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愧我留遗无长物,园林学校即贻谋”
匹夫
6小时前
阅读 36
关注

     “愧我留遗无长物,园林学校即贻谋”

             ———    纪念赣州四中创立人黄衍裳先生诞辰150 周年          

                         毕兆祺    文

       黄衍裳(1870—1933),字洁吾,别署静园居士,江西上犹人,寄籍赣州。庚戌年(1910年)以拔贡朝考二等授民部八品京职,后乞假归里,奉母尽孝。

        黄先生以毕生之精力,尽瘁于教育事业。最初,他开设私塾授徒,继而应聘于上犹官立高等小学堂任教。历任赣南宁师范、省立二师、省立四中、省立三中、幼幼中学国文及历史教师16年。他认为 “办教育当先从基础教育入手”,因此,1914年(民国3年),他在赣州创办私立幼幼小学,1923年(民国12年),创办私立幼幼中学。办学所用资金万余元,大部分来自其私人资产。曾任幼幼小学、幼幼中学校长多年。 他60岁寿辰得到亲友赠送的礼金全部捐献给了幼幼中学修建大礼堂。       

         黄衍裳先生办学,业绩卓著,为赣南培养了许多人才,受到中央和地方的多次嘉奖。

                  创立新校      冠名“幼幼”


        清代末期,民国初年,中国社会,暮气沉沉。这是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酝酿改革的时代。

       这时候,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已经完全不适合于时代了。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时增开的“甲辰恩科”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迫于形势,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批准了张之洞与袁世凯等人递呈的《请废科举折》奏请,颁《清帝谕令停科举以广学校》诏,宣布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起推行学校教育,自此,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宣告废除。

          旧教育制度的废除 ,催生了新式学校。             

         黄衍裳、黄衍袁兄弟二人,他们素有启迪民智、振兴中国的强烈愿望,他们敏锐地感觉到,教育革新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教育救国,崇尚民主、自由、科学的时代潮流使他们充满希望,他们决心要为赣州的教育干一番事业。

         经过一番酝酿、筹划,民国3年(1914年),黄衍裳、黄衍袁兄弟二人,与郭仿西(郭昇铭)、罗铸、徐先桂、戴鋆隆、吴汉清等五位旧友同道,商议决定选择赣州城内江东庙处为校址办学,于是,一所新式的学校——私立幼幼小学,宣告诞生。黄衍裳先生为首任校长。                                

         私立幼幼小学的办学经费由七位创立人捐资,黄衍裳、黄衍袁兄弟二人私人的几间住房,因陋就简权作教室。办幼幼小学最初的目的,主要是方便亲朋好友的小孩好就近上学,因而以“私立幼幼小学”作为校名。“幼幼”二字,取自《孟子·梁惠王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句中“幼吾幼”之意。后来,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知名度日益扩大,请求上幼幼小学的人越来越多,学校就不只是招收亲朋好友的小孩入学,也招收其他市民的小孩入学,招生的范围,也就推广为“及人之幼”了。

                     特色教育     服务乡邦


        作为公办学校的补充力量,私立幼幼小学的办学思想非常明确。黄衍裳先生将幼幼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于服务乡邦,服务地方。

       在课程的设置上,学校除了按教育部规定开设课程外,还增设了许多实用课目。学校在校园内种植了花果百数十种,让懂行的人教学生“移花接果之法”。学校还教学生学习各种手工劳作,据资料记载,当时的幼幼小学,编织竹帘工、泥工、竹工、石膏工“无所不备”。国文课则增加日记及普通应用短札、各种字据、契约、柬帖、商店发单的写作知识的传授;另外,学校还教学生一些珠算兼习簿记管理方面的知识。因此,幼幼小学“初小毕业如贫寒无力升高小者入商学徒,书单发票、记账结账、粗浅言札,各件皆娴熟”。就是说,幼幼小学的学生,在初小毕业后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其他学校学生未能掌握的方方面面的技能与本领,方便了学生以后的就业,大受社会的欢迎。这么做,与当时提倡的平民教育、职业教育也非常吻合。

         当时赣城的小学,都是按上面规定的章程,实行每星期放假一天,暑假放假数十天的制度。黄衍裳先生为此深深感到忧虑。他认为,学童嬉游过多,学校一星期六天学的东西,一个星期天就被消磨掉了;半年学的东西,放个暑假数十天就消磨掉了。于是,他在幼幼小学稍作了变通,改为星期日午前仍上半天课,温习前六日旧课,暑假期间,也是每日午前上半天课,温习本学期旧课。这么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受家长欢迎。

        幼幼小学的许多做法,也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据记载,民国三年(1914年)十月,江西省视学王朝桢到赣县视察,“特别注意”了幼幼小学,详细考察了三天,决定推广幼幼小学的多种做法,要省里的一些小学仿照执行。当时,王省视学“且咨赣县”,还给了幼幼小学“临时奖励金四十元”。

                   重视质量     声名日隆


         那时,公办中学(如省立第二师范、省立四中等)的招生考试定于每年的秋季,而小学高小毕业却是每年的春季。就是说,高小毕业生要荒废近半年时间再去投考中学,这极大地影响了考生的成绩。中学招生考试的主要学科为国文、英文、算术三科,黄衍裳先生想学生、家长之所想,民国四年(1915年)始,即租用章贡中学的教室,招收补习生130名,每生收取学费毫洋8元,针对性地为这些高小毕业生开设这三门考试学科的短期补习班。这种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据当年的省立二师、省立四中两校录取人数统计,幼幼小学每百名考生中录取学生六七十人,考试成绩前十名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幼幼小学短期补习过的学生。

         黄衍裳先生在幼幼小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重视教学质量的种种做法所取得的成效,在数年之后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也显示了出来。幼幼小学毕业考入省立二师、省立四中的学生,后来参加高考,不少都录取在国立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交通大学、中华民国海军学校等名牌学校以及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的专门大学,甚至还有一些幼幼小学未读过高小直升中学的初小毕业生,也考取了上列大学。

       由于优秀的教育质量,突出的办学成就,幼幼小学创立没几年,就在赣州城声名鹊起,鹤立鸡群,甚至被誉为“赣郡之冠”。

       民国四年(1915年),在赣州城许多公私立小学停办的形势下,上级管理官员,唯独对幼幼小学情有独钟,网开一面,力劝幼幼小学在赣城西面和北面再扩办两所初小,并拨定新开路关帝庙和景凤山两处作为校舍。可惜由于开办经费难筹,最终只在新开路关帝庙添办了一所学校,是为幼幼初小第二校。

                 校舍被占     惨淡经营


        20世纪一二十年代,群雄并起,武人专权,军阀混战,一个个军阀走马灯似的,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赣州的学校特别是像黄衍裳先生创办的幼幼小学、幼幼中学这样的私立学校,深受其害。自民国5年(1916年)至民国15年(1926年),幼幼学校校舍屡屡被各路军阀占用,未曾稍息。就是在这样动荡的年代,黄衍裳先生为办好幼幼学校,可谓殚精竭虑、惨淡经营。

         幼幼学校另一位创立人郭昇铭先生的《私立幼幼学校前后十六周年之概况》(简称《十六年》)一文,断断续续记载了当时的一些状况。

         民国七年(1918年),幼幼小学本来形势看好,一校的高小生百余名、初小生六七十名、补习生百余名,加上二校初小生四五十名,全校共有近四百学生,比往年都多。未料到是年旧历四月,各路军阀麇集赣州,准备大举攻粤,幼幼小学校舍被占,各年级学生,“如鸟兽惊散”,至秋季下学期军阀退兵,学校才复课,但已难以恢复原有规模,经费也损失不少。

        民国十一年(1922年),因担忧粤军来攻打赣州,赣城北军云集,幼幼校舍尽成北军营房。是年“四月望(十五日)后,各级学生散尽”。后“南军克复赣城,北军尽退;南军不久回粤,北军又来驻校”(《十六年》)。经这么反复折腾,幼幼校舍校具尽损,图书亦“摧残尽矣”。

       民国十二年(1923年)五月,五六种军队集中赣州,军队自由觅驻地,幼幼学校在劫难逃,临时让学生冒雨离校,以腾空校舍。尤其是“复杂强悍异常”的北方各军,将幼幼学校“视为邮亭,此来彼往,迄无宁日”(《十六年》)。黄衍裳先生曾“维持心切,冒险与各军婉商。将六年新建之洋式校舍,延扎九旅医官,占屋不多,留得通融复课余地”(《十六年》)。

        民国十三年(1924年)冬,建国军刚离去,北军又回赣城,又要在幼幼学校江东庙校区驻军。黄衍裳先生据理力争,然北军“不能以情通,不可以理喻”,强行驻扎,并将江东庙高小校舍作为该军师部马厩,结果学校新添校具又被捣毁大半。黄衍裳先生无奈,只好让初中、高小、初小数个年级的学生,全部集中在新开路关帝庙新建的一幢小洋楼四个教室上课,办学条件,“困难极矣”。

        至民国十三年夏,江东庙校舍仍为北军马厩。是年秋,革命军到赣州,北军退,被占用的幼幼校舍才得以空出归还学校,然而,因破损不堪已不能用了。所幸的是,革命军未长期驻军在幼幼校舍,有时要暂时借用一下校舍,也能爱护校舍校具。

                  筹集校款     艰辛备尝


        幼幼学校创办没几年,校舍即屡屡被军阀占驻,校舍问题成为办学的一大问题。十余年来,每个学期,黄衍裳先生都得为解决校舍问题煞费心机,伤透脑筋。

        办学的另一大问题,则是办学经费奇绌,常常是捉襟见肘,寅吃卯粮。这又得黄先生想方设法去解决。

       像幼幼小学及后来的幼幼中学这样的私立学校,办学经费来源通常有这么几条渠道:一是创立人自己凑集资金, 二是收取学生少量的学杂费,三是政府部门的补贴,四是社会捐助。

        幼幼学校的创立人并非富翁,能拿出的资金毕竟有限。如黄衍裳先生自己家,从上犹移居赣州时,已是一贫如洗(“赣郡移居贫欲洗”,见黄衍裳《咏家史》诗五首),因而他常告诫后人,“温饱儿孙须努力,时时应记祖宗贫”(引诗出处同上)。他家的私宅,除了家人住的,都空出来给幼幼小学做了校舍用。民国十八年(1929年),黄先生60岁,他把寿辰得到的亲友赠送的礼金,全部捐献给幼幼中学修建大礼堂。为了学校建设,黄先生可谓是尽心尽力。

        想学校能得到政府部门的补贴,这又是不太靠谱的事。民国四年(1915年),赣县还能给幼幼小学每年40元大洋补贴,后来,军阀混战,经费难筹,政府自身都无法自保,自然连这几个钱也无法补助给学校。学生学杂费一学期只收一次,且数量不多。因此,筹集资金只能靠社会募捐。

         民国六年(1917年),幼幼小学拟添建校舍,“公家既无款可拨,私人又独立难支”(《十六年》),于是,黄衍裳先生“遂于暑假炎天烈日中,四处奔驰劝募,幸得社会信仰,只四十日之时光,在赣城募得近二千元,又赴上犹各墟再募得近二千元”(《十六年》)。当年八月,学校一幢两层楼房竣工。                   

         民国十四年(1925年),因为初中部课程的需要,黄衍裳先生函嘱时在上海震旦大学就读的其三子黄鲲购办博物标本、理化仪器两批,又在震旦大学医院领得真人骨骼标本全副,以作上课之用。黄先生认为,作为一所学校,如果“学子不安心,实官厅之误”;而“设备不完善,即学校之羞”。因而,他努力担当起改善办学条件的责任。资金不够,黄衍裳先生就以学校名义,自己具体负责,发起邀请“千金之会”(大概是民间集资组织,存疑)。另外,黄先生又说动军政界发起募捐,筹得资金一千五六百元,购置与学校相连民房一栋,作为后来的办公室和理化教室。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因原有学生宿舍倒塌无法寄宿,学生大多散居校外,管理难周。又担心学生不住校无人管束,沾染污俗,贻误一生,黄衍裳先生召集校董开会,提议建筑两层楼宿舍一栋,并赶在秋季招生学生好住宿。初估工料八千元。开始,黄衍裳先生以私人名义,借现洋六千元以开工。

      资金缺乏,借款及利息须还,外出劝募的任务又落在黄先生身上。又是黄先生,烈日炎天,早出暮归,数月奔走呼号于赣城各界,终募得三千余元,加之时钱大钧军长赞助二千元,共五千余元。钱远远不够,黄先生决计上省城南昌求助。

        黄衍裳先生自民国元年(1912年)开始,即在赣南宁师范任课,继而先后又任省立二师、省立四中、省立三中、幼幼中学的课。为募捐,黄先生只好辞去先后任课达十六年之久的几校课务,牺牲几份赖以养家糊口的薪金。

       民国十六年(1927年)的旧中国,兵荒马乱,劫匪遍地。黄衍裳先生坐船,从赣州经万安冒险去省城。到得南昌,上呈报告给省教育厅,请求拨临时建筑费,却分文未得到。又找到省政府,也无结果,省政府主席朱培德只是褒赠给黄衍裳先生“笃行其志”匾额一方,让黄先生哭笑不得。尽管非常失望,但聊胜于无,毕竟是朱主席对幼幼学校的一种奖励。带着一方奖匾,黄先生只得打道回校。

        回赣州途中,黄衍裳先生至吉安劝募奔走半月,并且拜访了吉安有名的义士康文卿老先生。因社会动荡不安,皆未得到认捐分文。黄先生于是买船票回校。船行至泰和的蜀口洲,即传来前方五里地有劫匪劫船杀人的消息。黄先生乃舍船登陆,行至马家洲,在一朋友家住宿两夜。这时,又听到前方八里地的某村十二家人的房屋被劫匪烧毁的险讯,黄先生连大道都不敢走了,最后,只得绕道遂川,抄小路翻山越岭至南康,前后徒步三四百里,直到十二月初一,好不容易才回到学校。

      黄先生十月初动身赴省城,十二月初返回学校。费时近两个月,耗费船资二百余元,历尽千辛万苦,空手而归。好在人还安全,幸免于难,乃不幸中之大幸。归途之中,黄先生将此次赴省城乞款劝募之经过,著成《托钵吟诗草》一册,可惜诗集今已不传。其间曲折惊险之经历,除了黄先生自己,恐怕其他人已无从知晓了。

                   董事会制      科学管理


        黄衍裳先生是个善于学习的学校管理者,他采用西方的董事会制来管理幼幼中学,卓有成效。

        私立幼幼中学的管理,实行的是学校董事会监督之下的校长负责制。即幼幼中学的决策、监管机构,是学校董事会;幼幼中学的行政领导、实际负责人是校长。

        学校董事会制度是民国时期中国的高等学校常采用的管理体制。该制度立足于西方大学的成功经验,借鉴了美国的大学董事管理制度。这种管理体制,能较为有效地对校长领导班子进行监督,防止和避免校长领导决策中的失误。黄衍裳先生及其后继者,将这种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引入到私立幼幼中学来,这也是幼幼中学愈办愈好的重要条件之一。

         黄衍裳先生管理学校之法还颇具创新意识和现代意识。当初办幼幼小学的时候,黄衍裳先生就创造了一种登记“家庭通用折”的管理学生办法,即每日早及午前午后,由家长或学校将学生的情况登记在折上,以便家长、学校双方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督促管理。     

          他还允许幼幼小学高小学生自己组织“幼幼高小自治团”,“俾同学互相勖勉,以养成良好之习惯,兼可练习办事能力,以造就有用之才”(《幼小期刊》,本段引文同)。该学生组织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如开学典礼、平时集会等,“均由同学维持,秩序井然,有条不紊,颇得校长及教职员之赞许”;课毕由学生组织的音乐会、军乐队、研究会、讲演会、童子军、足球队等,竟使“各同学欣然忘返,常流连于学校生活中矣”;一些“各界来校参观者,均谓成绩卓著,足为他校之模范”。充分显示了学生强烈的自主意识和突出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幼幼中学也是这样,黄衍裳先生提倡全校“血脉流通,精神贯注,师生合作”。他让学生成立学生会,会内自定惩罚规条,犯者请教职员负责执行惩戒;让学生自行组织讲演、会演、剧团、体育会、音乐会;让学生开办平民夜校,招收学生,由中学生轮流教授;让学生到距城六十里的江口墟等地,为民众宣传,化装游行表演新剧……黄衍裳先生用种种办法,引导学生关心国事,也锻炼学生的能力。

        为更好地管理学校的经费账目,黄衍裳先生在学校成立了经济委员会,对学校的开支进行督查,精打细算,量入为出。

        为学校有更多的资金来谋求发展,黄衍裳先生于 民国十四年(1925年)购买了沙河口岭土为学校植树场,后又于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上呈赣县县政府,请求将南河祖山、东河火□垇及南河丛埠两处岭土拨捐给幼幼中学为植树场,以作创收之用。

       一旦学校资金有所宽松,黄衍裳即为教职工增加薪水,给住校教职工增发伙食补贴,而作为校长的黄衍裳先生自己,却坚持“仍在家用膳,且无分文薪水”(《十六年》)。

                     适应形势      谋求发展

        黄衍裳先生于民国三年(1914年)在赣州城内江东庙初办幼幼小学之时,招生仅40人;民国四年(1915年),增设高小补习班,招补习生30人,以城内鸳鸯桥(厚德路中段)为校舍;同年,于城内新开路关帝庙添设幼幼初小二校,校址三处合计学生在400人左右。

       幼幼小学初小、高小春秋两季都有招生,夏冬两季皆有毕业生。补习生则限于春初至秋初结束,为短期课业。

       由于幼幼小学分设几个部分,地点又不在同一地方,给教学管理造成了许多困难。黄衍裳先生清楚地意识到,规模办小学,必须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场地较大的地方,而当时条件较好的校址就是江东庙校区。于是,黄衍裳、黄衍袁兄弟二人举家从江东庙私房中搬出;黄衍裳全家搬迁到厚德路,黄衍袁全家搬迁到高戏台(今赣州市大公路妇女儿童医院一带),腾出的建筑经过改建全部用于教学。另外,学校又筹资新建了一些校舍。

        幼幼小学于民国三年(1914年)创办,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教学管理日趋完善,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已成为赣州城规模较大的小学。

        民国十二年(1923年),为满足市民子女求学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借助赣州众人的捐资,黄衍裳先生决定,幼幼小学在原厚德路校址附近买地,建起了新的教室、实验室等,并遵照省教育厅的指令,设立幼幼中学初中部,于是年秋季开始招生。次年,初中部从幼幼小学分出,成立私立幼幼中学,黄衍裳为首任校长。当时还招有寄宿生,以马市街为寄宿舍。后幼幼小学改为私立幼幼中学附属小学。

         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幼幼中学已成规模,学校教室、实验室、大礼堂、图书室、动植物标本室、学生宿舍(心血楼) 等已基本齐备;学校也很重视体育,还扩建了运动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赣州城经常遭到日寇飞机的空袭,警报频仍,市民不得安宁,学校无法正常上课。为躲避日军飞机的轰炸,赣州城区许多学校纷纷迁往外地办学。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秋,幼幼中学分两部分迁校,一部分迁往赣县田村宝华山,一部分在上犹设立分校。因与地方不和,第二年秋季,幼幼中学上犹分校又迁往南康县湖头圩,并增设高中部。抗战胜利后(1945年秋),学校从两处迁回赣州原校址。至此,幼幼中学已成为一所完全中学(设有初中、高中部) ,到1949年解放前夕,全校在读学生已超过2000人。

        而幼幼小学创办数十年,直至赣州解放后的1952年,赣州市人民政府对全市小学的布局作了调整,幼幼小学才停办。

                 笃行其志      屡获褒奖


        黄衍裳先生殚精竭虑,扎扎实实践行幼幼学校当初创立时所确立的服务乡邦的宗旨,全校师生,戮力同心,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就,得到了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获得极高的评价与褒奖。

        民国六年(1917年),赣南道道尹邵启贤查视到校,奖给幼幼小学“学能致用”匾额一方。

         自民国三年(1914年)王朝桢、民国四年吴树枬两位省视学视察幼幼小学起,后来几年,陈子星、吴作新、曹锦仲、桂汝丹等各位省视学又陆陆续续视察幼幼小学。诸位省视学将视察结果向教育厅报告,一致将幼幼小学视为“赣郡之冠”,且“转呈省长迭次传令嘉奖并颁银质一等奖章暨褒奖状到校”(《十六年》)。

         民国十一年(1922年),大总统题褒黄衍裳先生“敬教劝学”匾额一方,教育部褒奖黄衍裳先生金色一等嘉祥章一枚,另奖给各职教员金色三等嘉祥章五枚。

       民国十六(1927年)年六月,钱大钧军长秘书长徐文镜赠给学校“东南学府”匾额一方;赣县县长冯肇初赠学校“育才奖学”匾额一方。同年十月,省政府主席朱培德褒赠给黄衍裳先生“笃行其志”匾额一方(前文已述)。

       民国十七年(1928年),天主堂主教、美国人和若望先生赠学校“中美扬声”匾额一方,赣县党部赠学校“尚武精神”匾额一方,佛教会博济小学赠学校“功显云台”匾额一方。是年九月,幼幼中学派出学生7人参加全省第五届运动会取得好成绩,1600米接力跑,获全省第三名;个人总分,王兴同学获全省第三名;学校团体总分,获全省第七名。

        民国十八年(1929年),省教育厅对全省私立中学进行评估,三所学校列入甲等,幼幼中学为其中之一。

                 崭新时代      脱胎嬗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赣州的教育,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一个崭新的时代。

        1952年,私立幼幼初级中学和私立赣南中学合并为私立双江初级中学,同年底改为公办并改校名为赣州初级中学,1957年又改名为赣州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再次改名为赣州市第四中学——由此,昔日幼幼小学发展而来的私立幼幼中学,与私立赣南中学一起,脱胎换骨嬗变为一所初高中俱备的完全中学。

         黄衍裳先生的《咏家史》诗五首有诗句云:“惟有清贫任天变,几多大富等云浮”;“愧我留遗无长物,园林学校即贻谋”。黄先生是个清醒的智者,他领悟到,只有守住清贫就不怕时事的变化,君不见几多大富大贵之人,不都像浮云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愧疚”没能给儿孙留下什么金银珠宝之类的财物。其实他是感到骄傲,因为他留给后代的,不只是弥足珍贵的“园林学校”,更是一笔任何金银珠宝都无法比拟的精神财富。

        试看今日之赣州四中,曾经为“赣郡之冠”、为全国教育战线“百面红旗”的学校,又成为赣州市教育局直属的全日制完全中学,江西省重点中学,赣州市体艺高中示范学校。

        今日之赣州四中,绿树成阴,芳草如茵,鸟语花香,高楼幢幢,既保留着深厚的文化氛围,又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何止是黄衍裳先生理想中的“园林学校”?

       今日之赣州四中人,正以百年华诞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向善而行,开启赣州四中更加美好绚丽的新征程。

       赣州四中的创校先辈,如九泉有知,百年前他们筚路蓝缕历尽艰辛创立的学校,如今发展到这般模样,当会欣欣可慰也!

      (今年为黄衍裳先生诞辰150周年。环顾四中校容校貌,倍思四中创业之先贤。谨以此文,铭记黄先生至伟丰功,亦作为对黄先生永久之纪念。)

       参考文章与书目

1.《私立幼幼学校前后十六周年之概况》一文(幼幼小学、幼幼中学创立人之一 郭昇铭著)

2.《犹水清波话家史》一书(黄衍裳之孙黄完基编著)

3.《幼小期刊》(幼幼小学期刊编纂委员会编辑,章贡区档案局保存)

(本文初稿写成后,承蒙江西理工大学吴志荣先生对文中不确切之处提出过修改意见,特此鸣谢!图片由赣四中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追寻培德中学
建议:以卢木斋、黄钰生先生命名学校图书馆或建筑、广场
上海清心女校
永吉实验高中的“五中时代”:浓浓的年代感,隽永的校园情
上虞春晖中学创办时间考议
話說徐家匯(6)杨绛先生就读的启明女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