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海经》与古代连云港

《山海经》是我国最神奇的上古地理书,一直被视为荒诞不经之作。全书有《五藏山经》、《海外四经》、《海内四经》、《大荒四经》、《海内经》五个部分,其中《山经》主要记录五大山区的山川宝藏、图腾信仰和祭祀仪式,《海经》和《荒经》主要记录上古帝王、远方异国和神话故事。翻读《山海经》,可以让人超越时空,神游于古昔世界,与神话人物对话,与灵禽异兽同游,做一次超乎想像的穿越之旅。


连云港自古以来就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被评为“2000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连云港藤花落遗址,据专家考证,则是东夷少昊之国都城,人口约为3000人,是一座东方的原始城市,是连云港史前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那么,《山海经》中的古代连云港是什么样子呢?作为中国最早的地理书,《山海经》是否记录着古代连云港的山川宝藏、神话传说与图腾信仰呢?考古学家的考证是否与《山海经》的记录不谋而合呢?现在,就让我们从羲和之国与少昊之国说起,带你走进《山海经》里的连云港,让我们一起感受连云港的古老、神奇和浪漫吧!

少昊之国、羲和之国与汤谷

《大荒东经》:“东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海外东经》:“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少昊之国,顾名思义就是少昊氏所建的鸟国,毗邻东海之外“大壑”。《说文解字》说“壑,沟也”,也就是深沟的意思。这个叫“归墟”的深壑,深得没有底,境内有甘山、甘水(甘渊)、汤谷和扶桑,据说幼小的颛顼帝曾一度到此,受他的叔父少昊的教诲,并帮着治理国政,学习做领导者的才能。少昊很宠爱这个侄儿,专门制作琴瑟,传授他音乐,待颛顼长大回家后,少昊便把琴瑟丢在大壑里,波涛涌动,就会传出阵阵悠扬悦耳的声音。


幻境中的归墟

少昊,名玄嚣,是太昊伏羲氏的曾孙、黄帝的长子,伏羲是风衮部落人氏,以风为姓,以龙为图腾,故称“风皇”,后逐渐演变成“凤凰”,中华民族的龙凤文化就是这样诞生的。而作为伏羲之后的少昊出生在江水,长大后被父亲黄帝派到东夷,先在穷桑(现连云港市西诸朝村藤花落遗址)称帝,后迁都山东曲阜,建立了以鸟为图腾的氏族部落——少昊之国,他以五鸟、五鸠、五雉、九扈24种鸟命名官职,把一个原始部落古国治理得井然有序,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皇五帝之一。

羲和之国的“羲”指的是伏羲,“和”指的是女娲,传说他们是夫妻关系,实际上应该是两个部落的通婚,他们带领各自的部落结成一个部落联盟,就成了“羲和之国”。国内有女子,名叫羲和,相传她是帝俊的妻子,共生了十个儿子,羲和常常带他们到汤谷下的甘渊沐浴。据《尚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可知,羲和浴日的汤谷(又叫旸谷)是一个叫嵎夷的地方,《尚书·禹贡》将东夷分为莱夷、鸟夷(岛夷)、嵎夷、淮夷等,嵎同郁,故嵎夷又称郁夷。《海内东经》说“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郭璞《山海经注》“郁州今在东海朐县界”,清许乔林所编《海州文献录》记载:“东磊面东为谷,四时旭日所照,奇峰怪壑,异草仙花,必羲和所居之汤谷也”,这充分说明“羲和之国”的“汤谷”就在现在连云港市东磊风景区。


山东大海峡

大约距今1.2万年前,中国东部海岸线还处在太行山、秦岭到安徽天长、洪泽湖西岸一带(当时洪泽湖还未形成),整个山东省和连云港市云台山都是海中大岛,最宽处海峡达500公里,最窄处也在200公里。随着黄河连年泛滥带来的大量泥沙和地震等引起的海陆变迁,山东大海峡慢慢淤积变窄变浅,形成了大量平原、丘陵和半岛陆地,距今7000-4000年前,山东省境内出现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区,而连云港桃花涧、二涧水库、大伊山、陶湾、大村、小村等遗址均被证实和山东半岛属于同一文化区,藤花落遗址更被专家证实是新石器时代典型的龙山文化城址,藤花落古城是一个古国的中心,有一个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统治集团,那就是少昊之国。少昊之国以藤花落古城为中心,东西约40公里、南北约45公里,已发现的中心聚落有20多处,均分布在山坡的冲积地带,2006年,藤花落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藤花落古城遗址

由此可以推断,《山海经》中所说的少昊之国和羲和之国应在古称朐县现为连云港市的郁州无疑,云台山古称郁州,后来少昊迁都山东曲阜,羲和之国直到夏仲康率队讨伐才宣告灭亡。

奢比之尸、肝榆之尸与盖余之国

《海外东经》:“奢比尸国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大荒东经》:“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大荒东经》:“有夏州之国。有盖余之国。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

以上三段话翻译过来,是说在海外的东方荒野中,有个奢比尸国,又叫肝榆之尸,在大人国的北方。他们都是野兽的身子,人的脸型,长着一对犬状长耳朵,耳朵上挂着两条青蛇。有个国家名叫夏州国。在夏州国附近又有一个盖余国。有个神人,八颗头且都是人脸,老虎身子且有十条尾巴,名叫天吴。


这种半人半兽造型的“尸”应该是负责管理东方的土师,为祭拜时的图腾神物,所以奢比之尸应为奢比之神,肝榆之尸应为肝榆之神。《山海经》中像这样的图腾神物还有王子夜之尸、形天之尸、女丑之尸、夏耕之尸、据比之尸等等。

这里的“肝榆之尸”和“盖余之国”指的并不是现今的赣榆,而是古代的“赣揄”,当时“盖余之国”势力范围主要包括现在的南城、海州、云台乡一带,这是赣榆作为古地名在先秦就已出现的有力铁证,但“肝榆之尸”为何被称之为“盖余之国”呢,这就要从赣榆得名说起了。

据清《嘉庆赣榆县志》、《光绪赣榆县志》记载,“赣榆”地名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戆愚说,以当地百姓愚戆,古朴而得名;二是贡榆说,赣榆盛产榆树,进贡秦始皇修建阿房宫而得名;三是植榆说,相传孔子学生端木子贡游学吴国,路过赣榆晒书时栽植榆树而得名。此外,还有盖山榆水说、少昊赐羽说、贡羽说、鬼臾说等等。笔者认为,不论是“肝榆之尸”的“肝榆”还是“盖余之国”的“盖余”,都是赣榆的同音字而已,赣榆的初字应是“赣揄”,这已经从秦始皇陵出土的刑徒墓“赣揄得”、“赣揄距”阴刻小篆以及前汉官印“赣揄令印”和“赣揄丞印”得到证明,“揄”字从手而非从木字旁,可见“赣揄”乃地名本字,把“揄”写作“榆”应当是笔误之后的以讹传讹,所以不论“肝榆”还是“盖余”都与“赣揄”这两个字的本意相去甚远。

那么,“赣揄”这一地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2002年,北京大学教授、古文字学家王大有先生专程来连云港考察东磊风景区摸忽山上的太阳、星辰岩画,从一处石刻中辨认出“工、俞、风、重”四个古文字,这才解开了数千年来萦绕在人们心头的迷惑。


东磊摸忽山太阳石

据王大有教授研究,“工”是人方之工,是测量太阳影子的工具——矩;“俞”是测天工具——规,俞+提手旁变成揄,表示用手拿着规测量太阳;“风”表示风夷部落;“重”是“赣”字初文,古文字中赣、章、重通用,表示重部落,重又叫句芒,少昊的儿子,《海外东经》说“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这四个古文字的意思就是风夷部落的重要一支——重部落,在首领句芒的带领下,手里拿着规和矩,在这里观天测象,这一论断和号称东方天书的桃花涧将军崖岩画不谋而合。因此,“赣揄”二字的真实涵义其实就是天文中心的意思,由此可以推断,“赣揄”是中国最早的天文观测地,得名至少已有四五千年之久。


东方天书——桃花涧将军崖岩画

说完赣榆,现在不得不说连云港古地名“朐”。其实“朐”的本义和“赣揄”一样,都与重部落句芒观天测象有关,这从孔望山发现的月台也得到了证实。

朐,车轭也,《说文解字》引申为屈曲,《礼记》“以脯朐置者,左朐右末”指屈曲的干肉,均无法解释古“朐”字的由来。前面已经说过,连云港是羲和之国所在地,羲指的是伏羲,和指的是女娲。山东嘉祥汉墓画像石中伏羲与女娲均为人首蛇身,蛇尾交接,伏羲一手捧日,一手持勾;女娲一手捧月,一手也持勾。他们为何一手捧日月,一手持“勾”呢?《尚书·尧典》载:“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从这里可以看出,原来他们手里的“勾”是观天测象用的。勾,古时也写作“句”,显然是表示句芒部落,这同“赣揄”如出一辙,伏羲观日,以日旁加句成“昫”字,女娲观月,以月旁加句成“朐”字,这应该就是“朐”字的本意吧!后来,人们将羲和观月地称为朐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遂在此设立朐县,这就是连云港市古地名“朐”的由来。

青丘国、黑齿国与鸟谷之乡

《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大荒东经》中“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青丘国,位于朝阳之谷北方,黑齿国南方,国人吃五谷,穿丝帛,国中出产一种奇特的狐狸,四只脚的九尾狐,天下天平时就跑出来,寓示吉祥,据说夏伯杼东征时,曾俘获过九尾狐,《封神演义》中妲己为九尾狐精当源于此。

朝阳之谷北方是青丘国,如果朝阳之谷是今之朝阳,那青丘国就是今之赣榆,赣榆现有青口镇,是取青州海口之意,其来源是不是也与青丘国有某种关联呢?从《初学记》卷九“蚩尤出自羊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可知,当年蚩尤率兵从羊水出发,登上九淖岛,讨伐居于空桑的黄帝时,黄帝命令应龙使出蓄水神通,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刮起狂风暴雨,黄帝又命女魃破坏风伯和雨师的法术,蚩尤遂在涿鹿战败溃逃,黄帝乘胜追击,直到青丘将其杀死。据《路史·蚩尤传》载:“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青丘国北方是黑齿国,黑齿国是姜姓,蚩尤战败后,逃往同为姜姓氏族的领地也就不足为怪了。

青丘国北方是黑齿国,黑齿国民自古就有以黑色涂齿抹身之俗,他们是帝俊儿子黑齿繁衍的姜姓部族,食稻米,也食小米,常有蛇陪侍身旁,擅长使唤四鸟。《吕氏春秋·求人篇》:“禹东至搏木之地,日出九津,青羌之野,攒树之所,抿天之山,鸟谷青丘之乡,黑齿之国”,说明青丘国与黑齿国为邻,且境内鸟类云集,被称为“鸟谷之乡”。

黑齿国既然是帝俊后裔,自然是继承少昊氏的鸟图腾,帝俊是少昊的孙子、蟜极的儿子,所以东方的鸟被称为俊鸟,也就是凤凰,东方的风被称为俊风,宋李昉《太平御览》“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这是成语“百鸟朝凤”的典故。苍梧山,古称郁州山,即现在的连云港市云台山,由此可见,自古以来,连云港就是鸟类栖息繁殖的乐园,东夷部落的鸟图腾当发源于此,连云港是名副其实的“鸟谷之乡”!

据专家考证,黑齿国位于赣榆柘汪到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一带,从柘汪地名可知,这里古时盛产柘树,柘树又称桑柘,叶可养蚕,种桑养蚕之法相传始于黄帝之妻嫘祖,黑齿国是黄帝曾孙帝俊所建的姜姓之国,帝俊让国民们在海边遍植桑柘,种桑养蚕是最正常不过了,如今,靠近柘汪的石桥镇有许多姜姓村落,他们都应是帝俊后裔,也就是古黑齿国的遗民吧!


淹没在大海中的纪鄣古城

说到黑齿国,不得不说被称为东方“亚特兰蒂斯”的深海遗城——纪鄣古城。据《左传·隐公元年》载:“纪,姜姓,侯爵”,《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二云“纪障城,在县(今赣榆)东北七十五里,平地近海,周一里余”,正是现今赣榆柘汪镇之所在,这与《大荒东经》“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所称地望相对应。近年来,从已出土的众多纪器来看,姜姓纪国存在于殷商时期,再结合《山海经》的论述,足以证明古纪国的前身就是黑齿国,纪鄣古城应为黑齿国的都城。

那么,作为黑齿国都城的纪鄣古城是什么时候,又是怎么淹没到海底的呢?日照市岚山区有石河县传说,连云港市有石花县传说,而“石河县”与“石花县”均据史无凭,考古专家认为,根据地理位置分析,这个一字之差的“县”正是沉没于海平面以下的纪鄣古城。据赣榆柘汪镇响石村民讲,赣榆秦山岛东北海中有一道深沟,距离海岸约有40里,水深20米,沟底多鱼。专家推断,这道深水沟可能就是古代的海岸线,古时,秦山岛以北是一片陆地,与云台山相连,这片陆地就是古黑齿国的国境,所以古代郁洲不属于朐县而属于赣榆。据《水经注》载:“游水又东北径赣榆北,又东北径纪鄣城东北入海”,说明纪鄣城应坐落在海边,东、南两面临海,由于海水逐年西浸,加之发生多次大地震引起海陆变迁,最终于宋金时期被海水淹没,沦为海淹城。公元1668年7月25日,郯城发生大地震,连云港地区海水后退60里,云台山始与大陆相连,而赣榆海州湾海岸线明显下沉,清《嘉靖赣榆县志》载:“响石村东十里,叩地有声”,说明地壳下沉时悬空才会发生声响。

大人国、君子国与朝阳之谷

《海外东经》:“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长差>丘北。” 

《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

《海外东经》:“奢比尸国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上述三段话,是说东海之外的荒野中,有座山名叫大言,太阳和月亮都是从那里升起来的,还有座波谷山,就是大人国所在地,奢比尸国(肝榆之尸)在大人国的北边,据说大人们常聚集在山顶开会或买卖,因此称为“大人之堂”。有个巨人身材魁梧,蹲在山上,张开他那又长又大的两耳,山脚下的巨人正坐在海中间的船上撑船。传说大人国是巨人族的一支,要在母亲肚子里孕育36年,直到母亲头发花白了才诞生出来,但这些婴儿刚生下来就身材高大,而且会腾云驾雾,本领超凡。近年来,在灌云县大伊山青风岭上,发现了距今 6500 年的新石器时代石棺葬遗址,该遗址面积700平方米,考古人员丈量后万分惊异,有几具女性骨骼,身高都在1.7米-1.8米之间,作为新石器时期的女性,这样的身材足以称为“巨人”,对照《海外东经》“奢比尸国(古赣揄)在其北”的说法,专家推断,大伊山就是波谷山,也就是大人国的所在地。


灌云县大伊山石棺

《大荒东经》:“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

《海外东经》:“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海外东经》“<工虫>々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工虫>々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在大人国的北边,有座东口山,那里有个君子国,这个君子国,向来以谦逊和长寿出名,是东夷部族中较为特殊的一支。君子国的人穿戴都非常讲究,衣冠齐整而且腰佩宝剑,彼此谦让有礼,每人都有两只斑斓的大老虎随侍左右,他们平时吃野兽肉,还吃一种叫薰华的草,可惜这种草花期很短,早晨开放,晚上就枯萎了,君子国民食用它可以长生不老。《博物志》云:“君子国人,衣冠带剑,使两虎,民衣野丝,好礼让不争。土千里,多薰华之草。民多疾风气,故人不蕃息。”据专家考证,君子国地望应在连云港市连云区和赣榆青口镇之间(现已沦为大海)。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五次东巡三次来到赣榆,并派方士徐福入海求仙,不能不说这与君子国有很大关系,因为早在新石器时期,君子国就已经流传长生不老药的传说了。

在君子国以北,有个叫“朝阳之谷”的地方,可以经常看见彩虹,这种彩虹各有两个头,一条在外,一条在内,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双彩虹”。朝阳之谷中还居住着一位神人,名叫天吴,也就是水伯。水伯是个半神半人的怪物,他长着野兽的身子,有八个脑袋,每个脑袋上都长有人脸,八只爪子和八条尾巴,身上毛色是青中带黄,住在彩虹北面的两条河流中间,担任水神。


连云港宋跳双彩虹

古时候,由于人们对自然界认识不足,把彩虹这一奇特的天象看成是灾祸的朕兆,神话成一个会吸水的双首龙,称为“蝃蝀”。《乐雅·释天疏》说“蝃蝀”色鲜者为雄,叫做虹;色暗者为雌,叫做蜺,是雌雄两条龙,它们既能垂落山涧饮水,也能降落人间庭院汲饮。《诗经·鄘风》中说“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告诉人们彩虹是一种禁忌,不要用手指,这与连云港当地民间流传的用手指彩虹,手指头会溃烂的传说亦相吻合。

那么这个被称之为“朝阳之谷”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呢?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 结合《山海经》中朝阳之谷在君子国北、黑齿国南的说法,其地望应该距离少昊之国首都----藤花落遗址不远的朝阳镇,或许朝阳镇的得名也和赣榆一样古老。

之罘是山东烟台市一个区,这点大家都知道。不过,你可能不知道,我们连云港市还有一个“罘山”,原是灌云县东部的一个小岛,直到明初才因地震变为陆地,据明《隆庆海州志》载:“罘山,去州治东五十里”,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 灌南古称海西县,秦始皇派人射杀大鲛鱼的地方应该是连云港的“罘山”,如果是烟台的之罘岛,就与杀完大鲛鱼后就近在海西上岸相矛盾了。故此,秦始皇昭临的“朝阳”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朝阳之谷吧!

此外,《山海经》中与连云港有渊源的古国还有许多,像困民国、嗟丘国、十日国、明星山、白民国、嬴土国、女和月母国等等,不一而足,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连云港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早在1万多年前,连云港的先民们就在这里刀耕火耨,创造了高度发达的东夷文明,后随着部族通婚、战争及地壳变动,沧海变桑田,以鸟为图腾的东夷“凤凰”文化逐步与以“蛇”为图腾的中原“龙”文化相融合,形成中华民族著名的“龙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连云港,作为东夷人的后裔,我们应发扬先民们的光荣传统,抓住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将连云港建设的更加美好!

参考书目:

1、《山海经与中华文化》,王善才著;

2、《最神奇的上古地理书——山海经》,李丰林著;

3、《嵎夷考》,王洪金著;

4、《古朐地名的由来》,王洪金著;

5、《赣榆得名新探》,王成章著;

6、《徐福东渡起航地点探寻》,黄正名著。

江苏城市论坛微信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干的世界》第10章 福祸东夷 第3节 东夷列国志
《山海经》里的连云港(上)《山海经》研究3)
11-山海经卷之九
《山海经》之海外东经
东夷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山海经》中的古帝、方国和生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