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C头条:6月健脾祛湿, 外行用薏米, 内行独爱它! 还能安神助眠, 不试太亏

俗话说,六月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雨一直下,动不动还热气、湿气一起袭来。

中医认为,热邪和湿邪往往互相勾结。因此,在炎炎夏日,除了消暑,祛湿也不能落下!

点击加载图片

说到祛湿,很多人会想到薏米、赤小豆、冬瓜、藿香、五指毛桃等等。

然而,在医生眼中,茯苓才是他们祛湿时的心头好!

医生最爱用的祛湿药,竟是茯苓

为什么茯苓能在一众祛湿药中,独得医生的偏爱呢?

这是因为,其它祛湿药,比如薏米、赤小豆、冬瓜等,多偏性寒凉,脾胃虚弱者不可多食。

而茯苓药性平和、味甘而淡,甘能补,淡能渗,能补能渗,既可祛邪,又可扶正。

也就是说,茯苓利水而不伤正气(即不良反应不大),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

点击加载图片

再加上,茯苓足够百搭,医生用它也没有配伍禁忌。无论是寒、热、虚、实诸证,茯苓配合其他中药服用,均可发挥其独特功效。

同时,病人吃它也不伤正气,没有后顾之忧。

因此,茯苓便成为自古医家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十药九茯苓”之说,也不无道理。

《神农本草经》也将茯苓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神农本草经》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品是指该药无毒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用于保健与养生。

总之,中医认为,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之效。

它可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则表明,茯苓具有抑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及降低血糖等作用。

根据产地的不同,茯苓又称为云苓、安苓、闽苓、川苓等。其中,以云南的野生产品“云苓”质量最优,为道地茯苓。

点击加载图片

如果你脸色蜡黄、身体浮肿、舌苔白、小便不利、大便不爽,多半就是湿气缠身了,此时可以吃点茯苓。

下面,小编准备了3个简单又美味的茯苓养生膳食,大家不妨试试~

3个茯苓膳食方,美味又养生

四君鲫鱼汤

点击加载图片

原料:鲫鱼1条,党参、茯苓、白术各10克,甘草3克,黄酒、姜葱少许。

做法: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加水1000毫升,煮半小时取汁备用;鲫鱼加黄酒、葱姜油煸,加入药汁再煮半小时。

养生功效:本方源自《和剂局方》,其中“参苓术草”四君子汤不仅是经典名方,也是现代中医师最常用的健脾补气汤药。

茯苓银耳鹌鹑蛋

点击加载图片

原料:茯苓15克,银耳50克,鹌鹑蛋15~20个,味精、料酒、精盐、芝麻油适量。

做法:将茯苓磨成细粉后加水50~60毫升,在沙锅内熬煮20分钟,做成茯苓汁;另外一锅放入清水、味精、料酒、精盐和煮好的茯苓汁,再放入已发透的银耳及蒸熟去壳的鹌鹑蛋,滚开后勾芡,并淋上少许芝麻油即可。

养生功效:本方可健脾渗湿,尤其适合中老年体虚者食用。

参苓粥

点击加载图片

原料:人参5克,茯苓20克,生姜5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人参、生姜切成薄片,茯苓捣碎,浸泡1小时,水煎,去渣取汁,同粳米煮粥。

养生功效:此粥有健脾益气、养胃补虚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白者,常服可达到脾健胃和、颜面润泽的效果。

最后提醒大家:茯苓虽好,但也不是人人皆可食用。

它有有利水之功,因此尿频、遗尿者,或者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服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第一健脾祛湿方,适合每个人没有副作用
除湿妙方
这款粥,利水消肿、健脾祛湿,适合夏天!
“四时神药”话茯苓 6款饮膳来养生
除湿别只吃薏米!它是真正的''祛湿黄金'',可安神、消肿、防脱发!
一煲靓汤赶走“大湿凶”,快点叫啊妈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