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元论(混沌进士答辩论文)

第一部分:我的思维模型是什么?

混沌大学的研习社、商学院以及创新院,我均有报名,在学习之余,确实收获了不少的思维模型。但在诸多思维模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当属王强老师在《宗教的凝视》中,提到的「二元性」思维,我个人把它视之为思维模型背后的思维模型,因为它是人类思考问题背后的底层原理或者框架,几乎在所有的思维模型背后都能看到它的运用。

「二元性」是怎么来的?在课程中,王强老师提到说,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在其神话学的研究著作中,把人对符号的表述,抽象到了一种非常简单的二元元素的搭配和组合的方式,来试图拆解非常丰富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二元性」思维,我们承认它也好,不承认它也好,人类的思维就是在这样的框架上衍申出来的。从人文社会学的角度看,宗教、哲学,甚至在历史和美学中,都可以看到「二元性」这个最主要的基本范式。

那为什么人类思维的骨子里是呈「二元性」态的呢?

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宏观宇宙或微观宇宙,都是围绕着两级之律诞生的,宇宙本身是在塌缩和膨胀中产生的,而世界(地球)则是在分离和聚合中创造出来的。从我们的物理学来看,当宇宙塌缩到极限后又将产生能量引发大爆炸,并开始高速膨胀,于是新的元素和物质诞生了。所以说宇宙就是由能量和物质组成的,物质也分普通物质和暗物质,原子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乃至当今最具前沿的量子物理学也是通过探讨光的波粒二象性,量子的双向纠缠等来推动我们科技的进步。从宇宙的特点来说,我们能够观察和体验到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主观和客观的概念,这些都是我们构造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手段。这种「二元性」的思维,是人所能领悟的,最直接的,也是最能够通过经验验证的一个东西。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向来看看「二元性」的身影:

1)生命的节奏:靠的是在一呼一吸之间完成循环交换,气要进来也要出去。

2)人类的生物性:双螺旋的 DNA,男与女,左脑与右脑,系统1和系统2。

3)自然特征:太阳的落山与升起,光的热与冷,生命的荣与枯,白天与黑夜,旱与涝,生与死。

4)社会价值观:善与恶,好与坏,敌与友,亲与疏。

5)精神上:主体与客体,内与外,精神与现实,正常与反常。

6)宗教上:充分强调了神圣与世俗的区别,如基督教通过尘世塑造了天国,佛教则强调此岸和彼岸。如果后者宣称有好几个岸,那么就很难吸引普罗大众进入,由此可见,即使像释迦摩尼创造的那么深奥而又具有智慧的佛学,也是需要靠满足人类所习以为常的心智结构来将大众带进他所营造的世界。

7)探讨问题:好与坏、上与下、内与外、白与黑、正确与错误。

在西方文明发展更迭的过程中,宗教总是在神性与人性之间寻找彼此的位置,哲学又是在唯心或者唯物的基础上寻找答案,而美学则是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徘徊,似乎西方世界总是想在二元中不自觉地凸显某一个方面。而东方文明似乎到达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和境界,我们总是在探讨超越二元达到一。所以我们强调中庸,而所谓的中庸就是二元同时存在,同时考虑进去。其实不管是在「二元性」中取其一也好,或者是两者之间的置换,又或者是用某一种思想把它们统一起来也好。没变的是二元,变化的只是二元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通过上述方方面面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充斥着「二元性」的影子,用一个普世性的规律来描述我们这个世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然是最恰当不过了。

那么「二元性」这种思维模型,究竟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在当今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它能够让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保持一种全局观,通过对二元的置换,知识的吸收就会显得非常快。举个案例来说,这个案例同样是来自混沌大学成甲老师的课程《如何成为掌握思维模型的高手》。其中有说到关于获取知识的“十字选书法”,这种方法本身也是具有「二元性」属性的:

1)垂直的一刀:发现思维模型,去知识的制高点。即追随某个领域一流的大师,挖掘他们的思考模式和做事方法。这个里面还有一种二元的对立学习法,即每次我们找到某一个大师讨教心法后,还需要找到和该大师的观点形成对立面的另外一个大师的思想,把这些内容融会贯通,才是真正重要的学习。

2)水平的一刀:理解思维模型,寻找知识的源头。即用“更底层的知识”去解释知识,了解每个复杂系统背后的真实细节。例如阅读大师的传记,去还原和感知当时的场景,并把它与个人的经历相结合,获得更多的灵感与认知。

第二部分:我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个思维模型?

爱因斯坦曾说过:“过生活只有2种方式:要么当做没有任何奇迹,要么当做一切都是奇迹。”所以在了解了「二元性」这种思维模型后,我总是会以一种平和的状态去看世界、看公司和看产品。接下来我就以混沌大学最重要的三大核心理论之一“第一性原理”,来讲一下我是如何运用「二元性」思维,来尝试发现和寻找“第一性原理”的。

既然是「二元性」,所以我们寻找“第一性原理”就不是漫无目的的找,我们应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寻找:

方法1:由内而外

什么叫由内而外呢?就是面对任何一个问题或答案,永远不要满足于简单的解释。我们要始终保持像婴儿探索世界一样,无需任何的外部激励,始终以本能的好奇心作为驱动力来挖掘事物的本质,而这个本质或许就是我们要找的“第一性原理”。举例来说,在埃隆·马斯克之前,大家都被电动车电池高昂的成本拒之门外,认为电动车的造价太高,这个领域无法进入。而马斯克则由内而外的思考一系列的问题,如:“谁规定电池必须这么贵?”、“电池的物理组件主要包括哪些部分?”、“每个拆散的物理组件,如钴、镍、铝、碳、一些聚合物以及密封装置等,在市场的价值究竟是多少?” 就是在这些问题的不断探索和追问下,马斯克通过“从头算”这个“第一性原理”,把电池每千瓦耗费600美元降到了80美元,让电动车变成了一种可能。

方法2:由外而内

很多时候,大家往往都是通过上面的方法寻找自己的“第一性原理”,但仅仅这样就比较片面了。依据「二元性」的思维模式,能否换个方向“由外而内”的寻找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那什么叫由外而内呢?就是要大量借鉴外部学科的启发。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和自然界中有着海量的可供参考的隐喻和思维宝藏,那么多大师在我们前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理论和框架。混沌大学也是在帮助我们去寻找到这些优秀的思维模型。如果我们能够持续的吸纳外部“多元化”的思想,通过跨学科的方式不断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道理,这也是掌握第一性原理的捷径。现在国内的很多大学,把学生塑造的越来越狭窄,然而事实上,我们在社会上碰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呈综合性的,它不是靠单一的学科知识能够解决的,我们需要多种思维体系来相互支撑,这也是美国、英国等国家提倡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曾经面试他人的问题中写到:“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最好的回答模式是:“大多数人相信 X,而你相信 X 的对立面。”其实与我自己的第一性原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经过上述方法的探寻,我目前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就是一种类似“与其更好,不如不同”和“批判性思维”这2个基石假设所综合出来的理论范式,我把它称之为:“阶段化颠覆”。就是我会在每隔一段时间,都重新审视自己所在的企业文化、产品包括自身,并结合目前社会的迭代状况,寻找到最适合的点来不断优化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节点。这种“阶段化颠覆”的思考可以让我保持进步,同时也可以让自己不被某一种理论所束缚,始终将二元的两级系在一起,即使是第一性原理本身,或许未来也会被颠覆。

除了上述的案例,我与公司合伙人Albert对「二元性」也进行了一定的交流,并由此推导出了“二维视窗”的理论模型。“二维视窗”就是类似“乔哈尔沟通视窗”、“羽森情绪视窗”等同类思维模型的一个底层框架。前者是在知道与不知道的二元中进行的推导,而后者是在掌控和无法掌控中进行的推导。通过“二维视窗”这个清晰快捷的分析工具可以很好的推导出自己的组合视窗。

具体的方法如下:

1)首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找到问题的核心价值

3)确立二维的坐标系

4)确立二元对立项

5)画出组合视窗,并对每个窗口下定义

6)通过挪移窗口来定位场景

举例:“乔哈尔沟通视窗”

1)要解决的问题是:高效管理下属

2)问题的核心价值:信任、尊重

3)二维坐标系:对象、信息

4)二元对立项:自己/别人,知道/不知道

5)组合视窗和定义:公开象限、盲点象限、隐私象限、潜能象限

6)场景实践:扩大公开象限的方法是自我揭示(缩小隐私象限)和恳请反馈(缩小盲点象限)

第三部分:补充说明

作为人类思考的底层模式之一,「二元性」这种思维模型的应用边界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两大特征。广泛性即指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找到它的两级之律,灵活性即指人们可以从二元性的任何一端切入,或者将两者都涵盖到,由此推出某种“一”的统筹概念,但其基础还是二元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事项:

1)由于人的思维是相对独立的,互相不影响。所以要小心避免跌入某一个极端,看不清、看不到甚至看到了却排斥另外一个极端。通常计算机AI的思维就具有一种多维度的对立统一性,通过大量的数据获得一个综合性的,具有很强网络效应的结果,人类在这方面就有一定的劣势,我们经常会被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及当前认知所束缚。

2)人类思考事物的方式不仅仅只有「二元性」这一种,所以千万不要只迷恋这一种思维模型。目前我们能观察到的几种思考的模式有:

2.1)点式思维:聚焦在一个点上解决问题,在一个问题上思考50小时,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这样的思维方式。

2.2)线性思维:一环扣一环的解决系列问题,侦探推理,案件分析都是这样的思维方式。

2.3)二元思维:人类默认的思维方式,把东西分成二元,例如一张纸总有正反,一个容器有内外,这是一种最基础的对比性的思维。

2.4)三维思维:又称立体思维,跳出事物的本身,作为一个观察者来观察事物,从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保证自己的情绪较少受事件的干扰。佛学就是跳出了此岸和彼岸的两级之惑,找到了般若智慧。

2.5)图像思维:在多个点之间跃迁,突破时间概念的想象力,可以想过去,也可以想未来,但是如果过于执着某个点,会产生幻化,容易造成精神分裂和抑郁症。

最后谈一谈「二元性」给我的一些其他思考:

1)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概念,“失败乃成功之母”。让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其实这就是「二元性」走了一个极端的表现。在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从成功者那里获得经验。举例来说:打球的都知道需要找一个好的教练,而不是输过很多次比赛有大量临床经验的教练。因为失败者即使告诉我们如何绕开很多坑,却也未必能知道正确的答案。而成功者的经验未必能够再次应验,但是总归概率要大一些。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就会获得一个全面的认知。

2)东岳先生的“递弱代偿”理论也有「二元性」的身影存在,即存在效价必定有一个代偿效价与之对立,于是我想到了在某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一面就是另一面的代偿”。什么意思?举例来说,恶就是善的递弱,即恶是因为善的缺乏而诞生的,实际没有真正的恶存在。又如生病代表缺乏健康,我们生活中的种种缺乏本身也是一种递弱现象。

3)「二元性」让这个世界通常处于矛盾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内与外、长和短、冷与热、是与非、对与错、阴与阳、有与空,即使满天的星辰,也与浩瀚的虚空相对。站在矛盾的任何一边,都无法看清世界的真实。在矛的一边不知道什么是盾,在现在不知道未来,多少人彻夜不眠,在真理和谬误中辗转反侧,在取舍中迟疑不定,在痛苦与快乐中茫然徘徊。所以我们在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的时候,要跳出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标准和观念,不把自己锁定在既有的框架中。只有通过全面了解自己,自己的位置,自己的作用,以及自己的认知和需求,才可以做一个有理性之人。

最后用「二元性」的思维来看待这篇论文,“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框架思维
批判性思维:教你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消失一个月,兰陵王跑路了吗?
数字化商业思维的四个模型:1、本质思维。2、逆向思维。3、纠偏思维。4、第一性原理思维。1、本质思维...
战略模型
第一性原理:从事物最本质出发思考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