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大学中建史公开课笔记整理(下)

上篇传送门:清华大学中建史公开课笔记整理(上)


第四十一节 北宋汴梁城

北宋汴梁城的特征

1. 帝都东移的结果,地势低,交通水系发达

2. 先规划公共区域,其余百姓自主参与

3. 道路交通与绿化并行规划

4. 允许临街开门起楼阁,汴河两岸商业活跃

5. 典型 “外城、皇城、大内”三套城市规划

6. 城墙建设坚固复杂

7. 防火系统发达

第四十二节 南宋临安府、平江府、辽南京与金中都

南宋临安城

1. 地形复杂,南宫北城(地理原因,较少见)

2. 水系发达

3. 商业、手工业发达

宋平江城

1. 两套方城(牙城、罗城),水系发达

2. 已有私家园林,佛寺道观丰富

辽南京(析津府,北京前身)

1. 保留唐里坊格局,两套方城

2. 重视佛教,寺塔林立

金中都

1. 沿用辽南京,三套方城,四面各三门

2. 水系发达,交通枢纽,风水格局好

第四十三节 北宋汴梁与南宋临安的宫殿

北宋汴梁宫殿特征

1. 宋代宫殿规模不大,参考隋唐洛阳进行扩建

2. 主要殿堂在一条中轴线

3. 南三门、东西北各一门、四角角楼,分外朝、内廷、后苑、学士院

4. 宣德门:五凤楼形式(类似午门)

5. 大庆殿:九开间与两边斜屋与后殿形成工字型(宋代始见)

6. 文德殿:文德门、东西两廊、钟鼓楼、左右嘉福门组成,也为工字型

7. 熙春阁:五开间加两边斜屋形成九开间,四层

南宋临安宫殿特征

1. 不规则城市,规模略大北宋

2. 大内分外朝、内朝、东宫、学士院、后苑等

3. 大内外朝有大庆殿、垂拱殿、后殿、端诚殿

4. 原为行宫,规格都较低

第四十四节 金中都宫殿

金中都宫殿特征(覆盖辽代宫殿)

1. 方形平面,皇城四面有门,南宣阳、北拱辰、东宣华、西玉华

2. 宫城为九里三十步(后朝沿用),前朝后寝

3. 楼阁比殿堂多,宫内设钟鼓楼(明清时不设)

4. 中轴线布置殿堂(九重殿),衙署的千步廊格局沿用至今

5. 大安殿:十一开间(格局类似太和殿)

6. 宫殿造型多样(山西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

第四十五节 两宋、辽、金时期的园林

北宋汴梁苑囿特征

1. 土地资源有限,规模小

2. 仍重视造园:东京皇家园林包括大内御苑、行宫御苑

3. 对百姓开放(历史少见),娱乐活动丰富

4. 艮岳:以山景为主

南宋临安城苑囿特征

1. 聚景园、东园:皇室光顾之所

2. 奠定江南园林曲折幽深的艺术基础

3. 西湖:最大的公共山水园林

第四十六节 宋《营造法式》

宋代: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已成熟,为作总结的时代

《营造法式》的特征

1. 集宫廷、官署建筑各部分设计、结构、施工用料、劳动定额、不同工种操作规程、计算的技术专著

2. 三十四卷五个部分:释名(1-2卷)、各作制度(3-15卷,最重要)、功限(16-25卷)、料例(26-28卷)、图样(29-34卷)

3. “以材为祖”的模数制度:材高15分,有单材(15分)与足材(21分)之分

4. 反映当时的技术水平与精密程度:列举了定水平与垂直的工具方法、生起与侧脚的规定

5. 反映宋代建筑高度艺术水平

6. 反映建筑生产管理的严密性

清代编有《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继承宋《营造法式》,但内容系统、完整、严密性远不及宋《营造法式》

第四十七节 两宋、辽、金时期建筑总结

两宋、辽、金时期建筑特征

1. 设计与施工:分工细致、组织严密

2. 建筑平面:标准化、规则化(分心斗底槽、副阶周匝身内金厢斗底槽、副阶周匝身内单槽、副阶周匝身内双槽)

3. 大木作的变迁:结构趋于成熟(分殿堂式、厅堂式规整变通,亦有减柱移柱等大胆尝试与特殊变化)


第四部分主讲人:贾珺教授

第四十八节 元代的城市与建筑综述

元代皇家建筑特点

1. 崇尚白色

2. 工字形平面

元代木结构建筑新变化

1. 普遍为厅堂式结构

2. 柱网自由化,常用减柱造、移柱造

3. 斗栱作用削弱,梁栿跨度与断面增大

4. 弯料、斜向支撑构件的使用

第四十九节 元上都与元大都

元上都

忽必烈定都(蒙古帝国),后为陪都

内城布置严谨,外城分为御苑区、集市区

元大都

1. 金中都附近新建,皇城宫城偏南,首次将大面积水面纳入中心(太液池、海子)

2. 道路分为大街、小街、胡同三个等级

3. 水系运输发达,保证城市用水、排水、漕运

第五十节 元大都宫殿

元大都宫殿特征

1. 斡耳朵制度:若干大小不同的帐殿组成,中心设大帐周围小帐,防卫森严

2. 宫殿布置分散、园林化

3. 太液池两岸布置重要建筑(隆福宫、兴圣宫),大内宫城位于中轴线,大内宫城分为前朝、后寝

4. 装饰(地毯、壁挂等)保留蒙古族风格

第五十一节 元代宗教建筑

广胜下寺山门(前后檐)

洪洞广胜下寺:

山门:歇山重檐,下檐为前后檐

前殿、后殿:前殿五间悬山,后殿七间悬山,均用减柱造

产生新的塔样式:喇嘛塔

北京妙应寺白塔
妙应寺白塔
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

大圣万安寺白塔(北京妙应寺白塔):

由塔基、覆莲、塔身、相轮、伞盖、宝瓶组成

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

居庸关云台

居庸关云台:

长城居庸关内的巨大城台,台上原建有过街塔,塔北有寺院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道教建筑,主体有中轴线,无配殿

无极门:五开间庑殿顶

三清殿:正殿,七开间庑殿顶

纯阳殿、重阳殿:五开间歇山顶

南方宗教建筑实例:

金华天宁寺大殿、武义延福寺大殿、上海真如寺大殿、四川峨眉飞来殿

第五十二节 元代科技建筑

河南登封观象台

河南登封观象台:

砖砌筑,梯形,收分明显,两侧设踏道

通过测量木梁在石圭上的投影精确测量日影和时刻变化

第五十三节 明代北京紫禁城

南外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等

北内廷:皇帝皇后太子生活区

午门:皇帝车驾出入口;门阙合一,颁布大典、献俘;

东华门:大臣入朝出入口

西华门:命妇入宫觐见出入口

玄武门:太监、杂役出入口

奉天门(太和门)、品级山

奉天殿(太和殿):金銮殿,最高地位象征

华盖殿(中和殿):皇帝召见群臣、赐宴亲王

谨身殿(保和殿):大朝时皇帝更衣、准备

文华殿、武英殿:皇帝召见群臣的别殿

乾清宫:皇帝起居场所

坤宁宫、交泰殿:皇后寝宫

明代紫禁城艺术特点

1. 格局附会古代宫室制度

2. 空间秩序严谨,建筑等级严明

3. 庭院处理手法高超

4. 建筑造型端庄

第五十四节 明代北京城

四圈城墙: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与内城并列而非包含,共同形成凸字形轮廓)

皇城:承天门(天安门)、西安门、东安门、地安门四座城门,包含紫禁城、太庙、社稷坛、景山、中南北海

皇城正门承天门以南区域为官署区

内城:九座城门,现存正阳门及其箭楼、德胜门箭楼

内城北部旧海子称为什刹海,岸边建府邸、佛寺道观,为市民最重要的游览区

街道系统大都沿用元大都格局,棋盘式,胡同数量增多

居民住宅以四合院为主

明朝大运河北段终点码头设于通州

“东富西贵,南贫北贱”

第五十五节 明代地方城市

明代地方城市特点

1. 明代将全国分13个布政使司辖区(类似于省),辖区内设府、州、县三级城市,更低等级的:卫所、镇城、堡城

2. 城池:城墙及护城河或壕沟四面建城门、瓮城,城墙每隔一段设突出的马面,并设窝铺(实例:平遥古城、鸡鸣驿、山海关城墙)

3. 公署:分为宪司公署、郡邑公署、武署,地位最高的宪司公署位于城市核心,一般设正门、仪门、戒石亭、大堂、二堂、之后为官邸,两侧跨院中为附属设施

4. 坛壝:明代重礼制祭祀,坛用于祭祀的露天台基,壝为祭坛四周的矮墙,地方府州县基本都设有社稷坛、风雨雷电山川坛、厉坛三大坛

5. 儒学:地方城市均设祭祀孔子的孔庙,与府学、州学、县学结合,除官方儒学外,民间还有规制相对自由的书院

第五十六节 明代北京皇家坛庙

太庙与社稷坛对称

太庙:金水河、正殿(祭祖典礼场所)、寝殿(供奉历代皇帝皇后神位)、祧庙(供奉远祖),三大殿均为九开间

社稷坛:拜殿、祭殿、五色土祭坛

天坛圜丘
天坛皇穹宇
天坛泰享殿(祈年殿)

天坛:内外两重墙垣,墙垣出现弧形表示天圆地方,东部中轴线上布置圜丘、皇穹宇、回音壁、泰享殿(清为祈年殿)西部设斋宫、神乐署、牺牲署等附属建筑

天坛主要艺术特点

1. 传统的天圆地方的观念

2. 数字附会,多为九、五等阳数

3. 高超的环境艺术:丹陛甬道

4. 未建高大的建筑物,艺术感染力强

其他祭祀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先蚕坛

第五十七节 明代南京孝陵与昌平十三陵

明代陵寝为历代最复杂,包括明祖陵、明皇陵、明十三陵、明显陵

明孝陵:经过梅花山绕道,石像生、棂星门、御河桥、陵殿、宝顶(方城明楼、祾恩殿)

明十三陵:共用一条主干神道,石牌坊为入口标志,依次大红门、华表、碑亭、石像生、棂星门,各个陵寝规制类似(宝顶、方城明楼、祾恩殿)

第五十八节 明代曲阜孔庙

中国最大的孔庙

内设五道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大成门)比赋天子的五门之制,奎文阁(七开间重檐歇山,藏书),杏坛殿,大成殿(主殿,九开间重檐歇山)

第五十九节 明代道教建筑

道教圣地:武当山

沿两条溪流水道布置建筑群,建筑分宫、观、庵堂、岩庙等不同等级

最大为玉虚宫(已毁),紫霄宫、太和宫、金殿

广西玄武宫真武阁:出现了空内柱

第六十节 明清时期皇家园林

御花园
宁寿宫花园

紫禁城御苑:

御花园、建福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

御花园:中轴线,钦安殿,千秋亭、万春亭,堆秀山(假山)、延晖阁

宁寿宫花园:五进院落,第一进古华轩、禊赏亭,第二进遂初堂,第三进耸秀亭(假山塞满),第四进一半假山碧螺亭、符望阁,第五进倦勤斋

大内西苑:

南海:圆形水面,圆形瀛台建筑群

中海:狭长,紫光阁(外交活动)

北海:景观最为复杂,团城、琼华岛、北部景区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

分为宫廷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岳区

宫廷区:皇家生活场所缩影,澹泊敬诚殿(最高等级)、依清旷殿(召见大臣)、烟波致爽殿(皇帝就寝)

湖泊区:集仿各地著名风景建筑

平原区:场地空旷,模拟塞外风光,外交功能

山岳区:建筑少,保持山区自然风貌

第六十一节 明代教育建筑

中国古代学校分为:官学(府州县卫司学)、民间书院,基础教育由民间社学、义学、私塾承担,南京北京建有国子监、宗学服务贵族子弟

官学:以儒家为正统思想,与科举制紧密联系,明代重视官学,标榜复兴汉族文化

南京国子监:

核心为彝伦堂(大礼堂)、两侧为博士厅(教学机构),北部连续六座厅堂(教室)代表监生不同学习阶段


第五部分主讲人:刘畅教授

第六十二节 清代建筑概述

研究清代建筑的目标:

清代体形环境的真实面貌、清代建筑业的真实面貌、清代建筑设计的基本模式和方法论

清代影响中国建筑的两件大事:西学东渐、摊丁人亩

第六十三节 律制生活与衙署类建筑

中央衙署:军机处、吏户礼兵刑工部

辟雍

辟雍:等级高,重檐黄色琉璃瓦殿

象征性:基本的平面形制(大门-二门-大殿-二殿)

实用性:根据功能调整

第六十四节 信仰生活与礼制宗教类建筑

中央礼制建筑、皇家宗教建筑、地方坛庙与宗教建筑

地坛:

1. 制方,北向,色黄

2. 偶数为基

3. 以凤为主要装饰题材

清代国教:喇嘛教

故宫雨花阁:

位于紫禁城后宫西侧,官式与藏风结合(收分强烈、非正方形平面顶安四角攒尖顶,装饰)

雍和宫:

万佛阁:歇山上层屋顶更短小,上层收紧下层舒展

承德外八庙:

普宁寺:内部通高,结构技术更具挑战

普乐寺:圆亭子,曼陀罗阵(更具藏蒙风格)

第六十五节 艺术和技术:工程做法

《工程做法则例》的特征

1. 主要作用为造价,同时方便研究清代建筑

2. 章节内容:1-27卷(大木结构)、28-40卷(斗栱做法)、41-47卷(装修、瓦石、发券、土作做法)、48-60卷(各作用料)、61-74卷(各作用工)

3. 皇家建筑实施则例体系

第六十六节 紫禁城

较明代的改变

宁寿宫:乾隆改造为太上皇宫,内部大殿与紫禁城部分殿宇对应

太和殿:清代重修

坤宁宫:门位于东次间,西边形成完整大空间与炕,大门正对一口锅用以满族的传统萨满教祭祀,右侧为皇帝大婚场所

第六十七节 共商行业与商业、会馆建筑

排子房、牌楼房、幌子

北京前门大街、杭州商业街道

北京安徽会馆:

三路建筑组成,官员集会场所,中路后半部有戏园,东西路有饭馆、旅馆

第六十八节 娱乐生活与演出建筑

皇家戏院:漱芳斋戏台、寿安宫戏台、畅音阁戏台(规模最大,三层表演空间)

圆明园半亩园室内小戏台、慎修思永室内小戏台、万方永和小戏台(隔水观赏)

民间戏院(会馆建筑为主)、祠堂:湖广会馆戏台(勾连搭屋顶)

第六十九节 建筑匠

五行:瓦、木、油、石、土

八作:瓦、木、石、扎、土、油漆、彩画、糊

瓦匠:负责抄平等基础做法,灰浆的配制、砌墙、铺瓦等工作

木匠:大木匠负责搭设间架结构、制作斗栱、竖立屋架,小木匠负责门窗格扇装修

石匠:负责建筑石料的加工(要求尺寸最为精确)

扎匠:负责搭设脚手架,扎凉棚、扎彩

土匠:负责建筑的基础处理、打夯

油漆匠:负责对木构件做油灰地仗处理

彩画匠:负责绘制藻井、斗栱、门楣、梁柱、外檐处的彩画(被称为“先生”而非“师傅”)

裱糊匠:负责墙体漆成白色,裱糊纸张

第七十节 “准”建筑师

清代样式雷

主要工作:画图样、制作烫样(模型)

与西方建筑师体系的区别:

中国图纸主要关心大尺度方向、构造细节不作详细解释,与工匠之间使用“术语体系”,而非西方的制图规则体系,因此受到“术语”制约

第七十一节 清代建筑院落的组织与设计

古代测量单位:仞(7或8尺)、寻(8尺)、步(5尺)、跬步(半步)、丈(2步,10尺)、尺(10寸)、寸(10分)

故宫寿康宫:皇太后宫,利用网格控制院落格局,最重要建筑位于几何中心


第六部分主讲人:贾珺教授

第七十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分期:生成期(先秦-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隋唐两宋)、成熟期(元明清)

生成期:起源于帝王、贵族的囿台和平民的田圃,早期帝王苑囿利用天然山水挖池筑台,供狩猎游憩,同时生产

转折期:私家园林开始影响皇家园林

全盛期:与诗画结合,皇家、私家园林繁盛

成熟期:高度强调人工化,建筑密度增大,假山、水系设计更巧妙

中国古典园林基本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祠庙园林、衙署园林、会馆园林、书院园林、公共风景区

中国古典园林基本特征

1. 综合性的艺术(包含建筑、掇山、理水、花木匾联、小品)

2. 讲究与人的互动(空间复杂、移步换景、善用各种手法)

3. 多重文化含义(讲究意境升华)

第七十三节 江南私家园林

网师园平面

苏州网师园:方形水池为核心,东南部为住宅区,东西两边独立庭院形成复杂的空间体系——濯缨水阁(水榭建筑),月到风来亭(由石块支撑起八角形平面),看松读画轩,殿春簃

寄畅园平面

无锡寄畅园:别墅性质,由佛寺改来,山水比重相当,水池西为大型假山,园林建筑沿水池布置,将远处宝塔纳入景观拓宽视觉(借景)

个园平面

扬州个园:水池面积不大,假山遍布全园(春山、夏山、秋山、冬山),抱山楼(大体量楼阁)

拙政园平面

苏州拙政园:以水系为骨架布置,东部以远香堂为主殿面对水面,西部以三十六鸳鸯馆为主殿,小飞虹(廊桥,划分水面更有层次)

第七十四节 岭南私家园林

岭南:两广、云南福建部分地区,气候湿热,清代大兴私家造园

岭南私家园林特点

1. 密度偏大,“广厦连屋”

2. 水池多规则形状,假山用大块花岗岩

3. 植物种类用南方特有品种(荔枝、水松、榕树)

可园平面

东莞可园:平面为不规则几何空间,建筑密度很大,可楼(核心建筑)

余荫山房平面

广州番禺余荫山房:规模小,受到西洋建筑影响,门厅,别馆,荷池,池后有堂,荷池与八角水池水榭相连

第七十五节 北方私家园林

较南方园林:更加雄健,更重视假山(缺水),建筑彩画装饰更浓重(风沙大耐脏)

潍坊十笏园:融合了南北方特色,南端为主堂十笏草堂,中央为水池(有中轴线),池上有亭,水池东岸为大规模假山,水池北部为楼阁,水池西岸有两进规整院落

北京恭王府花园:王府分为府邸区、花园区,花园区分东西中三路都有中轴线,周围用土山围合封闭,中路(独乐峰-蝠池-安善堂-大型假山-蝠厅),东路(菜圃、大戏楼、亭子),西路(长方形水池)


第七部分主讲人:贺从容教授

第七十六节 中国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远古:天然穴居、巢居

新石器:农耕生产开始定居,人造穴居、干阑,逐渐形成原始聚落与城市

夏商周:夯土房基上砌筑木柱梁架

(偃师二里头:围墙环绕的院落形式,有廊庑)

(陕西岐山凤雏西周建筑:日字形平面,沿中轴线为影壁、门、前堂、廊、后室,两边塾、厢)

秦汉:多庭院布局式,内向、中轴线,抬梁式、穿斗式、干阑式、井干式都已形成

(四川成都画像砖:有堂屋,主院侧院,各分前后院,望楼)

魏晋南北朝:坞壁民居建筑遍布,庭院、园林

唐:封闭式里坊,围墙环绕宅基地,内有廊道形成廊院

宋:沿街开店,民居院落自由布置,密度加大,高足家具进入改变起居习惯

明清:各地多元化、成熟化,遗存多(当代民居研究主要对象)

第七十七节 北方合院式民居

东北、西北、华北通用民居,单栋房屋组合成方形院落,四周围墙包裹,通常用廊道相连院落大,房屋门窗朝内院开启

代表: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布局

北京四合院示意图

前院:大门(东南角)、倒座房、影壁

主院:二门(垂花门)、正房(北面,地位最高)、耳房(正房两侧)、东西厢房、杂物间

后院:后罩房(厨房、仆人、储物)、后门(西北角)

北京四合院设计特点

1. 封闭内向、风格厚重朴素

2. 合院尺度与胡同规划有关,四进合院与胡同间距相近

3. 中轴对称,以家长(正房主院)为中心,等级观念与京城相通

第七十八节 江南厅井式民居

江南范围:苏南、皖南、浙江地区

代表:苏州民居、徽州民居、浙江民居

苏州民居布局

正落轴线(家宅主体):门厅、影壁(与门厅间的第一进天井形成过渡空间)、轿厅、大厅(第二进为主天井,待客聚会,装饰最精美)、正房、上房(女厅,第三进天井)

边落轴线:布置花厅、书房、园林、戏台等

苏州民居设计特点

1. 布局紧凑、楼高两层,密度大占地小

2. 天井高深,减少太阳辐射,拔风采光效果好

3. 纵长的序列间留出狭道,用以交通、巡逻、防火

4. 砌筑高耸的马头墙防止火势蔓延,同时遮挡夏日阳光直射

5. 屋顶向天井内排水为江南民居通行原则

6. 生活空间园林化,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7. 马头墙端部轻巧起翘,灰瓦白墙,建筑外观素雅秀丽

徽州民居设计特点

1. 以小户型居多,面向西南(三面环山的地形缺口)

2. 结构上穿斗式与抬梁式混用,用材较南方民居粗大

3. 正房较长、两厢开间窄

4. 白墙灰瓦,不做彩绘,墙上做砖门罩,风火墙形式多样,内部雕刻精美

5. 重视庭院绿化与小空间设计

浙江民居设计特点

1. 使用标准平面

2. 正房厢房的山墙都做风火山墙,彼此隔绝、纵横交错

3. 正房与厢房拉开距离,围墙较矮,天井显得更加舒展通畅

4. 木雕运用醒目,装饰更加繁琐

第七十九节 南方厅井式民居

云南一颗印:三间(正房)四耳(耳房)道八尺(进深),天井更紧凑,二层房间形成连通的走马廊

湘西印子房:布局类似一颗印,屋檐向内院排水,四周包裹风火墙,屋顶搭建凉亭或在院中增加亭式建筑

闽东福州民居:纵向多进天井院,天井更小院落进深更大,门屋左右耳房、屏风后高大围墙开二门,主厅进深极大分前后厅(间),第二进院落也分前后厅,东墙外建边落花园

潮汕民居:基本单位为爬狮(三合院)、四点金(四合院),纵横组合相连,多进天井小开间大进深形成“竹筒屋”

闽粤堂横式民居:中轴布置堂屋(堂),两侧布置扶屋(横),再加围屋,建楼房顺势层层跌落,横屋倒座围屋进一步可组合形成大型行列式民居

闽粤厅井式民居设计特点

1. 布局较江南厅井民居更加紧凑密集,天井更窄小,宅内空间与墙体更通透

2. 装修装饰更富运动感与华丽的商业气息

3. 地形复杂,朝向自由

4. 群体组合更复杂多样,更具适应性

第八十节 东南客家土楼

福建永定承启楼:最大圆形土楼,三层环形嵌套,中央核心为圆形祖堂,内环与中环为杂物、家畜平房,外环底层厨房二层储物三四层住人

福建南靖梅林山脚楼:方形土楼,祖堂在中心,围成天井

客家土楼民居设计特点

1. 以供奉祖先的祠堂为中心

2. 无论方圆都中轴对称

3. 注重风水,保留北方建筑的禁忌

第八十一节 黄土高原窑洞民居

三大类型:靠崖窑、下沉式平地窑、锢窑

靠崖窑:天然崖壁上开挖,窑顶上保留3米以上土层

下沉式平地窑:从平地向下挖坑成院,再向坑内四壁挖横向空间,窑脸都在地下,北窑为上房堂屋、东西厢卧室储藏、南窑有入口厕所,阶梯自由组织

锢窑:模仿窑洞形式在平地土坯发券的平顶房

第八十二节 西南地区多民族建筑艺术

四大族群:氐羌、百越、苗蛮、百濮

云南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式、四合五天井式

云南白族民居设计特点

1. 内部厦廊宽大,外部山墙封护

2. 门楼有尖长的翼角飞翘,檐下斗栱繁密

3. 照壁白灰粉墙,装饰丰富

云南傣族民居设计特点

1. 竹楼规模较小,平面近方形,分层功能布局

2. 竹木构造,屋顶陡峭,披檐深远,材料本色朴实轻柔

3. 小乘佛寺建筑独特:布局灵活,佛殿庞大的陡坡屋顶造型柔和优美,佛塔秀丽挺拔

黔桂湘侗族民居设计特点

1. 干阑式受汉族影响更大,穿斗式屋架,悬山屋顶

2. 一般三层,底层架空,二层居住(堂屋、火塘间),三层屋顶阁楼层

3. 不同高度柱脚适应山地地形

4. 鼓楼:公共建筑,造型独特,以塔式居多,内有通天柱,屋顶为密檐,有收分,最高为亭状,构造为杉木凿榫衔接

苗族村寨设计特点

1. 多依山据险而建,有一定防御性

2. 半边楼对地形有很大适应性,造型保留一些古老做法

3. 吊脚楼适应河岸坡地,景观丰富错落自由

第八十三节 西藏地区的藏族建筑

喇嘛庙建筑设计特点

1. 政教合一,规模庞大

2. 构成由:措钦(最高组织寺庙、大殿)、札仓(学院、经堂)、康村(基层组织、僧房)三级构成

3. 规整对称,主体大殿为中心突出,周围布置低矮附属建筑,集中紧凑

喇嘛庙单体藏式建筑设计特点

1. 密梁平顶

2. 厚墙小窗,收分明显

3. 强调横向装饰,色彩对比强烈(红、白、黑、金)

宗山设计特点

1. 政教一体

2. 依托山体建成坚固的堡垒,因势而起,粗犷雄伟

藏族碉房民居建筑设计特点

1. 平面:各种房间安置在同一幢建筑集中布置,外向防御性强

2. 外观:厚实高大的外墙,墙多窗少,利于抵抗严寒气候,外观厚重封闭,墙面收分,敦实粗犷

3. 结构:平顶密梁,房间小,平面方正,层高小,利于保暖

4. 一般两到四层,一定要设置经堂(装饰重点)

第八十四节 蒙古族建筑

蒙古包设计特点

1. 由木质可伸缩环形网状墙、木质圆形天窗、天窗与墙间伞状条形骨架构成

2. 包门东南或正南,包门正对面为主人居住与接待贵宾区,左边待客区,右边炊具与妇女活动区,西北角供奉佛龛

蒙古族宗教建筑:主要为藏汉混合式

第八十五节 满族、朝鲜族建筑

满族民居设计特点

1. 喜高:夯土抬高

2. 大院:适应东北气候

3. 二门索伦杆:萨满教习俗,后受汉族影响放置在中轴上

4. 西屋为主(围炕的口袋房),中间堂屋反而次要,东屋为一般居室与厨房

5. 山墙外有落地式烟囱,与室内火炕、火盆、火炉、火墙等取暖设施相连,门窗糊纸

延边朝鲜民居设计特点

1. 独门独院,宅基地选择类似汉族

2. 房间多(主间、客间、里间、牛舍、仓库等)

3. 席地而居的习惯,满铺地炕

4. 四坡屋顶(唐代风格)

第八十六节 民族建筑总结

1. 地域性

2. 民族性

3. 交流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及派系
漫谈潮汕传统民居建筑(上)
解读丨陕南传统民居建筑及其空间特征
竹筒屋、明字屋、西关大屋、东山洋房……看广州传统民居的历史演变
别具一格的民居:绍兴台门
不“色”,何以“出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