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汕民俗“拜老爷”,学问实在太大了


小程序,

潮商Plus 交易担保 潮商Plus

提起潮汕,往往会得到同样的评价——迷信。身为潮汕人,我们不否认潮汕地区拜神风气浓重,但随着知识的积累思考的深入,我们觉得“迷信”这个说法值得质疑。我认为:潮汕地区的“拜老爷”现象不能简单等同于“迷信”,尤其在农村逐渐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反思“迷信”和“信仰”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充分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杨少曼在《潮汕地区“拜老爷”文化现象之我见》提到:“潮汕人民对“老爷”的崇拜并未形成坚定的宗教信仰,崇拜但不完全迷信,更多的只是一种民间风俗而已。潮汕人本身对这些问题就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论证,因为,只是风俗而已。现代文明的猛烈冲击,使得“老爷”的地位有所下降,人们拜神更多是出于风俗的考虑,并没有以前那么“诚心”,信仰“老爷”就更无从说起了。拜神这种东西其实是很难定位的,说它是封建迷信可以,说它是一种信仰也可以。信仰是一种好东西,人不能没有信仰,人总要有一些精神寄托与精神力量支持,但信仰得太过的时候便成了迷信。拜老爷”在今天的潮汕地区,普遍来讲已经不是“迷信”。真正的迷信很狭隘,没有包容性,很偏执顽固,而“拜老爷”不知在什么时候就已经没有了这种情况,即使以前可能曾经有过,但社会飞速发展的冲击、社会转型的润物无声,已经悄然改变了这一切,想来确实恍惚,觉得这种变化不可思议。潮汕人的对神明的迷信,早已不存在了,现在是处于一种介乎有神和无神之间的状态。换一个角度讲,就是神明之于潮汕人民,从来就不曾是一种信仰,只是一种民间风俗习惯而已。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就是当别人迷茫时你清醒,当别人疑惑时你坚信。显然,潮汕人“拜老爷”并没有达到这么高深的“境界”,并没有形成一种宗教信仰,只是风俗而已。潮汕人民务实本分,吃苦耐劳,总是希望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头脑去努力争取一些东西,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把“老爷”时时挂在心上,也不是尽全力维护神明的权威。据我的观察和分析,妇女之所以拜老爷,很多是从小跟着母亲学出来的。”

所以,每月的初一十五,你家祭拜了吗?
现在我们从民间的角度先去了解一下这套流程。

“拜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

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

其历史悠久,祭祀对象庞杂,影响非常广泛。

潮汕的媳妇从入家门后,除了相夫教子,

头等大事就要继承婆婆的衣钵将这门“传统”给传承下去。

说起这潮汕人“拜老爷”,学问实在太大了,

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老爷”要拜,范围之广,

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每月除了初一十五(也有的地方是初二十六)要拜家里的地主爷之外,一年里还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来佛祖)、观音娘娘、土地公公、财神、月娘(月神)、门神、祖宗……特别是正月里,拜老爷更是头等大事,事关家宅一年兴衰,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拜一次,场景堪称盛大。

下面来看看

一个潮汕媳妇一年要面对的各路神明和先祖: 

除夕中午拜阿婆

晚上拜公嫲 
正月初一拜公嫲 
正月初二拜公嫲, 
正月初四神落天初三晚要提前拜神明, 
初四拜外面的神明,求佛祖签,问岁君壮福,请符头, 
正月初五拜五谷母拜财神, 
初七煮七色菜, 
初九天公生贴符头,吓神明, 
十五元宵拜公嫲拜神明拜天公拜阿婆, 
十六十七十八营老爷。

--------------------------------- 
二月初一拜神明, 
二月十五日,“太上老君生”。 
二月十九日,娘生,拜观音。 

--------------------------------- 
三月初一拜神明, 
三月初三佛祖生, 
三月初六清明拜公嫲上坟, 
三月初九 桥头嫲生, 
三月十五拜神明, 
三月十九太阳公生, 
三月二九伯爷公生。 

-------------------------------- 
四月初一拜神明, 
四月初八佛祖生, 
四月十五拜神明, 
四月十八 注生娘生。

-------------------------------- 
五月初一拜神明, 
五月初五五月节拜公嫲, 
五月十三关爷生, 
五月十五拜神明, 
五月尾拜阿婆过六月。
 
-------------------------------- 
六月初一拜神明, 
六月初六嫲生, 
六月十五五谷母生, 
六月廿四招财爷生, 
六月三十拜神明。 

--------------------------------- 
七月初一开姑门拜祖师公拜众公嫲, 
七月初七阿婆生, 
七月十五拜公嫲拜家里神明施姑, 
七月二十四灶公生, 
七月二十九关姑门拜祖师公拜众公嫲。 

--------------------------------- 
八月初一拜神明, 
八月十四提前拜家里神明, 
八月十五拜月娘拜公嫲。 

--------------------------------- 
九月初一拜神明, 
九月初九重阳节, 
九月十五拜神明, 

--------------------------------- 
十月初一拜神明, 
十月十五拜神明, 
十月尾谢神,
 
--------------------------------- 
十一月初一拜神明, 
十一月十五拜神明, 
冬至拜公嫲拜阿婆,
 
--------------------------------- 
十二月初一拜神明, 
十二月十五拜神明, 
十二月二十三神上天。

(小编不知道有没有说漏~欢迎补充啊!)

看完是不是已经吓到了?三天一小拜十日一大拜的节奏啊!这还不包括各个乡里自己本身特有的节庆日,不得不感叹,身为潮汕女人不容易。相比于拜佛等宗教活动,“拜老爷”更具地方性和灵活性。

“拜老爷”的活动时间是以农历为标准。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为固定的祭祀时间。这两天一般在家里举行,形式较简单。主要是祭祀地主爷和天公,摆上香炉,烛台,和供品,烧香祈祷后再烧冥纸。除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神的诞生日,形式隆重且庄严。例如天公诞日,土地公诞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爷”不仅活动多而且规模大。家里要祭祀,还要到“老爷宫”去祭祀。

供品也要讲究,有三牲:猪,鸡,鱼;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发粿,乒乓粿,桃粿等,有各种新鲜生果,还有必备的卤鹅。每个村有各自规模盛大的“营老爷”活动,寺庙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请歌仔戏表演,有仪仗队游行,放鞭炮烟花等。

“拜老爷”除了烧香烧冥纸外,也有“问杯”形式。拿两片由竹头或木头制成的杯,祈祷后摔到地上。如果两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两面都成正面,则是“稳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则为“圣杯”,是吉兆,预示着祈告内容可以实现。这种形式也用于跟神的对话,圣杯则表示神灵同意你的请求,反之,则不同意你的请求。 

小科普

祭拜神明,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都存在的现象,潮汕人也一样,如《东里志》(陈天资,明万历二年)所云:“粤俗尚贵,祠庙兴矣”。在潮汕地区存在着成千上万的大小神庙,神庙里供奉的神明,有自然神明(天地父母、太阳神、月神、风雨雷电诸神、山川河流动植物诸神……)佛门诸神、道教诸神、帝王圣贤英烈清官等等,每逢初一、十五,可见提篮担筐的妇女们,奔走于各个庙宇之间,虔诚膜拜。

神明在潮汕统称为“老爷”,为何潮人会如此的痴迷神明崇拜,而且是多个神明一起供奉呢。应该来说有一定的地理与历史原因。潮汕地处沿海地区,也属南蛮之地,自古以来天灾较多,且文化发展较迟,原始宗教思想基础导致了信神,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概念,当人们在遇见自身无力支配的命运时,便容易萌发信神心态,人们所以信神、祀神,无论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由于认为这样做是对自己有用处和好处的,企望“有求必应”才去拜祭,究其原因主要有:畏惧心理、保险心理、娱乐消遣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

拜神这种东西其实是很难定位的,说它是封建迷信可以,说它是一种信仰也可以。信仰是一种好东西,人不能没有信仰,人总要有一些精神寄托与精神力量支持。潮汕的这种信仰崇拜基本上承续了汉人对社会的各种传统信仰。而由于种种的拜祭活动使得潮汕的神多了起来,神庙也随着多了起来,并渐渐成为民俗文化中一个典型的、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潮汕人很重视年节,祭拜祖先,明代中期已成为一种固定的社会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老爷”本来是旧时对上司或主人的尊称,以之称神表明了普通百姓对神明的敬畏。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日:“前明时缙绅惟九卿称老爷,词林称老爷,外任司道以上称老爷,余止称爷,乡称老爹而已。”清代四晶官以上称大人,五品以下称老爷。旧时,豪绅亦称为老爷,仆称主亦为老爷。在潮人民间,既崇拜原来的道教、佛教及民间神明,还有闽越和南越本地的鬼神崇拜,以及土生土长的神灵,因此在潮汕地区神灵名目繁多,神庙祠堂也举目皆是。潮信对神庙不论规制大小,统称“老爷宫”,神明概称“老爷”。

在潮汕民间村社小庙中,多供奉潮人自己创造的神潮人深知'神是人造的'玄机,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十分得心应手。其形象多取材于三个方面:古今英雄伟烈人物、各族各姓祖先和各种神话传说。在意识上,他们认为这些属于'自己'的神最为可靠,关键时刻能予人以庇佑,对之礼拜最勤。平时所谓'拜老爷',多指拜这些地方神。'老爷'是所有各类神的统称。其中包括: 


一、 古今英雄伟烈人物。尤其是为本地人做过好事的人,死后多奉为神。 
二、 祖先崇拜系统。除了各姓崇拜自己的先祖外,供奉潮人共同祖先的'三山王庙'遍布潮汕大地。
三、 地方风物传说。如“莱芜神女”、“风雨圣者”等。

祭祖大凡是在每年农历的春分或秋分举行,故常有“春秋二祭”之说,也有在三月三或九月九举行,还有在冬节举行的。 

祭拜的前一晚,要在天井处摆设香案,祭告天地,并进行宰牲,即宰杀一头猪和一只羊。 

翌日凌晨寅时,开始鸣锣告众,此时,参祭者闻响络绎而至,祖祠里红烛高烧,灯火辉煌,鼓乐齐鸣。接着通令执事者各施其事,后引启龛出主,摆设神位,毕步入神位前,由引燃香送宗子,宗子鞠躬上香,参祭者按辈序年龄依次排列整齐。祭祖开始,首先是荐馔,行初献礼,宗子祭酒,参祭者三叩首。接着是一齐跪下听祭文,祭文由礼生诵读。诵罢众再拜,最后是荐饭奉茶,献蓍献财,撤馔化财。祭祖结束之后,把祭品中的猪、羊肉,按参祭人数每人均得一份,叫颁胙肉。祭祖期间,有些还请来戏班,连演数天,自明代至今,年年如此,故演绎成为潮汕一大民俗。

来源:潮人游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潮汕媳妇,这个地球上最接近神仙的人!
潮汕文化考( 三)之 潮汕祭社
那些三教以外的民间信仰
神明崇拜对今天的年轻人还有影响吗?以最传统的潮汕为例
拜了这么多年老爷,你知道拜的老爷是谁吗?
除夕至正月初九节日祭祀说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