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旗山医话】李灿东老师临证案例精选--四肢、口周麻木案

国医博士团队

基本情况

沈某,女,68岁。2016.07.03初诊。

主诉:四肢、口周反复发作性麻木10天。

现病史:自述10天前因关节痛服艾瑞普布片、巴氯芬片后开始发作右上肢麻木、连及口周,继则波及四肢,甚或伴站立不稳、眩晕欲仆、乏力、汗出,一日数发,后服软脉灵口服液、厄贝沙坦、氨氯地平、阿司匹林后稍缓解。辰下:胯部疼痛、左侧较甚,口干不苦。平素易胃胀,泛酸烧心感,纳呆,寐安,大便干结,2~6天一行,小便尚调,舌质淡红,苔厚黄染苔,脉弦滑。

既往史:高血压病3级、混合型高脂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双眼底动脉硬化、双眼翼状胬肉、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狗咬伤史。

处方:温胆汤加减

竹茹 15g  枳实 8g  火麻仁 15g  陈皮 10g

茯苓 10g  姜半夏 10g  丹参 15g  地龙 10g

黄芪 20g  川芎 6g  僵蚕 6g  生甘草 3g

6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二诊:2016.07.10,药后症缓解,四肢、口周麻木由原来的每日发作至少5次减少为每日仅发作2次,且近大便1-2日一行,故续以前方增删巩固。

处方:温胆汤加减

枳实 8g  竹茹 15g  火麻仁 15g  陈皮 10g

茯苓 10g  姜半夏 10g  丹参 15g  地龙 10g

黄芪 20g  川芎 10g  桑枝 12g  生甘草  3g

  12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体会

《素问·痹论》言:“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认为麻木为营卫行涩,则不能营养于皮肤,故为不仁。而《素问·逆调论》:“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不仁为营卫虚滞所致,故既要补营卫,又要和营卫。此外,《素问·风论》:“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䐜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可知风伤阳明之气,亦可致不仁。一言而终,不仁之因,不出乎虚、瘀、风。然后世之《丹溪心法·痰十三》有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怔忡,惊悸,为寒热痛肿,为痞膈,为壅塞,或胸胁间漉漉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是以,不仁之因,除虚、瘀、风之外,尚且有痰之为患。

该病家以麻木不仁为主症,病位在四肢与口周。因脾主四肢、开窍于唇四白,且在体合肌肉,故应虑此为脾脏之外证。而脾脏之里与四肢、唇四白之表赖脾经之贯通。细细审之,该患者苔厚脉弦滑,为痰之象。痰浊流注脾经,则四肢口周皆麻,胯部疼痛;痰浊上扰清窍,则头眩而欲擗地;湿痰为患,多见倦怠软弱;痰邪流连不去,日久耗气,遂致气虚不固而多汗。且脾为生痰之源,故痰之生,责之脾,即脾虚为其本。而脾之转输津液失常,除生痰之外,又见该病者大便干结、数天一行及口干及易胃胀、泛酸、烧心、纳呆诸症。同时,此病又有被狗咬之外伤史及固定痛之瘀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该病家又有站立不稳、眩晕欲仆等抽掉眩晕症,故此亦有风邪作祟。因此,该病以风痰瘀血阻络为主,气血亏虚为次,是以,李师以温胆汤为主化其痰,加生用之黄芪,取其气锐而先行,既可补脾气之虚以化痰,又可振奋卫气以充肌腠而疗麻痹;且增活血化瘀之丹参与川芎,使营卫不涩,肌肉自可得充养,自无不仁之苦;后增地龙与僵蚕,此二者合川芎可祛风疗麻,且取虫类药走窜通络之意,皆合经旨。而大凡麻木症,多见大便燥,此阴血虚不能容养皮肉、肠道也,遂入火麻仁之甘平,以奏润肠通便之功。

启发

1.吾师临证善疗痰证,其常用化痰之温胆汤配丹参等活血化瘀药治疗痰瘀互结证。

2.丹参、地龙为李师常用治麻药对,地龙清热化痰,又能通络,丹参既能活血又能补血,共起化痰活血通络之功。

来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编——《旗山医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大师张学文 厥证(昏倒抽搐)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47页
痰湿证的主要症状特点1.头晕而痛,头重如裹 机体痰湿内蕴,困遏脾气,使清阳之气不
瓜蒌薤白半夏汤证治集要
六经辩证之太阴病证
周仲瑛痰瘀论治疑难病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