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亮北伐,你只有看到这一点,才能理解他的“愚蠢”

(一)千古热点

在《三国》历史里,有一段公案到现在都是热点。

就是蜀国的综合国力明显不如魏国时,被鲁迅先生点评为“智慧近乎妖”的诸葛亮,却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祁山,伐曹魏?

实力悬殊有多大呢?根据当时东吴的张俨在《默记》中估计,从地盘和人口来比,蜀国的综合实力大概是魏国的1/9。

我们知道,冷兵器时代打仗打的是什么?就两个:人和钱。这么明显的实力悬殊,明知不可能胜还要硬刚,是诸葛亮老了糊涂了?

也有人说,这秘密就藏在《出师表》里,所谓“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北伐都是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完成刘备之遗愿啊!所以,即便死,也要北伐。

还有人说,这很简单,正是因为蜀国弱小,所以才要不断进攻,诸葛丞相的意图根本就不是打赢,而是要以不断进攻的态势让曹魏处于战略防守。

但要承认这一点,另一点就讲不通了,就是魏延提出了有名的用奇兵出子午谷偷袭魏国腹地,总比丞相您大摇大摆带着一支部队去要强吧?很多军事迷也一直在论证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确实,这是一个很好的计策,多一支力量,就多一种可能性。但就是这么一个好计划,连我们都知道是个好计划的计划,号称神机妙选的诸葛亮硬是没同意!

这让魏延,甚至后来的很多人都觉得诸葛亮老了,胆子小了,不敢冒险了,就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说“诸葛一生唯谨慎!”,你诸葛亮也太小心了,这个计策多好啊。

但是,用以上三个理由,诸葛亮老糊涂了,诸葛亮为了报恩、诸葛亮一生谨慎来解释“诡异”的六出祁山,对我来说显得太苍白了,都不能说服我,这都是从人性的角度来思考,而我不相信人性。

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就斗胆来补充一下!

(二)从政权合法性角度来看这几次军事行动

刘备在四川的蜀汉政权,说到底是一个外来政权,是以小吞大,当时的“大”,也就是本地豪族为什么要承认这个政权?

就是因为他是打着“中兴汉室”的旗帜,只有在这一面大旗下,蜀汉才有统治的合法性,你四川原先是不是属于大汉的?是!那我刘皇叔是不是大汉天子的远房亲戚?是!现在天子没有了,我扯起这面大旗要兴复汉室,你是不是得追随我?如果你回答不是,就是逆贼,我是不是就有讨逆的合理性?那是。

反过来,要是我蜀汉只想关起门来过几天安稳日子,不想什么光复汉室正统了,那我就是和曹魏一样,成了格割据军阀了,我的合法性就消解掉了,那些世家豪族是不是就有了不追随我的理由?

这也正是为什么蜀汉不把都城定在更安全的重庆,而定在了成都,定在重庆就透漏了我只想偏安一隅,做个小军阀而已,而定在成都虽然安全系数小一些,但表示我还有雄心壮志,天下豪杰且听我号令,我是要打回去的。

所以,要保持这种合法性,就得不断北伐,虽然诸葛丞相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但没办法,为了“安内”,为了按住内部矛盾,就必须将所有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外面”。

这就像一个我和我弟不和,正准备打我弟时,邻居阿牛却先踢了我弟一脚,那怎么行?我弟只能我欺负,谁要是打他,我也是要帮忙的。

而当刘备死在白帝城后,蜀汉正是处于一个主少国疑的状态,内忧远比外患大。

所以,诸葛亮的北伐不但不是老糊涂了,而是更精明了,权术运用更精进了,那些注定失败的北伐,只是为了平息内忧,不得已的举措。

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人说美国的伊拉克战争,可能是小布什为了转移美国难以平复的内部矛盾而发起的。

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喜欢搞突击组的原因,在你眼里,老板就是个傻叉,这个突击项目明显成不了,但在老板眼里,他的出发点根本就不是做这个项目,而是要处理一些常规状态下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你只是没有看到而已,所以你眼里的项目和老板眼里的,根本不是同一个。

回到蜀汉,我们只要抓住了维持蜀汉的正统性这一点,诸葛丞相没有采纳魏延的好计策,也就很好理解了!

如何理解?我们接着说。

(三)答案就藏在北伐的“伐”字里

“伐”是什么意思?

欧阳修在《送任处士归太原》中说“自古王者师,有征而无战”。

什么是王者师?

就是天子之师。

什么是战?

就是双方地位相等的打仗,就叫战。

而什么是征呢?

就是天子之师去打地方割据势力,是身份地位高的人去打身份地位低的人,叫“征”,也叫“伐”。

我们回到蜀汉,我的旗帜可是“光复汉室”,所以我的军队是什么?就是天子之师,我是领着天子的军队去讨伐曹贼的。

而那些阴谋诡计,不声不响地偷袭叫什么?叫“侵”,只有不讲道义、没有文化的北方蛮夷才会做这种事,即使战场上打赢了,在道义上却输了。

你魏延的计策,正是在叫我打这不道义之仗啊!

所以,用了魏延之计策,蜀汉和曹魏的地位就对等了,王者之师的光环没了,就是两个割据军阀的火并了,北伐就再也不是北伐了,而叫北战了。

一旦这样,蜀汉在四川的统治地位就会土崩瓦解,立刻完蛋。

魏延啊,作为“近乎妖”的诸葛丞相,怎么会不知道你的计策可能是对的呢?只是从政治上考虑,他不能这么做啊!

(四)总结

由此,我终于理解诸葛亮明知道国力悬殊打不赢还要六出祁山了,那都是内忧所迫。

而要保持王者之名,就得有王者的风范,不能投机耍滑,虽然这些计策可能有用,但只要用了,王者的名分就消失了。

所以,当我们看一个历史人物,或者当我们看任何一个人一反常态,做出你认为的不理智行为时,不要急着下结论,他背后的苦衷你可能没有看到。

比如你老公为何宁愿躲在黑暗的车库里抽闷烟,也不愿回家;

比如孩子宁愿冒着被你胖揍的风险,也要逃学;

... ...

我们不要急着下结论,劈头盖脸就是一个“不爱这个家”的大帽子扣到老公头上,或许他在公司里遇到了难事,在车库里想把情绪收拾一下再上楼;

也不要一句不问孩子就开打,或许他在校园里被欺凌,他也不敢与你和老师说,逃学是他唯一选择。

很多时候,只要把这些背后的苦衷一综合,你或许会发现:

那个不被你理解的决定,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实已是最合理、最理性的选择!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延的子午谷计谋,为何诸葛亮坚决不同意?其实背后藏有大机密
子午谷奇袭是否可行?无需深入研究,史料中早有答案!
魏延子午谷奇袭之计是否真的可行?
诸葛亮生命的最后一年,都在忙什么?
诸葛亮为什么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因为它本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案
魏延:刘备死忠,诸葛心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