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心!银行存款未必就一定是银行存款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银行存款虽然利率不高,但通常是保本保息的代名词。

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即使银行破产倒闭,对于绝大多数储户来说,依然是稳如泰山。

但这不意味着就高枕无忧,生活中也经常有储户存款踩雷的案例,总的来说,大致以下几种情形:

1、存款变保险

通过某度一搜索,出来748万个搜索结果,果然是普遍现象

存款变保险,很大程度上是银行工作人员和保险公司业务员销售误导所致,利用存款人对银行的信任、对银行工作人员的信任以及专业知识的欠缺,坑一个是一个。

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向银保监会举报,必要时报警。

2、存款变理财

存款人以为是存了定期,结果却变成了银行的理财产品,而且是长期的理财产品,甚至是高风险的理财产品。

存款人只知道签署了一堆的文件,却完全不知道签的都是啥,

于是,就成了银行口中的“已如实告知”,天知道那些风险调查问卷是不是存款人自己做的?

3、存款变贷款

前几年,贴息做的非常火,除了银行的存款利率以外,存款人还能额外拿到一笔钱,从中受益了除了存款以外,还有那些中间人,这些人可能是银行内部人士,也可能是跟银行内部人士有关联。

也有一些不良分子打起了坏主意,表面是贴息,实际上却附加抽屉协议,存款人稀里糊涂就作为出借人签了借款合同,结果借款人(债务人)到期无法清偿本息,存款人除了前期拿到的所谓贴息外,可谓是血本无归。

4、存款变飞单

飞单,对于业内人来说,并不陌生,简单的来说,就本单位的人员为了获利诱使客户去购买外单位的产品而获得额外的回扣。

虽然,各大机构都在严厉打击飞单行为,但始终是屡禁不绝。

那些大额存款客户,是大家眼中的“高净值客户”,是“香饽饽”,于是通过各种手法将存款人的存款变成了某某公司的信托计划、某某公司的有限合伙份额、某某公司的资管计划等等。

当然,还有一些更过分的,比如银行工作人员利用客户对他的信任,骗取客户的网银等信息,私自将客户的资金转入其个人账户的,也不是个例。

总的来说,银行存款虽然相对安全,但也是处处是雷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险人员假称银行人员 储户10万存单变10年期保单
存款保险条例5月1日起正式执行
银行破产最高偿付50万
10万存银行一年可获利息4450元,为什么存款的人不多?
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30%~50%提成下内部人员偷梁换柱这坑你跳吗
银行“新套路”已确认,存款一定避开以下3点,不少储户已上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