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曲离歌,说不尽多少相思!——解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一曲离歌,说不尽多少相思!

——解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作者/810的老好人

原诗: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赏析: 

词在宋朝达到高峰,所以词有宋词之称。两宋时期,词人纷涌而出,出现了许多传世名家,而其中名声最大的,豪放派自然数苏辛,婉约派则要点柳李。他们光芒太盛了,以至于到了后世就直接掩盖了其他名家的光芒,其他人只能委委屈屈地在边角上露出一点身形,留下一点亮光。这其中,就有晏殊。

    其实晏殊在宋词史上也算是熠熠生辉的人物,他工诗善词,据说单是词就写了一万多首,其词作创作量之大,真无以伦比,可惜存世的词作现在还不足两百首,但就其存世词作的质量而言,却是属于高水平,也难怪在煌煌宋词史上能站稳一席之地。而他的声名,还在苏轼之前,他是真正奠定宋词基础的一代词宗,苏轼这些后辈,或多或少,都受过他的影响。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晏殊的代表作。本词从内容上来说,可归属于触景伤情、思人怀远的婉约词作,但由于它丰富的意象和阔大的时空感,又超出了一般婉约派的悲凄范畴,有着更广大的意境,实属一首有着自我特色的词作。就其内容和艺术的感染力来说,都堪为一首传世佳作。

    词的上阕重在写景,通过景物的多角度描写来渲染词中主人公的感情。通过多意象的衬托,点出“离恨”之苦,景入人心,情更入人心,写出了千万年来思人们共同的所见所感。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起笔三句就用了一“愁”一“泣”来带出情感,这实在是有些突兀,让人感觉着这愁这伤扑面而来,难以承受其重。当然,这样的描写也有个好处,能够引领全词,奠定词的感情基调,只是难免让人的心一沉到底,从始至终,无法释然,所以轻寒的罗幕只能增添人的彷徨,双飞的燕子,也安慰不了悲伤的心。燕子双飞而来,呢喃的话语只能让孤独的心更孤独;燕子双飞而去,悄逝的身影更是徒增了许多的愁绪。情由景生,景也由情生,在某些诗词中美好的菊花、兰花、烟岚、露珠、罗幕、燕子,在本词中却成了愁情的载体。

    那么为什么而愁,为什么而泣呢?词人徐徐叙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原来是因为那离恨之苦呀!为什么会有离情?那离情又是为谁而发?不用明述,却充满了无奈的遐想。阔远的空间,使得离人方位难定,前途难卜,落后的通讯,又使得归期无讯,相会难期。这样的感受,在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被削弱了,但在无数的古人那里,却是最普遍而又深沉的感受。孤独啊!孤独的思人只能空自望月。可那明月它总非人,千万年来,它又解过谁的孤独与相思?李白说月不解饮,思人说月不谙离情,月缺月圆,它陪伴了多少不眠的人、不眠的夜,但它只增添了刻骨的相思,从无数个夜深直到无数个天明。

    词的下阕重在叙事,通过时空的转换,写出思人思念之深、思念之切。既交代了产生离恨的原因,又具体了离恨的直接表现,将思人的形象立体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塑造了一个有着典型意义的诗歌形象,成了千万年来思人的集体象征。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三句词里暗含着两个时间,一是“昨夜”,一是“今晨”。昨夜思人未眠,所以长听西风猎猎,落叶沙沙,一夜西风,使得叶落枝残;今晨眺望,已不忍睹视,一副衰败萧瑟的情景,更平添了思人多少惆怅?秋深了,离人还未归呀!甚至于归来的消息也未曾传来哟!彻夜难眠的思人,甚至已经难以呆在家中静等,于是一大早就上了高楼,深情地眺望着远方,眺望着那条离人可能归来的长路。长路漫漫,直到天涯,可是人的视线有限,总不能穿越空间,找到那个不知此时身在何处的离人,望尽天涯路,却说不尽相思意。“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古诗古人如此,此词此人何尝不是如此?从古而来,溯今而往,登高望远,成了无数人共同的思念表达方式。

    思人久久地痴望,没望来离人,空自的等待,出现不了奇迹。思人其实也知道,离人此时是无法归来的,那万一的希望,已经被这久远的时空隔断。既然望而不可得,那就寄去自己的思念吧!可是又出现了难题,“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山长水远,能寄向何处呢?无人可以帮忙传讯啊!或许只能寄托于传说中的鸿雁与鲤鱼了。可那毕竟是神话,真实的情景是思人无计可施,只落得满心惆怅。彩笺美丽,适写诗词,尺素绵长,适写话语,写来写去,都是思人相思的情意,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思人不知道写了多少这样的彩笺和尺素,恐怕也只能收于奁中,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拿出来独自神伤。

    本词上阕写景,点出离情;下阕叙事,又扣住离情。两阙相合,精炼的文字展现了丰富的内容意蕴,更能紧紧围绕主题,将这一亘古的情感抒写得深刻感人。在有限的容量里,展现无限的时空间,这非大功夫者,实难做到,所以不得不为晏殊点个赞。

    另外,值得斟酌的是,后人解读这首词时,总把思人当作一位闺妇的形象,把这首词归入闺思之词,其实笔者认为,这个思人的形象完全可以放大。固然闺妇之思最是凄美而深婉,但固定为这么一个群体,范围未免太小,也就限制了本词的广大意义。千万年来有无数的离别,相思之人,又何止是闺妇?亲人之思,朋友之思,也都是人们美好的群体情感。一曲离歌,说不尽多少相思!晏殊的这首《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完全可以作为人们的一种共同情感寄托,把它的主题泛化,不会削减它的艺术魅力,反而会因为它的代表力而引起更广大群体的共鸣。

到了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样的情感表达似乎越来越微弱、越来越不存在了,哪怕千里万里,我们可以一日相见,哪怕身在两地,视频语音也可以传情,从此,相思似乎可不再。但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越来越无话可说了呢?为什么情感越来越淡薄了呢?如此发展,幸哉?悲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拂柳靥蝶恋花容,仲春读8首蝶恋花古诗词
【每日宋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1213期)
晏殊最知名的诗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风花雪月款款情 宋词名家缓缓说(系列文章11--15)
晏殊词赏析
晏殊很伤感的一首词,写尽离愁别恨之苦,短短4句,惊艳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