快建立并完善市场经济的秩序;另一方面,我国也要了解国际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懂得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利益)
关注我国“入世”后的情况。
总结
只有建立健全法制才能保护市场的公平性,保障市场的正常发展,作为消费者我们要学习相关的法律,做一个知法、守法、能够依据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的消费者。
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 品质:市场的通行证
第一节   品质赢得市场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活动主题
组织开展“我心目中的名牌”活动,让学生通过了解我国的名牌产品而懂得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意义。
提示:具体活动过程可依参考“教学活动设计”中的“走进知名品牌”:让学生从自家使用的国产产品说起,并上网查找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情况,了解中国自己的品牌。可以分组开展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类型的产品,如家电类、日用品类等。
了解我们自己的名牌和市场占有情况。
教学环节一:了解国内的知名品牌,增长民族自豪感
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中国名牌,也感受的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 : 这些产品是如何成为品牌的?我们从国产家电的代表品牌“海尔”的发展过程来感受名牌的诞生。
资料一: 海尔之路
张瑞敏接手青岛电冰箱厂那一年,最轰动的事情就是砸了 76台冰箱。1984年,一位用户要买一台冰箱,挑了许多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还是有缺陷的。顾客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里400多台冰箱全部翻箱,将发现有缺陷的76台冰箱摆在车间里让每一个员工参观,让大家说怎么办。当时一台冰箱800多元,但职工的工资只有40元,一台冰箱相当于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张瑞敏做出了一个让所有海尔人至今仍不能忘怀的决定 —— 砸毁这有缺陷的76台冰箱。当时,海尔很多职工在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
2.学生讨论:为什么张瑞敏没有选择把有问题的冰箱便宜处理给他的员工?(如果那样做就等于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工人对于产品质量就可以放松要求。这样便时断了员工生产劣质冰箱的念头)
用“海尔”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什么是产品的品质。
探讨这样做的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把产品的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教学环节二:解读产品品质的含义
1.教师提问:张瑞敏所追求的是生产什么样的一种产品?
2.学生讨论回答。(质量好,没有缺陷,即是我们所说的品质)
品质的含义:产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而具备的特征,一般表现为产品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使用性等。
3.学生就什么是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使用性展开交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简单归纳)
引起学生对品质的重视。
了解品质的含义。
教学环节三:品质支撑品牌,品牌就是价值
1.教师提问:我们看看海尔砸掉不合格的冰箱后发生了什么?
资料二: 迄今为止,海尔是中国家电行业唯——家五大产品全部通过 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内首家通过IS014001认证的家电集团,也是中国第一个列入美国UL认证名录的企业,并通过了欧盟EN45001认证,是中国第一家产品在国内获得国际认证的企业。
1 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0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6个主导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2.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海尔产品,说说海尔产品高品质的体现(如产品质量、服务等)从上述资料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品质支撑品牌,品牌就是价值)
以设疑的目的是引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产品品质的价值。
教学环节四:品质就是市场
1.呈现资料,学生感受品牌在获得市场方面的作用。
资料三: 1999年4月30日,海尔在美国南卡州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园区占地 700 亩,年产能力 50 万台; 2001年6月19日,海尔集团并购了意大利迈尼盖蒂冰箱工厂;海尔在法国里昂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设定设计中心,在意大利米兰设定设计营销中心。海尔在欧洲真正实现了“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海尔不但拥有欧洲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而且具备了参与当地制造商组织并获取信息的条件,从而为实现在欧洲的“三融一创” ( 即融资、融智、融文化,创世界名牌 )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生讨论: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品质就是市场)
让学生了解品质和市场的关系。
教学环节五:品质提高才能拓展市场
1.呈现案例,懂得品牌在拓展市场中的作用。
1993年,海尔品牌的冰箱等产品开始登陆中东市场。为了满足中东消费者对产品的特别需求,海尔陆续开发出了大容量洗衣机、大容量冰箱、热带空调、阿拉伯文电视等产品。
2.学生讨论交流: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品质提高才能拓展市场)
树立品质意识。了解海尔依赖品牌拓展市场的过程。
教学环节六:学以致用
拓展活动:海尔作为中国家电的代表,还在不断向前发展。在品质提高上还有很多的空间,请你从品质的定义来思考,给海尔产品在品质提高上提出建议。
教学反思:
第二节    诚信支撑经济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故事导入
1.教师讲故事,引入主题。
在纽约的河边公园里矗立着“南北战争阵亡战士纪念碑”,每年都有许多游人来到碑前祭奠亡灵。美国第十八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担任北方军统帅的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坐落在公园的北部。陵墓高大雄伟、庄严简朴。陵墓后方,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坪,一直绵延到公园的边界、陡峭的悬崖边上。
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后边,更靠近悬崖边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
2.教师提问:为什么著名的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后边,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
学生可以进行猜测,教师根据“教学参考资料”中的资料接着讲故事。
吸引学生的兴趣,感受诚信的传递作用。
教学环节一:以诚立市
1.教师总结并提问: 200年时间过去,这块土地更换了一个又一个主人,他们都遵守着这个承诺,得到了后人的景仰。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诚信是做人之本,有诚信的人得到别人的尊敬)
2.看来“诚信”是多么重要。诚信不但是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准则,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下面看人们是怎样描述“诚信”的。
资料一: 著名的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委员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如果说顾客是水,企业是船,那么信用就是船与水直接接触的壳。壳出了问题,船就会进水;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损失很大甚至可能导致沉没。
3.学生讨论交流:怎样理解他说的这段话?谈谈你对诚信之于企业的重要性的认识。(诚信是企业立世之本)
引出“诚信”概念,让学生懂得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环节二:不诚信给企业和国家带来的损失
1.学生阅读资料,感受没有诚信所带来的损害。
资料二: 2005年,一篇题为《专家称我国每年因不诚信造成经济损失5855亿元》的报道称: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
2.学生讨论:谈谈你看了这段资料的感受?(经营中的欺骗行为会给企业、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用数据说明不守信用给企业和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使学生深刻体会假冒伪劣产品不是个别现象。
教学活动三:假冒伪劣产品对生活的危害
组织开展“上网查假货”活动。具体活动方式可参考“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活动,让学生 了解市场上的欺诈行为,看到没有诚信的后果,同时也了解市场的复杂性,提高警惕。假冒伪劣产品会损害国家、社会、企业、消费者利益,无诚信的人更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引导学生注意要严加防范假冒伪劣产品。
教学活动四:取信于市
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129 页中《一个金币的故事》,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发。(诚信带来市场利益)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 130 页关于“日升昌”的故事,并讨论问题当时票号能够“汇通天下” 的主要原因。(诚信是取信于市的决定因素)
3.阅读资料,体验诚信的好处。
资料三: 有一位叫刘宁的安徽打工妹,在餐馆做服务员,老板让她把收上来的假币花出去,她拒绝了,因此被老板辞退了。此事被当地媒体报导出来后,先后有十几家企业愿意聘请她。
学生谈感想。
普通人的诚信故事可以使学生了解诚信对于个人的意义。
总结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大庆石油有限公司董事张永珍说:信用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讲信用,社会就无法维系。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没有市场,经济活动就难以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在经济运行中,社会信用不足,或者说社会信用紊乱的状况正一步步危及整个社会。
懂得诚信是市场经济标志,讲信用观念深入学生的心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课时紧张?要依据学情合理有效整合内容|支招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法
阅读教学反思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精选大题50道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整理笔记(初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