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绞转”笔法详细图解

 

 

孙过庭说:

“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其中的“使转”

指的就是张先生所谓的“绞转”。

据知,古人书论中多谓使转,

而末见有称绞转者。

所以绞转的正确叫法应该是“使转”才对。

何谓绞转笔法,

即为手指的捻动

使得笔毫在行进过程中不断变化锋面的笔法。

使转是书法的最基本的笔法,

是笔锋转向时必须的技法。

是各个时期,各种书体都普遍应用的笔法。


绞转笔法是魏晋笔法的核心部分,

由篆隶笔法演变而来,

也是王羲之书法用笔的主要组成部分。

唐代以后书法家书写多用提按。

绞转就是逐渐的改变笔锋的锥面:

可以看出,在书写圆线条时,

需要运用好绞转的技术,

我们找一组古人写圆弧的图片看看是否饱满。


下面是某位书友的“转”:

从上图可以看出,

“谓”字上面的转,

孙过庭和这位书友在绞转的地方

出现了不同的线条形态,

原帖饱满切且有很强的张力,

临作则在转的地方线条扁薄,

且留白造成的张力不够。


在转的地方,需要向笔锋施加压力,

顺势捻管或者转腕,

使得在“弧顶”处保持线条的饱满,

这样的视觉效果是厚重的,

我们常常说线条要厚重,

在转的地方尤其要注意。


当然,会有书友问,

为什么看到帖中也有很多字,

在转的地方不是这样的,

而是有个提起的动作,

或是多了些中侧锋的变化:

这样的观察很仔细,值得肯定。

在点画上来看,

古人的圆线存在各种形态,

但无非就是有了提按或中侧的动作;

然而古人用笔圆厚,更多的圆线是饱满的,

加了提按和中侧变化,

只是丰富和调剂作用,一定要把握好度。


另外,从教学的角度来讲,

更多的人,是在转的地方不调锋,

使得侧锋过多,圆线扁薄,

还有一部分人是在转的地方提起笔锋,

回避了绞转,

说明更需要掌握的是把线条写的饱满,

其他的方式便不在话下。

王羲之的出现,

让绞转笔法的演进达到了成熟,

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如果你仔细的观察王羲之的单字,

会发现线条边缘的形态更加的不规则,

最典型的,比如左右不对称,

在一些圆转的地方,

王羲之的线条出现内尖外圆的形态,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复杂用笔。

 · 王羲之《得示帖》局部

相比之下,

纯粹平动的用笔,线条两侧呈对称状,

最典型的是小篆;

基本对称而有渐变的线条边缘

多是纯粹摆动和提按用笔;

绞转用笔

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非对称线条边缘。

 · 提按运笔(自:邱振中《笔法与章法》)

总而言之,

线条有弧度之处多有绞转笔法。

很多人,写了楷书,不会行书,

除了不明白笔势,还在于不懂得绞转笔法。


练习绞转笔法时,需要注意:

不要刻意顿挫用笔,

起、收笔处要空中转多于纸面转,

否则会尖涩浮滑;

行笔处的转以厚重圆浑为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我们怎样认识“绞转”笔法,需要你的思考
为什么你只会写楷书,写不好行书,因为没有掌握这个笔法
为什么你只会写楷书,写不好行书,因为没有掌握这个笔法!
古人笔法的奥秘就在这简单的一个动作!
每周一评
古人笔法“绞转和折笔”的奥秘图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