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世来谈四功五法之“练气、练嗓与嗓音的保护”

京剧旦角的“四功五法”

毛世来

      我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讲究“四功五法”。所谓“四功”是指“唱、念、做、打”;所谓“五法”是指“口、眼、手、身、步”。京剧的旦角演员尤其讲究“四功五法”。下面,我就结合着自己的演出实践,谈谈旦角的“四功五法”。

练气、练嗓与嗓音的保护

有句俗话叫做:“钉鞋凭掌子,唱戏凭嗓子。”可见,嗓子对于一个戏曲演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嗓子是戏曲演员的本钱,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主要工具之一。京剧的旦角更离不开嗓子。

练嗓首先就要练气。现在,有很多青年演员不太注意练气,导致用嗓时,经常是逼紧了喉咙发音,颈间部位青筋暴起,唱起来上气不接下气,脸红脖子粗。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掌握好练气的方法。

练气时,最重要的还是用好气,要用好气就有一个技巧的问题。我的体会是,一般在感情比较平静,唱腔比较缓慢,气口的安排也比较长时,气要吸得深,吸得多些,而在演唱急促的唱腔,比如【快板】时,就要吸得少,吸得浅些。在演唱高音时,气要用得多一些,所以在唱之前,非要吸足了气不可,要吸得深而且饱满;如果是唱中音或唱低音时,气可以用得少一些,也可以吸得浅一些。

要想获得一个良好的嗓音,除了练气和喊嗓外,还有一个调嗓的问题。在科班学艺时,我开始调嗓时,练得是《鸿鸾喜》这出戏。调嗓阶段,接触的具体剧目多了,越练就越有兴趣了。当时,每个学员还要练一段时间的小嗓。小嗓,行话也叫“喉嗓”、“假嗓”、“鬼嗓”。小嗓是练出来的,不是天生就有的。“盛”字辈出科后成名的最多,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科班里练嗓的功夫深,而且是都练过小嗓的缘故。没有练过小嗓的,出科后失败的就多。再有,练嗓,我看也不一定是非得天天练,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要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易入难,循序渐进。过累或者过于疲劳反而不好,要保持平时生活中的正常习惯。

还有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就是变声期的嗓音保护。戏曲界习惯地把演员十五、六岁以前的嗓音称为“童声”,这时的声音清脆而细腻。十七、八岁到二十岁左右,因为身体在发育,声带也随之变化。在这个阶段,有的青少年由于变声严重,连说话也感到困难,内行称为“倒仓”阶段。在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演员发展中的一大“关”。过去有些演员因为“倒仓”倒坏了,从此一蹶不振而离开舞台的是不在少数的。因此,演员在“倒仓”阶段,尤其要注意嗓音的保护,还要特别注意安排适当的练声。变声期的嗓音练习,要注意少练,但不是不练。每天只练一、两次,每次练它十分钟左右,试探着练,时间不宜过长,也还是可以的。试探着练,就是要时间短一些,声调低一些、音量弱一些。此外,在这一时期,还要注意少吃或者不吃刺激性较强的食物,还要注意嗓子过于热时不要急于冷饮等等。

现在学戏的孩子都刚刚十一、二岁,老师尤其要注意引导他们保护好自己的嗓子。因为小孩的嗓子和娇嫩,千万不能让他们过累,更不要采取连续作战的办法。比如,明天彩排,今天就应该让他们适当地休息一下,或者彩排以后再休息。

小孩学蒙戏,开始唱时,用嗓音要小一点。教师要慢慢引导,并要深入浅出地给他们解释,什么是“西皮”?什么是“二黄”?等等,别让这些名词术语把小孩给难住了,应该让他们心中有数。如果小孩嗓子一直很好,但也不能让他们整天高八度地练,这样也会练坏的。如果孩子到了“变声期”,也要给他们讲清楚道理,别让他们整天担心受怕。

毛世来便装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童芷苓口述:京剧旦角演唱和流派
谈戏曲演唱的发声训练(一)
余叔岩吊嗓子之程序
孙毓敏:如何欣赏京剧
徐兰沅:怎样才能学好梅兰芳的声腔艺术
京剧吊嗓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