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报国捐躯的陈门父子

NO1 

这个人物,既不见《枫桥史志》,也不见《光绪诸暨县志》,实属一大缺憾。

宅埠陈氏号称“簪缨世家”,但在“卒于官”(在任上去世)的官员中,唯有他血战沙场,报国捐躯。而且忠孝传家,父子两代,前仆后继,以一门之壮烈,谱写陈氏子孙精忠报国的感人乐章。

这个人物叫陈毓书。宅埠陈氏后裔一定要牢记他的名字!

陈毓书1799.6.9—1855.6.3)字玉书,号竹坡,宅埠陈氏第二十二世,行第“森508”,枫桥育婴堂创始人陈步云的从祖。因为他为官贵州,举家徙居贵州,故他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宅埠陈氏贵州支派的始迁祖。

读罢《观察竹坡陈公传》(观察:清代对道员的尊称),再查陈毓书的“行传”,我们惊呆了。论做官,他不是科班出身。既没做过秀才,也没中过举人,更没考中进士,但他为官履历之丰富、升迁之频繁,堪称奇迹。他的官阶,竟与进士出身的骆问礼、陈遹声相当,都是正四品道员。且看“行传”中的一段记录:

由修文县典史,升四十八溪主簿,补新城县丞。历署贵筑县典史、邛水县丞、贵阳府经历、黎平府经历、册亨州州同,镇远县、余庆县、清江通判。丁忧起复,仍补新城县丞,历署郎岱同知、台拱同知,补授清镇县知县,调署龙里县知县。蒋抚宪保举,钦加知州衔。复任清镇县知县,奉宪剿除镇远府黄平州之岩门等处苗匪,城破,殉难。奉旨追赠道衔中宪大夫,赐袭云骑尉,世袭恩骑尉。

他为官职务:典史、主簿、县丞、经历、州同、通判、同知、知县、知州。从没有品阶的典史起步,一直做到了正五品的知州。他为官足迹:修文县、四十八溪县、新城县、贵筑县、邛水县、贵阳府、黎平府、册亨州、镇远县、余庆县、清江县、郎岱厅、台拱厅、清镇县、龙里县,足迹遍布贵州大地。

他生前:官声卓著,可歌可泣,故被上宪保举,钦加知州官衔。他死后:后因剿匪有功、殉难贵州,被追赠为道衔(尊称“观察”)、中宪大夫(道台,正四品),赐袭云骑尉(正五品),世袭云恩骑尉(正七品,世代承袭,由朝廷授予诰命,属于特典之列)。皇帝的诰勅上追其两代:父陈嘉志诰封中宪大夫,母余氏诰封恭人;祖陈范貤封中宪大夫,祖母骆氏、林氏貤封恭人。(宗谱诰勅均未录)其世袭的恩骑尉,由长子秉纶袭封。

这样的为官经历,这样的为官升迁,宅埠陈氏家族史上绝无仅有!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NO2

《观察竹坡陈公传》的作者,是诸暨名人——高湖进士余坤(号小颇),曾为官福建司郎中、四川雅州府知府、署理建昌兵备道。这个余坤,是陈毓书的表弟。陈毓书的母亲是诸暨高湖余天宿的幼女。陈毓书童年时,师从舅舅徐秬圃先生,深得舅舅赏识。余秬圃先生非常喜欢这个外甥,称其“聪颖廓落有远志”,料定陈毓书前途无可限量,能阔大门户,能大振家声。

但陈毓书出身贫穷,从小受尽了苦难。他的祖父陈范(梅村公)是太学生,远在福建做师爷,只能图个温饱而已。父亲嘉志公急于另谋出路,抛家别子,“游京师”(到京城去学习、交友或拜师)去了。当时,陈毓书尚在母亲怀抱,家里少有兄弟(宗谱记载有一兄、一姐),母子四人,茕茕孑立,衣食无着,家徒四壁。在陈家,这是典型的穷苦人家。幸亏有舅舅余秬圃先生的不时馈赠,母子才没有饿死。后来,靠母亲一双勤劳的双手,或织布或帮工,才勉强维持生计。

苦难是一种财富。经历过苦难的陈毓书,比别人更成熟,也比别人更懂得什么叫孝顺。陈毓书七八岁时,就会动手干活了,他心痛母亲没日没夜地劳作,于是试着去赚钱,或是到集市做买卖,或是外出给人家做工,这样多少能补贴些家用。想到自己能为母亲减轻些负担,陈毓书心里有了些许的宽慰。但想到家庭和未来,他仍然郁郁寡欢。

嘉庆十三年(1808),这一年陈毓书才满十岁。820日,没有等到父亲游京师归来,却等来了父亲在京城去世的噩耗。雪上加霜,陈毓书听到消息后,痛哭流涕。怎么办?家里没有积蓄,只好挨家挨户筹钱,将父亲的尸骸运回来。于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千里迢迢,匍匐奔丧而归”。

(扶柩归葬,非十岁的陈毓书所能承担,必有大人随同前往。笔者核查陈毓书与陈嘉志的生卒年,均确凿无误。十岁的孩子要完成千里奔丧,是匪夷所思的。传记载其“年未及冠”而非“年方十岁”,则扶柩归葬或拖延了几年,大约完成于陈毓书二十岁之前。陈毓书父亲葬枫桥马塘。)

看到陈毓书家贫,且又丧父,陈氏族亲没有袖手旁观,一个名叫陈长喜的叔叔(堂叔,陈嘉志无弟)出手相帮了。陈长喜从低层干起,已是官府中掌管文书的小吏了。陈长喜说,跟我走吧。于是陈毓书跟着叔叔远走他乡谋生去了。

 NO3

陈毓书没有科考的记录,所以他进入官场的身份只能是一名编外用工。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后来的建功立业。他跟着堂叔,勤勤恳恳地干,没日没夜地干,干了整整五年,终于金子发光了,成了一名“典史”。

典史在清代也叫右堂少府少尹,由儒士吏员担任是未入流、没有官阶的小吏,掌管缉捕、稽查、狱囚、治安等。陈毓书就是从这个不入流的、相当于现在“保安队长”这个职位起步。他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所到之处皆有政绩,百姓爱戴,故一次次得到提拔重用,最终获得了人家进士也未必能达到的官阶。

考察陈毓书在任上的政绩,传记主要记载了以下几件。

台拱战——台拱【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厅设置在少数民族地区或战略要地的地方行政单位厅的行政长官称同知或通判,同知为正五品,通判为正六品。贵州镇远道所即今贵州台江县这里是一个边远险要之地,剿匪的任务非常艰巨。所谓匪,那时候是指苗民。苗民为盗,为害非浅,他们占据着险要的地理位置,经常跑出来打家劫舍,闹得民不聊生。当时,台拱的当政者也想剿匪,但就是找不到这些苗匪的窠穴。上司觉得陈毓书有这个能力,于是任命他为台拱的州同(清代知州的佐官,从六品)。陈毓书上任之后,将自己乔装成一个布商,潜伏苗匪队伍,跟踪苗匪的行踪。不到一个月,苗匪的所有底细都了如指掌。后竟不费吹灰之力,直捣黄龙,将苗匪一举歼灭。这一仗,让陈毓书名声大振。当时贵州各州县的县令,论治理能力,数陈毓书最强。于是能者多劳,陈毓书成了“救火兵”,哪个州县遇到棘手事,他准会出现在哪里。

身任两县——陈毓书在任清镇县县令时,还兼职了郎岱厅的同知。一人治两县,可知其能力非同一般。这是因为当时郎岱厅(同台拱厅,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鲁某很不得民心,上司就派陈毓书协同治理。不治不知道,一治就立判高下。陈毓书在郎岱数月,郎岱的百姓啧啧称赞陈毓书,说他的功德可歌可泣。上司得知陈毓书深得民心,就索性让陈毓书做了郎岱厅的同知。他在郎岱坐镇两年,稳如泰山。两年后,陈毓书重回清镇县,而清镇因他的离开而面目全非,因为发生了龙里判乱,县衙早就人去衙空,官员办公的场所悉遭毁环。陈毓书上任伊始,即捐出自己的俸禄,将县衙修理得焕然一新。陈毓书也因此钦加知州衔(从五品)。

殉难贵州——咸丰五年乙卯(1855),苗匪在黄平州所属的岩门等地发起袭击,上司决定发动一场围剿,平苗有功的陈毓书自然参与其中。在这次剿匪行动中,陈毓书负责把守岩门,因援兵迟迟未到,又加上苗匪特别猖獗,陈毓书孤守一城,孤军奋战,最后陷入危在旦夕的境地。当时,陈毓书的幕僚王雨苍冒着飞箭和飞石潜入城内,与陈毓书商量下步对策。王雨苍劝陈毓书弃城保命,陈毓书慷慨道:“城在人在,城破身亡!国家危难时刻,我却无计可施。你速速回去,给我儿子捎个信,让他们好好努力!”于是当场写下遗书一封,然后命令十名健将护送王雨苍出城。两天后,岩门终因寡不敌众,被苗匪攻破,陈毓书与其共事的官吏全部殉难。事后,巡抚蒋霨远将陈毓书以身殉职的事迹上报朝廷,于是得到皇上的追赠和赐袭。

有一个现象颇值得关注,宅埠陈氏的入仕为官者,其任职之地多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山西、陕西等边疆地区,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官的主要任务则是平寇平盗、防边抚苗、保家卫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朝廷用人上的一个倾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陈氏官员身上具有刚烈勇猛、足智多谋的个性特点。

陈毓书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惜乎他是个武将,是个实干家,他不会吟诗作文,不能像族祖陈性学那样撰写《平定东兰纪事》《楚北抚苗议》湖北宗功《舞干遗化录》《防边筹略》等平寇防边的作品。要不然,陈毓书的事迹会借助文字而名垂青史。只做不说的陈毓书,最后成为英勇善战、捐躯报国的无名英雄,连《光绪诸暨县志》都没有记载他的丰功伟绩。其实他的事迹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但我们现在要获知他的生平事迹,只有宗谱上这一点点资料。

 NO4

陈毓书不仅是个忠臣,还是一个孝子。

在赴贵州之前,陈毓书曾抽空回了趟枫桥老家,既看望他的母亲,也完成母亲为他安排的婚姻。那一年,陈毓书按照母亲的安排,娶了妻子傅氏。在家待了不到一年,他就到匆匆到贵州报到任职了。

我们在“行传”中还发现了他母亲“葬贵州镇远府”的记载,实际上陈毓书婚后赴黔,可能直接将母亲也带走了。这样做的目的,为的是自己能尽孝道。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十九日,陈毓书母亲去世,不得不停官居丧,他用天天读《礼》经的办法,为母亲守孝三年。

陈毓书的孝行远不止这些。陈毓书生前还为祖父出钱置办祀产,但因为身在贵州,鞭长莫及,导致祖父的祀田不是被人侵占,就是被族人转卖,如此祀田买而复失,失而复买,以致再三。但陈毓书并不与人计较,他始终以委曲求全。

陈毓书在贵州,官越做越大,陈家老家不时有人前往贵州看望。对于家乡来客,陈毓书不论亲疏远近,无不盛情款待。如此一来,导致老家去贵州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枫桥陈家人,虽远在贵州,但每年他都会给族中亲戚、长辈寄礼物。这种厚亲戚、睦宗族的行为,是陈毓书孝心的自然流露

陈毓书的一生,“养母勿以食力为贱,立祀勿以被鬻为议,报国勿以捐躯为难”,真正做到了忠孝两全

有其父必有其子。陈毓书次子陈秉钧,继承父志,前仆后继,他任贵州藩经历(经历: 明清都察院、通政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等亦置经历,职掌出纳文书,署定番州吏目(吏目:掌文书,或佐理刑狱及官署事务,在父亲殉难后五年,即咸丰十年(1860)七月二十四日,在与贼匪的决战中,城陷身亡,与妻子蒋氏同时遇害,谱写了又一曲报国捐躯的悲壮之歌。

【附】宗谱载陈毓书及其子孙情况:

森五百八,讳毓书字玉书,号竹坡,洽六百五十二公次子,迁居贵州省东门万寿寺街王稿公巷内。生嘉庆四年己未六月初九日寅时,由修文县典史,升四十八溪主簿,补新城县丞,历署贵筑县典史、邛水县丞、贵阳府经历、黎平府经历、册亨州州同,镇远县、余庆县、清江通判,丁忧起复仍补新城县丞,历署郎岱同知、台拱同知,补授清镇县知县,调署龙里县知县,蒋抚宪保举,钦加知州衔,复任清镇县知县,奉宪剿除镇远府黄平州之岩门等处苗匪,城破,殉难,奉旨追赠道衔中宪大夫赐袭云骑尉,世袭恩骑尉。配傅氏,诰封恭人。子二,灿六百五十九,灿七百十六。女二,长适府经历,现署兴义府兴义县典史余起鹏,幼适古州同知周云槎公四子四川候补府经历个臣。氏卒公卒咸丰五年乙卯六月初三日巳时。

灿六百五十九,讳秉纶,字榕生,森五百八公长子,世袭恩骑尉,候补贵州知县,生道光十二年壬辰六月十一日卯时,配黄平州典史王公女,子二,培又千百七十八,次名锡昌,因生年未确未入行第,女二。公卒同治九年庚午七月十六日,葬贵州城东郊外。

灿七百十六,讳秉钧,字杏生,森五百八公幼子。贵州藩经厅,调署定番州吏目。生道光十六年丙申二月十五日巳时。配蒋氏,于咸丰庚申七月二十三日卯时贼匪犯境,城破,公氏殉节。

培又千百七十八,名锡龄,灿六百五十九公长子,生咸丰九年己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列传二百七十六  忠义三
30.选举志·岁贡
台案汇录己集卷八
明代滕籍进士、举人、岁贡名录
第四部分:古今人物传记(部分)
晚清岳州府平江县由军功保举出身者名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