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人命的“夺命碗”被曝光,1岁女童用后患白血病,家长多注意

当有了宝宝之后,爸爸妈妈们的生活就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了。

恨不得24小时陪伴在宝宝身边,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有用品都要精挑细选。

但殊不知,哪怕家长再小心,再舍得钱,有时候还是会落到商家的坑里。

曾经有这么一则报道。

16年贵州一个1岁女宝宝被确诊为淋巴性细胞白血病。但家长都表示,双方家庭都无白血病遗传史。

再经确认后,孩子患病的原因则被认为,很可能是孩子用了不合格的仿瓷碗所致。

谁能想到,孩子天天用的碗竟然有这么大的潜在危害?

“毒碗”正在危害宝宝的健康

瓷碗安全,但是不经摔。而宝宝吃饭时常常拿不稳餐具,还喜欢乱摔东西,所以很多家长都喜欢买仿瓷碗给孩子用。

因为仿瓷碗耐摔、图案鲜艳、形状萌趣,所以孩子们特别喜欢,有些宝宝还非常爱啃咬这种碗。

可各位爸爸妈妈知道吗?

合格的仿瓷碗,是一种100%密胺树脂材料,具有耐摔、耐低温、形状多、图案多的优点。

但不能在高温、微波下使用,而且成本较高。

所以,就有黑心商家为了节约成本,使用一种脲醛树脂来代替密胺树脂材质的仿瓷碗。

脲醛树脂制作的仿瓷碗化学成分极其不稳定,遇热后还会释放甲醛氨气等有害物质,污染食物。

若长期接触会释放甲醛的餐具,可能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甚至导致妊娠综合征,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

在所有接触者中,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更大。

怎么知道现在孩子用的

防瓷碗是否合格?

「摔」劣质的仿瓷餐具材质较脆弱,易出现裂痕。而合格的仿瓷餐具一般是不会出现裂痕的;

「擦」合格的仿瓷餐具擦拭后不会掉色;

「煮」沸水煮后,不合格的仿瓷餐具会出现裂痕、发白,甚至起泡,而合格的仿瓷餐具“安然无恙”;

「冻」低温冰冻后,不合格的仿瓷餐具会出现裂痕或者断裂,而合格的仿瓷餐具完好无损。

给宝宝选碗具的小技巧

①. 仿瓷碗很难辨别材质好坏,不建议用

仿瓷碗买回后,在沸水里加醋煮2-3分钟,或常温下用醋浸泡2小时,不要长时间盛放酸性、油性、或碱性食物。

也不要将含油较多的食物放在仿瓷餐具中在微波炉中加热,防止产生剧毒氰化物。

另外,即使是合格的仿瓷碗,不加热不放微波炉,使用半年、最多使用一年就要换了。

“密胺餐具,短期内不会挥发毒气,但是半年后会缓慢释放有毒气体。”

②. 不锈钢碗可以选用,但要注意化学反应

不锈钢碗比较稳定,一般认为没有问题的。

但需要注意不能用不锈钢碗来盛食盐、酱油、醋等物质,因为它们会跟不锈钢起化学反应,形成对宝宝有害的物质哦。

③. 木碗可以选用,要选没有漆的

木碗的话,最好是用没有漆的那种。而且,清洗的时候最好不要用钢丝球,因为木制材料表面磨坏了之后容易滋生细菌,这一点跟我们使用木质砧板是一样的道理。

因此,家里用木碗的妈妈,应该每隔一个星期把宝宝的碗用消毒柜消毒一次。

④. 普通瓷碗安全健康,提倡使用

普通白瓷碗,是这几类碗中相对最安全健康的,也是日常提倡使用的。

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不经摔,但这个其实没多大关系的,价格也不贵的,家里多备几个,摔坏了就换了。正常餐具1-2年,也要更换的,就当提前更换啦。主要用得安全放心,值得。

对了,还有一种玻璃碗,由于耐高温、隔热等性能欠缺,日常不建议用来盛放热食,也最好不要给孩子用,以免炸伤、烫伤。

玻璃碗可以用来盛放瓜果、蔬菜沙拉、糖果零食等,简单美观。

呼吸“毒气”,无处不在

除了“毒碗”之外,还有很多婴儿物品可能释放“毒气”,同样也影响宝宝的健康。

①. 奶瓶/学饮杯——双酚A

宝宝在断奶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奶瓶,而在喝水训练中需要用到学饮杯,这两种饮水工具大部分都是塑料材质的,但宝爸宝妈在选购过程中要切记避开一种材质,那就是PC材质

因为PC材质遇高温会释放出双酚A。

双酚A,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威胁着胎儿和儿童的健康,癌症和新陈代谢紊乱导致的肥胖也被认为与此有关。

所以,自2011年3月2日起,已禁止生产含化学物质双酚A(BPA)的婴儿奶瓶或学饮杯。

建议宝爸宝妈们尽量选择PP、PPSU、PES、Tritan等材质的奶瓶或学饮杯,并做到每3个月更换一次。

②. 童装——塑化剂

不合格的童装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甲醛含量超标、pH值偏碱、染色牢度差等等。

以甲醛和pH值为例。

甲醛已被列为了一类致癌物,孩子长期接触危害可想而知。

8

至于pH值,根据国家标准,婴幼儿类纺织品和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品pH值要求在4.0~7.5,pH值过高或过低,会破坏孩子皮肤的平衡和抵抗能力,容易诱发皮肤过敏,或者导致感染。

如何购买安全的童装?

1.直接接触孩子皮肤的或孩子年龄在3岁以下的一定要去正规的商店购买衣服,并且必须选择A类标准的衣服。

2.尽量选大品牌的衣服,新买的衣服最好先洗一遍再穿。

③. 爬行垫——甲酰胺

孩子开始爬的时候,家长出于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考虑,会给孩子铺上爬行垫。

这种本应该承载着孩子童年快乐的爬行垫,却屡次被爆出不合格新闻——多款爬行垫被检测出甲酰胺超标。

这种有害物质会通过孩子的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产生不可逆的伤害。再者,甲酰胺遇到高温会产生氨气,孩子接触后会造成眼睛和皮肤黏膜的损伤。

需着重说明的一点是,这种物质多在EVA材质的爬行垫中出现。

如何避免买到“黑心垫”?

1.先看材质:下面这几种材质可供大家选择,至于具体选择哪款,家长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再做判断。

2.再查认证:给孩子购买爬行垫时,如果是没有3C认证(重金属检测),以及SGS认证(领苯二甲酸酯检测)的爬行垫,不建议给孩子选购。

3.最后闻气味,试回弹:无味色淡的爬行垫是优先选择,另外,一款合格的爬行垫,质地上会偏坚韧、容易弯曲、回弹能力强。

好的产品方方面面都很合格,家长切不可因为贪便宜而因小失大了。

塑化剂的危害也不容小觑

婴幼儿塑料制品中,有一个叫做增塑剂的成分家长也不要忽略。

虽然塑料本身没有毒,但是制作塑料的辅助材料(增塑剂、稳定剂等)是有一定毒性的

这种物质经常被添加到橡胶和软塑的产品中,目的就是为了让“硬脆”的塑料变得柔软,富有一定的弹性。

而最新研究发现:首次在人类的大便样本中发现了塑料颗粒……

孩子长期接触这些物质会出现头疼、体重下降等问题,还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除此之外,最细小的塑料微粒还能进入血管、淋巴系统甚至肝脏,影响免疫反应。

那么要如何避免宝宝接触有害的塑化剂呢?

  1. 尽量少接触塑料产品,改用玻璃、不锈钢、陶瓷等材质;
  2. 避开标注“3”(PVC或乙烯基)、“6”(聚苯乙烯泡沫),“7”(含BPA)的塑料物品;
  3. 勤洗手、多喝水;

宝宝过于幼小,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生活中的黑心商人和有害物质又无孔不入。

爸爸妈妈们任重而道远,一定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辩得了真假,才能让宝宝免于侵害。

在这里,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长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种碗有毒、致癌,很多家庭都有,千万别再用了!
四岁女儿患白血病,元凶是常用的“碗”,家里还在用的最好丢掉
“夺命碗”又害1岁幼童患白血病!这类餐具,你家孩子可能也在用
1岁女童患白血病,这种常用碗竟成“夺命碗”,快看看你家有没有
1岁女童确诊白血病!这种“夺命碗”,你家还在用?
一只碗就有可能导致白血病, 甲醛含量不可小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