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话说:灌浆有墒,籽饱穗方。小麦灌浆水要不要浇?到底怎么浇?

现在小麦已经过了扬花授粉期到最后一个多月的灌浆期了,麦粒灌浆之后便会迎来小麦的成熟收获期。小麦最后这一个多月灌浆期,是麦穗籽粒不断积累养分(淀粉、蛋白质等)、不断变大增重的关键期,小麦灌浆的速度快慢、积累养分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小麦成熟期的早晚和小麦的千粒重和最终产量。

在小麦进入到灌浆期以后,这时候会经常遇到高温干旱或者大风大雨的天气,此时小麦灌浆期的管理,不仅要预防小麦遇到大风大雨倒伏、阴雨湿度贪青旺长晚熟等减产问题,也要预防小麦发生脱肥早衰、干热风、灌浆期病虫害等减产问题,除此之外,小麦灌浆期时还要注意一个广大农民经常忽略的问题——要预防小麦灌浆期遇到持续高温干旱而造成麦粒灌浆缺水或过湿过涝减产的问题。

由此也就引入到农技小背篓今天要给大家重点讲解的问题——小麦灌浆水的浇灌问题。

小麦的灌浆水,也经常被叫做“小麦的麦黄水”。对于小麦的灌水,除了少数经验丰富的农民朋友外,大部分农民朋友对这个问题普遍是认识不清、搞不明白的——小麦上的灌浆水,到底需不需要浇?到底能不能浇?如果需要浇水,那么哪些情况下能浇、哪些情况下不能浇?如果能浇水,那么什么时候浇最好、浇到什么程度最好?小麦灌浆期怎么预防干热风、倒伏、病虫、脱肥早衰等问题?

今天呢,农技小背篓就针对上面提到的这几个问题,给大家重点说一说小麦灌浆水浇灌的问题。

一、为什么一定要预防小麦灌浆期发生缺水干旱的问题?

对于小麦来说,所谓灌浆期,就是小麦通过把叶片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养分不断向麦穗籽粒中输送积累,从而促进小麦的穗粒不断的变大变重变饱实的过程。

小麦在灌浆期只有充足的水分供应(特别是在小麦扬花后开始灌浆到成熟采收前的半个月内),才能保证小麦绿叶能够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持续制造出更多的有机养分,小麦的穗粒才能积累储备下更多的淀粉、蛋白质养分,进而达到高产优收的效果。反之,如果小麦在灌浆期干旱缺水,那么就会使小麦的叶片过早黄枯而大幅削弱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分的能力,或者因为高温干旱而诱发小麦发生比较严重干热风害,这样既容易造成小麦灌浆迟缓、籽粒发育不饱实、穗粒重变轻的问题,还会导致小麦出现大量的空粒、瘪粒或者麦穗过早干枯成熟而大幅减产。

从这一个方面来说,小麦灌浆期是一定不能缺水的。正常情况下,从小麦开始灌浆一直到成熟采收前10-15天的这段时间内,大家一定要预防麦田出现干旱缺水的现象,最好把田间土壤湿度控制在70-80%左右(这个湿度最有利于小麦灌浆),这个土壤湿度也比较好判断——抓一把地面下10公分的土壤,如果把土壤握在手里能成团,握紧后手缝不会流水,松手后土团不会自然散开,就说明这个土壤湿度是比较合适的。

二、为什么一定要预防小麦灌浆期供水过多土壤湿度过大的问题?

小麦灌浆期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保证顺利灌浆增重(充足的水肥供应是小麦饱实灌浆实现高产的基础),但同时要预防小麦灌浆期供水过多、土壤过湿的问题,否则也是会造成小麦大量减产的。

如果小麦灌浆期供水过多、湿度过大,会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一方面会导致小麦在生长后期出现茎叶贪青旺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衡的问题,造成小麦株体合成的养分大量被茎叶所夺取消耗而麦穗籽粒灌浆发育营养供应不足的问题,最终导致小麦因为籽粒养分积累不足、灌浆不饱满不充实而减产。

另一方面会增加小麦秸秆的嫩脆度、降低小麦秸秆的硬韧度,在小麦籽粒灌浆的最后一个多月时间里,这个时候大部分地区经常出现大风大雨的天气,如果小麦生长后期供水过多、土壤湿度过大,那么小麦灌浆期一旦遇到刮大风、下大雨的情况,势必就会造成正处于产量形成期的小麦出现大量倒伏的情况,而小麦一旦大面积倒伏则减产就不可避免。

再一方面会造成小麦水大沤根而减产。如果小麦灌浆期供水过多、湿度过大,一方面会造成地下的小麦根系因为水大沤根、缺氧窒息等而诱发小麦大量黄叶或根系吸收养分受抑的问题,从而造成小麦籽粒灌浆期时因为营养供应跟不上而出现较大的减产。

还有一方面,小麦灌浆期时如果供水过多、土壤湿度过大,会给麦田中各类病虫害的繁殖扩散创造有利条件,这样就会加重小麦发生各类病虫害的风险和程度,比如说吸浆虫、蚜虫、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非常容易造成小麦大幅减产。

从这个方面来说,小麦在灌浆期时又是万万不能过多过频浇水的,特别是在小麦成熟采收前的7-10天一定要立即停止浇水,只要田间土壤湿度不低于45-50%以下(地下5-10公分的土壤握在手里不能握成土团),否则就很难保证小麦能够顺利实现高产优收。

三、小麦灌浆期如何确保小麦既不干旱缺水又过涝过湿?如何灵活地浇好灌浆水?

1、小麦灌浆期时,哪些情况下可以不浇水,哪些情况下要尽量浇水?

一般情况下,只要当地天气状况正常、小麦灌浆期下雨天气较多或者前期下雨降水量充足、小麦前期返青水/拔节水/抽穗水浇灌充足以及土壤含水量(湿度)在70%以上的麦田,这种情况下,咱们广大农民朋友一般是不需要再额外去花费人力和投入时间去浇水的。除此之外,凡是地势低洼、土壤黏性大、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麦田,以及播种量很大、麦株群体数量大、长势过旺、播种抗旱/不抗倒伏品种的麦田,除了遇到特别干旱的情况以外(不旱则尽量不浇),一般也是不需要再额外浇灌灌浆水的。

但是,如果是小麦灌浆期的话,你们当地的天气一直是持续高温干燥、小麦灌浆期雨水很少或很小或者前期(5月中旬前)没有有效降水、小麦前期没有浇足返青水/拔节水/抽穗水以及土壤特别干旱缺水(土壤含水量降到了50%以下、土壤难以握成土团)时,这时候我们就一定需要及时给正处于集中灌浆、大量需水的小麦进行浇水增补水分的。除此之外,凡是在山坡上、沙性大、土壤特别疏松等容易漏肥漏水的地块上种植的小麦,以及播种密度小、田间麦株稀疏、长势黄弱、种植不耐旱品种的麦田,除了小麦灌浆期确实是下雨十分频繁的情况外(不涝则尽量田间浇水),这样的麦田很容易出现小麦灌浆期缺水的问题,所以这些麦田也是需要及时浇灌灌浆水的。

2、小麦灌浆期时,在什么时间浇水最合适?浇多少水最合适?

从最有利于保障小麦灌浆的角度上来说,小麦灌浆水一般在小麦扬花授粉后10-15天左右时(小麦穗粒刚开始灌浆时)进行浇灌最合适,如果从月份时间上来说,小麦灌浆水一般在4月底到5月初的这段时间进行浇灌最合适。不论是小麦灌浆是浇灌的时间过早,还是小麦灌浆水浇灌的过晚,都是不利于小麦顺利灌浆增产和正常成熟收获的

在小麦灌浆初期浇灌浆水时,一般选择在晴天上午8-10点或下午5-6点进行浇水最合适(一早一晚浇水)。小麦浇灌灌浆水时,一方面应当避开中午11点到下午3点这段高温强光的天气,否则浇水后会造成小麦叶片因高温急剧脱水而发生叶脉萎焉黄枯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确保浇水后接下来的3-5天内没有大风大雨天气,否则浇水后容易造成小麦发生大面积严重倒伏的问题。

在小麦灌浆水的浇灌浇水量上,一般浇水后保持田间土壤的湿度一直在70-80%左右即可,浇水不足或浇水过量都不利于小麦的顺利灌浆且不利于保障小麦顺利成熟高产。凡是灌浆期土壤特别干旱或者灌浆期高温干旱少雨天气多或者小麦长势较弱的小麦种植区,可以适当多浇一些水,凡是灌浆期土壤干而不旱或者灌浆期经常下雨/雨水频繁或者小麦长势很壮旺的小麦种植区,浇水时可以适当少浇一些水(甚至可以不浇水),浇水后只要确保麦田土壤始终润而不旱即可。

三、小麦灌浆期促进高产的其他几个重点管理内容(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

如果是为了避免小麦灌浆期因为发生病虫害而减产的问题(灌浆期在重点保护小麦的绿叶),那么农技小背篓建议大家:在小麦灌浆期时,用磷酸二氢钾+杀菌剂+杀虫剂连续喷施2遍,具体用哪种杀虫杀菌剂,大家要根据自家麦田最容易发生的病害和虫害类型进行灵活选配,常用的药物如戊唑醇、甲托、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啶虫脒、三唑酮、吡虫啉、噻虫嗪、噻呋酰胺、高氯、等。

如果是为了预防小麦灌浆期因为发生干热风和大面积倒伏而减产的问题,那么农技小背篓建议大家:在小麦灌浆期时,按照每亩100-150克磷酸二氢钾+每亩10-15毫升芸苔素内酯的配方连续喷洒2-3遍,这样既能促进小麦更快更饱满的进行籽粒灌浆、提高单重增产,同时还能大幅提高小麦的健壮度、增强小麦对干热风和倒伏等问题的抵抗能力。

如果是为了预防小麦灌浆期出现后期脱肥早衰而减产的问题,那么农技小背篓建议大家:在小麦灌浆期时,按照0.5%尿素水+0.3%磷酸二氢钾+1000倍芸苔素内酯的配方连续喷打2-3次,这样可以有效增补养分、延长小麦绿叶的寿命期,避免小麦在灌浆中后期因为脱肥早衰而减产。

点击上方“关注”农技小背篓 每日了解更多实用的农技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灌浆有墒,籽饱穗方”,小麦灌浆期必须浇水?且慢!看完再说
春季小麦返青水早浇和晚浇哪个好?如何才能浇对浇好小麦返青水?
土壤湿度大,小麦还浇不浇越冬水?今年情况特殊,别做错了
做好灌浆期水肥管理,提高小麦产量
夏天哪些地区会干旱哪些地区会洪涝?应该提前防备,看看就知道了
小麦浇水多点好,还是少浇一点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