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规培医生培养的升阶训练之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临床工作中,我发现临床思维的培养中很重要的一环是观察能力的培养,而这个能力却又是临床工作中我们很容易忽略的地方。我可以举2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有一个67岁的女性患者,平时身体状态良好,没有慢性基础疾病,也没有什么烟酒嗜好。主诉为胸闷气急1周。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于夜间突然出现胸闷,伴气急,平卧时明显,坐起后能缓解,当时于当地中医院就诊,诊断“胸闷、2型糖尿病、肺炎”,予头孢他啶针0.5*2 ivgtt bid抗感染,胸闷气急症状未好转,后转至我院,门诊拟“胸闷待查 2型糖尿病”收住入院(心内科)。

实验室检查结果:

* 血气分析:pH7.392,PaO2 78.60mmHg,PaCO2 39.20mmHg,

* 自身抗体检测 阴性;

* 血常规5+CRP、D二聚体+凝血功能4项 、女肿瘤五项、甲状腺五项、降钙素原定量检测:正常

* 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测定 正常

胸部CT和肺血管CT均未见异常,心脏也仅显示左房扩大和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心内科医生觉得无从下手了,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端坐位呼吸=心衰,我们想不到还会有什么别的疾病会有这样的表现。于是他们请我去会诊,我到现场后观察到患者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她难以平卧。我让患者躺下来看看,结果只要一躺下,患者就气急的不行,恨不得马上坐起来。当时我的脑海里直接把心衰给去除掉了,因为心衰不可能如此快的速度发现体位性呼吸困难。

于是,我掀开患者的衣服,认真查看了患者的呼吸运动,如下: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样的视频后会诊断出疾病吗?
我拿这个视频问过很多同学,也包括同行,我发现有不少人对于这样的体征无动于衷,或者说没有任何想法,甚至于不少人没发现异常。
我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让大家深吸气,一只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另一只手放在胸壁上,感受一下胸部和腹部的运动。这个时候有人发现患者的腹部的运动和我们正常人是相反的,我们大多数人在深吸气时腹部是鼓起来的,但患者却是陷下去的。
接下来,我会问:“患者的病变的解剖部位是哪里?”
这个问题很重要,当你面对一个你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案例,或者连你的都是也没有见过的,书本上也没有记录过的案例,你一定要在观察到问题的基础上问自己“病变的解剖部位在哪里?”。只有这样,你才可能针对性地去进行检查,并推理可能的发病机制。
但是遗憾的是,我问完这个问题之后,只有少部分同学能想到答案,多数同学仍然表示很迷茫。(这就是我觉得我们大学和规培教育中有点失败的地方,那就是我们没有给同学一套行之有效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有时候,我只能进一步提示,我的呼吸运动主要是靠哪一块肌肉?这个时候有不少同学缓过劲来,回答--膈肌。对了,这位患者病变的解剖部位是膈肌。那么膈肌发生了什么问题会出现这样的表现呢?
沉默.....
大家都期待着我公布答案,但是我是多么希望有人能主动把自己的假说或想法说出来啊!因为这个案例沈老师也没有那个老师教过我,也没有哪本国内的教材告诉过我,是我自己经过自己的思考查阅资料最终获得的。
好吧,公布答案了:膈肌麻痹。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呼吸运动是膈肌维持的,平静状态下,膈肌松弛呈一拱形。吸气时,膈肌收缩导致膈肌下移,这样胸腔体积才能增加,使得胸腔呈现更负的负压,气体才能从体外进行胸腔内。由于膈肌的下移,压迫腹腔,所以腹部会鼓起。

当患者膈肌因为某种原因导致无法运动,这个时候,当人体要吸入空气时,使用的是肋间肌和胸锁乳突肌这些辅助呼吸肌,仍然可以导致胸腔内负压更负(当然程度不如正常情况),这个时候胸腔内压力和腹腔内压之间存在压力差,膈肌的运动呈现出被动的活动状态(与正常情况下膈肌的主动运动不同)。膈肌麻痹的病人膈肌因此向上向胸腔内移动,而腹部也因此凹陷。

本公众号上已经有几个这样的病例:

如何站在专科角度看问题

靶向药物神效现奇迹,母子分别一月再相见

第2个案例是《每到夜间突发气急喘息,曾被当成哮喘》中的案例,我在给规培生播放视频之后,我问的问题是大家看到了什么?或者大家认为是什么病?

有些同学还是会说病人是哮喘,然后我会问患者是什么相的呼吸困难?哮喘又是什么相的呼吸困难?会答哮喘的同学往往在临床上对病情观察不太细致,甚至没有理解哮喘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毕竟哮喘一旦严重发作没有几个小时是缓解不下来的,而文中的患者仅持续了3-4分钟。时相不同、持续时间也相差很大,患者怎么可能是哮喘呢?

总之,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培养良好临床思维的第一步。如果我们观察都错了,结论又怎么可能是对的呢?观察也是有一定方法的,我强调边思考边观察,在思考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

例如,在第一个案例中,我对于病人呼吸困难产生原因在相关的检查基础上,排除了肺实质病变、气道病变、肺血管病变之后,就剩下神经肌肉病变了,那么在发现异常的呼吸运动后,很快就会想到膈肌的问题。

在第二个案例中,对于患者呼吸困难发作的时相、持续时间的观察,是很容易排除掉哮喘,然后结合肺功能的图形,焦点就集中到了声带上了。而找到问题所在,后续的诊治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互联网医学科普
只需一个穴位,让肺气通畅,让这个冬天没有咳嗽与哮喘!
太极拳~松腹
执业医师历年技能考官手册150问大汇总(上)
急腹症诊断第二篇,体格检查该怎么“查”?
寒冬过敏性哮喘患者自我护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