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针灸小常识 —— 医学科普 (二)

请收听陈良伟先生的朗诵


听众及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又到每周日《医学科普》栏目普及的时间了,在新的一年里,刘光瑞老会长个人公众号内容改版了,为了广泛宣传和普及医学常识,做到家喻户晓,特开设了《医学科普》这个栏目。

        目前,大健康的理念正在迅速普及,祖国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知识改变命运,对于疾病,防患于未然才是上上策。

        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学习和掌握一些医学科普知识,来为自己保驾护航。

        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学习的兴趣,边听边看,应刘光瑞老会长的热情邀请,特由参与“喜马拉雅”栏目平台的朗诵、歌唱爱好者陈良伟先生,播诵中医针灸小常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追求健康 大家共享”, 请您支持老会长,听后或阅后,多多点“在看”和转发“朋友圈”哦!

        谢谢大家!

中医针灸小常识 一一 医学科普(二)

       中医学所说的针灸,实际上是针刺和灸法的总称。针刺起源于古代的砭针,而灸法起源于古代的生活用火。

下面给大家作以简要介绍:

【针和灸的起源】

        针刺疗法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砭针是针具的雏形和前身,其后还出现了骨针和竹针。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时,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铜质、铁质的金属针便开始出现,之后又有金质、银质针的应用。

      灸法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灸法的应用是在人类发明用火之后开始的。灸法所用的材料,最初很可能是可烧灼、烫、熨的各种树枝或干草,后来才发现用艾叶做成的艾绒易于引火缓燃而不起火焰,更适用于灸,遂使艾灸世代相传,沿用至今。

【针灸理论的形成】

        针灸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针刺工具由砭针、骨针发展到金属针具,特别是九针的出现更扩大了针灸实践范围,促进了针灸学术发展,针灸理论也不断得以升华。

尤其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针灸医学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针灸医疗、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针灸医学的对外传播。针灸医学源于中国,几千年来不仅对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起了重大作用,而且早在公元6世纪就传到朝鲜、日本等国。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针灸也随之传到东南亚及印度大陆。公元16世纪末针灸开始传入欧洲,此后国际上的针灸学术交流甚为频繁,学术团体也日渐增多。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帮助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些医疗工作者学习针灸。1975年,受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在中国北京、上海、南京设立了三大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培训了大批针灸从业者。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列出适宜针灸治疗的43种疾病名称。据统计,目前可用针灸治疗的病证已达300多种,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其中对100种左右的病证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于1987年11月在北京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北京,由世界55个针灸学会联合组成,是覆盖面最广的世界针灸组织。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针灸已成为世界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院的专家听证会明确指出,起源于中国的针刺疗法对许多疾病有显著疗效,作用确切而副作用极小,可广泛应用。这对针灸学向世界各国的普及和推广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0年,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名录的设立旨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提升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中医针灸申遗成功,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作为针灸起源国地位的正式确认,意味着世界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对中国针灸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针灸的治疗作用】

        针灸可以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治疗作用也各不相同:如针灸可以治疗失眠,说明针灸有镇静安神作用;可以治疗各种疼痛,说明针灸有止痛作用;可以治疗咳喘,说明针灸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又如从西医学角度说,针灸可以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说明针灸有抗过敏作用;可以治疗扁桃体炎、乳腺炎、阑尾炎等炎症,说明针灸有消炎作用。

      针灸的治疗作用虽多,也可用“通”“调”两字来概括。“通”即疏通经络;“调”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以及调和阴阳。

一、疏通经络

        针灸疏通经络作用就是可使瘀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是针灸最基本和最直接的治疗作用。

二、调和气血,扶正祛邪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针灸相关的经络、穴位,通过补虚泻实,既可以调和人体自身的气血,又可以祛除入侵的病邪,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也是通过疏通经络来实现的。

三、调和阴阳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如阴虚阳亢所致的眩晕,当针补肾俞、太溪以滋阴,针泻风池、太冲以潜阳,使阴阳调和,则眩晕自止。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与针刺手法密切相关。

例如,阴盛阳虚可见癫病、嗜睡,阳盛阴虚可见狂病、失眠,针灸临床均可取阴跷脉气所发穴照海和阳跷脉气所发穴申脉治疗。属阴盛阳虚的癫病、嗜睡,应补申脉、泻照海以补阳泻阴;属阳盛阴虚的狂病、失眠,应补照海、泻申脉以补阴泻阳。

        综上所述,针灸的治疗作用,实际上就是对机体的良性双向调节作用,通调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其治疗作用的发挥与机体状态、针灸补泻手法、腧穴的特异性、针灸用具的选择、治疗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是以上多种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机体状态这一内在因素,在针灸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机体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灸可以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如机体处于虚证状态时,针灸可以起到补虚的作用,机体处于实证状态时,针灸可以起到泻实的作用;心动过速者,针内关、通里能使之减慢,心动过缓者,针内关、通里能使之加快,对正常心率者,针内关、通里则心率无明显变化;便秘者,针天枢可通便,泄泻者,针天枢可止泻。这说明针灸治疗作用的实质是激发、调动和增强了机体本身所固有的自我调节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对艾灸的认识
中医针灸的几点禁忌
传统中医治未病,耳穴、针灸、拔罐、刮痧有疗效!
收藏丨最有用的几种中医外用疗法
针刀
什么是针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