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港湾|“新北京 新京味”征文选登|柴福善|漫步圆明园

漫步圆明园

                     一

       那年,圆明园清理挖掘部分遗址,因做文物工作便前来考察。

      来时秋已经很深,偌大湖中尽是残荷,而蜻蜓、红花及采莲女,早变成画家一种向水的追思了。

      湖岸几棵白杨,不因季节更迭,而失去自己的高大挺拔,叶子却不知与时俱进,僵化地黄了,风轻轻一抖,便哗啦啦漫空飞舞,最后舞落碎瓦上残垣上断砖上。断砖上有模糊字迹,即使不模糊,叶子也读不懂,终归太久远了。

                      二

       一片废墟,摇曳着萋萋荒草。荒草间,冒出一株椿树,不是北方人常吃的那种,应是“千头椿”,又称“火炬树”。甭管叫什么,霜降后每一片叶子都红了,像火。

       我想起一百多年前,英法侵略军攻占圆明园,疯狂抢掠,“有互撞而相争者,有将扑或已扑者,有扑而复起者,有矢誓、有汹骂者,有大声嘶喊者……犹之蚁穴为足所蹴,群蚁各衔米粒虫草等物,向穴狂奔而入”,一副贪婪丑态。这并非后人凭想像演绎夸张虚构,而是亲历其间的法国军官事后所记。由于金银珍宝太多,以至抢花了眼,最后竟不知该抢什么了,实在抢不走的就随手打碎,简直丧心病狂。抢完了,掠够了,奸笑着放一把火将园子烧了!堂堂大清帝国,连一座园子都保不住,实在可怜可叹可气!也是,还没望见洋人影子,皇帝便扔下北京带着嫔妃逃之夭夭。剩几个没了“男根”的太监,使劲顶着门杠又管何用!

      烧毁的是圆明园,是人类的文明,烧不掉的是强盗的罪恶行径。那把火早熄灭得只剩了灰烬,一百余年尘封土掩,甚至生满了荒草。总觉那灰烬至今还炙烤着,烤透了椿树的根须,每一片叶子才红的。

                         三

       拨开草丛,露出一片琉璃瓦,拂去尘土,依然光亮可鉴。当初覆盖何处?皇帝批奏之所,读书之堂,抑或与嫔妃就寝之室?不得而知了,但仍可见太阳下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康熙时开始营建,经雍正、乾隆,至嘉庆达到鼎盛。那时处于康乾盛世,我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繁荣,尤其乾隆帝崇拜祖父,且处处效仿,曾六下江南,遍游名园胜景,喜爱者画下来,回来仿建园中,如“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仿杭州西湖,“坐石临流”仿绍兴兰亭就是。整个圆明园,殿、堂、楼、阁、轩、榭、馆、斋、舫、台、塔、亭、廊,无所不有,而且敢于突破官式规范束缚,博采北方与江南民间建筑,将我国传统建筑发挥到极致,使之成为天下园林集锦,号称“万园之园”。

       尽管如此,却奈何不得洋人枪炮与野蛮,一百余年苦心经营,可怜一炬,化为焦土!法国作家雨果愤然写下:“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我们欧洲人自称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什么……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公道自在人心,历史自有定评。

                      四

        一代名园,毁于咸丰之际。同治时以奉养两宫太后之名,意欲重修。谈何容易,国库空虚,天下大乱,洋人打劫,内忧外患,早国将不国了!

       八国联军攻入京城,独揽朝政的西太后挟持着光绪帝赶紧“西巡”去了。驻守的八旗兵丁乘机勾结太监与地痞恶霸,将圆明园残存和重修的殿宇拆卸,林木砍伐,盗卖一空。沦落到连自己都不珍惜,实在可哀!

       从此,圆明园真正的有名无实,荡然无存了。曾几何时,园内竟“麦垄相望,如行田野之中。”若康熙帝地下有知,当作何感?!

                        五

        而今,圆明园代表之物,也是影视、报刊、书籍出现最多者,莫过于大水法遗址了。

       其实,这只是“西洋楼”几块石头而已。那时,在我国传统建筑下,建造了谐奇趣、黄花阵、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等一片欧式园林,其主体建筑用现代话说,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

       西洋楼最大的宫殿海晏堂,阶前大型水池里,“八”字排列开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尊兽面人身铜像,各依所司时辰轮流吐水,而正午时分一齐喷吐,成为名副其实的“水钟”。西方一般崇尚裸体雕像,那时中国绝不可能接受。万事万物一变则通,便以十二生肖替代,也是中西结合、洋为中用了。

       这西洋楼称“中国之凡尔赛宫”也罢,称无与伦比的杰作也罢,在洋人枪炮下,不可能幸免。现在,只残留几块石头,让人凭吊。凭吊之余,我曾想:或许大清朝在政治上是闭关锁国的,而在文化上当是开放的,且敢于吸收西方文化。如康熙帝向外国传教士学数学,甚至学了微积分;乾隆帝拜郎士宁为画师,留下一批带有油画意味的中国画,包括其满身戎装骑马像;建于皇家园林内的西洋楼亦如此,当然是汲取西方建筑艺术精华,且融入中国风格与气派,完全“西化”任何时候也行不通的。

                        六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即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长年居住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优游享乐,成为紫禁城外另一座“紫禁城”。谁料一把野蛮大火,圆明三园顷刻间焚为废墟!

       废墟是近代中华民族“奇耻大辱”的烙印,是活的立体的生动的直观的教材,为其他教材所不可比拟与替代。每一个炎黄子孙漫步其间,面对荒草中的断壁残垣断瓦残砖,心底能不生发一种愤慨一种庄严一种激情一种振奋?然而,废墟上,好心人为娱游人耳目,竟一处处整修复建,以致废墟被蚕食得愈来愈小。真担心有朝一日,废墟上重新崛起一座“圆明园”,也不过是一座辉煌的“现代”古董!

       我身居京郊,距圆明园虽不甚远,也多年未去了,不知当年清理挖掘出的遗址,而今如何了。其实,什么样的园林都可以复建,而历史可以复原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玩在北京(二十)
清代北京离宫别苑 圆明园
一个外国人不敢去的地方
【北京行记】4      圆明园:有一支...
漫谈圆明│西洋楼遗址:一个让石头有生命的地方
英国公布的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犹如仙境一般,引发世界关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