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家滩玉鹰或是三体合一的图腾

  凌家滩出土的玉鹰

  文物专家许永杰

  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先后在甘肃省博物馆、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工作。现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南中国海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以出土一批史前时期的玉器而闻名,其中玉人、玉龟、玉牌和玉鹰都十分惹人眼球,成为探索史前时期原始宗教、天文历法和社会制度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玉鹰出在第二十九号墓葬中,灰白色泛青绿点,表面抛光润亮。鹰作展翅飞翔状,头和嘴琢磨而成,眼睛用一对钻的圆孔表示,两翅各雕一猪头似飞翔状。腹部刻画出一圆圈纹,内刻八角星纹。八角形内又刻一小圆圈,圈内有一小圆孔。大圆圈上部雕出侧面鹰头,圆眼,尖喙;下部雕出扇形齿状鹰尾。通高3.6厘米、宽6.35厘米、厚0.5厘米。

  关于该雕像的认知,其主体形态为鹰或隼类猛禽,大家没有异议,鹰之双翅的两端为猪,也是多数学者的意见(个别有认为是貘者),关于中部的大小同心圆及圆内的八角星纹,学者也多认为是太阳的象征。由此可知,这所谓的“玉鹰”实际是鹰、猪、太阳三体合一的“兼体”雕像。

  关于玉鹰的内涵,以李修松的解释最为详尽,他认为玉鹰的鹰形来源与比邻的大汶口文化,是其文化的所有者少昊氏的族徽——鸷鸟,内刻八角形的圆形代表太阳,合之则为“鵔鸟负日”。至于猪,则是凌家滩遗址大汶口文化饲养的主要家畜,2007年的凌家滩发掘,在一座墓葬的墓口处发现一件大型玉雕猪形器,长约72厘米、宽32厘米,重达85公斤。

  杨伯达认为,该三位一体的雕牌是鹰、猪、太阳三部落联合体的复合性“图腾” 。杨伯达的这一认识与俞伟超关于凌家滩玉璜的认识不谋而合,他认为凌家滩的玉璜有“合符”现象,即将一件玉璜从中间切割为两半,并作出一个类似榫卯结构的结合结构,使得其可分可合,有两件玉璜一端为鸟首,另一端为“不可名状”的兽首,这两件玉璜应是鸟氏族与兽氏族联姻的信物。巧合的是,出土玉鹰的墓葬还出有三件玉人,难道分别代表三个氏族吗?

  与凌家滩玉鹰相像的雕饰最早见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在该遗址距今约6300~6000年的第二期遗存中,有一件引人注目的象牙蝶形雕版。《河姆渡》发掘报告称:该版上下部已残,两角圆弧。正面磨光后阴刻图案。正中钻一圆窝为圆心,外刻同心圆五周,圆外上部刻象征烈日的“火焰”纹,两侧各刻对称的回头望日的鹰嘴形鸟。鸟头中心钻小圆窝为眼睛,鸟头外侧钻有小圆孔3个,长16.6、残宽5.9、厚1.2厘米。该雕版被称作“双鸟朝阳”,亦可称作“双鹰望日”。

  凌家滩遗址的鹰、猪、太阳三体合一的兼体雕像,及河姆渡遗址的双鹰望日兼体雕像加之猪纹盆,都表现出鹰、猪、太阳三者密切关系,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000年古墓惊现88公斤大野猪,专家摸了摸说是公的,中华第一猪!
张云峰:浅 谈 凌 家 滩 玉 鹰 文 化
太阳与望日莲
回望中华(27)凌家滩之谜
[转载]有关黑皮玉(下)
巅峰!考古专家对石家河文化玉器给出最新“评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