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秘旨脉诀》王叙五

今从网络上撷录此博文,由衷感谢原作者。

清中期通渭王叙五手抄本《秘旨脉诀》点校

暑假期间,从一位文物商手中费好大劲淘来10本线装书,发现其中这本《秘旨脉诀》是清朝中期通渭本地人王叙五的中医学著作,遂想起祖上也有学医的,无限感慨,便停下手中的活计,一边整理它,一边考证作者的生平。整理书的过程中,我真真正正让中医的博大精深折服了,区区一部数万言的脉学著作,就将中国古代的四时节令、阴阳五行、周易八卦、宫商角徵羽等种种学说结合到一起,用于诊病把脉,可见古人的医术有多专精,古人的医德有多高尚。反过来,再看看现在的绝大多数白大褂们,见死不救,坐等钱财,然后小病应个景,大病就推脱。可等书基本整理完时,作者还是杳无音讯。我遍查手头的方志,毫无结果,又寻访本地年长的中医,也无所获。在查阅地方方志的时候,不料无意中发现二房中祖父辈的一位亲人被一笔带过地记载于其中,但是心里还纠结着……今将点校之后的原文发到博客上,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助益,但由于专业限制,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有心路过的方家指正。

秘旨脉诀一本,通医必读,不可戏玩。宜宝藏,而勿失。医家缺少,通渭县乡饮耆宾王叙五,自二十八岁弃儒学医,将终身所读之脉书秘诀,于道光二十一年悉录成本,以传将来此王门数辈人,医道脉诀之法。而令奎扬(于咸丰八年),委无暇工全录。择其简要者,亦抄集成本。有志学医者,用心玩味,细读熟记,不患不高明焉。或有毫发不能通澈者,有李士材《食物脉诀》,一证则通耳。

脉诀总论

脉有三部九候之分,寸有浮中沉,关有浮中沉,尺有浮中沉。三部浮中沉,合为九候。

脉不外寸、关、尺三部,而左右手各有寸、关、尺。左手寸、关、尺,所属心、肝、肾,心主乎血。右手寸、关、尺,所属肺、脾、命,肺主乎气。故云:有血气则生,无血气则死。

诊脉秘诀

凡诊脉之法,先要定三部位分明白,又要晓得十二经络,六脏(胞络是一脏)六腑,及六脏配合,五行四时生克之理。又要知得脉之息数,分别浮、迟、沉、数、滑、涩,及诸脉阴阳,主病之原。何谓三部?谓人两手,俱有寸、关、尺。凡诊脉,先以中指,揣摩掌后有小高骨,就是关脉。然后下前后二指,关前至鱼际,得同身之一寸,故名为寸口,为阳。关后至尺泽,得同身之一尺,故名为尺部,为阴。又寸脉六分,关脉六分,关脉上三分入于寸内,是阳得寸内九分,阳数九也。尺内七分,关脉下三分入于尺内,是阴得尺内一寸,阴数十也,终始一寸九分此也。又长人脉长,当疏排指;短人脉短,当密排指。人瘦小,则轻取之;人肥大,则重取之。性急人脉急;性缓人脉缓。又有反关脉,在三部之后,或臂侧。若遇寸口上鱼际者,名鱼际脉。有左大右小者,有左小右大者,有贵人两手清微而无脉者,有两手俱洪大者,须用心诊视。总论脉之大概。

凡诊人脉,须先调平自己气息。男左女右,初轻按消息之,次中按消息之,再重按消息之。推而上消息之,上即关之前也。推而下消息之,下即关之后也。推而内消息之,内即脏之脉也。推而外消息之,外即腑之脉也。然后自寸、关、尺逐部寻究,一呼一吸之间,要以脉行四至为率。闰以太息,脉行五至,是为平脉也。其有太过不及,则为病脉也。凡人十二经动脉,循环一昼夜,五十周,朝于寸口,会于平旦,至诊病脉,则不拘昼夜。内经云:凡诊平人之脉,常以平旦为准。难经独取寸口者,即手太阴肺之经也。上古诊法有三:其一,各于十二经动脉见处,分为三部,天地人以候各脏腑;其二,寸口人迎参之,以验引绳四时之大小,以决病;其三,独取寸口,以内外分脏腑,以高下定身形,斯叔和所取,以为脏腑之位也。夫诊脉之时,须观胃气为主。若此部得中和,则此部无病。夫一部之中,五行具焉;五行之中,阴阳分焉;阴阳之间,胃气存焉。其胃气若桃李核中之仁,分之两片,两片之中,有穿一线,其线即胃气也。所赖以生生之机者此也,所赖以化化之妙者亦此也。此不传之秘妙法也,今传于世。细说脉之分明。

至于诸脉有表、里、阴、阳,主病之

二十八脉形象

浮沉迟数四脉,统二十八脉,为众脉之纲领。诸脉不出此四脉,有以呼吸言者,有以迹象言者,来去至止,如物之形象可比。此段是总咏。

浮 浮不沉也,轻手即得。

沉 沉不浮也,重手可得。

迟 呼吸之间三至。

数 呼吸之间,六至为数。

滑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

涩 不滑也,艰难迟滞之状。

紧 来去急紧,左右弹手。

缓 胃气脉主湿,以兼脉断之。

虚 浮而无力,指重不见。

实 浮、中、沉三候具有力也。

细 其形如线,之谓细。

大 较平脉有神力也,多主禀气之厚。

长 来去悠悠,有余之象。

短 促也,不长也。

芤 沉有,浮有,中无力,非全无也。

伏 至骨也,浮、中、沉三候不见。

洪 过于本位,如水之泛滥洪流。

濡 濡浮而极无力。

弱 沉而极无力,濡弱一脉,分沉浮。

弦 弦如始按弓弦,状其类似革。

微 似有若无,欲绝不绝。

动 动无头尾。

牢 着骨有力。

促 数时一止。

结 缓时一止。

代 作止,是一脉。代有常数,止无定数。

革 状如按鼓皮。

疾 呼吸七八至。

诸病宜忌脉 预辩死生。

阳毒 狂言下痢凶。

阴毒 体重背强,身寒腹痛者顺。

肠癖 此症是肠下浓血,喜滑大,忌涩细。

多汗 虚小者吉,紧数者凶。

头痛 浮滑者吉,短涩者凶。

腹胀 浮大者吉,虚小者凶。

伤寒 喜洪大,忌沉细。

产后 迟缓涩吉,洪大浮数者死。

颠狂 实大者生,沉细者死。

消渴 数大者吉,虚小者凶。

热病 忌沉细。

内虚 喜沉细,忌浮大。

霍乱 浮洪者生,微迟者死。

鼻衄 沉细者吉,浮大者凶。

痢泻 弱小吉,浮洪凶。

内外虚 宜实滑,忌沉涩。

中风 浮迟者生,急实者死。

喘急 浮滑者吉,短涩者凶。

水肿 浮大吉,沉细凶。

腹痛 宜沉细,忌浮大弦长。  

浮肿 浮滑者生,细微者死。

中恶 浮紧细生,浮大者死。

此下以至无生理,五段分言脉诀之大概。

凡诊脉者,令病仰手,医比覆手,诊之掌后,有高骨隆起,是即关部也。先将中指取定关部,方下先后二指于尺寸之上也。病人长则下指宜疏,病人短则下指宜密。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

从鱼际至高骨,却有一寸,因名曰寸。从尺泽至高骨,却有一尺,因名曰尺。界乎尺寸之间,因名曰关。匕前寸为阳,关后寸为阴。寸候上焦,关候中焦,尺候下焦。经曰:身半以上,同天之阳,身半以下,同地之阴也。先后者,谓先候寸部,次候关部,又次候尺部也。推者推其理,寻者寻其象,各察其得何脉也。

胞络与心,左寸之应。惟胆与肝,左关所认。膀胱及肾,左尺为定。胸中及肺,右寸昭彰。胃与脾脉,属在右关。大肠并肾,右尺班班。此遵内经脉法,分配脏腑于两手也。内经诊法,胞络配心,胸中配肺,大肠列于右尺,小肠列于膀胱,三焦不应列于右尺,详见脉法心参。

胞络与心脉,皆在左手寸上,胆脉与肝脉,皆在左手关上,膀胱及肾脉,皆在左手尺上。胸中与肺脉,皆在右手寸上,胃脉与脾脉,皆在右手关上,大肠与肾脉,皆在右手尺上。男子之脉,左大为顺,女子之脉,右大为顺,男尺恒虚,女尺恒盛,此脉之理,应之为吉。今女子之脉,多是不足两尺,所以多病,左为阳,故男子宜左脉大也。右为阴,故女子宜右脉大也。寸为阳,尺为阴,故男子尺虚,象离中虚也,女人尺盛,象坎中满也。看病取脉,宜遵此法,余说不可遵,此王氏遵内经之心法也,不与人同。

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注解:关前一分者,寸、关、尺各有三分,共为九分。今曰关前一分,仍在关上,但在前之一分耳,故左为人迎,辨外因之风,以左关乃肝胆脉,肝为风藏,故曰人迎,紧盛伤于风。右为气口,辨内因之食,以右关乃脾胃脉,胃为水谷之海,脾为仓廪之官,故为气口,紧盛伤于食。勿以外因兼求六气。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勿以内因兼求七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神门属肾,两尺在关后。人无二脉,必死不救。解:难经曰:上部无脉,下部有脉,难困无害。夫脉之有尺,犹树之有根。

枝叶虽枯稿(槁),根本将自生。盖两尺属肾水,水为天乙之元。人之元神在焉,故为根本之脉,而称神门也。若无此二脉,则根本败绝,决无生理。自凡诊脉,五段之脉诀完。

此七诊以下四段,言脉之秘诀。

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下、左、右。七法推尊。解:浮者,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经临床发挥 (诠法学说及其临床运用)7.10.
女人有孕,如何按脉知男女
看图学号脉第一篇-脉诊的部位
[转载]中医诊断学脉诊
中医里,五脏对应五行,肺对应什么?
《脉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