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审视与守望:教育技术学科亟需面对的问题

2015年02月10日 10:39 来源:《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7期 作者:卢强 字号

  作者简介:卢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研究,河南 信阳 464000

  内容提要:近年来,教育技术学科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繁荣与发展背后也不乏质疑、抱怨和指责。教育技术学需要通过审视与守望来实现一种“知止”式发展。审视过去、守望未来不仅是教育技术学科自我修正的路径,也是教育技术学科持续发展的生存方式,更是教育技术学应该面对的问题。站在学科功能的高度对教育技术的过去、当下与未来进行审视与展望,不仅可以找出过去、当下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为教育技术学科未来发展确立方向、彰显本分。

  关 键 词:教育技术学科 学科发展 问题审视

  全面审视大学,大学肩负的不仅是知识追求和科学创新的重任,还有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使命。[1]即通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承担起改造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2]学科作为实现大学使命的元单位,必然要承担起这些责任。年轻的教育技术学在人才培养、学科研究、促进教育信息化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当然,在繁荣与发展的背后也不乏质疑、抱怨和指责。有学者指出“教育技术学没有新的研究成果来支撑门面,结果导致中国教育技术学呈现出一些令严肃的学术人所不齿的行为;执著于概念辨析、引入并炒作新概念新名词、喜欢展望新的发展方向”[3];也有学者指出“大多数教育技术研究者虽然标榜自己所从事的是教育研究,但却只对教育教学的边缘性问题进行浅尝”[4]……大师们何出此言?这说明教育技术学在发展中确实遇到了复杂而棘手的问题,在问题没有厘定前,不免会陷入彷徨与困惑的境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教育技术人确实需要停下来,审视过往的路,眺望未来。审视与守望既是一种蕴含思想和方法的理论,也是一种现实的实践;既要追寻过往,又要关注当下;既要守住教育技术的历史,又要展望教育技术的未来。审视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正视存在的问题,守望未来的去向,对校正教育技术学研究取向,确立教育技术学使命,促进学科发展,深化教育技术学学科职能,凸显教育技术学社会服务功能不仅十分必要,也极为迫切。因此,审视与守望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科亟需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审视与守望的意义

  每个学科的发展都不是直线前进的,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每次脱离轨道之后,都需要该学科进行自我修复和更正,而修复和更正的主要办法就是审视与守望。于是,时时的审视与守望也就成了教育技术学科自我完善的途径。

  1.审视与守望有利于教育技术可持续发展

  审视与守望是教育技术学科的一种必要的生存方式,也是教育技术学科可持续发展之道。审视与守望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发展,只是通过一种“知止”的方式而已。一般说来,审视是批判的、内省的、过去的,通过审视回望过去,察觉问题,积蓄经验,推动教育技术学科查缺补漏;而守望是静止的、展望的、未来的,通过借鉴历史,展望未来,校准方向,确立教育技术学科发展路径。审视与守望不是消极地等待或观望,而是一种积极的发展方式。墨子曰:“知止,则日进无疆…知止不殆。”审视与守望是一种“知止”的智慧,这既是为了把握发展的节奏,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停下来看一看、思一思、望一望,这样才能知不足,才能找准方向,走得更远。因此,教育技术学越是发展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就越应该谨守审视与守望的“知止”、“守静”之道,反复察之,从而“体道”、“悟道”,从而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

  2.审视与守望有利于校准教育技术发展方向

  当下的教育技术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背离了学科的初衷,偏离了正轨,主要表现在:(1)教育技术缺少对学科立场、学科精神的深刻追问。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育技术学科研究行动不断,而“对于行动的本质,我们还远远没有充分明确地加以深思,人们只把行动认作某种作用的产生”[6],从而浮躁地追逐各种新媒体、新技术,焦虑地产出新成果、新著作,而很少询问“为什么研究?研究为了什么?”最终导致学科研究“丰富”却又“匮乏”、学科发展“繁荣”却又“凋敝”。(2)窄化的技术观异化了教育技术研究。很多人对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往往浮浅、模糊地理解技术,使人类理性退化为一种工具的效能。[7]然而,技术不能仅仅等同于工具,还是人类的活动方式。它不仅可以作为实体呈现在人们面前,还可作为方法、观念影响人的思维。窄化的技术理解使教育技术研究只见物不见人,难以触及教育的深层,难以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作用。总之,缺乏学科精神、追逐窄化技术的教育技术真的到了该审视与守望的时刻。只有通过审视与守望才能回溯过去,找到原点,找出问题,确定当下的位置,从而找准未来的方向;只有通过审视与守望教育技术才能重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才能不成为追名逐利的工具,也不成为技术的附庸,形成独特学科立场。

  3.审视与守望有利于彰显教育技术的本分

  审视是学科反省自我、找出问题、校准方向的一种途径,也是一个学科应有的态度,同时还是一个学科应有的本分和常态。态度决定出路,本分决定生存,没有态度就没有审视的过程与结果,没有本分就没有学科的生产与发展。守望是学科的使命和责任,也是一种高贵的品格。一个学科只有学会守望才能担起责任、负起使命,才能具有高贵品格,赢得尊重。在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技术人应当谨记为了什么而出发,应当更冷静地思考学科发展问题。我们总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以至于忘记了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目的;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以至于忘记了发展的根本与要义;不能为了特色而特色,以至于忘记了本应遵循的原则和前进的方向[8],教育技术应该守住学科精神,力求行重于言,方可言必求实,以行证言;守住学科理想,力求“灭学习之苦”[9],方可不忘初衷,不偏不倚;守住学科理念,力求知行合一,方可有所立足,践行所执,最终实现学科价值,赢得学科尊严和地位。

  二、教育技术学科现状审视

  1.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审思

  一个学科的研究不外乎要回答“研究什么?如何研究?效果如何?”这几个问题,也即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影响。以此审视我国的教育技术学科研究,发现存在以下不足。

  (1)需要深度思考学科的基本研究范畴

  一般而言,学科的建构过程交织着内在逻辑与外在逻辑两种力量。首先是遵从知识发展的内在演化逻辑,其次才形诸于外在的社会建制。从知识的内在演化上分析学科的形成过程基本经由“问题研究形态”、“研究领域形态”、“基本研究范畴形态”等知识由自发存在形式向自觉存在形式渐次过渡的不同科学活动阶段[10]。问题研究是科学研究最原始、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研究类型,它与实践紧密联系,是一种自发的研究状态。该阶段的研究对象、内容易因人因时而异,不利于知识的有序积累。如在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元初,人们关注标本、模型、图片、幻灯等在教学中的应用。然而零散的问题研究无法将成果有序地组织起来,直至类似的研究有机地集成为一个大块,才逐渐形成直观教学这一研究领域。从其发展过程来看,“研究领域的形成起源于问题研究,但显然又超越了问题研究这一知识演化形态”[11],它基本形成了一定的系统化知识,研究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自觉意识。同时,还应当看到研究领域的形成多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如二战时期的视听教育。

  研究领域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为一个学科划了界,但研究领域与一个学科的复杂知识系统之间的关系多少给人以若即若离的感觉。换言之,研究领域缺乏对最能反映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的矛盾运动原理的挖掘。因此,一个学科如果不能在学科原理层面(即基本研究范畴)上建构属于自己的合法的研究命题,不能形成一组属于自己的具有特定原理功能的、浸透着原理化思维的基本研究范畴,就很难形成明确的科学自觉意识,很难建构起独立的知识系统,也就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学科。审视教育技术,研究领域虽多样,却缺少能从理论原理的高度规范“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范畴”,使得国内教育技术总摆脱不了“研究对象飘忽、关注领域泛化、逻辑结构含混、理论基础凌乱、研究群体驳杂”[12]的感觉,难怪有学者感叹“教育技术的‘变’为世人瞩目”[13]。因此,国内教育技术若要走出这一困境,必须深挖基本研究范畴。

  (2)需要重视研究方法的研究,凝练学科研究范式

  从“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到“教育设计研究、社会网络分析”,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种类可谓繁多,变迁可谓快速。然而,跟新的、实践取向的研究使教育技术研究人员热衷于从事短、平、快的应用研究[14],忽略对方法的深度反思与改造以切合己用[15],使得教育技术研究虽历经多年发展却难以形成具有特色的方法论范式。审视国内教育技术研究,不仅没有形成全面的从原理高度规定学科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范畴,也没有形成完善的方法论体系。因此难以形成能规定教育技术的“问题域、问题的解法、评价解法之优劣的标准、问题可能的答案”[16]的学科范式。如果说学科的基本研究范畴的确立有利于让一个学科的研究人员“懂得干什么”,而凝练具有自身特色的方法论范式则有利于让学科研究人员“懂得如何干”,有利于规整学科研究。近年来,国内虽有相关探索和思考,但系统性不强,影响较弱。

  (3)亟需提高研究成果影响力

  学科基本研究范畴的缺失和方法论范式的缺乏,使得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多样而缺少聚拢力,使教育技术研究徒有研究领地而缺少适切的耕种之犁,致使教育技术研究时有偏离实际需求的现象,研究结论时有空洞之嫌,研究成果时有针对性不强、变革教育无力之象。因而,有教育技术一线教师、工作者和决策者将教育技术研究成果束之高阁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逻辑起点的元思考--LeoJames-天空
国际教育技术学专家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与看法
教育研究应该有三种范式
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及趋势
2.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发展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参考论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