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一到含山凌家滩探寻五千年前文明起源

含山凌家滩遗址部分展区即将对公众开放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龙玉鹰等玉器,至今仍被人们无数次反复提起,当我们还在惊叹古人的智慧之时,考古人员的视野已经悄悄地发生了转变,用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朔知的话来说,就是从墓葬研究转向“探寻活着的世界”。按照计划,遗址展区将在今年五一期间首次正式对公众开放。日前记者再度探访凌家滩。

  [考古进展]遗址部分展区今年“五一”开放

  日前,本报记者再次来到凌家滩遗址,往日热火朝天的挖掘工地已经变得寂静,一些当年作业留下的坑基也已经回填,当地农民重新种上了农作物。考古队也基本撤回,只留下部分工作人员参与遗址展区的建设。

  在遗址展区,记者看到,数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空地,如今已经绿树成阴,一排排青砖房屋,增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和厚重。“这里的房屋都是用当年的粮站房屋翻修而成。”留在这里负责指导工作的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朔知介绍,按照国家规定,遗址上不能有新建的建筑物,他们就顺势利用粮站的房屋修建了展区和办公区等建筑。

  记者最先看到的是文明探源馆,在2009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第三阶段,凌家滩遗址被纳入其中,经过专家确认,凌家滩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文明探源馆同样是用一座粮仓翻修而成,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展馆里有历年来在凌家滩出土的各种精美玉器的展图和拓展解读内容。据介绍,遗址展示已经初具规模,墓葬祭祀区现场展示,文明探源馆准备在今年五一开放。

  在2016年底,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凌家滩遗址入选其中。日前,安徽省文化厅《“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中,也要求以含山凌家滩、凤阳明中都皇故城、繁昌窑、蚌埠双墩遗址及春秋墓、寿县寿春城、六安汉代王陵等大遗址保护利用为重点。

  [先民生活]盖“混凝土”房用杯子喝水

  近年来,我省考古专家开始对凌家滩先民们的社会和生活进行了一些研究,他们对不到1000平米的区域进行了发掘,发现了许多当时的器具碎片,其中有些器具是在凌家滩文化晚期新出现的。

  专家说,在这个时期,用来喝水的杯子开始逐步增多,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出土的饮食器具则以锅碗瓢盆等生活器具数量居多,各种用具均为陶器,如炊煮用的鼎、盛食用的碗、豆、盘,装水的杯、壶,储藏的缸。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陶盆的底部,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刻槽,据推测,这个刻槽可能是用来加工食品,这也反映了当时的食物也逐步发生了变化。

  同时,凌家滩先民已经懂得了用类似“混凝土”的方式盖房。他们在地面开挖基槽,然后把木棍竖插在槽内,作为骨架,然后在木棍上抹上厚泥,其中还会填充经过火烧过的土块。

  实施大型工程劈山挖壕沟

  在凌家滩中心聚落遗址外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条长达2000米的壕沟,它环绕着40多万平方米的居住区,将其与之前发现的贵族墓地隔开。这条壕沟宽度在10多米到20多米,最宽处达到了30米;深度一般在2米左右,壕沟随着地势起伏,其中经过了一些山岗,当时的居民竟然做到了将山岗挖断,这里的壕沟最深处达到了6米以上。

  考古人员在壕沟的断层面上,发现了大量和凌家滩同时期的碎陶片以及其他的生活物品,这可能是当时的居民将这些物品扔进壕沟,这也证明了壕沟的确是在5000多年前所挖成。

  专家告诉记者,这条壕沟的土方量约十万立方米,是一项大型工程,这个工程量在全国同时期都是屈指可数的。凌家滩壕沟遗迹的发现,是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环壕聚落认识上的重大突破。这一壕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大型公共工程,营建这样的壕沟说明当时社会不仅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实力,而且已具备一定的权力号召和社会动员的组织能力。

  现“古国”雏形王权始露头

  在5700年前,在裕溪河流域,出现了多个人群,散落在各个地点,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若干个村落,凌家滩是其中一个,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据专家推测,这里大概居住了上千名居民,其中有一个大型的区域中心聚落,多个小型村庄环绕在周边,支持着中心的发展。朔知告诉记者,这些居民从哪里来,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准确的解释。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5300年前,凌家滩文化达到了巅峰,但从此之后,便开始迅速衰落,最后消亡。消亡的原因究竟是战争,瘟疫,还是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目前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凌家滩文化正处于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节点上,其文化发展经历了几百年的历程,“众星拱月式”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环壕聚落”的发现,并结合已发现的大型祭坛、高等级的大型贵族墓葬、大型红烧土建筑,及功能多样、精美绝伦的礼制性玉石器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凌家滩人口的繁盛,社会也开始出现了分层,出现了贫富分化。

  考古专家认为,凌家滩文化在社会组织、贫富分化、玉石器制造等方面都是同期文化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凌家滩遗址中祭坛、大型壕沟等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发现,显示出其强大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可能出现了类似于王权的权力集中,具备了“古国”的雏形,朝向文明社会迈出了一大步。

  历史揭秘

  先民是怎么打磨玉器的?

  在以玉石器为代表的手工艺方面,朔知认为,凌家滩文化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不仅代表了当时整个中国玉石器制作水平的最高,放眼东亚和东南亚区域,也是最高水准。据介绍,当时的居民已经有十几种制作玉器的工艺,而其他地区只有一些简单的工艺。

  这些精美的玉器究竟是如何打磨制造的,朔知介绍说,其实工艺并不复杂,拿玉料的切割来说,凌家滩先民用绳索沾上砂子,在玉器上来回拉,用砂子的硬度逐渐将玉器切割开。曾有专家仿照古人的方式手工打磨这些玉器,发现每小时可以磨0.3毫米的深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300年前 凌家滩超越埃及文明
齐家文化喇家遗址的概述
凌家滩遗址的5大悬疑 科技网
古老东方的神秘文明:山东焦家到底挖出了啥?为何会引起轰动?
【CCTV13】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凌家滩遗址
青海农村小孩推石头出去玩,专家一看不得了,竟是夏朝的国宝玉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