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渊 雷 运用 温 阳 法经验初 探亲

陆渊 雷 运用 温 阳 法经验初 探亲

李 凯 , 李 秘, 江 泳

陆渊 雷 ,名 彭 年 ,字 渊 雷 , 江 苏川 沙 县人 , 民国 时期 著名 的 中 医学家 、 中 医教 育 家 和 著 述 家… 。 其 学术 思想 以 “中 医 科 学 化 ” 为 代 表 , 力 主 中西 医 之 汇通 。 在 对 中 医概 念“阳气 ” 的认识 上 ,认 为“人体 赖 热量 以生存 ,进食 即所 以增入 热量 , 而 时下 病人 与 医家 ,均 习 惯喜用 清凉 药 , 即使 已感 受风 寒 ,亦 不敢 与、不 敢服 温表 药。 不 知人身 阳 气 ,时常 被 损 ,不 易发 觉 ,乃 至阳气不足 以维持 生命 时, 虽欲 温 复之 , 已不能 为 力。”故 笔者特撰 此文 阐述 陆渊雷对温 阳法 的运用 , 并撷取其 医案予 以佐 证 , 旨在指 导今 日之临床。

1 中 西 医汇 通 。温 阳 法可 抢救 器 官 之衰 弱

陆渊 雷认 为 ,现 代 医学 的器 官 衰 弱 、功能低 下 等病 证 隶属 于 中 医阳虚证 、亡 阳证 范 畴 , 当从 温 阳角度进 行 治疗 , 其 方药 以附 片 、干 姜及 真 武 汤、 四逆 汤 之类为代 表 。 如 陆 渊 雷 明确 指 出 : “干 姜 与 附 子 俱 为纯 阳大 热 之 药 , 俱 参 使 功 能 亢进 ” , “四逆 汤 为 强心主 剂 ” 。

在 具体 使 用 温 阳 方 药 时 , 陆渊 雷颇 有 心 法 。 其一, 根 据病 位不 同选 药不 同, 充分 发挥 药 物 的归经作用 。 如其 主 张“心 脏衰 弱 , 细 胞 之 生 活 力减 退 者 , 用附子 ” ,“肺 寒 、 胃寒 、肠 寒者 , 用 干 姜 ”。 其 二 , 根 据病势 轻重 不 同选 药 不 同,体 现 了病 重药重 、病轻 药轻的施 药原 则 :“仲 景 于 亡 阳虚脱 之 证 , 必 用 生 附子 配干姜 , 甚或 依 证 更 配 以人 参 ”。 若 病 情 较 轻 , “仲 景于 阳 虚证 , 心 脏 衰 弱 不 甚 者 , 量 亦 不 大” 。 其 三 , 客观对待 中药和 西 药 的效 果 。 对 于 西 医的器 官衰 弱 、功 能低 下 病或者 说 中 医的 阳虚 证 、亡 阳证 ,陆渊 雷指出西药效 速 且 疗 效 确 切 , 中 药 效 稳 而 持 久 : “初 用时 , 虽不及 西 药之 效速 而确 , 然 连 续 用 之 , 至 回 阳之后 , 往往从 此遂 愈 , 更无流 弊 。”

案 1… : 叶先 生 ,初诊 ,病 后 常手足 汗而心 悸 ,振振欲 擗地 。 口 渴 不欲 饮 , 大 便 不调 , 寐 不 安 , 多梦 。脉左 细右 浮 , 舌上 薄 白 。 神经 与心 脏俱 弱 , 胃肠 又 不和 。 处 方 :云 苓 15 g, 黑 附块 9 g(先 煎 ) , 姜 夏 12 g,炙草 3 g,生 白术 9 g,川 连 1. 5 g, 干姜 3 g,红枣 4 枚(去核 ) , 白芍 9 g, 淡芩 6 g,太子 参 9 g。

按 :《伤寒 论》 中真 武汤证 为 “太 阳病 发 汗 , 汗 出不 解 ,其人 仍发 热 , 心 下 悸 , 头 眩, 身 嘲 动 , 振 振欲 擗者 ,真武 汤 主之” 。 从 患 者症 状 可 知 , 此 患者 正是阳虚水 泛之 真武 汤证 , 另患者 肠 胃不和 ,故加 用半 夏泻 心汤 辛开 苦 降 ,调 和 肠 胃。 除此 案 外 ,《陆渊 雷 医案》 中“少 阴病 ”篇 尚有“脉舌俱不足 , 殆心 脏衰 弱所致 ” ,“脉 稍起 , 舌 仍 虚 , 总之 心 脏 稍 好 转 ,属 慢 性 支气 管炎 ,无 法根除之”等记 载。 从 中可以看 出, 陆渊雷把 阳虚证 、亡 阳证 与现代 医 学的机体 器 官衰 弱、功能低 下相 结合 的学术 思想 , 虽然 引 入西 医学认 识 ,但仍 不忽 略 中医之 四诊 合 参 , 尤 重 舌脉 在 疾 病 过 程之变 化 ,此 点也 是值得 后人 学 习 之处 。

2 温 阳法 针对 疾病 共性病 机用 于痢 疾等治 疗

在《陆 渊雷 医案》所 收 录 的 7 例痢 疾 医案 中, 虽然 证型 有寒 有 热 、 有 虚 有 实 , 但 全 部 都 使 用 了 温 阳法 ,若证 属 阳 虚则 选 用 附 子、 干 姜、 甘 草 、补 骨脂 、 赤石脂 等 ; 若证属 热 痢 ,在 清热止 痢 的基础 上配伍 少量温阳药,如小 剂量 的甘草干姜汤 , 热痢 使用 温阳 法,看 似 治法 与病机 不符 ,但 笔 者 认 为 热痢 使 用 温 阳法的根据 有二 :一是 从痢疾 的病 情发 展角度 看 ,需使用温 阳法 。 痢疾 一 病早 期 可 因邪 因实 致 病 , 但 患 者 泻下 无度 ,患病 时 间一 长 津液 大 量 丢 失 , 气 随 津脱 , 即使是热 痢患者也会 出现 津液不足、 阳气耗损 的病机 。既然有 阳 气耗 损 的 病机 , 使 用 温 阳 之 法 当属 正 法 。

此时 虽也有 阴伤 之 候 , 但 治 疗 应 以温 阳 为 先。 正 如《伤 寒论 》“得 之便厥 , 咽 中干 ,烦 躁 , 吐逆 者 ,作 甘 草干 姜汤 与之 , 以复 其 阳; 若 厥愈 足 温 者 , 更 作 芍 药 甘草汤 与之” 。 张仲 景在 对待这种 阴 阳俱损 的病机时也是 先使用 甘 草 干 姜 汤 “以复 其 阳” , 待 阳 回“厥愈足 温 ”后才考 虑 芍 药 甘草 救 阴。 从 陆渊 雷 痢疾 医案的记 载和所引《伤寒论》条文可知 ,在 急性病 同 时耗伤 阴 阳时, 当以 固阳为要 , 阳气 回复 可 固摄 和运 化阴津 ,若 见 阴阳 两耗 就 阴 阳双 补 , 反而会 互相 掣肘 影响疗效。 二是从痢 疾的共性病 机看 , 需使用 温阳法。

不论 是何 种证 型都 会 有 泻 下 、里 急后 重 这 样 的 共 同症状 ,其 共 同症 状提 示 一个共 同的核 心病 机 , 即脾之生理 在 于运化 水谷 ,今 泻下 无 度 、里 急 后 重 ,是 脾 失健运 的表 现。 故不 管痢疾 表现 为何 种证 型 ,如 热痢 、虚寒 痢 抑或疫 毒痢 ,都 有 脾 失 健运 这 一共 性 病机 的存在 。 运 化之 动力 在 于 脾 之 阳 气 的推 动 , 故 要止 痢需 复脾之 运化 , 复脾 之运 化 当温脾 之 阳气 ,此 为热痢亦 需使用 温 阳 法之依 据 。

案 2… : 朱居士 ,初诊 ,佛教 居 士林 。 十 月 四 日,痢后 重腹 痛 ,昼 夜 无 度 。 身 热 呕 恶 , 不 思食 , 舌 白无苔 。 病势 颇不 廉 , 为其脉 大也 。 处 方 :煨葛 根 9 g,川柏 2.4 g,赤 芍 12 g, 桔 梗 6 g, 炙 草 3 g, 白头 翁 9 g(酒 洗) , 川连 1. 5 g,枳 实 6 g, 油 当 归 9 g, 秦 皮 4. 5g,淡 芩 6 g, 木 香 3 g, 干 姜 3 g。 案 评 : 此 后 不 复 来邀 。 后 问他人 , 知服 此 一 方 竟愈 矣。 余 尝 自谓 善 治痢 , 非夸 也 (陆渊 雷原 文 ) 。

按 : 此案 中 患 者 身 热 、脉 大 等 都是 热证 的表 现 ,陆渊 雷处 方 中包 含葛 根芩 连汤 、 白 头翁汤 ,也说 明其辨此例 为热痢 。 但在方 中陆渊雷加 用甘草干姜汤这一温 阳之 方 ,根 据 有 二 : 一 是进 一步 分 析 症状 可知 ,热痢 本应 舌黄 ,从 舌 白可 知 阳气 已伤 ,无 苔说 明 阴津已耗 , 既然 阳气耗损 的病 机 已现 ,使 用甘 草干 姜汤 温阳之 法 当属正 法 。 二 是 甘 草 干姜 汤 温 运脾 阳 , 能针对脾 失健 运 的共性 病机 。

3 温 阳 法 作为 补法 。

用 于疾 病 向 愈期 调治温 阳 法作 为 补法之 一 ,用 于 阳 虚证 的调 治 ,尤 其是在 疾 病 向愈 期 尤 为 常 用 , 陆渊 雷使 用 经 验 为 : 第一, 以脉象 为诊 断 阳虚 的 眼 目。 从 陆 渊 雷 治疗 阳虚证 的 医案 中发 现 , 其 诊 断 阳虚 之 证 尤 重 脉 象 , 以 脉迟 、缓或微 弱 、沉细欲 绝 为 要 点 , 如 陆 渊 雷 医案 中 见到患 者舌 苔厚腻 或厚 干等 。 但 如脉 象具 有 有迟 、弱 、缓等 阳虚之 征 ,仍 宗 温 阳之 法为 主治疗 。 第 二 , 温 阳必兼 补 气。 中医理论 认为 ,气虚 为 阳虚 之 渐 , 阳虚 为气虚 之甚 , 意指 气虚 未 愈 , 病 情进 一 步 恶化 , 气虚 之极则 为 阳虚 。 因此 ,如 果 已然 阳 虚 ,在 温补 阳 气 时必须兼 以补 气 , 所 谓 “温 必兼 补 ” , 故 陆 渊 雷 在 使 用 温阳药时常 同 时配伍补 气 药, 如 附子 、人参 同用 ,温 阳 、补气 共用 , 以提 高温 阳之疗 效。 第三 , 温 中有通 。 在温补 之 时陆渊 雷喜 选用 附子 、 干姜 、桂 枝 之 属 , 笔 者认为 此类 药物具 有 辛 温之 特 点 , 性 温 则 能补 阳气 之虚 , 味辛 能散 、能通 , 又 能助 阳 气之 动 ,如 此 契 合“阳主动 ” 的生理 特 点 ,使 补 中通 ,不 致壅遏 。

案 3 :樊 女 ,初 诊 ,宿 有 胃病 ,往 日发 惟 胃脘 膜闷, 此次则 痛作且 痛处 偏右 ,舌 苔厚腻 、偏右 更厚 , 脉迟 、有噫 气。 方 药 :川 连 1. 5 g,桂 枝尖 4.5 g,太子 参12 g,干 良姜各 1. 5 g,姜 夏 9 g, 薤 白9 g, 栝楼 9 g, 炒茅术 6 g,旋 覆花 6 g,代 赭石 12 g, 炙甘 草 3 g, 生姜 6g,红枣 4 枚 (二 诊 略 ) 。 , 三诊 : 得 小 量棱 莪 , 胸 次 松动 ,但 脉殊微 弱 ,此 宜攻补 兼施 。 又右侧 自咽喉 至胸脘 ,俱 觉 障碍 ,则 病 涉神 经 。 方 药: 当 归 9 g, 人 参 须6 g, 黑附块 3 g(先 煎) , 白芍 6 g, 良姜 3 g, 制香 附 9g, 莪术 4.5 g, 三棱 4.5 g, 蝎 尾 3 支 , 防风 3 g, 郁 杏仁各 3 g, 内金 炭 9 g, 生麦芽 9 g。

按 : 此案 患者 胃病 经过 前二 诊调 治 , 至三诊 陆渊雷 认 为治 法应“攻 补兼 施” 。 从其 用 药“当归 9 g、人参须 6 g、黑 附块 3 g、 白芍 6 g、 良姜 3 g” 可 以看 出 ,当归、 白芍 补血养 阴 ,人 参 益 气 , 附子 、 良姜 温 阳 , 其中附 子 、 良姜 也做 为补 益 药使 用 ,达到 温 阳之 效。

4 对 温 阳 过程 中不 良反 应的认 识 与处理

阳药性 温 而主 动 , 若 稍有 过 量 在人 体 就 会 有 明显反 应 ,且 阳药之 中如 附 子 、细 辛本 身 就 具 有 毒 性 ,易 引 起不 良反 应 ,所 以在使 用 温 阳 法 时还 需掌 握 好使 用 阳 药后 不 良反应 的认 识和对 其 的处 理 。

第一 , 若 病证 未 愈 , 不 良反 应 已显 , 亦坚 持 温 阳法。 若 结合 舌脉及 全 身 症 状 阳虚 病 证 仍 存在 , 其 处理 是 “有是 证 用 是 药 ” ,继 续 温 阳 之 法 ,但 是 在 选 药上略有 考 究。 如 去掉 峻 猛 之 品如 附子 ,保 留缓 和 之品如 干姜 , 既减 缓温 阳过程 中的不 良反应 , 又保 留温阳之 效。 第二 ,若 病 证 已愈 , 不 良反 应 出现 , 稍 用 清凉之 法。 若 阳虚 证 已愈 ,确 属 药过病所 ,则遵 陆渊 雷所言 “若 热 药稍 过 , 人体 立 即发 觉 , 稍用 清 凉 药 , 即可平 复”。

案 4 :姚先 生 ,初 诊髋 骨 干睡梦 中 剧痛 。 寐 愈酣 ,痛 愈甚 。 天愈 热 ,亦愈 甚。 脉 迟 ,舌 厚 而 白 , 应是水 气。 方 药 : 赤 白茯苓 各 12 g, 茅 白术各 6 g, 炙草 3g,赤 白芍各 12 g,干 姜 3 g, 黑 附块 6 g(先 煎 ) , 当 归9 g,泽 泻 12 g。 二诊 :腰 髋 痛 , 与苓 姜术 甘 芍 草 附合剂 ,痛处颇瘥。 而新加 齿痛 是上部 不耐 温药、 舌 白腻 。 方 药 :赤 白芍各 12 g, 干姜 3,泽泻 12,苍 白术各6 ,炙 草 3,杏 仁 15 g。

按 : 此案 中患者 经姜 、附等 温 阳药治疗 腰 髋痛 缓解 ,但 “新 加 齿痛 ” 陆 渊 雷 认 为是 “上 部 不 耐 温 药 ”。但 腰 髋痛 并未 痊愈 , 阳虚 证 仍存 在 , 陆渊 雷继 用 温阳之法, 但是在选药上略有考 究。 《本草正义》 云 :“附子 ,本 是 辛温 大热 ,其 性 善 走 , 故 为通 十 二 经 纯 阳之要 药。 ’ 故去掉 峻 猛 之 附子 ,保 留缓 和 之 干姜 。 阳气于人 体 的重要 性 勿 庸 多言 , 陆 渊 雷 中 西 医 汇通 表述 的“人体 赖 热 量 以 生存 ” 也 说 明 了他 在 临床 中对人体 阳气 的重 视 。 将 其 经 验 用 之 临床 , 需 详 审 舌 、脉 、症状 ,细 辨 中医 阳虚 之证 , 同时可参 以器 官 衰 弱、功 能低 下之 西 医学诊 断 ,适 时适量 地使 用温 阳之 法,方 能取得 良好 的疗 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仲景使用附子有三大主要药法
『温里剂』回阳救逆>四逆汤>少阴病温法提要
中医火神派
中医火神派部分医案全解
(4)扶阳派卢崇汉郑钦安吴佩衡祝味菊医论
中医火神派扶阳语录 中医扶阳是扶了中医人的阳气 中医扶阳探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